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世泽 :清朝时期将领

更新时间:2024-09-21 13:50

施世泽生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初名施世鬃,后改名世泽,汉族,福建晋江人。是清代名将施琅长子,因家族安排,过继给已故亡兄施肇科为嗣,康熙十九年(1680年)年仅26岁的英年早逝。“候授部郎 。”

人物生平

惨遭挟持

施世泽生于顺治帝十二年(1655年),系施琅长子。施琅被征入京时,施世泽随家眷入京,侍于施琅身边。

康熙帝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席卷全国,郑军乘势而起,攻陷泉州市,施世泽不幸被卷入其中,未能及时脱身,成为郑军的俘虏。郑经得知施琅之子落入己手,不禁大喜过望,视其为牵制施琅的绝佳筹码,遂欲委以女宿镇之重任。施世泽惟恐连累到施琅和在京的家人,坚辞不从。郑氏集团向来视施琅为心腹大患,

郑氏集团内部,对施琅的忌惮由来已久。早在康熙五年(1666年),郑经的智囊洪旭便已洞察先机,指出施琅“智勇双全,心怀旧怨,且对海域地形 了如指掌,必将成为我军东征之大患”。洪旭的金玉良言,在其逝后更被郑经的话铭记于心,时刻警惕着施琅的动向。因此,如何阻止施琅成为清军将领并率军攻台,成为了郑经心中的头等大事。

施世泽的被捕,对郑经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他企图利用施世泽作为筹码,要么迫使其投诚以削弱施琅的斗志,要么则借其头颅以激怒施琅,使之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清军之中。

姚启圣等清廷重臣,多次力荐施琅挂帅出征,却屡遭阻挠。这背后,正是郑经反间计的深远影响。

再次被俘

施世泽,在清军剿灭郑氏的关键时刻,他巧妙利用清军进击之机,机智逃脱,并迅速派遣密使向清军详尽汇报郑军动态,为清军提供了宝贵的情报。随后,他返回家乡,迅速集结起施氏一族的千余勇士,于夜幕掩护下突袭同安城,成功斩杀郑军将领郭左镇,一时声威大震。面对郑军的反扑与围困,施世泽更是临危不惧,率部坚守同安数月之久,直至清军援军到来,方才化险为夷。康亲王杰书对其英勇表现大为赞赏,特擢升其为副将,以示嘉奖。

康熙帝十七年(1678年)二月,施世泽奉命随福建省提督段应举前往漳州市救援,不幸遭遇刘国轩的顽强抵抗,战败后被迫退守海澄县。面对刘国轩的重重围困,施世泽力劝段应举及时撤退,以避其锋,但遗憾未被采纳。最终,海澄城破,施世泽再次落入郑军之手。在清、郑军事冲突中,双方将士降来复去时有发生,施世泽身陷绝境,不得已而降郑。郑经任施世泽一闲职,为的就是把施琅“拴”在京城。历史原因造成当年随郑军抗清队伍中有许多施氏族人。施世泽遂秘密联合很得郑经信任的亢宿镇施明良,暗地写信与姚启圣,表明欲归顺清廷之衷。

姚启圣闻讯后,立即部署救援行动,派遣心腹施应元秘密潜入厦门市,与施世泽、施明良等人共谋大计。他们计划利用清军攻厦之机,里应外合,擒拿郑经。然而,天不遂人愿,施应元的频繁往来引起了刘国轩的警觉,密谋不幸泄露。郑经为绝后患,迅速行动,将施明良、施世泽等人逮捕并残忍杀害,同时两家眷属七十二人亦惨遭牵连,沉溺海中,令人扼腕叹息。

人生结果

1680年郑经派兵将将施明良及施世泽全家杀害。

家族关系

嗣父:施肇科

生父:施琅

兄弟:

参考资料

康熙眼中的施世纶不是神探是廉吏-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2-2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