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坝村 :文家坝村

更新时间:2023-09-25 12:42

文家坝村,属于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矸镇,位于贵州省云贵高原北部,全村约东经108°03’,北纬N30°01’,平均海拔1000米,年平均气温13.9℃。北连重庆市南川区,南接道真县大矸镇大矸村,西邻道真县大矸镇石人村,东与道真县山桥镇相连。总面积22.0万平方公里。

村情简介

文家坝村辖8个村民组(仡佬树、文家坝、冷水溪、榜上、山王平、新田县、香树林、同古元),619户,2450人,党员51人。

文家坝村是贵州仡佬族的发源地,90%都地地道道的仡佬族人,有着传统的民族文化传统。

农业人口:2600人

非农业人口:56人

行政区面积:22.0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成分:仡佬族,苗族

所辖村:仡佬树、文家坝、冷水溪、榜上、山王平、新田、香树林、同古元

办公所在地:文家坝组

历史沿革

文家坝村仡佬树组是仡佬族的发源地

文家坝的仡佬树组,相传与仡佬族的发源息息相关。有这样一个流传:从前这里居住着的人,他们信奉鬼神,为了驱邪避凶,全村敬拜一颗非常大的仡佬树为神树。如村中有人生病、中邪,巫师便在神树下为族人驱邪,当遇天灾之时,全族人便求助仡佬族神树保佑,神树都会显灵。为了表达对仡佬神树的恩泽,族人每逢节日,便会祭祀,香烛、纸钱、鞭炮、糍粑、酒菜等佳肴供养。且在巫师的指令下,全族变“濮”为“仡佬”,与神树同族。族人们习惯性把村中生长着仡佬神树的地方直接称为仡佬树,保留至今。(从前是仡佬树寨,新中国成立后,为统一行政名称,改为仡佬树组)

相传仡佬族的祖先竹王(即夜郎王)婴儿时被家人嫌弃,装于竹筒顺河而下,飘至竹林处,被正在洗衣的女子听见竹筒里面有婴儿哭声,她拾起竹筒将其劈开,里面躺着一个哭泣的婴儿,便捡起抚养,成为了历史上的竹王。按当地话说,竹王命苦,生下来就被父母抛弃,为纪念捡起竹王的地方,便命名为苦竹林。同时为了纪念竹王的伟大,在苦竹林的对岸起名斑竹坝,寓意竹王的人生斑驳,缤纷炫丽。如今苦竹林和斑竹坝仍被族人保留在文家坝村子里。

祖先因竹而获救,仡佬族人把“竹”信奉为一种吉祥的象征,后称为仡佬族的图腾。

2015年,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了传承仡佬族文化,向世界传递本民族特色,经过重重选址,中国城最终落户于文家坝。(仡佬族是傩戏的王国)

行政区划

全村辖8个村民组(仡佬树、文家坝、冷水溪、榜上、山王平、新田县、香树林、同古元),619户,2450人,党员51人。

地理环境

气候环境

文家坝属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天最高温度28°,昼夜温差极大,夜晚可降到16°,冬日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长达285天以上,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

河流水文

(黄泥洞)野人谷河流是芙蓉江一支流源头,洞口朝上,由高渐低,下与潭合。潭内水波翻涌,常年浑黄,为暗河出露处。潭水平流50米入梅江支流的石梁河后,泾渭分明。潭中产细鳞、鲤和大黄鱼。谷中自然环境,适合于多种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经普查野生植物有1500余种,其中被子植物门约占80%。有珙桐水杉、篦子、三尖杉鹅掌楸香果树属水青树植物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松、杉、柏、樟、楠、杨、枫等主要用材树种,黑叶猴、狒猴、金钱豹、白冠长尾雉白鹇、苏门铃、灵猫科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风俗民情

三幺台

“三幺台”是道真自治县仡佬族人最具特色且最隆重的一种食俗礼仪。据介绍,每逢嫁娶、寿庆、建房、节日宴请等,都要动用“三幺台”。“幺台”是方言土语,结束的意思,“三幺台”顾名思义,一轮宴席要经酒、茶、饭三道程序才算结束。简单来说:

“一幺台”及茶席,由优质茶叶煎炒揉煮成羹,放入油渣、芝麻、食盐制成的饮料,喝油茶佐以麻糖杆、苞谷团、花腰粑、坚果等土特产;

“二幺台”及酒席,多是自产的“熬酒”、“夹坛酒”,下酒菜是猪耳、香肠、皮蛋等10多个干盘,各盘拼装讲究,或似八卦形、或象莲花状;

“三幺台”及饭席,有梭子肉、蒸扣、鸡、鱼、恋爱豆腐果等9碗10盘,热烙饭,可口菜,令贵客惬意而满足。

饭毕,平端或合举筷子,示意“各位慢用”,直到长辈用毕,才相继退席,三席幺台。这一待客习俗,表现族人的真诚厚道和注重礼仪、善于营造隆重氛围的能力,三幺台凸现了族人丰富的饮食文化,这是仡佬族一直沿续至今的民族习俗。

傩戏文化

傩戏是以驱邪逐鬼、祈福菲利斯·奈吉、圆满人愿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兼有巫教仪式、戏剧表演的民间艺术,属巫教范畴。傩戏依法事目标不同,有大巫小巫之分,大巫有“打保福”,“冲傩(道场)”,梓潼戏、阳戏等多种内容。小巫有“和梅山”、“祭坛”、“谢土”等数十种。

冲傩是为了替人酬恩缴愿、驱鬼神而治人疾以及追荐亡灵(俗称做道场)。例如有一道咒语就与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雷神坛中作证明,差个元帅显威灵。消灾延寿来扶顺,要保家宅得安宁。王马温康来扶顺,手执金鞭驾火轮。差雷打死无道鬼,放火烧死不正神。三尺飞剑龙虎伏,敕令一下鬼神惊”。人的想像力在民间有着极大的发挥,无论级别多高的神灵,无论多麽凶狠的魔鬼,只要手续周到,画两道符,点几柱香,就可请得动。而另一些咒语听来却如一首首优美的诗作,请看:“雪山顶上一座台,雪山闭了不曾开。转个老君传妙法,隔山吹股雪风来。一更之时下大雪,二更之时下大霜;三更之时雪愈下,四更雪上又加霜。龙来龙蜕爪,虎来虎蜕皮,山中百鸟蜕毛衣。冰冰冷冷,冷冷冰冰。雪山童子送雪来,头戴雪帽子,身穿雪衣裳,口衔雪水,脚穿雪鞋……”意境之清幽,渲染之适度,把一个冰雪世界传神的送到你眼前,忍不住从脚底向头顶冲上一股寒意。

“傩”的精彩之处全在於“戏”,也就是用於娱神兼娱人的部分。单看剧目就足以令人心驰神往:《跑功曹》、《五岳归天》、《大战洪山》、《降妖造斧》、《盘学》、《裁缝偷布》、《春兰卖酒》、《湘子度妻》、《平桂回窑》、《双城配》、《仙鹤配》、《赵元求寿》、《钟鬼》、《大闹大花楼》、《骑龙下海》……当那些头戴面具的法师兼民间艺人在台上说说唱唱,打打闹闹着天上、人间、海洋及地狱里的悲欢离合故事之时,主家的亲朋好友、乡亲故旧正象我们当年看电影,今天看歌舞演出一校址的感染快乐与悲伤,而一些劝世化人的要义也就通过这样的形式俏俏传入民心并承袭下来。

高台舞狮

高台舞狮是集民间杂技、民间舞蹈和民间体育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既是一项体育运动,又具有杂技艺术的特色。它是道真仡佬族传统体育运动,因其是在桌子搭成的高台上舞狮而得名。高台舞狮俗称玩狮子,主要是每逢春节和重大庆典,当地人们以舞狮以示祝贺。成员由“孙悟空”、“笑和尚”、舞狮人和乐师组成,一人扮猴,一人扮笑和尚,二人舞狮,乐师锣鼓唢呐伴奏。其表演者是普通的农民,一般在春节农闲期间举行,民间又俗称“耍狮灯”。由两人共披彩色布制“狮子皮”扮大狮子(俗称大头),亦可有两人各扮一只小狮子陪伴(俗称小头),另有“笑和尚”和“孙猴”伴舞。可玩“天鹅抱蛋”、“老蛇钻孔”、“仙猴摘桃”、“太公钓鱼”等招式。高台舞狮的显著特征就是在“高台”上进行。高台一般为七张或九张桌子叠成,最高的可达十二张。每层桌子相叠之处,用纸钱相垫,主要是由于纸钱是草纸制成,粗糙防滑,用之桌子不易滑动,比较安全。桌子搭法有两种:一是每张桌子重叠而上,顶上一张倒扣,四桌腿朝天。因其为直立长形,故形象地称为“一柱香”,总高度可达十二米左右;二是底下为四张桌子并排,上面三张桌子并排,再上面两张桌子并排,最后三张桌子重叠而上,最后一张倒扣,四桌腿朝天。由于呈梯形,状似宝塔,故称为“宝塔式”,总高度约有七米左右。表演中,先由笑和尚与孙猴出场,他们是滑稽角色,在极尽翻腾跳跃之能事,令人叹服的同时,又忍俊不禁。然后,二角色以倒挂、直上等方式攀越到台顶,在顶部翻滚跳跃,表演各种高难动作。特别是在顶部放一长条凳,安于桌腿上,伸于台外,“孙悟空”在凳上倒立,仅以两脚钩住,身垂台外,称为“蜘蛛目吊线”,极为惊险。然后,逗大狮子逐层攀上高台,直至顶端。上攀的动作十分惊险,有正上、倒上、翻上,“孙猴”与“和尚”、“小狮”与“小狮”吉林一正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倒向上;大狮子有直上、穿上、穿绕桌子螺旋上等诸多方式,到顶端后,以四脚踩桌腿表演,称为“踩斗”,四只狮脚轮流踩踏四只桌脚,参拜四方,或昂首眺望,或掉头理毛,十分惊险,不带任何保险绳索,扣人心弦。

高台舞狮惊、险背后,有着栩栩如生的民间故事:《大圣耕田》、《太公钓鱼》、《天鹅抱蛋》、《老蛇钻洞》、《舞狮祝寿》、《狮子困塘》、《舞狮踩斗》、《舞狮参乡》、《舞狮结婚》等。

哭嫁

哭嫁是仡佬族姑娘在出嫁前三五天中以歌哭方式告别父母亲人,表达离情别意的一种礼俗。

仡佬青年男女的结合,所依靠的是父母之命、媒之言,且出嫁时“男不亲迎”,女方对婚姻有不平感;仡佬“女大三(岁),抱金砖”的俗信,致使女方有出嫁之后独挑家庭重担的心理负担;以是否哭嫁作为衡量其有无才情的重要标准,也促使姑娘们平时注意体会与感悟;出嫁之后,从此离土离乡,离开父母亲人,实现角色转换,诸多感情必然纷至沓来,发为哭嫁,亦属自然之事。

民族节日

春节

是本族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从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十五止。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称“过小年”,正月十四称“过大年”。

进腊月,就开始做“过年”的准备,杀年猪、熬麻糖、煮米酒(即甜酒),筹办年货。二十三日夜,礼送“灶神”上天,次日起打扫烟尘、清扫庭院、整理杂物家什。出门在外者,相继归家。三十日,具祭祀用伏纸、贴春联、门神、年画,或张挂锦屏条幅;接近天黑,到祖坟前放鞭炮,亮坟灯,称“上坟”(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夜都要亮坟灯);吃饭前,具香烛纸帛、茶酒肴馔祭祖宗、敬天地,祭毕,合家欢聚吃“年夜饭”(亦称“团圆饭”)。又以饭或食盐水喂牛者,以示“过年不忘牛辛苦”;拜辞旧岁,人人洗脚,尊长赐“压岁钱”,围火守岁,塘火要旺,寓人丁兴旺;忌吹火,忌往外倒水,忌喝汤,忌剩饭菜,忌打骂小孩。正月初一子时,烧清茶,礼敬天地祖宗,开大门放鞭炮,称“烧开香”,开大门时念“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到水井旁燃絮磁纸敬“井神”,背(或挑)水宜早宜快,称“抢金银水”。晨,吃米籽、汤圆,具香纸到附近土地庙出行,乞求土地菩萨保佑出行平安,有的则在正月期间外出时在路上临时供奉;忌动铁器,忌扫地,忌推磨米。是日,整作衣冠,向尊长叩拜;平辈相见,互道“恭喜发财”,亲友互相拜年;新婚夫妇双双走拜四方亲戚,称“新客拜新年”,须“打发’’钱财。有“送银水”、“送柴(财)”、“送春帖”者,挨户说“吉利”,讨“打发”。

正月十四“过大年”,晚饭和除夕的“年夜饭”一样丰盛,晚饭前的祭祀,是过年期间的最后一次祭祖,时间比往天要早,吃完天还未黑。饭后,有的地方的男性老人带小孩去“喂树”,即一人手持柴刀在果树干上轻轻砍开一点树皮,随口喊道:“结不结(果)”另一人将一小片肉和一点豆腐块放进砍开的树皮中,答道:“要结(果)”;对方又问“落不落(果)?”答:“不落(果)”;此举近乎儿戏,却表达了仡家人的一种心愿。有的地方的小孩子们则弄来冬青叶烧“爆蚤”,燃一把火,将冬青叶置于火焰上,发出“噼哩啪啦”的响声,有如将“虼(跳)蚤”放进火里烧爆之声响,意味着要将过去残存的虼蚤烧尽,使新的一年不再有虼蚤出现。有的地方的孩童则玩“打耗子”的游戏,即用绳系草鞋倒拖作“耗子”(老鼠),众孩边追打边问答:“中柱大哥,檐柱二哥,草鞋鼻子倒拖,问你耗子落窝不落窝?”“不落窝。……不落窝要打落窝!”接着在一片喊打声中以棍追击草鞋,然后到主人门口讨要粑粑,再到下一家,一家一家走遍邻近村寨。另外追黄雀、插亮火串、舞狮子、走百病也是庆祝节日的方式。

“三十夜的火,十四夜的灯”。入夜,道路、房舍、庭院、畜圈、谷物储藏仓库等地,掌灯点烛,彻夜通明。预兆在新的一年里,喜庆穗盈庭、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祭山节

农历三月初三是“祭山节”。祭山节的主要活动是祭山或祭树,因此称“祭山节”或“祭树节”。

起源于对树木的远古崇拜,“仡佬先民走出洞穴,在相邻的树与树之间捆绑木排,离地数尺,登梯而上,以树荫或盖茅草遮风挡雨……”仡佬先民从洞穴走到树上,经受住了大自然的种种考验,繁衍生息,相传至今。是树木在关键的时期给先人们提供了栖息之所,是树木给先人们以庇护和温暖。

“祭树节”这天,族中长者的带领下,携带香烛、纸钱、鞭炮、糍粑、酒菜等祭祀用品,到仡佬族树下进行祭拜。先摆放好酒菜、糍粑等祭品,然后前长后幼,依次排开,伏地叩拜。拜毕,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将酒菜撒在树周,再除草培土。祭树之后,各自归去,欢聚集团宴饮。

清明节

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族人特别重视清明节。清明节这天(或节前10日至节后10日),族人都要到野外扫墓、挂青。“扫墓”就是整修祖坟,包括清除杂草、培添新士等;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仡家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关系,所以扫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挂青”就是将纸钱挂在竹(木)竿上,插在坟头或墓边,这既是对逝去亲人的祭奠,也是后继有人、子孙兴旺的标志,凡祭扫过的坟墓,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特有的景致。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是族人十分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当地流传包粽子、插艾草、走亲戚等几种习俗。民间有“端阳不包粽,这里不痛那里痛”的说法。人们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就采好粽叶,泡好糯米。五月初四,一边包粽,一边做过节的其他准备。五月初五,早晨吃粽子,晚餐食酒肉,祭献天地、祖灵牌位,家家户户门上插艾草、菖蒲、桃枝等,以期避毒驱邪求吉祥。

月半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族人也称“鬼节”、“过月半”或“烧月半”。月半是一个以祭祀为主的节日,其隆重程度,仅次于“过年”。

“七月半,鬼乱窜”。俗传,每年的七月十五,阎罗王都要打开冥府的大门,释放逝去的祖先到阳间来享受后人的供祭,同时,也要释放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人间来逍遥。因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操办丰盛的酒宴,准备足够的纸钱冥财,来迎接和款待这些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亲人和无主孤魂。

祭祀活动在七月十四日晚进行。七月初十起,相关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家家户户整理房前房后打扫屋内屋外,先祖牌位前,备香案,献薄酒素食,连日供奉,以迎故祖。同时,一边舂谷子,磨豆腐,杀鸡宰鸭,筹办酒宴;一边准备“袱包”(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纸钱等祭品。这期间,家人不许吵闹,不许赤身露体,凡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鸟等,不但不能打死,还要焚香烧纸,说这些东西极有可能是祖先所变。十四日晚,美味佳肴准备停当,祭祀活动开始。摆好酒肉饭菜,全家老小按辈分依次到案前叩拜。拜毕,到屋外燃放鞭炮,焚烧“袱包”和纸钱。吃过晚饭(有的地方是在子时),还要到房舍附近的路边焚烧冥钱,将掺了水的饭菜泼在燃着的火堆里,献奉给那些无主的孤魂,族人把这一过程称做“泼水饭”。

吃新节

“吃新”又叫“尝新”。“吃新节”是惟一没有确定日期的节日。其时间在农历七八月间,以早稻成熟为标志。族家“吃新”的主要内涵,一是纪念祖先“开荒辟草”之劳绩;二是预庆丰收之到来。“吃新”及祭祀,曾经是以村寨为单位,在族中尊长的主持下聚族活动,现在一般多是分户进行,失去原有色彩。

“吃新节”这天,首要的一项活动是:由各家的家庭主妇带领儿媳和女儿,到附近的田地里采摘新粮和瓜豆。谷穗要选粒满穗长的,瓜豆要摘长得最好的,无论采摘了谁家的(包括外民族),不但不受干涉,主人家还因为所种的粮食和蔬菜能借此让“开荒辟草”的仡佬先民领受祭献,是一件既荣幸又吉利的事情。采回家以后,男主人从中精心挑选颗粒饱满的稻穗,捆扎成稻束,悬挂在门厅两旁,供奉在先祖牌位前的桌案上。“吃新”的餐席,以新米饭为主,还有茄子、南瓜、豆荚等时令蔬菜以及肉类。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讲究的是吃,在吃的内容上,不能没有糍粑;在吃的形式上,有用糍粑粘“香面”(黄豆、花生、黑桃仁等炒熟后混合磨成的面)吃的,有粘蜂糖(蜂蜜)吃“蜂糖粘糍粑,大人细娃笑哈哈”。族人虽然平时喜欢糯食,但蜂蜜却不易多得,要想同时吃到这两样东西,大概也只有在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了。

重阳”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蒸糯米,打糍粑,即使当年糯谷欠收,没有糯米,也要向乡邻或亲朋借一些,以保证当天能有糍粑打,所谓“重阳不打粑,婆娘(妻子)不管家”。所打的糍粑,除了自家享用,还要作为“重阳”的特殊礼品,送一些给亲朋好友。

旅游景点

中国傩城

傩戏王国主题公园:十二 兽神图腾;“魔幻岛”生态亲子主题公园;高台舞狮;傩戏表演;“三幺台”盛宴……

(建设中)

野人谷景区

(开发中)

美食推荐

天麻党参鸡、千年白果鸡、大碗油茶(小吃)、高山羊肉粉

蔬菜基地

蔬菜基地、经果林基地

名特产品

佬城主恋爱豆腐果渣海椒、莽海椒、本地高粱玉米酒

便民服务

下列事项中,凡是村民需要办理而村一级难以办好的,由村级代办员负责,直接报送镇便民服务中心或由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报送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1、证照代办类。主要包括:①建房审批;②生育审批;

2、咨询服务类。主要包括:①法律咨询;②政策咨询;③农技知识咨询;④市场信息咨询;⑤劳动力需求信息咨询等。

3、公益事业类。主要包括:①水、电等设施的维修;②农户电话、有线电视线路维修代为联系; ③计划生育服务; ④扶贫帮困服务;⑤环境卫生服务;⑥农村医保缴保服务等。

4、致富发展类。主要包括:①种养结构调整;②优良品种引进;③技术指导;④个私企业开办;⑤企业技改项目投入;⑥生产资金贷款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