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和 :曹永和

更新时间:2024-09-20 15:28

曹永和(1920年10月27日—2014年9月12日),生于台北市士林区,台湾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大学荣誉博士。他以研究台湾荷西占据时期与提出“台湾岛史观”而受到关注。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台湾早期历史研究》《台湾早期历史研究续集》《中国海洋史论集》和《近世台湾鹿皮贸易考:青年曹永和的学术启航》。

人物经历

曹永和出生于台北士林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家族祖籍为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八代祖曹朝泉由大陆移居苗栗竹南,九代祖移居八芝兰(今台北市士林区),成为地方上的家族。

他的父亲曹赐莹,毕业于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曾在士林公学校(今台北市士林国小的前身)任教,后在台湾银行工作。其母叶款,嫁至曹家后,因其十一世祖名士款,为避讳,改名叶锦。两人生下七男六女,曹永和为长子。

1939年,曹永和毕业于台北州立第二中学校,之后在士林信用贩卖购买利用组合工作,工作之余自行阅读中国历史、中西交通史著作。1947年至1985年,他在台湾大学图书馆工作,历任助理员、馆员、典藏股长、阅览组主任、研究图书馆主任。

期间,他开始在《台湾银行季刊》等刊物上发表台湾史论文,并协助周宪文整理出版《台湾文献丛刊》。他也陆续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1984年,他被“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聘为兼任研究员,同年成为台大历史系兼任教授。

2014年8月中,因感冒肺炎住院,起初精神很好,吵着要出院修改论文。上周开始多重器官衰竭,期间虽因学生看望好转,仍无法抗拒衰老。

2014年8月中,因感冒肺炎住院,起初精神很好,吵着要出院修改论文。

2014年9月12日下午,著名台湾史及东亚海洋史学者、唯一没大学文凭的“中研院院士”曹永和,病逝于内湖三军总医院,享寿95岁。

这位靠自学成为院士的学者,住院时仍念着修改论文书《近世台湾鹿皮贸易考》准备再版,并勤读法文文法、拉丁文,自学精神让见者都感佩。

曹永和通晓英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拉丁语及台湾荷兰占据时期所使用近代荷兰语(early modern 荷兰语),曾参加莱顿大学组织的《热兰遮城日志》编校注疏工作。

他以深厚的南洋及世界史素养,在“本土化”与“国际化”双重视野并置下,于1990年提出对近代台湾史研究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台湾岛史”概念。他认为,台湾历史学的研究过去太注重汉族观点与政治变迁,不曾彻底看清──“台湾岛本身即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舞台”。

人物成就

人物关系

曹永和与其妻张若华(1925-1996,原名花子)生有三名子女。他的二弟曹永裕,毕业于台北商业学校(今台北商业大学),至华南银行上班。

其妻蔡玉兰为蔡万春的妹妹,在蔡万春邀请下,曾任台北十信副总,以及陆家嘴国泰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两人生下二子二女,曹丽明、曹昌祺、曹慧明及曹昌群。次子曹昌祺,娶陈守山的次女陈安慧为妻。

人物评价

曹永和是一位著名的台湾史及东亚海洋史学者,他虽然没有大学文凭,但凭借自学成为了“中研院院士”。他的学问都是在图书馆任职期间自修而来,其自学精神令人钦佩。他对荷、西据台历史的研究贡献卓著,提出了“台湾岛史观”,并推动了台湾的海洋史研究。他的研究成果扎实,注重从考证开始,以事实建构理论。尽管经历坎坷,但他的学术成就和研究精神深受赞誉。(“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 研究员黄富三评)

后世纪念

曹永和过世后,其家属将灵堂设立在曹永和基金会,葬于林口顶福陵园。

参考资料

台湾史泰斗曹永和逝世.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2024-04-1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