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 :修辞方法之一

更新时间:2024-09-20 21:36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排比可分为句子排比和句法成分排比以及段落排比。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使语意更周全、详尽,使说理严谨周密。排比适用于各种语体,在各地方言民歌、广告语、演讲等也比较常见。运用排比需注意不可脱离内容表达需要而生拼硬凑成排比句式。

含义

排比原先被定义为“同范围同性质的事象用了组织相似的句法逐一表出的,名叫排比”,强调排比的内容是同性质同范围的事象以及结构相似性,未提到在数量上的要求,陈望道认为排比也有只用两句互相排比的。例如:

更多的学者认为,构成排比修辞的,一般需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项。所以现在所讲的排比是连续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意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等,以强调语意、突出情感、增强语势的修辞方式。

例如张晓生《一钵金》“渐渐地,暮色被四野的虫声淹没。渐渐地,虫声被灌溉渠的水响淹没。渐渐地,水响被初生的月华淹没”,这是三项内容的排比,说的都是“同范围同性质的事象”即夏日傍晚田野的声响,三项内容的叙述在句法结构上相同,是比较典型的排比模式。

分类

句子成分排比

句子成分排比是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排比。句法成分排比示例:

茅盾《风景谈》“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这属于句法成分排比,“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这是主语的排比。

碧野《天山景物记》“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是谓语的排比。

吴伯箫《歌声》“延安市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这句是宾语的排比。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这是定语的排比。

郑直《激战无名川》“入夜,用眼望去,数十里烈焰飞腾,火龙翻滚,映得满天红,满山红,满江红。”这句是补语的排比。

句子排比

句子排比包括分句排比、单句排比、复句排比。分句排比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单句排比,是单句构成排比,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这是单句排比。

复句排比,是复句构成的排比,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魔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腐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段落排比

段落排比即段落与段落构成的排比。例如以下这是由一连串的排比句构成的段:

功能作用

排比的主要作用是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南宋陈骙在《文则》中提到排比的功用:“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气势,广文义也”,即文中多句用相同的字词起头,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文意的重心,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

增强语言气势

排比是把密切相关的几个内容,按照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形式组织起来,接连排列构成整齐的形式。因此读起来就会出现相同节奏的一再重复,语气也就逐渐加强,起到增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例如郭沫若的《屈原》里“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前后都用了排比,语意层层推进,语气步步加强,抒情隽永有力,表达出作者的炽热感情。

使语意周全详尽

排比可以将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说明一个意思,或将某事物的不同特征,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去描写该事物。因此,使用排比可以使语意更加周全、详尽。

例如吴伯箫《歌声》,作者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多方面描述了这首歌在人民群众之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既详尽又形象,将语意全面、详尽地表达出来。

使说理严谨

排比句子形式是整齐的有机组织,这就要求所表达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组织,或者并列,或者承接,或者递进,内在的严密性与一泻千里的语势相配合,便会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这段话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揭露、批判了新八股和新教条,“不是......而是......”三个复句层次清晰、步步深入,论述严谨,使贬斥的态度更为鲜明,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常见应用

排比适用于各种语体,除了在各类文体中广泛应用外,在各地方言民歌、广告语、演讲等也比较常见。

方言民歌

湖南民歌《小妹郎多乱了心》“天上星多月不明,塘里鱼多水不清,地里草多苗不长,小妹郎多乱了心。”这首民歌共四句,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每一句的语法结构都相同,并且有相同的词语,语义上也有相关之处,语势贯通,整齐匀称。

又如河北省的这首民歌,这是一个并列式排比,排比的项目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联合的关系:

广告语

运用“排比”所构成的广告语,以其内在的整齐美与外在的均衡美,构成一个完美的语言艺术形式,给人以美感,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情趣。例如臣臣时装的广告:“您的健康是臣臣的关怀,您的舒适是臣臣的承诺,您的美丽是臣臣的追求,您的放心是臣臣的荣耀”,这四句话用内容相关、同样的结构形式组织起来,具有整齐和谐的均衡美。

演讲

排比在演讲中也有普遍应用,排比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表达演讲者的思想观点,并且有气势和较强的感染力。例如:

这段演讲运用了排比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美”的多种内涵,不仅使人们了解了“美”的不同的深刻含义,而且也体现了阳恩成老师的品德,给人留下印象。

适用语种

排比除了在汉语中比较常见外,在英语、法语俄语谚语、日语等语言中也能常见到排比修辞。

英语Parallelism

Parallelism它由意义与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互相平衡排列而构成。从定义上讲,英汉排比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为了加强语言的气势。英汉排比共同点是结构匀整、气势强劲,都具有一种语言的均衡美和气势美。不同之处在于汉语排比不存在词的排比,所以英语排比广度覆盖由词及句,而汉语排比只能推及由词组及句。第二个不同点在于英语倾向于多用代词,凭借指代关系传递逻辑信息;汉语倾向于重复名词或名称,凭借复述传递逻辑信息。例如

此句中 humble、grmeful和mindful构成形容词词语的排比,而相应的中文译文分别用“深感卑微”“深深感激”“深感怀念”动宾词组形成排比。

法语parallélisme

严格意义上的parallélisme,是两个内容相关,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词组排列在一起。广义的parallélisme指的是法语语言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即以相同或相似的语法形式排列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句子、词组表达,也可以通过单词表达。这样一来,parallélisme的含义就大大拓宽,它可以包括句子和篇章层面内几乎所有并列的语法结构。如果并列的结构是三项,就是所谓的“三拍节奏”,如果是四项就是“四拍节奏”D“三拍节奏”或“四拍节奏”一般出现在列举系列和并列的结构中通过并置的方式或通过et,ou,mais等词衔接。

例如“Abasourdi par la logique de sa fille, Grandet pâlit, trépigna, jura ... ”( Balzac)这一句里pâlit, trépigna, jura三个动词并置,形成广义的排比,即所谓的“三拍节奏”。法语广义上的平行线与汉语排比定义比较接近,法语严格意义的parallélisme更接近于汉语对偶修辞格。

俄语谚语

排比是指谚语中相同或相近的结构达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同时这些结构在意义上相互关联,在语气上保持一致。例如:Не всему верь,что слышишь, не всего желай,что видишь,не всё говори,что знаешь,не всё делай,что можешь.(听到的不要全信,见到的不要全想要,知道的不要全说出,能够做的不要全做)。排比手法的使用,使俄语谚语具有一定的语势,同时增加了说服力。

日语

日语中也存在排比修辞,比如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他的小说就有多处使用到对偶、排比句式。又如《兴禅护国论》“天地は我れを待つて覆載し、日月は我れを待つて運行し、四時は我れを待つて化し、万物は我れを待つて生す”,即“天地待我而覆载,日月待我而运行,四时待我而变化,万物待我而发生。”这里运用了排比。

注意事项

运用排比修辞需要注意:其一,排比的结构强调相同性,但允许有不伤害整体统一的小变化。例如:

这里“水光潋滟、桃花缤纷、古樟参天、垂柳依依、花香鸟语、柳絮纷飞”是排比,其中“花香鸟语”是联合结构,其他成分都是主谓结构,不过“花香鸟语”构成成分“花香”“鸟语”也都是主谓结构,它跟其他的有些小的变化但并未伤害整体的统一。其二,运用排比必须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决不可单纯追求形式,硬凑排比。

辞格比较

排比与对偶

第一,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而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很严格。第二,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第三,对联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排比和列锦

列锦是艺术性地并列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性成分构成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修辞手法。列锦的特征是一组名词或名词性非主谓句的排列,与排比有相似之处,即都使用组织相似的句法逐一表现事象。但它们之间是有所区别的:排比可以出现主谓句,而列锦全是非主谓句,这是二者主要的区别。修辞学家、语言学家吴士文主张把列锦归入排比,也有的认为二者没有大同之处,例如当代语言学家谭永祥坚决主张区别排比和列锦。

排比和层递

用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的语、句、段,将事理层层推进地表现出来,这种修辞方式叫层递。层递着眼于内容上具有级差性,构成层递的语句在内容上必须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递升或递降的关系;级差性表现的是一种包容关系,构成项语句内容有交叉。例如“失去金钱的人,失去很多;失去朋友的人,失去更多;失去信心的人,失去所有”,这里“很多”“更多”“所有”,数量上逐层递增,它们之间具有包容关系:后者包容前者。这是层递,不是排比。

排比从内容上看,具有平列性,构成排比的语句在内容上必须是一个问题的相关方面或相关的几个问题。平列性体现的是一种平行关系,构成项语句内容独立、平等。例如“追星是个性的缺席、自我的罢工、理智的昏迷、情感的偏瘫。追星是没有回报的投资、没有响应的呼喊、没有成绩的作业、没有彼岸的泅渡、没有归宿的旅行。”这里前一句排比的各项内容是独立的、平等的,后一句的排比也是如此,因此这是排比,不是层递。

参考资料

..2023-05-1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