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沟城隍庙 :徐沟城隍庙

更新时间:2024-09-21 08:28

徐沟城隍庙位于徐沟镇西北坊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金朝大定年间,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结构,东西宽99米,南北长100米,占地11亩。包括大成牌坊、道观古今牌坊等。在古代,徐沟城墙内外,除“土地”等小庙不计的庙宇建筑,就多达90多处,是“庙会之乡”。城隍作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文革”期间,千年的城墙被拆毁、多数庙宇神像被打碎,建筑物被拆除,但徐沟城隍庙这个建筑群,却奇迹般残存了下来。

北京都城隍庙建筑群中,最为著名的当数城隍庙前的栖霞楼。城隍大殿,是此庙的主殿,和乐楼、八角亭均在南北的中轴线上。在文庙城隍庙建筑群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城隍庙前的栖霞楼。

建筑特色

走近城隍庙,庙门前黄绿相间的盘龙琉璃照壁虽经数百年风雨沧桑,龙口市、龙身部分已被损害,就连照壁的根基也出现风化现象,只有龙头神采依旧。院内凄惨荒凉,杂草丛生,屋内四面白墙,北京都城隍庙东西廊房早已没有了精美的壁画,东廊房的墙角出现了严重塌。在城隍庙后殿外边,宽约两厘米的裂缝到处都是,有的甚至从屋顶通到地上。在城隍庙建筑群中,最为著名的当数城隍庙前的栖霞楼。如今,栖霞楼的楼顶长满了两尺高的蒿草,檐顶的琉璃瓦全部掉落,木头暴露在外,无人修缮。

此庙坐北朝南,位于清徐县徐沟镇西街。庙分前后两院,均为琉璃瓦盖顶,建筑精致,结构坚固。前面是乐楼,高约十五米,又名栖霞楼,重檐歇山顶。再加上楼前的滴水檐,似三层楼阁,层层四角翘起,斗拱密密麻麻,纵横交错,上下重叠,整个楼用千余条大小不同的构件串连吻合,彼此扶持,相互制约,构成一座造型优美的楼阁,完全不用一钉一铆,恰似一座精雕细刻的大工艺术品,故此楼有"天下第一楼的美誉。两侧配有十字歇山顶的钟、鼓楼,使这座乐楼更加绚丽多姿。

古代乐楼是演戏的场所,并有固定的戏台。可是这座乐楼在楼内只见有八根顶天立地的圆柱,并无戏台。每逢唱戏时,利用这些圆柱现搭戏台,台下留有通道,以便来往行人。唱戏毕,戏台立即拆除,使其又恢复原来的空间。这种独具匠心,设计新颖的乐楼,既大胆又有创造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我国建筑学家们认为这种设计是"成功地耍了一通非常漂亮利索的结构绝招,在古今中外的建筑史上都是罕见的。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不愧是“天下第一楼”。

进入庙内,乐楼迎面是八角亭(今无)。相传,城隍爷喜欢看戏,这座蔚为大观的乐楼就是为他建造的。每逢唱戏时,将端坐在大殿里的城隍爷请到八角亭来看戏。八角亭两侧是东西廊房,各五间,房内雕有各种人物的塑像

东廊房引人注目的几组塑像;有人神采奕奕地正在从金桥上走过;有人马不停蹄地推磨;还有人躺在明晃晃的刀下等待被铡……

西廊房有几组塑像:有人上刀山,有人下油锅,还有人走银桥……

显然,这是宣扬“因果报应”。所谓"因果报应",就是按过去所做的因,得各种不同的果。人活着时做了好事,死后走金桥走银桥,灵魂升入“天堂”,来世可投到“富贵人家”;人活着时做了坏事,死后要受阴间酷刑:上刀山、下油锅等,灵魂被打入“地狱”,来世便投胎到“贫贱人家”。这种“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虽是唯心主义的东西,据说在旧社会也能收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东西廊房的北面,各有一间耳房,主宰阴曹地府的官员们都集中在这里,其中阎王手下管生死簿的判官司;有牛头人手、两脚牛蹄、手持铁叉的牛头和人身马头、手执枪的马面

城隍大殿,是此庙的主殿,和乐楼、八角亭均在南北的中轴线上。大殿前建有抱厦,据说当年这里香火极盛,抱厦是专门摆放供品的。

城隍何许神也?据《辞海》:"道教所传守护城池的神。据民间传说,在阴曹地府;城隍相当于一县之长。据史书载,唐朝以来郡县皆祭城隍。后唐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宋以后奉祀城隍的习俗更为普遍。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敕封灵右侯,次年又正式规定:县治(旧时县政府所在地)设城隍庙,供奉城隍爷,在乡镇里只可设土地庙供奉土地爷。徐沟这座城隍庙,创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景泰年间(1450--1456)重修,成化年间(1465--1487)再修。其中的乐蒌,系明嘉靖(1522--1566)增建。

大殿后面是后院,由后寝宫和左右厢房所组成。后寝室宫是城隍奶奶的寝室,内有城隍奶奶的坐像。左右厢房是侍女们的住所。

整个庙宇,博敞宏伟,形制峻瑰,保存完好。庙内塑像解放前夕毁于中国国民党军队。曾为粮店占用。

城隍庙东邻,清徐县土产日杂公司徐沟收购站,原是:"真武庙遗址。真武大帝,即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后为道教所信奉。

城隍庙西舍,是孔子庙(即孔庙),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明洪武三年(1370)重修,现为清代遗构,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庙前照壁上的黄绿相间的琉璃团龙,色泽如新;架在砖券门洞上的魁星楼,雄姿不减当年。魁星楼内的魁星塑像于解放前夕毁于国民党军队。魁星塑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左手扶斗,右手握笔,全身漆金。神话中说它主宰文运兴衰,点选科举考试的名次,民间流传有"魁星点状元的说法。

庙内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瑰丽庄重,结构规整。过去考秀才的考场,就设在孔子庙的忠谏阁。阁址在今文庙围墙外北面约三、四百米处。考中的秀才,才能参加每隔三年一次的乡试,乡试考中者称举人。以后还有会试和殿试。殿试合格者统称进士,但第一名称状元。

文庙西,还有一座节孝寺,当地人称它为姑姑庵。

想当初,这四座调配宇连在一起成片,一定气派得很,好一派庙宇风光。

现状

骑游爱好者梁先生致电本报称:不久前他和朋友骑车到徐沟游览,早就听说当地有个很有规模的城隍庙,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然而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建筑物,却是破败不堪,残垣断壁,满院的荒草,当时刚下过雨,整片建筑物基本都被浸泡在雨水中,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坍塌。这么珍贵的古建筑群,怎么就没人管理呢?

记者探访

接到这位先生的反映后,记者驱车前往徐沟。驶进徐沟镇,记者向一位老人打听城隍庙的位置,老人反问到:“要看城隍庙?没了,早没东西了,也快塌完了。”亮明身份,老者马上激动地说:“记者啊,赶紧呼吁呼吁吧,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到咱们这儿就快传不下去了。”

在老人的带领下,汽车穿过一条小巷,一处有磅礴气势又带着满目苍凉的建筑物出现在了记者眼前。

整片建筑物坐北朝南,门前是一处盘龙琉璃照壁,颜色黄绿相间,虽经数百年风雨沧桑,颜色依旧不改,但龙口市、龙身部分已被损害,就连照壁的根基也出现风化现象,一块块灰砖已经被风化得不堪一捏,用手一抠,就成块落下。

再往后,就进入这片建筑群的大门,通过一处幽深的门洞,迎接记者的是两扇紧闭的大门,一个已经锈迹斑斑的铁锁将大门连在了一起。

附近居民介绍,负责看管城隍庙的人叫郭虎生,记者曾试图寻找,未果。此后,记者见到了城隍庙附近的居民何先生。

谈起徐沟的城隍庙,何先生娓娓道来:“由于住得近,我进去过不少次了,坦白说,里面什么都没有了,但它的建筑风格还是很值得一看的。一直以来,不断有游客慕名而来,能看出,大家都挺欣赏我们的城隍庙,但同样能看出来,大家是乘兴而来,失意而归,它太破败了。”

此后,何先生还向记者提供了徐沟城隍庙的一些资料。此建筑群始建于金朝大定年间(公元1161年-1189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经过历代战乱与地震等灾害,孔子庙城隍庙建筑群均得到了重建和修缮,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结构,东西宽99米、南北长100米,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文庙建筑群包括大成牌坊、道观古今牌坊等。据《徐沟县志》记载,文庙有清代康熙帝御书匾额“孔子”、爱新觉罗·弘历“与天地参”、光绪帝的“斯文在兹”。

在文庙城隍庙建筑群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城隍庙前的栖霞楼。该楼建于明成化年间,高15米,重檐歇山顶,再加上楼前的滴水,似三层楼阁,层层四角翘起,斗拱密麻,纵横交错,整个楼用千余条大小不同的构件串联吻合,彼此制约,不用一钉一铆,堪称我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而且,栖霞楼雄伟独特的造型,将山门与乐台巧妙地融为一体,前面是门,后面是乐台,独特的建筑结构在全国属罕见,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大院现状

随后,按照附近居民提供的号码,记者拨通了看护人郭虎生的电话,此时,他正在医院陪护自己的家人,电话里的郭师傅说:“其实也没啥看的了,塌了不少……”当我们说明来意时,郭师傅用电话指导,记者从一处偏门终于进入了孔子庙的大院。

凄惨荒凉,杂草丛生,是记者对此的第一印象。漫步其中,空旷的大院,被雨水浸泡过的地面仍显得十分泥泞,半米高的荒草遍布大院的每一个角落。记者开始逐一观赏这座800多年前的建筑,最著名的栖霞楼,已是破败不堪,由地面通往楼上的楼梯为灰砖砌成,历经800多年风雨,灰砖早已松动,整体结果已经出现了裂缝。而对建筑物有直接摧毁作用的荒草早已经长进了灰砖与灰砖之间的缝隙中,随着荒草的增多,建筑物必将更加的松散,或许很快就会坍塌。

再往东西两侧看去,就是城隍庙的东西廊房,但其中早已没有了精美的壁画,两侧的廊房均出现了严重的坍塌。而在西侧廊房之前的两株老树,也开始衰败,相比墙外树木的郁郁葱葱,这两棵老树只剩一些干瘪的枝枝杈杈,结合周围破败的房屋,更显得几分荒凉与凄惨。

行至城隍庙后殿外边,宽约两厘米的裂缝到处都是,有的甚至从屋顶通到地上……

述说缘由

围墙被拆、雕像被毁、壁画被涂、院内房顶杂草丛生……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被太原市市人民政府定为太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庙城隍庙古建筑群严重受损,为什么当地部门不加维修?若任其发展,这座古建筑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消失尽?

网上查阅,记者发现,2009年,为抢救保护这一古建筑群,清徐县政府曾委托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建筑群制订了专门的保护维修方案,并决定依托这片已成规模的古建筑群和徐沟镇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开发建设徐沟文化产业区,建设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然而又一年过去了,现场仍寸土未动。针对此,记者联系了清徐县文管所。

这里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徐沟城隍庙内已无文物,只剩下古建筑,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是徐沟镇的粮站,到2002年才收回到文管所。由于建筑规模大,文管所资金不足,所以只能简单地进行维护。对于城隍庙孔子庙亟待维护的问题,他们已经多次上报市文物局。省文物局正将徐沟城隍庙文庙向国家文物局申报第七批国宝。

谈到徐沟城隍庙文庙将来的开发和利用,他说,该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可以开发成文物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广阔。几年前,他们也曾找过当地的民营企业家,想通过招商引资来共同开发该项目,但由于维护和开发的费用太高,所以招商效果并不理想,计划搁置。

那么维护和开发该处到底需要多少资金呢?这位工作人员介绍:“大概得上千万,其中涉及到古建的修复和附近居民的拆迁。而且由于该古建筑地势较低,雨雪天容易造成积水,对古建的危害比较大,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将古建整体抬高,这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凭我们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

门前有一副对联,写道:

八百年风吹雨打,今日尚可屹立,不倒徐沟,真乃圣地。

几十年有看无修,明天或成瓦砾,一堆古城,再无古迹。

横批:今古奇观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