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水狼蛛 :分布于湖北等地的节肢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10:26

拟水狼蛛(学名:Pirata subpiraticus Boes. et Str),为蛛形目,狼蛛科动物。分布于湖北、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常生活于草丛以及稻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形态特征

雌蛛

体长6-10毫米。背甲正中斑在中窝前方“V”字形斑纹明显,两侧各有一纵条斑,界线不清楚。前眼列平直,前中眼显著大于前侧眼。胸板淡黄色,边缘暗褐色,多数无斑点,有的个体可见3对黑斑。步足褐色多毛和刺。腹部背面矛状的心脏斑明显,两侧或有黑斑纹,心脏斑后方有的个体有5对以上暗褐色横纹或黑斑,有的个体不明显。腹部腹面淡黄褐色,无斑纹。外雌器有2个弧形突出片,边缘呈一条栗色带,但红带有的在一侧或两侧都向内凹入,而留出一色素较淡的区域。

雄蛛

体长4.60-6.20毫米。其它特征与雌体相似。

卵袋

呈扁球形,直径为2.50-4.50毫米。灰白色,较薄,表面较粗糙,卵袋赤道处有波状嵌纹。透过卵袋可见卵粒。每个卵袋约含卵40粒左右(18-77粒)。

生物学特性

习性

拟水狼蛛主要在靠近水边的棉田内发生较多。为地面游猎蜘蛛目,一般不结网,但在生殖季节亦可在土块缝隙间结小网,蛛伏网内。雌蛛以纺器携带卵袋进行看护,有时把携带的卵袋放下,暂放于网上,停一段时间又携带子纺器上。

年生活史

拟水狼蛛在湖北武汉市于11月中旬以成蛛和高龄幼蛛在向阳温暖的田埂土缝、蚯蚓洞以及经过翻耕的冬种田、油菜田、蚕豆田的土块下面,绿肥板田土缝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越冬成蛛和幼蛛开始活动,4月上旬越冬成蛛产卵。

繁殖

拟水狼蛛的雌蛛交配一次可终生产受精卵。雌蛛一生可产2-4个卵袋。每个卵袋内含卵平均40粒左右,最多可达80粒以上。单雌的平均产卵量在150粒左右。卵的孵化率较高,一般在90%以上。雌蛛有较强护卵习性。同其它狼蛛科一样,拟水狼蛛的雌蛛以纺器携带卵袋。如若人工去掉卵袋,可使它提前产下个卵袋。取下的卵袋内面孵化的幼蛛,一般不能出卵袋而死亡。

初孵的幼蛛体长在1.30毫米左右。头胸部的“v“形斑已很明显。幼蛛在雌蛛体背聚集3-6天后,分散营独立生活。整个幼蛛期蜕皮5-6次,有6-7个龄期。整个幼蛛期在70天左右。

寿命

成蛛寿命平均在60天左右,最长可达100天以上。成蛛耐饥力较强。如停食供水的情况下,平均可活50天左右,最长可活80天以上。若停水又停食的情况下,一般只能活3-4天。

相关文献

罗育发,颜亨梅,. 狼蛛科优势种群的12SrRNA对长期农药胁迫的分子响应[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1).

赵鸿飞,沈阳市,雷利斌,. 捕食性天敌(蜘蛛目类)对菜粉蝶的捕食作用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5,(6).

文菊华,颜亨梅. 一种蜘蛛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的简易提取方法[J]. 蛛形学报,2005,(2).

王智,曾文虎. 蚕豆地蜘蛛优势种内分布型研究[J]. 蛛形学报,2005,(2).

李竹林,钟新征,王智. 湖南省稻田蜘蛛目优势种的生态特点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5,(4).

邱慧敏,董波,吴进才,王锋傅强,张志涛. 几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对蜘蛛生长及捕食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

王智,袁哲明,宋大祥,朱明生. 化防田与综防田蜘蛛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类群动态分析[J]. 中国生物防治,2005,(1).

姜永厚,傅强,程家安,祝增荣,蒋明星,叶恭银,张志涛. 转Bt基因水稻表达的毒蛋白Cry1Ab在害虫及其捕食者体内的积累动态[J]. 昆虫学报,2004,(4).

耿博闻,张润杰. 黄绿绿僵菌对两种稻田蜘蛛目捕杀褐飞虱作用的影响[J]. 昆虫学报,2004,(3).

夏维福. 晚稻田蜘蛛和目标害虫内分布型的动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4,(1).

佘日松,毛祥青,余智龙. 保护稻田蜘蛛目开展综合防治[J]. 江西农业科技,2004,(1).

王智 稻田蜘蛛的保护与利用[J]. 现代化农业,2003,(1).

刘志诚,叶恭银傅强,张志涛,胡萃. 转cry1Ab基因水稻对拟水狼蛛捕食作用间接影响的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2003,(2).

杨国庆,吴进才,王洪全,姜永厚,邱慧敏. 水对稻田蜘蛛捕食功能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3,(4).

贺一原,文斗斗,胡良雄,王洪全. 水稻-褐飞虱拟水狼蛛食物链的定量研究[J]. 昆虫学报,2003,(6).

文斗斗,贺一原,吕志跃,杨海明,王洪全. 水稻-白背飞虱拟水狼蛛食物链中生物量流动的定量研究[J]. 昆虫学报,2003,(2).

颜亨梅,王洪全,杨海明,胡自强,朱泽瑞,贺一原. 湖南稻田蜘蛛目群落生态特点及控虫作用研究[J]. 蛛形学报,2002,(1).

古德祥,张文庆,张古忍. 闽粤琼稻田蜘蛛的优势度分析[J]. 蛛形学报,2002,(1).

王智,李文健,颜亨梅,王洪全. 不同类型防治田稻田蜘蛛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类群演替[J]. 中国农学通报,2002,(1).

郑许松,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徐红星 茭白蜘蛛目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J]. 昆虫天敌,2002,(2).

王智,曾伯平,李文健,王文彬. 稻田蜘蛛优势种和目标害虫的时间生态位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2,(2).

王智. 洞庭湖平原稻田蜘蛛群落越冬生态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刘向东,张孝羲 稻田蜘蛛目的混合种群褐飞虱捕食功能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2002,(1).

李剑泉,赵志模,吴仕源,罗雁婕,明珂. 多物种共存系统中蜘蛛对稻虫的控制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2002,(2).

吴进才,姜永厚,杨国庆,邱慧敏,刘井兰,王洪全. 田间蜘蛛集团对飞虱的每日捕食量与室内、盆栽水稻的捕食作用比较[J]. 生态学报,2002,(8).

胡自强,贺一原颜亨梅,杨海明,朱泽瑞,王洪全. 荧光物示踪法定量测定水稻-大叶蝉科蜘蛛食物链的营养关系[J]. 生态学报,2002,(7).

王智,颜亨梅,王洪全. 低剂量农药对稻田蜘蛛目控虫力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2,(3).

俞晓平,郑许松,徐红星吕仲贤,陈建明,陶林勇. 拟水狼蛛在水稻与茭白田之间的转移[J]. 昆虫学报,2002,(5).

吕志跃,杨海明,颜亨梅,卢学理,王洪全. 早稻不同生育期水稻-白背飞虱拟水狼蛛食物链的能流动态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2).

李剑泉,赵志模,侯建筠. 稻田蜘蛛研究进展[J]. 蛛形学报,2001,(2).

李剑泉,赵志模,吴仕源,侯建筠. 多物种共存系统中3种蜘蛛目褐飞虱的控制作用[J]. 蛛形学报,2001,(1).

王智,王洁,伍艳,李志群,向梅. 洞庭湖平原稻田蜘蛛越冬生态观察[J]. 中国农学通报,2001,(6).

王智,李文健,曾伯平,王文彬,颜亨梅,王洪全. 早稻田大学蜘蛛群落结构及优势种分析[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

蒋杰贤,梁广文,王奎武. 几种天敌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J]. 上海农业学报,2001,(4).

蒋杰贤,梁广文. 四物种共存系统中天敌对斜纹夜蛾控制作用的分析[J]. 中国生物防治,2001,(3).

李剑泉,赵志模,朱文炳,侯丽娜,周彦,李雪燕. 重庆市稻田动物群落及农田蜘蛛资源考察[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4).

陈玉俊,张古忍,陈东,古德祥 海南稻田蜘蛛目群落的结构和动态[J]. 蛛形学报,2000,(1).

邱道寿,古德祥,张古忍,张文庆,温瑞贞. 稻田蜘蛛群落优势种群的重建[J]. 蛛形学报,2000,(1).

李剑泉,赵志模,侯建筠. 植保领域的蜘蛛研究进展[J]. 植物医生,2000,(6).

李国生,徐建祥,吴进才,王建中,程家安 除草剂对拟水狼蛛生长发育及捕食功能的影响[J]. 江苏农业研究,2000,(4).

汤鉴球,温瑞贞. 用ELISA评价狼蛛科稻纵卷叶螟的捕食效应[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

李建洪,潘道一,陈常铭 杀虫剂对拟水狼蛛的毒性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3).

郑雪生. 稻田蜘蛛目消长保护与利用[J]. 福建稻麦科技,1999,(3).

晋焯忠. 闽北稻田蜘蛛种类、田间消长及与飞虱大叶蝉科相关性初步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1998,(4).

周强,张古忍,张文庆古德祥,胡思勤,陈熙雯. 用ELISA方法评价捕食性天敌对白背飞虱的捕食效能[J]. 昆虫知识,1998,(3).

颜亨梅,王洪全,杨海明,胡自强. 以蛛治虫对优化稻田生态系统的作用[J]. 生命科学研究,1997,(1).

邓惠宗. 如何保护稻田蜘蛛目[J]. 农村新技术,1997,(7).

?. 如何保护稻田蜘蛛[J]. 垦殖与稻作,1997,(4).

徐建祥吴进才程家安 几种农用化学品对三带喙库蚊幼虫及拟水狼蛛的影响[J]. 江苏农业研究,1997,(3).

周强,张学武,张古忍,张文庆古德祥 稻田中多种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J]. 植物保护,1997,(2).

潘道一,梁雪明. 泽陆蛙(蝌蚪)和蜘蛛目对农药的敏感性与急性毒性分级[J]. 动物学报,1996,(2).

潘群威,胡国文,唐健 杀虫双水剂对稻田食虫瘤胸蛛和拟水狼蛛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1995,(3).

潘道一,梁雪明. 农药对稻田捕食性天敌蜘蛛目的安全性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

张永强. 农田狼蛛科亚群落结构的研究[J]. 动物学报,1993,(2).

林华峰,陶方玲. 拟水狼蛛不同状态对白背飞虱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2,(1).

欧壮喆梁广文庞雄飞 多种群共存系统中天敌对稻纵卷叶螟控制作用的数学模拟[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4).

吴进才 稻田三种捕食性天敌与两种害虫共存系统捕食量的研究[J]. 生态学杂志,1991,(3).

吴进才. 三种蜘蛛目两种害虫共存系统水稻损失率数学模型探讨[J]. 昆虫知识,1991,(2).

吴进才,庞雄飞. 多物种复合种群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及在褐飞虱数量预测中的应用[J]. 生态学报,1991,(2).

叶正襄,秦厚国,黄荣华. 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的捕食功能反应[J]. 江西农业学报,1991,(1).

吴进才,沈斌斌,庞雄飞 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害虫天敌捕食效应研究中的应用[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

祁彪,王东明,徐宗敬,秦守明. 稻田蜘蛛目优势种田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J]. 昆虫天敌,1989,(1).

蒋佩兰,章志英,陶方玲,朱杏芬. 南昌地区玉米田蜘蛛种类调查[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9,(1).

黄凤宽,吴伟坚,庞雄飞. 几种药剂对褐飞虱种群数量控制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4).

吴绍琦. 稻田蜘蛛的种类及其消长分析[J]. 植物保护,1988,(4).

吴六,王洪全,君长民. 稻田狼蛛科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J]. 动物学报,1988,(1).

吴六俫,王洪全. 拟水狼蛛捕食功能反应及其数学模拟的初步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1987,(1).

刘明耀. 雄性水狼蛛生殖球顶部的扫描电镜研究[J]. 动物学报,1987,(1).

吴六俫 ,王洪全. 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 Boes.et str.)生物学研究[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1).

周汉辉,汤鉴球. 用血清反应法检验稻田害虫捕食天敌种类的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2).

陈银方. 稻田蜘蛛目越冬场所及其冬春保护利用[J]. 植物保护,1984,(6).

王仁民,黄水招,张志昌,杨春荣. 两种稻田狼蛛科的生态观察[J]. 动物学杂志,1980,(2).

?. 稻田蜘蛛越冬情况的调查[J]. 湖北农业科学,1979,(1).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