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 :反映企业资金、利润状况的会计报表

更新时间:2023-10-26 21:58

财务报表(Financial statements),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文件。

财务报表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四表一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编报要求,均由统一的会计制度作出规定,要求企业定期编报。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资产负债表是最早出现的报表。为了验证资产负债表而诞生了利润表,直至20世纪30年代,利润表成为正式的对外报表。1998年,中国企业开始编制现金流量表,之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对披露全面收益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导致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产生。而随着“四表”的不断发展,财务报表附注也在不断完善。

对企业内部而言,财务报表是股东对管理层业绩考核的度量衡。对企业外部而言,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信息是潜在投资者、潜在供应商、各级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了解企业并做出相应决策的重要依据。

起源和发展

起源

财务报表分析的起源是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的美国,大部分学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是美国工业发展的产物。随着商业社会对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断发展,逐渐衍生出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利润表(income statement),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所有者权益变动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以及财务报表附注(notes to financial statements)。

发展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在复式薄记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复式薄记起源于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城市。现在流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在19世纪英国式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资产负债表是最早出现的财务报表,20世纪30年代以前,资产负债表一直处于财务报表的主导地位。

利润表

利润表最开始是以验证资产负债表的角色出现的,直至20世纪30年代,利润表的经营数据才成为正式的对外报表。随着近代商业竞争不断加剧,商业社会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高,静态的、局限于时点的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已无法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随着对收益概念的重视,利润表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财务报表之一,成为财务报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现金流量表

现金,是资金最基本的形式。作为反映现金的流入、流出和结存情况的现金流量表,其发展至今也逾百年的历史。现金流量表是由最初的资金表(Funds Statement)逐步演变而来的。最早的资金表出现在1862年的英国,而后,1863年美国也有了这种报表。自20世纪70年代后,资金表成为西方国家企业对外必编的财务报表之一。

中国于1992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准则要求企业必须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实际上自准则颁布后至1998年,企业只需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1998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并要求自199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时,中国企业才开始编制现金流量表,为投资者、企业管理者、债权人等提供有关企业财务活动与现金流量的信息。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六号“财务会计准则概念公告”中,引入了“综合收益”这一概念,用于描述企业在报告期内从非业主交易、其他事项和情况中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这个概念反映了全面损益考量的要求。根据综合收益概念,利润表会变为盈余表,并额外编制综合收益表,以满足报表用户的多种需求。此外,股东和潜在投资者更加关注全部股东权益的增减以及股东权益内部各项目之间的转换,而不仅仅局限于留存收益的变动。因此,编制所有者权益表成为一项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披露全面收益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导致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产生。2014年7月在中国开始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2条规定,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原来以资产负债表附表形式出现的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成了必须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列披露的第四张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附注

从会计实践来看,许多国家的会计报表,比如美国,早就在基本会计报表中使用括弧注释和底注等方式对报表项目进行说明。括弧注释通常是列在报表项目旁边,用于解释该项目的含义,或者提供关于该项目金额计算方法和计量属性的信息,以使报表使用者对数据有更清晰的了解。此外,一些国家还有编制独立的明细报表,这些明细报表用于详细说明报表中涉及综合性强或报表使用者需要具体了解构成的项目。这些明细报表是主要报表的附属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增加,而他们的关注范围也更加广泛。为解决这种供需矛盾,将会计报表中的括弧注释、底注等内容与其他需要披露的信息一起单独呈现,成为了实践中最好的选择。这样做可以使报表更加清晰、易读,同时也满足了报表使用者对具体财务信息的需求。

从1992年到1995年,中国开始接受财务报表附注的概念,不过仅限于理论层面,尚未实施。接着,在1995年到1998年间,进入了试行阶段。自1998年至今,随着“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准则的相继出台和实施,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得以丰富和完善。

报表组成

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1、定义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

2、内容

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公式,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总额,一般按照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分类,并进一步分项列示。

(2)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承担的债务总额,一般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3)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投资者拥有的净资产的总额,它一般按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分项列示。

3、结构

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流动性大的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排在前面,列示为流动资产,流动性小的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排在后面,列示为非流动资产。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要求清偿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需要在一年以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偿还的流动负债排在前面,“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在一年以上才需偿还的非流动负债排在中间,在企业清算之前不需要偿还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等排在后面。

4、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具体包括表头、正表和补充资料。

中国企业要求编制的年度及半年度财务报表至少应反映连续两个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即本期“期末余额”与“年初余额”(上一会计期间期末数)。“年初余额”栏内填列的各项数字,应当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期末余额”一栏是指某一会计期末的数字,即月末、季末、半年末或年末的数字。

利润表(Income Statement)

1、定义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经营成果既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因此,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会计期间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

2、内容

利润表的构成的三个主要要素为收入、费用和利润。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三个会计要素

3、结构

利润表的结构一般分为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两种。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多步式利润表则是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予以分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中国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多步式列报利润表。

4、编制形式

中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多步式利润表的编制步骤主要有三步:

首先,计算出营业利润。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计算出利润总额。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第三步,计算出净利润。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

已公开交易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的企业,以及正处于公开发行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过程中的企业,利润表编制中还须提供每股收益信息,即将净利润除以普通股股份数。

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

1、定义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如月度、季度或年度)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产生影响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详细描述了由企业的经营、投资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

2、内容

现金流量表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编制,将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的盈利信息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信息,便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净利润的质量。

3、分类

中国企业现金流量表采用报告式结构,主要分类为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反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后汇总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通过“现金流入 - 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的关系等式,分段揭示出企业在经营、投资与筹资活动中现金流人量、现金流出量以及净流量等信息。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收到的返还税费、支付工资以及缴纳各项税费等。一般来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项目主要有: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的税费返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项目主要有: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其中,长期资产是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其他资产、无形资产等持有期限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资产。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投资活动,既包括金融资产投资,也包括实物资产投资。之所以将“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排除在外,是因为已经将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视同现金。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企业的筹资活动包括发行股票或者接受投入资本、分派现金股利、取得和偿还公司债务等。商业应付款,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活动,不属于筹资活动。

4、编制形式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区别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一般来说,企业的账户体系往往是按照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项目来设立的,可以依据其期末余额或发生额直接填列,或是经过分析后计算填列。然而,现金流量表项目往往无法直接从账户中得到相关数据,而是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进行计算才能得到相关数据,进而进行填列。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T形账户法、工作底稿法以及根据有关账户记录分析填列。通常来说,中国主要采用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这两种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

1、定义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指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2、内容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全面反映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情况,除包括所有者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外,还应包括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重要结构性信息,特别是要反映直接记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让报表使用者能够准确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

3、编制形式

在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时候,企业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1)净利润。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3)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

(4)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5)提取的盈余公积。

(6)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通常以矩阵的形式列示填报:一方面,按照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即实收资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库存股)列示交易或事项对所有者权益各部分的影响;另一方面,列示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即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来源对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进行全面反映。

财务报表附注(Notes to Financial Statements)

1、定义

财务报表附注,亦称“会计报表注释”,是会计报表的补充,由于会计报表格式中所规定的项目内容较为固定,因而只能提供有限数量的信息;同时,列入会计报表的各项信息都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标准,因此,会计报表本身所能反映的财务信息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便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财务报表附注便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2、内容

一般来说,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附注时应该披露以下内容:企业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与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3、编制形式

财务报表附注的编制形式灵活多样,常见的编制方法有以下几种:尾注说明、括弧说明、备抵与附加账户以及脚注说明,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附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说明情况加以选择。

4、作用

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附注信息披露能够弥补现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不足,进一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另一方面,财务报表附注能够增强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息的理解,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价值。

报表种类

按照财务报表编报的时间分类

中期财务报表

中期财务报表是以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和半年报。中期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年度财务报表

年度财务报表是指企业于每个会计年度末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按照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资金运动状况分类

静态报表

静态报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

动态报表

动态报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表,如利润表和现金流

量表。

按照财务报表编报的主体分类

个别财务报表

个别财务报表是由企业在自身会计核算基础上对账薄记录进行加工而编制的报表,主要

反映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

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

司的个别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的

财务报表。

按照财务报表提供的对象分类

向外提供的财务报表

向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其格式和内容由财政部规定。

内部财务报表

内部财务报表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其内容由企业自行规定。但两者都必须遵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编制技巧

编制注意事项

1、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利润表的“未分配利润”。用公式表示为:期末“留存收益” - 期初“留存收益”+分配股利=净利润;

2、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期初(或期末)余额,应该等于现金流量表中的期初(或期末)现金余额;

3、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期末余额=“应交税费”各明细科目期初贷方余额+“应交税费”各明细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应交税费”各明细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如果期末有留抵税额,应交税费期末余额应该减去留抵税额。

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这其中按利润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1)本(上)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国家政策规定的税率 - 本(上)期进货×国家政策规定的税率。

(2)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3)本(上)期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4)本(上)期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经营税金及附加”。

(5)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6)本(上)期应交城建税及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3%)

①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

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国家政策规定的税率(报表中的营业收入不含税价)

应交城建税及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国家政策规定的税率)×(7%或3%+国家政策规定的税率)

应交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5、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

6、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 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 初数- "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账款"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7、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其他支出支出"+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 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 数)+("预付账款"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

8、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现在统一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本期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和福利总额.(包含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里面);

9、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利润表中"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本期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计算的各项税费)";

10、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资产负债表中 "累计折旧"增加额(期末数-斯初数)(也就是计入各项费用的折旧,这部分是没有在本期支付现金的)"-费用中的工资(已在"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中反 映);

11、现金流量表中"收回或支付投资所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初和各项长期投资科目的变动数;

12、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债券利息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投资收益"本期发生额-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期末数-期初数-"应收利息"期末数-期初数;

13、现金流量表中"处置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其他科目变动额(增加了计入收到的现金流量中,减少了计入支付的现金流量中)。

编制方法

财务报表的编制,基本都是通过企业对日常会计核算记录的数据加以归集、整理来实现的。

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有些项目可以根据其总账科目的余额直接填列,如“短期借款”“资本公积”等项目;有些项目则需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需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分析填列

例如“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付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以及“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分析填列;“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和“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相关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开发支出”项目,需要根据“研发支出”科目中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应付职工薪酬”项目,需要根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明细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填列;“预付款项”项目,需要根据“应付账款”科目借方余额和“预付账款”科目借方余额减去与“预付账款”有关的坏账准备贷方余额计算填列;“预收款项”项目,需要根据“应收账款”科目贷方余额和“预收账款”科目贷方余额计算填列;“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需要根据有关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项目的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未分配利润”项目,需要根据“利润分配”科目中所属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如“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将于一年内(含一年)收回数后的金额计算填列;“长期借款”项目,需要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计算填列;“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将于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偿还数后的金额计算填列。

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项目,应当根据“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无形资产”项目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备抵科目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投资性房地集团性”“固定资产”项目,应当根据“投资性房地性”“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备抵科目的期末余额,以及“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需要根据“原材料”、“库存商品”、“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委托加工物资”、“在途物资”、“发出商品”以及“材料成本差异”等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的分析汇总数,再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工作底稿法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为基础,是以工作底稿为手段,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法的程序如下:

第一步,将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人工作底稿的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

第二步,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编制调整分录时,要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从“营业收入”开始,结合资产负债表项目逐一进行分析。在调整分录中,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事项,并不直接借记或贷记“现金”,而是分别计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借记表示现金流人,贷记表示现金流出;

第三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中的相应部分;

第四步,核对调整分录,借方、贷方合计数均已经相等,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以后,也等于期末数;

第五步,根据工作底稿中的现金流量表项目部分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T型账户法

T型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为基础,是以T型账户为手段,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现金流量表。T型账户法的程序如下:

第一步,为所有的非现金项目(包括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分别开设T形账户,并将各自的期末、期初变动数过人各账户。如果项目的期末数大于期初数,则将差额过人和项目余额相同的方向,反之,则过人相反的方向;

第二步,开设一个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形账户,每边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左边记现金流人,右边记现金流出。与其他账户一样,过入期末、期初变动数;

第三步,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结合资产负债表分析每一个非现金项目的增减变动,并据此编制调整分录;

第四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各T形账户,并进行核对,该账户借贷相抵后的余额与原先过人的期末、期初变动数应当一致;

第五步,根据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形账户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分析填列法

分析填列法是直接根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有关会计科目明细账的记录,分析计算出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金额,并据以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

编制要求

为了确保财务报表的质量,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财务报表的编制必须满足以下编制要求:

数字真实

财务报表各项数据必须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内容完整

财务报表应当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全貌,凡是国家要求披露的信息必须披露。

前后一致

财务报表遵循一致性原则,不能随意变更数据。如确需改变应在附注中说明。

便于理解

编制的财务报表应清晰易懂,让使用者能作出可靠的判断。

报送及时

编制和报送必须及时,才能为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依据。

手续完备

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应有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

报表审核

企业财务报表编制完成后,在报送之前,必须由单位会计主管人和单位负责人进行审核。财务报表审核是对报表的内容、形式、数据以及相关资料的审核,是对会计报表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与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汇总及合并报表的基础,合理、仔细的审核报表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重复性工作,为合并、汇总会计报表提高效率,同时也是会计报表质量的有效保障。

财务报表复核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报表所列金额与账记录是否一致;

第二,报表的各项数字计算是否正确;

第三,报表的项目是否填列齐全;

第四,内容是否完整,相关报表之间的有关数字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与衔接一致;

第五,报表的附注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经审查无误后,对财务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应注明企业的名称,地址,主管部门,开业年份,报表所属年度和月份送出日期等

报表分析

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是为了说明财务信息之间的数量与数量关系差异,为企业管理者进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这种比较可以是实际与计划相比较,也可以是本期与上期相比较,还可以是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较。

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为了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及其原因、性质,帮助预测未来。用于进行趋势分析的数据既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数据,也可以是绝对值。

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是为了分析几个相关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主要有差额分析法和连环替代法。

比率分析

比率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比率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比率主要包括构成比率、效率比率以及相关比率等。

初步分析

资产负债表的初步分析

(一)资产的初步分析

资产初步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企业规模和资产构成的情况变动,找出影响企业资产规模、结构变动的原因,以及资产规模和结构的变动对财企业产生的影响。

对于资产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填列的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即资产结构的分析来反映的。企业经营资产主要是由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两部分构成。两者的比例变化反映了企业的技术构成变化。通常情况下,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固定资产比重越大,技术构成越高,资金收益也就越高,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差,经营风险一般也较大;反之,流动资产所占的比重大,资金的流动性强,风险小,相应的资金收益也就低。特别值得重视的几个资产结构分别是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重、现金类资产的比重、固定资产的比重和无形资产的比重等。

1.流动资产项目分析

(1)现金类资产比重分析。

现金类资产(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有一个合理的储备量。比重过低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正常支付,会导致短期偿债风险增加,威胁企业的生存;相反,比重过高又会导致现金闲置,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因为现金类资产的盈利能力最低。不过,目前的情况对多数企业来说,主要任务是要适当增加现金储备,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

(2)应收账款和存货比重分析。

存货是流动资产中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较弱的一项资产,而应收账款由于近年来企业间的相互拖欠较为严重,影响了企业这部分资金的及时回笼。因此,这两项资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的大小,关系着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进而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短期偿债能力。通常情况下,存货储备的严重不足,比重过低,不仅正常的生产难以保证,而且往往会失去营销良机;相反,存货上升过快,则体现了企业过量采购或生产与销售能力不足,存货占用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同时会增加流动资产的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增加过高,这将带来坏账风险的增加,影响收益质量。美国会计学会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财务失败的企业在走向失败的过程中,流动性项目所呈现出来的特征是,应收账款和存货越来越多,现金及现金流量越来越少。照此结论,企业只有保持较低的应收账款和存货比重,才能确保其财务的安全性,才能防止企业出现破产的风险。

2、固定资产比重分析

固定资产比重过高,则表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太低;相反,比重过低,会影响企业现时的生产经营能力与未来的发展能力。同时,高额的折旧势必形成高额的固定成本,直接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提高。此外,由于固定资产价值回收期长,势必形成高比重固定资产经营的高风险性。

3、无形资产比重分析·

总的来看,无形资产比重是越高越好。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硬资源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对价值在不断下降,而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软资源的作用和相对价值在不断上升。借助无形资产比重这一指标,可以观察企业知识化和高新技术化的程度,也可以分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及综合竞争能力的强弱。

4、对外投资比重分析

大多数企业都希望这个比重高些。首先,企业的资产需要一个适当的组合,内外分布便是企业降低资产风险的重要途径。其次,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并举,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新趋势,而对外投资就是资本经营的重要形式。对资本经营的重视,将导致资产中对外投资的比重上升。再者,借助这个指标可以观察企业资本经营的水平和效果。最后,集团化的大企业一般都是以资本为纽带组建的,如若企业的对外投资少,则集团化和大型化的进程和规模通常也是有限的。

(二)负债的初步分析

负债初步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负债规模和负债构成情况变动的分析,找出影响企业负债规模、结构变动的原因,以及负债规模和结构的变动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企业为了促进经营发展,需要不断筹集资金。在众多筹资渠道中,企业利用负债筹资是最常见的。利用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一定日期各类资金总量及其结构状况的变化,与同行业相同规模企业比较,可以分析企业资金来源的构成,尤其是财务风险的状况。任何一种资金来源及其比重过低或过高,都不同程度说明了企业资金筹措及资金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1、流动负债初步分析

流动负债初步分析就是对流动负债的各构成项目的变动进行初步分析。在资产负债表上,负债通常按偿还期限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大类务这样的分类,以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为标准,即需要在一年内偿还的是流报动负债,否则就是长期负债。通常情况下,流动负债所占的比重越高,说明企业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性越强,企业短期偿债的压力越大,要求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要快;反之,说明企业对短期资金的依赖程度较小,企业面临的短期偿债的压力越小。因此,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短期偿债的资金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可融资的流动负债就可以多些;反之,流动负债融资就可以少些。

2.长期负债初步分析

与流动负债相比较而言,长期负债的偿还期较长,资金成本较大。长期负债所占的比重越高,表明企业在经营中借助于长期资金的程度越高,长期利息负担和未来本金的偿还将增加企业的长期财务风险;反之,企业借助于长期资金的程度较小,偿债压力也就越小。

(三)所有者权益的初步分析

通过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占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重,可以分析企业的经济实力和风险承担能力。通常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应为正值;若为负数,则表明企业资不抵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偿还负债的保障和基础,企业应有一个合理的产权(即为所有者权益)结构以确保财务结构的稳定。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一般按投资者对权益要求权的顺序来排列。其中,实收资本属于永久性存在项目,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其流动性最差。未分配利润则未限定用途,一般计入当年的可供分配利润,在投资者中进行分配,当企业经营亏损时,它可用来弥补账面亏损。可见未分配利润的流动性最大。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的流动性介于两者之间,但盈余公积可随时用来弥补企业亏损,其流动性比资本公积大。

所有者权益构成(即所有者权益占权益总额的比重)可以反映企业承担风险能力的大小,所有者权益构成比重越大,企业的财务状况越稳定,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反之比重过低,说明负债率过高,财务风险上升。

利润表的初步分析

利润表的初步分析可以分为净利润形成分析和利润分配分析两个部分。

1、净利润形成的初步分析

净利润的初步分析可分为四个步骤,采用的是逆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寻找影响净利润升、降的原因。

(1)分析净利润的规模与结构: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

(2)分析利润总额的规模与结构: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

(3)分析息税前经营利润的规模与结构:息税前经营利润=营业利润一销售费用一管理费用一资产减值损失。分析时,应注意掌握以下三点:第一,决定息税前利润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息税前利润规模和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第三,这种变动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4)分析营业利润的规模和结构: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资产减值损失+投资利益。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在分析净利润形成各步骤时应特别关注是否存在报表粉饰问题。报表粉饰的途径主要有:

(1)提前确认收入,例如提前开具销售发票、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确认收入、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等;

(2)延后确认收入,例如不及时确认已实现收入等;

(3)制造收入事项;

(4)不当的费用资本化;例如将不应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处理、研究开发费用的资本化等;

(5)递延当期费用,例如开办费和递延资产摊销期变动等;

(6)潜亏挂帐,例如少转完工产品成本和已销产品成本、不良资产挂帐、高估存货价值、报废的存货不在账面上注销、少计折旧、不及时确认负债等:

(7)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例如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等:

(8)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例如出售、转让和资产置换、债务重组等;

(9)变更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

(10)变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11)改变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等。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为了发现报表粉饰的线索,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资料:

(1)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

(2)公司管理当局对审计报告的解释性说明或保留意见的说明;

(3)会计报表附注中关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发生变动的披露、关联方交易的披露、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披露等。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连续观察若干年度的财务报表,也有助于发现报表粉饰情况。

2、利润分配的初步分析

利润初步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未分配利润的变化以及未分配利润的差异。这里未分配利润的变化是指未分配利润的形成。

未分配利润=历年累计盈余 - 历年累计分配=年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净利润 - 本年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的差距分析主要是与上年相比,进行差异分析的目的是掌握未分配利润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时,首先应揭示未分配利润的总差异:

未分配利润差异=本年未分配利润 - 上年未分配利润。

差异形成的原因有4个基本步骤:

(1)计算年初未分配利润差异。

(2)计算本年净利润差异。

(3)计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差异。

(4)计算分出股利差异。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净差异=年初未分配利润差异+本年利润差异 - 利润分配差异=年初未分配利润差异+本年利润差异 - (提取差异+分出股利差异)。

其中,利润分配差异=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的差异十分出股利差异。

浏览方法

公司年度报告是对公司在过去一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反映的重要会计信息载体。年度报告不仅对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至关重要,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股东、债权人和国家有关管理部门也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年报,公司经营管理者可以全面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决策和采取措施以改进和完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同样,股东和债权人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年报进行科学投资,降低投资风险。国家有关管理部门通过年报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企业监管,促使企业合法经营,提高管理水平,达到优化经营管理的目标。年度报告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份完整的财务报告,应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经营前景,解释当前的业绩,并展望未来的业绩。同时,年报还应该在公司治理方面提供支持,涉及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内部控制和对外担保等方面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年报由公司基本情况简介、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董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情况、公司治理结构、监事会报告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组成。通过以上合理的组织和披露方式,年报能够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一个全面的公司概况,以及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未来发展的预测提供支持。这样,股东和投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状况和前景,作出有根据的决策

作用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重要作用。

对企业内部而言,财务报表是股东对管理层业绩考核的度量衡

管理层在经营周期内是否完成公司指标,是否在所有风险环节都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是否在所有内控环节均能有效管控,股东都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得到相关反馈。管理层自身也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加以改善。由此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管理水平最直观的数据表现,管理层更应该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入分析,整改企业潜在问题,不断提升公司业绩、强化内部管理,给所有投资者信心和回报。

对企业外部而言,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信息是潜在投资者、潜在供应商、各级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了解企业并做出相应决策的重要依据。

(1)潜在投资者。潜在投资者既包括潜在股权投资人,也包括潜在债权投资人。潜在投资者既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过去和现时的经营情况,也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主体所处环境进行对比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得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态势。对于投资人来说,通过对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信息的分析尽可能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潜在的经营风险,是风险投资评估的重要抓手。

(2)潜在供应商。潜在供应商也同样关注企业的资金状况,他们通过对财报及其相关信息的分析,审慎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做出产品最终报价。

(3)各级监管部门。各级监管部门包括税务机关、统计机关等。通过对企业定期报送财务报表的分析,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发展趋势及税务风险,并且通过将所有企业的数据整合后,形成全行业、全口径的经济运行数据,从而为下一步的调整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4)第三方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通过他们的鉴证,企业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信息的信用等级能够获得极大提升;同时,企业管理层还可以通过上述专家团队的管理建议,洞察企业潜在的、未被发现的管理问题。外部信息使用者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信息的分析,获得相应的企业经营信息,从而做出对应的投资、干预决策。

基于此,无论是内部信息使用者还是外部信息使用者,如果想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挖掘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则财务报表既是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其他国家的财务报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2001年4月1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式接替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开始承担起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职责,并将其制订的准则更名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IFRS包含30项准则和注释,成为了许多国家会计准则的基础,如南非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中国。在为欧盟公司及其子公司做账或审计时,会计师都会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此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也要求其债务人必须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而大部分国际金融市场也接受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规定了财务报表列报的总体要求、财务报表结构的准则以及财务报表内容的最低要求。它要求每个实体每年至少提交一份完整的财务报表,并包含上一年的比较数据(包括附注中的比较数据)。

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

1.截至期末的资产负债表;

2.该期间的利润表和其他综合收入表;

3.该期间现金流量表;

4.该期间股本变化报表;

5.包括重要会计政策摘要及其他解释性资料;

6.财务状况表上一比较期开始时的财务状况表,当一个实体追溯适用某项会计政策或在其财务报表中回顾性地重申某项目的情况时,或当它在其财务报表中重新分类时。

国际会计准则编制报表的方法:

1.统一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报表编制。

2.分析识别会计主体。

3.搜集准备相关资料。

4.制定会计规则和报表格式。

5.编制现金流量表。

欺诈性报表

定义

欺诈性财务报表是指有意制作误导性的财务报表的行为。其中,不注销过时存货和销售之前确认收款的例子是最常见的欺诈性财务报表。然而,贪污或盗窃资产以及在财务报表编制中无意犯下的错误并不构成欺诈。这是因为欺诈性财务报表需要有意地误导他人,而贪污、盗窃和非故意错误并不一定会导致有意的误导。

产生原因

1、企业内部业绩评价制度的缺陷为报表欺诈提供土壤

在企业中,业绩评价对于各个层次都显得至关重要。缺乏业绩评价会导致竞争激励的不足,奖惩机制无法执行,进而使企业失去活力。同时,如果没有完善的业绩评价制度,责任、权利和利益无法有效结合,员工缺乏动力和压力,企业将无法实现持续发展。然而,过分的业绩压力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可能导致欺诈行为的发生。为了完成上级设定的不切实际的预算目标,中层管理者可能会篡改数据。而高层管理者则可能指使财务会计团队操纵财务报表,以改善公司的财务形象,提振股价或逃避处罚。

这种欺诈行为不仅会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还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信任度,甚至可能导致法律问题。因此,在建立业绩评价制度时,必须确保其公正、透明,并避免给员工过大的业绩压力。此外,企业应鼓励员工的创新和合作,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以促进真实且可持续的业绩提升。

2、短期目标倾向为报表欺诈提供动机

公司通常基于财务数据来评估管理人员的绩效,并据此决定他们的奖金和薪资。在某些情况下,高层管理层告知高级管理人员,如果未能实现利润或投资回报的目标,可能会面临解雇的风险,而如果达到或超过这些目标,则可能被晋升或调岗。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激发管理人员产生欺诈动机,因为他们可能会尝试通过操纵财务报表来达成这些目标。

3、高层管理人员的怂助长报表欺诈的产生

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内部欺诈问题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他们对公司内部的不诚信行为漠视不闻,那么欺诈活动很可能会逐渐扩大并变得更加恶劣。此外,高级管理层出于特定需求的考虑,例如增发新股、发行债券或筹集资金,可能会默许甚至指示财务人员篡改数据和虚报财务报表信息。这种行为有潜力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并损害公司的声誉和整体业务运营。

类型

1、提前确认收入或制造收入事项

为了提高利润,一些公司采取了一些不合规的方法,例如提前确认收入或人为创造收入。其中包括提前开具销货发票、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确认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或在未来提供服务时立即确认收入。此外,一些公司为了增加当年利润或将亏损转为盈利,在年末进行销售,然后在第二年初确认退货。还有一些公司通过子公司将商品以市场价格销售给第三方,并在确认子公司的销售收入后再由另一子公司从第三方购回商品,从而规避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应抵消的约束规定,以增加企业集团合并报表收入和利润。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追求短期利润而采取的违反规则和道德原则的行为,不仅欺骗了投资者和股东,还可能造成企业声誉和法律责任方面的风险。

2、少报费用

费用通常可以被视为利润的“调节器”或“蓄水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其中一种方法是将收益性支出处理为资本性支出,同时将应在本期确认的费用推迟到以后的年度确认。另外还可以选择将一些潜在的亏损挂账,以便在将来转销,不在当前确认资产损失,不预提费用,或不确认期末应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虚增存货价值或少转销货成本等方式来管理费用。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谨慎处理,并遵守相关的财务法规。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中国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关联方关系、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出售、转让、置换资产、税收减免以及财政补贴等手段来虚增利润。

危害

1.对外部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损害。外部投资者通常将审计师视为保护股东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以便了解所投资公司的高风险因素,并根据此决策是否进行投资。然而,尽管投资者有这样的期望,但当前的法律规定已经削弱了审计师在欺诈事件中的法律责任,因此投资者更难从审计师处获得任何补偿。

2.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受损。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债权人的支持。为了应对经济压力或实现短期盈利,上市公司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向债权人融资,以维持其正常运营和扩大规模,并保持资金链的稳定运转。然而,当公司的财务状况无法达到融资条件时,就可能导致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欺诈,从而直接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这种情况下,银行等机构投资者以及广大的散户和小投资者都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

3.公司财务报表的欺诈行为对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这种欺诈行为会给社会制造虚假的繁荣景象,一旦真相被揭穿,必然会引发资本市场的混乱。这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干扰市场经济的正常调节机制。市场规律难以发挥作用,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和价值危机的产生,同时加剧市场的投机行为和波动,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防范措施

1.加强内部控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建设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不断发展现代化管理机制的重要体现,对于提升内部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审计工作在对上市公司开展过程中,应着重检查其经理人业绩评审制度的完备性,并建议上市公司加强信用记录机制,以控制短期行为的发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实现内部监督、内部审计、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机结合,从而从根本上防止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欺诈行为,并减轻其对市场的影响。

2.完善行政监督,创造审计执业环境

要解决行政监督效率低下的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同时,及时向相关行政部门反馈问题并上报工作中所遇困难,为改进行政监督提供方向性建议。此外,为审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独立、客观地完成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并确保审计过程符合规范。在这个基础上,审计人员还应关注财务会计报告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报告披露周期,避免时限超出规定,防止上市公司延长报告披露周期,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重大事项,可以推行专事专办制度,以提高办事效率。

3、制定切合实际的内部业绩评价指标

高层管理者在制定内部业绩评价和短期财务目标时应该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并制定并下达切实可行的利润预算指标,使其既能实现又具有一定挑战性。此外,他们在设计内部激励机制和员工提升计划时,应该进行充分深思熟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不应仅仅依据是否能够完成利润指标业绩来进行评判。

相关规定

充分发挥财务报表的作用,各个企业单位在编好会计报表后,应按规定及时报送当地财政机关、开户银行、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主管部门等。国有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应同时报送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企业财务报表在报送之前,必须由本单位会计主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进行认真复核,主要是复核财务报表的项目是否填列齐全,补充资料填列是否完整,是否附有必要的编制说明,报表与报表间有关数字是否衔接一致,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财务报表通常经注册会计师审定并出具经财务报告。

保证及时汇总和利用财务报表,如期报送财务报表,发挥财务报表的应有作用,必须正确规定财务报表的报送期限。按现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月度财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后6天内报出,中期财务报表应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内报出,年度财务报表应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报出,在规定的财务报表报送期限内,应考虑需要财务报表的各级单位能够及时收到财务报表,及时汇总财务报表。如果企业国际投资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特殊行业的企业不宜合并的,可不予合并,但应当将其财务报表一并报送。

年报披露时间是1~4月;半年报披露时间是7、8月;季报披露的时间是4月、7月、10月、12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