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贤恭 :徐贤恭

更新时间:2024-09-21 13:32

徐贤恭(1902—1994),怀宁县人,是著名的化学专家。1929年获国立北京大学学士后,曾任教于安徽大学、武汉大学。1936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教授、总务长,期间于1943年曾赴缅甸仰光大学当了半年的中缅交流教授。1946年到台湾中山大学任教授(期间曾任复旦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历任第五、六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四届广东省政协常委等。

个人简介

徐贤恭自小家庭生活清贫,养成勤奋好学习惯,学习成绩甚佳。1929年获国立北京大学学士后,曾任教于安徽大学、武汉大学。1933年通过考试,以优异成绩获得安徽省设立的奖学金到英国伦敦大学,师从著名理论有机化学家C.K英果尔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36年完成博士学位学业,因得“庚子赔款”董事会资助,在英国从事研究工作两年。徐在英国的五年里,发表了五篇学术论文,由于学术价值甚高,被徐贤恭的老师英果尔收入其经典著作《有机化学结构和机理》一书中。后来,许多学术论文和教科书都引用了徐贤恭的论文。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教授、总务长,期间于1943年曾赴缅甸仰光大学当了半年的中缅交流教授。(英柏宁)1946年度到台湾中山大学任教授(期间曾任复旦大学教授)。

徐贤恭到任后,即主动开展工作。徐贤恭作为一名学者主持院务,善于发挥教职员的集体作用。1946年11月16日,徐贤恭召集理学院教职员50多人举行联谊茶会,介绍新旧教职员互相认识,并报告院务。随即发动大家自由发言,集中大家意见,“最后决定,每两星期举行科学座谈会一次,由该院教授或聘请外界专家担任演讲,以引起员生学术研究兴趣,俾促进自然科学之发展。”(见1946.11.20《台湾中山大学校报》)决定之后,从12月7日起每两周举行一次。 1947年2月1日,徐贤恭第四次作了《营养与健康》的讲演。又于1948年4月应科学研究会邀请,前往讲演《科学方法》。徐贤恭还应理学院化学分会邀请,于 1947年12月17日前往讲演:《Flentronic Coneption of Valewe》。

1948年3月,学校恢复成立了图书委员会和出版委员会,徐贤恭以理学院院长的身份,均被聘为委员。在徐贤恭的努力下,停刊10多年的理学院学术刊物《自然科学》于1948年6月复刊,徐贤恭为复刊第1期撰写了《复刊词》。1948年度,徐贤恭当选为校务会议的代表。

1948年2月5日,徐贤恭为《台湾中山大学校刊》专栏撰写《科学家的修养》一文,从客观态度、冷静头脑、澹泊志趣、创造精神、分析眼光、准确观念、认真作风、合作兴趣八个方面论述科学家应具备的修养。又于同年11月11日在该刊发表《复员三年后之理学院》,抨击教育当局轻视理科设备添置的弊端,严肃指出,统治之道,“科学为先,昌明科学、理科为先,盖理科为基本之科学,未有理科不昌明,而应用科学能望期登峰造极者”。

新中国成立之初,徐贤恭担任化学系主任。不久,往复旦大学任教。1952年10月院、系调整后,在中山大学筹委会副主委陈序经(后不久为副校长)的盛情邀请下,1955年重返中山大学化学系任教,并被聘为1955年度校务委员、学术委员兼教学设备副主任委员。此后历年度历届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均聘徐贤恭为委员。

徐贤恭虽然肩负繁重的行政职务,甚至后来参与许多社会活动,如筹建广州九三学社并任主委,当选九三学社广东省副主委、中央委员,任第五、六届广东人大常委,第三、四届广东政协常委等,但徐教授毕竟是一位有强烈事业心的学者,常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教学与科学研究上做出显著的成绩。

徐贤恭“先后讲授过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等多门课程,是我国有机化学特别是物理有机化学的先驱者,编著有多本有关物理有机化学方面的教材。”(英柏宁)徐贤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化学专门人才,其中研究生56名,徐贤恭们遍布全国,成为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骨干,不少人已成为知名学者、大学教授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