徐学聚 :徐学聚

更新时间:2024-09-20 16:12

徐学聚(1556年-?),字敬舆,号石楼,明朝政治人物,浙江兰谿人。万历年间,徐学聚成为进士,官至副都御史,主要负责福建省军政事务,品等约为二品。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历朝珰鉴》和《国朝典汇》。

生平

万历十一年(1583)与汤显祖同科进士,授浮梁县知县,累官至山东省提学副使、河南省按察使、右佥都御史、福建左布政使、八闽巡抚。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之家,是谙熟明制的晚明大吏。他“负良史才,得之家学者远”,勤于著述,生平著述不下数十种。

功绩

抗西班牙人

徐学聚在抵抗“红毛”侵略战中有过很大的功绩。他撰写的《嘉靖东南平倭通录》,前些年由台湾文海书局重版。当年,他作为朝廷二品大员,夹在洋盗、昏君及宦官之间苦作周旋,为保卫祖国的海疆作出了贡献。

万历间,有过三场大规模战争(万历三大征),虽然最终朝廷取得了胜利,但国家军事和财政能力损耗极大,导致财政严重不足。而此时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白银通过菲律宾大量流入,明朝便派官员到吕宋调查,试图开辟财源。西班牙人担心失去菲律宾,1603年,竟伙同土著人帮凶对华人进行了大规模屠杀。消息传来,万历皇帝深感震惊。

当时,徐学聚任福建巡抚,他马上作《报取回吕宋囚商疏》,先缓解皇帝的情绪,说明出征的困难。同时义正词严,警告西班牙人:“我高皇帝统一方夏,表则千古;礼乐威信,世守如一”,用三大征的胜利来显示国威,威慑西班牙人。此文有理有据,显示出徐的气魄与谋略不凡。

抗荷兰人

17世纪,荷兰人屡次冲击中国沿海。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派韦麻郎(也译华威克)率领一支舰队前往中国。韦麻郎在澎湖结识了李锦、潘秀、郭元振三名中国奸商。漳州市守将陶拱圣得到潘秀送来的求贡的文书后,因书中言语多悖慢,并有武力要挟之嫌,大为惊骇,马上向上司徐学聚报告,把潘秀下了大狱。福建政府又派遣詹献忠等人去让韦麻郎归国。韦麻郎于是动脑筋,派通事林玉去贿赂税监高。

宦官高宷借任福建税监之机,在福州市广建亭台楼阁,掠民财富,因为有皇帝撑腰,成为福州一霸。徐学聚不惧权势,下令抓捕了林玉。

林玉被抓获后,高宷即派遣心腹周之范去见韦麻郎“说以三万金与宷,即许贡市”,韦麻郎同意了高宷的要求。高宷还与他的死党福建省总兵朱文达密谋勾结图利。朱文达于是对徐学聚说:“红夷勇鸷绝伦,战器事事精利,合闽舟师不足其锋,不如许之。”徐学聚坚持不许,将驱逐之事交给参将施德政与都司沈有容办理。

沈有容受命之后,认为对待荷兰这件事“剿而得胜,徒杀无罪,不足明中国广大;不胜,则轻罢百姓力,贻朝廷羞,不如谕之”。

福建政府又下了严令:“兵民从海外入者,一钱不得着身;挟钱者治如法。”韦麻郎审时度势,只好离开了澎湖。当时荷兰的战舰作战能力十分强,而福建水师的战船多是商船渔船改造的,虽有五十艘之多,但未必稳操胜券。沈有容能谕退韦麻郎,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韦麻郎离开之前,特别找了画师为沈有容画像,并将铜(即大炮)及铳弹与一些特产赠送,以示敬佩。韦麻郎离开后,三个汉奸皆被斩首。沈有容回厦之后,与友人陈第登临南普陀后山,留下了“骋望极天,徘徊竟日”的题名石刻。

徐学聚本想立即为沈有容表功,因“宷党”朱文达等人的百般阻挠而未能成功。但澎湖的百姓们却没有忘记沈有容的大功,为其竖“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的碑刻,是公认的“澎湖第一碑”。

著作

国朝典汇》前有周应宾、冯琦、米万钟三序。此书凡二百卷。“上自开国至于庆、历、分门叙事,囊括群籍,一代掌故,灿若日星”。此书卷一至卷三十三为朝端大政(分开国、靖难等);卷三十四至八十六为吏部(分吏部、官制等);卷八十七至一百零二为户部(分户部、方舆等);卷一百零三至一百三十六为礼部(分礼部、礼制等);卷一百三十七至一百七十八为兵部(分兵部、都督府第);卷一百七十九至一百八十五为刑部(分刑部、刑法等);卷一百八十六至二百为工部(分工部、都邑城池等)。有明刻本。“内缺《女真考》,其边臣,功罪等卷,内有违碍句”,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禁毁。

前任:朱运昌万历年间上任。继任:陈子贞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