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镇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辖镇

更新时间:2023-08-15 17:23

映秀镇,是中国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辖镇,地处汶川县东南部,东靠都江堰市,南连漩口镇,西南邻三江乡,西接耿达镇,北接绵虒镇,幅员面积397.74平方千米。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9',北纬31°03'。截至2023年5月,全镇辖6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4个居民小组,总户数3081户9029人,其中农户数1999户5829人,居民主要以藏、羌、回、汉为主。

映秀镇地处高山河谷地带,平均海拔900米,位于龙门山镇中央断裂带(北川-映秀断裂)上,属高山-峡谷地貌。映秀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映秀”因映秀湾(今老街村)而得名。明代属汶川县东界里,清属下水里,咸丰时建映秀团。民国17年改为汶川县第四区团,民国24年建映秀联保,民国29年改保为乡。1951年,设映秀乡。1984年11月,撤乡建立映秀镇。2019年12月,汶川县将银杏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映秀镇管辖。

映秀镇农业以种植玉米、阳芋、蔬菜为主。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455亩,产量607吨。2022年,映秀镇有11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有10家。映秀镇交通较发达,有都汶高速公路、213国道及303省道通过。

2008年5月12日,映秀镇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导致大量人口伤亡。地震后,广东省东莞市对口援建汶川县映秀镇,支援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建时,映秀镇保留了漩口中学等地震遗址,并修建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映秀镇凭借地震旅游资源以及原有的右街娘子岭茶马古道等古迹遗址从工业小镇转型为旅游小镇。2023年9月,映秀镇入选第三批天府旅游名镇名单。

名称由来

有说法称映秀镇因其山清水秀而得名,另有说法称因映秀湾(今老街村)而得名。

历史沿革

明代属汶川县界里。

清属下水里,咸丰时建映秀团。下辖7甲。

民国17年(1928年)改为汶川县第四区团。

民国24年(1935年)建映秀联保。

民国29年(1940年)改保为乡。

1951年,设映秀乡。

1984年11月,撤乡建立映秀镇。

2019年12月,汶川县将银杏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映秀镇管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映秀镇地处汶川县东南部,东靠都江堰市,南连漩口镇,西南邻三江乡,西接耿达镇,北接绵虒镇,幅员面积397.74平方千米。距汶川县城55千米,距都江堰市45千米。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9',北纬31°03'。

气候

映秀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地质

映秀镇上盘为“彭灌杂岩”,属元古宇变质杂岩,由中细粒钾长花岗岩、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英云闪长岩、辉石角闪辉长岩等组成,下盘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页岩夹薄煤,沿岷江两岸分布第四系(Q)砾石、砂。

地形地貌

映秀镇地处高山河谷地带,平均海拔900米,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北川-映秀断裂)上,属高山-峡谷地貌。

水文水利

渔子溪河和岷江穿境内而过。映秀镇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

土壤

映秀镇分布有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5月,映秀镇耕地面积889.12亩。

矿产资源

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主要分布在映秀镇镇以南地区。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风灾、旱灾、洪灾泥石流、滑坡、地震等。

地震灾情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其地震中心位于映秀镇向西约2公里的群山深处——牛圈沟(当地人又称牛眠沟)。地震的面波震级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地震发生时,映秀镇有常住人口6641人,加上流动人口共1万余人,地震发生后,生还的仅有2300余人,其中1000余人伤势严重。地震后,广东省东莞市对口援建汶川县映秀镇,支援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行政区划

映秀镇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44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其中有中滩堡村、渔子溪村、黄家院村、东界脑村、一碗水村、桃关村和秀坪社区。人民政府驻政务中心街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映秀镇户籍人口为7793人,2020年,常住人口为6439人,占汶川县比重7.76%。男女比例为52.07:47.93,0-14岁人口占比13.71%,15-59岁占比69.13%,60岁及以上占比17.16%。2011年,人口出生率13.16‰,人口死亡率4.11‰,人口自然增长率9.05‰。

民族

映秀镇居民主要以汉族藏族羌族回族为主。2011年,辖区总人口中汉族占67.6%;藏、羌、回等少数民族占32.4%。

经济

第一产业

映秀镇以种植玉蜀黍属阳芋、蔬菜为主。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48吨,其中玉米273吨,洋芋41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455亩,产量607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982头,家禽饲养量2万羽。

第二产业

2022年,映秀镇有11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有10家。

第三产业

映秀镇完成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后,从工业小镇转型为旅游小镇。2022年“国际劳动节”假期间,汶川县累计接待游客共计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6亿元。其中映秀红色旅游景点成为汶川爱国主义教育的热门打卡地。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映秀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49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1所,在校生167人,专任教师3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68人,专任教师83人,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映秀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7个;图书室5个,藏书6万余册。

体育

2011年末,学校体育场2个。90%的村(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

卫生健康

2011年末,映秀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30张。专业卫生人员36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13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7552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映秀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31户,人数1754人,支出391.2万元;城市医疗救助30人次,支出9.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96户,人数6258人,支出503.1万元,月人均67元;供养农村五保支5.1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627人次,支出1.3万元。年末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505人。

交通

映秀镇交通较发达,有都汶高速公路、213国道及303省道通过。

人文

文物古迹

映秀镇有右街娘子岭茶马古道等古迹遗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映秀镇有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映秀豆腐干制作技艺,以及西路边茶制作技艺、土茶制作技艺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

映秀豆腐干

映秀作为茶马古道主线路岷山道的重要节点,留下了许多民间传说和历史遗迹,而豆腐干因其经久耐放,时常作为驮夫旅途中常带的干粮。豆腐被映秀人视为最能代表地方特色的美食,映秀镇东村设有豆腐文化街。映秀豆腐干制作技艺2023年被评为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

映秀镇因地震而产生特殊的“黑色旅游”。

汶川特别旅游区

阿坝州汶川特别旅游区包含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映秀镇南方向约11千米处(北纬31°,东经103°24′)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映秀镇路口,矗立着一块写着“5.12震中映秀”几个大字的巨大石头。这块巨石是地震时山体崩裂滚下来的,如今成为震中映秀的标志性路牌。

“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

映秀镇地处5·12汶川地震震中,重建时,映秀镇保留了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等地震遗址,并修建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映秀震中纪念馆于2010年12月16日开始修建,2011年年底竣工,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包括纪念馆主体和纪念陵园两个部分,是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最后的项目之一。

获得荣誉

2017年11月,映秀镇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2020年3月,映秀镇入选2019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名单。

2020年7月,映秀镇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命名名单。

2021年4月,被四川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评为“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3年9月,映秀镇入选第三批天府旅游名镇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