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环海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15:24

方环海,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汉语学报》《海外华文教育》编辑部主任、《海外华文教育动态》《孔子学院发展研究》以及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副主编。兼任教育部国家语委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际饶宗颐研究学会副会长、国际汉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音韵学会理事、Journal of Critical Methodology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国际编委等。

研究领域

理论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认知语言学、音韵学、汉语史、国际汉语传播、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古代文学、诗学等。

主要课程

现担任《语言习得理论》、《语言要素教学》、《国别汉语研究》、《汉语语言学》等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并曾主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西方语言学流派》、《认知语言学》、《汉语音韵学专题》、《中国语言学史》等多门本科生课程。

主要经历

1995年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9年复旦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回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

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

2002年调入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任常务副所长、《语言科学》编辑部主任,同年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7年晋升为教授,同年进入哈佛大学东亚系担任访问教授,

2008年底回国,担任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2009年9月任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

获奖情况

(1) 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部级科研奖,2000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等级:3

(2) 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部级科研奖,2002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等级2

(3)2004年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优秀学术带头人

(4)200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333”工程优秀科技学术带头人,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5) 依赖心理与郑愁予诗歌的孤独感研究,其他科研奖,2008年01月,徐州市人民政府,等级:3

(6)2012年厦门大学“至善奖”奖教金(人文社科科研类) 。

论文发表

(1)Mechanisms underlying syntactic and semantic processing of Chinese simple sentences,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09月

(2)周梦蝶诗歌中“雪”的物质想象研究,《台湾诗学学刊》,2010年10月

(3)语言符号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台湾学生书局,2010年10月

(4)现代汉语位移结构的范畴化及其认知解释,《国际汉语学报》,2010年09月

(5)猫族隐喻与都市生态,《南国人文学刊》,2010年08月

(6)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与展望,《厦门大学学报》,2010年08月

(7)语言认知的认知特性与教材编写策略 《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3期

(8) “法”的词缀功能与相关动词语义结构,香港大学《中西文化》,2009年11月

(9)汉语句法的认知加工及其脑区机制,《阅江学刊》,2009年10月

(10)大脑枕叶语言功能的研究进展,《中国康复与理论研究》,2008年12月

(11) 从名词小句看汉语动词不定式结构,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8年10月

(12) An event-related neuronimaging study of prepositions processing in Chinese: Is N280 a specific component for closed-class words?,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8年09月

(13)余光中诗歌的一种社会心理解读,《韩中言语文化研究》,2008年09月

(14) V法结构的演变及其动因,《中国语言学报》,2008年07月

(15) 从名词小句看汉语动词不定式结构,《汉语学报》,2008年06月

(16) 现代语法理论下的汉语被动句研究的走向,《理论月刊》,2008年03月

(17) 非谓谓语句的空主语的句法语义特征,《语言科学》,2008年03月

(18) The State of “Prepositions” in Modern Chinese: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神经科学 Bulletin,2007年10月

(19) 犁青诗歌诗意风格的心理语义分析,台湾大安出版社,2007年08月

(20) 可靠的改良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7月

(21) “X了”的词化、虚化及其机制,《汉语学习》,2007年06月

(22) 言语障碍的语义加工的神经机制,《中国康复》,2007年06月

(23) 操汉语失语症患者动词配价的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2007年05月

(24) 弦诗歌的语义风格解析,《痖弦诗歌神性与魔性》,2007年05月

(25) 论知识管理框架下的知识创新与人的认知因素,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月

(26) 解释学视野下的今古文经学之争,《先秦两汉学术》(台湾省),2007年03月

(27) 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概观,《语言文字学》,2007年02月

(28) 语言机制与脑区功能的动态结构分布关系述论,《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论集》,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年01月

(29) 中国语言学2005年研究概况,《中国学术年鉴》,2006年12月

(30) 空主语的性质、分类及其相关问题,《外语研究》,2006年11月

(31) 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概观,《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月

(32) On the Studies of the Cerebellum and Its Linguistic 函数,Trends in 神经科学,2006年07月

(33) 清代江淮官话与《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韵母系统,《音韵论集》,中华书局,2005年10月

(34) 《小脑与认知》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10月

(35) 试论“完了”的虚化过程,《语言科学》,2005年07月

(36)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声母系统的几个问题,《语言研究》,2005年06月

(37) 依人写史,开启后学,《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4月

(38) 神经语用学及其相关问题,《语言科学》,2003年01月

(39) 论诗歌语言对普通语言的性质与意义之超越,《异端与开拓:中国语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12月

(40) 《中原音韵》研究述评,《汉语史研究集刊》,巴蜀书社,2002年11月

(41) 论诗歌语言的建构及其对语法意义的消解,《国文学报》(台湾),2002年11月

(42) 民族对音比较法与汉语音韵学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年04月

(43) 透视分离法与近代汉语语音研究,《古汉语研究》,2002年03月

(44) 论《史记》中“VP之NP”结构的句法语义功能,《纪实与浪漫——史记国际研讨会论文》,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03月

(45) 《尔雅》与汉语语源学研究方法,《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月

(46) 论《尔雅》的语源训释条例及其方法论价值,《语言研究》,2001年12月

(47) 《尔雅》成书时代新论,《辞书研究》,2001年12月

(48) 20世纪大陆《中原音韵》研究的历史回顾,《汉字文化》,2001年09月

(49)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音研究的历史分期,《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年08月

(50)国语运动与汉语语音研究,文史杂志,2000年08月

(51) 1870:十九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分期论说,《外语学刊》,1999年09月

(52)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体例与性质,《辞书研究》,1999年02月

(53) 论《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反切特点,《中国学研究》,1998年10月

(54) “什么”语源的方言补正,《中国语文》,1998年06月

(55) 论《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音系性质及其语音史地位,《古汉语研究》,1998年06月

(56)词库与句法关系的新视野——平行构架理论的词汇及语义倾向性分析,(同高明乐合作)《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

(57) 隐喻的终极——论诗歌文本的“彼岸”想象,台湾尔雅出版公司,2011年06月

(58) 隐地诗歌的“时间词”隐喻,台湾尔雅出版公司,2011年06月

(59) 萧萧诗歌的“白色”想像,《简约书写与空白美学》,台湾万卷楼出版公司,2011年04月

(60) 身世同构及其文化隐喻,《中语中文学》(韩国)总第48期,2011年04月

(61)18-19世纪欧洲汉语教学研究:《汉语手册》前言(1863),《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第1期

(62) 十九世纪汉语的传播与流变:《汉语手册》绪论(1863),《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第3期

(63) 从言意之辨到语义解构——对钱锺书“字名论”的阐释,《东亚汉学研究》(日本),2012年05月

(64) 汉语“V双+N单”结构歧义的认知研究,《中文学术前沿》(第三辑),2012年04月

(65) 汉语“V上/下”动趋构式的语义类型及其范畴化,《槿山安秉均荣休纪念文集》韩国首尔,2012年01月

(66) “X以”的成词过程——以“加以”为例,《古汉语研究》,2011年11月

(67) On the Infinitive Structure in Chinese from the Noun Small Clause,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2年06月

(68) 十九世纪英国汉学中的上海方言的音类与词类(译文),《国际汉语学报》,2012年06月

(69) 十九世纪英国汉学中的汉语与汉字特征述论(译文),《海外华文教育》,2012年06月

(70) Cognitive analysis on the syntactic property of preposition i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汉语二语习得中介词的词类属性及其认知机制),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CASLAR,NEW YORK),2012年06月

(71)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构建,《阅读白灵》,台湾秀葳出版公司,2012年06月

(72)汉语特征研究的三个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报【报纸日期】2012-11-26

(73)语言艺术学科构建的历史观照——《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述评 方环海; 张洁琳; 林馨 国际汉语学报 2013-01-31

(74) 西方汉学中汉语词类研究的特征意识,《东亚汉学研究》(日本),2013年09月

(75) 认知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06月

(76) The Nature,Distribution and Relevant Questions on Null Subject in Chinese,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3年06月

(77) 中国语言艺术学科的历史观照,《国际汉语学报》,2013年01月

(78) 17-18世纪西方汉学中的汉语词类观,《东亚人文学》(韩国),2013年01月

学术专著

1. 《诗意的语言》,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年06月

2. 《尔雅译注》(同胡奇光合作),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4年07月

3. 《诗意的视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年06月。

4《汉语手册》,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