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文化 :恶搞文化

更新时间:2024-09-21 05:05

恶搞文化,指的是对严肃主题加以解构,从而建构出喜剧或讽刺效果的胡闹娱乐文化。常见形式是将一些既成话题,节目等改编后再次发布,属于二次创作的其中一手法。恶搞在当代流行文化中很常见。

摘要

有人认为,“恶搞”一词来自日语的Kuso,是一种经典的网上次文化,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省,成为了台湾BBS网络上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新文化然后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接着是中国大陆。恶搞主要是对严肃主题加以解构,从而建构出喜剧或讽刺效果的胡闹娱乐文化。恶搞在当代流行文化中很常见。常见形式是将一些既成话题,节目等改编后再次发布,属于二次创作的其中一手法。

来源

“恶搞”文化体现了颠覆经典、解构传统、张扬个性、讽刺社会的反叛精神,具有强烈的草根性和平民化色彩。“恶搞”作品具有以下四大特点。一是富有个性,它以解构传统、突出个性、追求自由的特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幽默风趣,它同肥皂剧一样,具有较强的娱乐功能。三是讥讽反叛,它通过夸张、讽刺、搞笑的风格反映现实问题,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如《春运帝国》将春运困难、“黄牛党”猖等社会现象解析得淋漓尽致,一部荒诞可笑的“恶搞”作品却暗含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四是富有创意,它以标新立异、突破传统的方式呈现出来,具有很强的“眼球”吸引力。

最初由日本游戏界传入台湾省,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继而全中国,成为一种经典的网络次文化。这种借助于网络无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形成了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

Kuso 这词语常使人摸不清楚其意思,主要的争议点在于最早使用这个口头禅的年轻玩家们,本身不熟悉这个源自日本词汇的详细意义,且也无太大企图心,因此对这词的详细用法并无去严格定义规范,纯粹只是当做一种心情感叹上的口头禅,早期的意思与原本 kuso game 的用法比较相似,及指 "很烂,烂到让人发笑" 的意思。但是不同在华人文化圈中的用法,日本人使用上贬低意味较浓,因此 kuso = 恶搞 的用法在日本并不适用。甚至误用的话还可能造成误会。另外一个解释也就是空想。这个说法在文意上较说得通。

但是,恶搞的这种行为方式,早在“Kuso”出现之前在世界各国就已存在,恶搞和无厘头就难以区分,可以认为,恶搞只是对古已有之的某种滑稽幽默的行为的另一种说法。下面例子中很多被认为是恶搞的行为,也并不能证明和日本的“Kuso”有什么关系。

在英文中,与恶搞意思相近的词语是parody.在西方流行文化中,恶搞同样常见。只是parody这个词本身就是正式用语,可被视为艺术手段的一种,并非像“恶搞”的说法,是民间流传形成的非正式语言。

恶搞文化的流行显示着现代社会中人们广泛的娱乐需求。人们抱着娱乐、消遣的心态,选择网络这个既方便快捷又能迅速传播的平台来抒发情感,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陶醉其中。

恶搞风靡原因

“恶搞”某种程度上契合了现代青年人的特征,成为文化消费的新宠。第一,现代青年人更强调个性。他们比父辈更排斥顺从、更强调个性。我国主流文化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具有很大的雷同性,容易引起审美疲劳。“恶搞”颠覆经典、张扬个性,成为青年文化的一个亮点。第二,现代青年人承受更大的压力。教育高收费、“毕业即失业”……使现代青年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恶搞”以较强的娱乐功能,较好地释放人们生活中的紧张与疲惫。第三,现代青年人面对更多的无奈。在市场竞争和利益导向的作用下,人们的关系渐趋淡漠,人们既希望保持个性,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另外,很多青年人很清楚改革所带来的很多问题、但无力解决,抱负与现实存在很大的反差。当“恶搞”浪潮来临时,他们好像找到了“用武之地”——以“天之骄子”的济世热情、智慧和技术表现出强大的俗文化建构能力,实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实现自我”的需要。

电脑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恶搞”的流行提供了硬件环境。Photoshop 、Adobe Premiere Pro 以及数码相机自带软件等使图像、音频、视频处理都变得非常简单、廉价,很容易重新编辑并赋予新的表达主题,这为“恶搞”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如果说《分家在十月》是出自电视台专业人员之手,《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则表现了“恶搞”的民间性和大众性。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具有更强的传播功能优势,为“恶搞”作品的流行提供了条件。由于互动性,网民接到“恶搞”作品后很容易进行再“创造”,并以回帖的方式不断添加自己的新作,使“恶搞”作品越来越搞笑、越来越夸张、越来越反叛。由于虚拟性,现实生活中不愿意说的话或做的事都可以在网络上“疯狂”地展现出来,也使“恶搞”越来越“恶”。

多元化的文化为“恶搞”的流行提供了软件环境。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强调精英文化的绝对地位,不登大雅之堂的草根文化几乎没有生存空间。样板戏曾经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流,出现了“八亿人民八部戏”的局面。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文化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对于非主流文化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赞成也不干预,为“恶搞”的流行提供了空间。

恶搞所带来的

“恶搞”具有很强的娱乐功效,能很好地释放人们的压力、使体力和精力得到快速恢复,再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从这点来说,“恶搞”如同看电影、旅游一样,具有人力资本投资的性质。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浩如烟海,稀缺的只是人的注意力。1996年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指出:“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个世纪的主宰。”“恶搞”具有吸引人们“眼球”的功能,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恶搞”的创作者也会伴随着“恶搞”作品的流行而走红,而名人效应本身包含有经济收益。2006年9月芙蓉姐姐出席珠海圆明新园新闻发布会,获得了10万元的出场费。

实例

金酸莓奖:一个模仿奥斯卡金像奖,为垃圾电影有出头一天的奖项。

搞笑诺贝尔奖:模仿诺贝尔奖,颁奖给无法重做亦不应被重现的科学研究。

达尔文奖:表彰通过奇异手法将自己消灭或失去生殖能力的倒霉蛋。

后舍男生,以夸张搞怪的动作假唱流行歌曲的组合。

奥运会吉祥物中国五福娃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的网民恶搞成为福娃战队。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千手观音》被各类人士改编成各种版本。

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热门电影《无极》被网友改编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官司争议后,针对这部短片又出现了大量恶搞作品,不仅有帝国时代版《无极》、漫画版《无极》,还出现了各种以“馒头“为标签的文字。

城市论台:模仿自城市论坛的情景,出现于以维园阿伯为题材维他柠檬茶电视广告中。

维他奶的电视广告《乡情》中祖父横过铁路路轨为孙儿买维他奶的情节模仿自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情节。

韩剧总有艳阳天其中一集内容部分模仿自胃仙U广告的情节:多劳多得。

中华王先行者:将中国制造的机器人变成如同新世纪福音战士或机动战士高达的作品。

台湾铁路管理局一号:将台铁员工制造的机器人形先行者化的产物。

一骑当千:将三国时代人物恶搞成萌化巨乳女高中生格斗士的漫画作品。

用来恶搞创作的软件:Photoshop在网络语言中被简称为PS,高登讨论区的全职赌捻二世、曹宏威见证了PS改图之威力。

改编港铁海报:自两铁合并后,港铁公司有限公司在各车站内登出一系列灯箱广告,均用各站名的其中一字拼出其他字句,后来网民以这一个概念进行恶搞。

反响

2006年8月10日,光明日报社举办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呼吁“旗帜鲜明地反对网上‘恶搞’红色经典,反对‘恶搞’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