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川 :徐金川

更新时间:2024-09-21 01:34

徐金川(1926—1995年)德化县盖德三福人。归国华侨。陶瓷工艺家。德化第二瓷厂配方组组长,特艺瓷映影杯制作者。香港特别行政区“南中国(闽粤)及其邻邦古陶瓷工业”国际学术讨论会受邀者。

个人简介

徐金川先祖世居德化县盖德三福村。其曾祖父徐元杜,字际桑,号林轩,徙居永春桂洋上殊村肇基。祖父徐德拈,字熙花,18岁南渡马来西亚打工谋生,后来自己垦植橡胶园,开创建业,定居马来西亚金马士。父徐有宗,字和朝,继续经营拓展。民国15年(1926年)农历5月,徐金川来到人间,诞生于这个勤劳的华侨家庭。

个人经历

金川赋性聪颖,少时在校学习成绩优异。但中学未及毕业即辍学。父亲要他从商,金川却不感兴趣。1940年代初,太平洋战事爆发,日寇南侵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日军到处烧杀虏掠华侨与当地人民,徐金川义愤填,怒不可遏,毅然参加当地的抗日游击斗争。后来又参加当地的地下政治活动,于1948年遭英帝国主义殖民政府逮捕关押。是年底,被遣返归国,到海南岛华侨农场就业。1950年回福建省,寓居永春县,于桃城任小学教师。1956年回德化县,进新建瓷厂,分配于模型组。1958年调配方组,与李懿凤配合,共同负责全厂的原料配方。未几任配方组组长。“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调离配方组,1975年重返原岗位,至1986年退休。

徐金川勤谨好学,富有钻研精神。平时,他订阅有大量有关陶瓷配方等方面的科技资料,并先后被选派到北京市哈尔滨市沈阳市山东省醴陵市景德镇市杭州市等地瓷厂、瓷研所及有关科技单位参观、学习,记回大量有关陶瓷配方等方面的笔录资料,结合本县、本厂具体情况,与原配方组负责人李懿凤密切合作,对改进胎釉配方作了长期精心的研究与反复试验。为了解决优质原料问题,他不辞劳苦,翻山越岭,到城郊观音岐,美湖阳山金竹坑,盖德林地苦坑仔、九户林等高山深谷,找矿选矿,终于找到极其优质的高岭土,以多种配方一再试验,试成白度高达84%以上的高白瓷胎、釉配方与长石釉配方,以及白度达75%以上的普白瓷配方。长石釉配方的试成,一改德化县历史传统的灰釉配方,减少毛孔,提高白度与光泽度,提高一级品率,使该厂普白瓷生产其白度长期保持全国先进水平,使该厂出口瓷生产质量长期得到稳定。其高白瓷的试成与常年大量生产,成为驰誉国内外市场的名牌产品,从向使德化瓷在国际瓷坛上赢得良好的声誉与地位。

个人荣誉

徐金川还在造型设计方面获得成就。他先后与人合作,1959年制成特艺瓷鸣翠瓶,1970年制成古今仕女映影杯。1981年又创作设计制成有当时美国总统里根头像的映影(德苑)杯,精工制作,形神毕肖,别具特色,为顾客所青睐。同年,与李文忠合作的黑蓝均釉6头提梁茶具,参加福建省陶瓷工艺美术评比荣获优秀设计奖。

徐金川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陶瓷学术界的重视,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邀请参加1986年7月2日至4口在香港举行的“南中国(闽粤)及其邻邦之古陶瓷工业”国际学术研讨会。惜他当时因患高血压病重住院治疗,未能出席。其论文《南中国陶瓷用高岭土分布概况》曾在会上交流。

1984年到1986年,徐金川曾受聘于泉州市技工学校德化分校,讲授《陶瓷原料配方》课程。

徐金川于1995年6月因病不治去世,虚龄70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