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 :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及重要大臣

更新时间:2022-11-29 18:27

曹爽(?-249年2月9日),字昭伯,小字默,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真之长子,曹操之侄孙,三国曹魏宗室及重要大臣。

曹爽年少之时,其性格谨慎稳重,加之宗室之利,自少便与同为德阳乡主宗亲的曹叡(即魏明帝)交情甚好。曹即位后,作为曹叡的同族兄弟的曹爽被委以重任,备受曹叡喜爱。魏明帝太和五年(公元231年),父曹真逝世,曹爽沿袭其父亲的召陵侯爵位。曹叡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叡病危,曹爽与与司马懿共为托孤大臣。曹芳即位后,曹爽加侍中,改封武安侯,一时权势盛极。

曹爽受旨辅政之初,曹爽尚能与司马懿共议国事,但因其个人野心增长等因素,在朝中逐渐开始架空另一位辅政——司马懿之权,专断朝政,执意出兵征蜀,极大损耗国力,并凭借职便,居功自傲。魏少帝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解除曹爽大将军之职务。正始十年,曹爽因获谋反之罪,获屠灭三族之刑,死于洛阳市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曹爽出生于曹魏政权的首都洛阳,祖籍沛国谯县(今亳州市)。曹爽出身曹魏宗族,其父为魏文帝及曹叡期间的宗室大臣曹真,因此曹爽自少便凭借此便利,经常出入宫中,加之其年少之时性格谦虚稳重,因而与魏文帝曹丕之太子魏明帝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继位后,任命曹爽为散骑侍郎,后迁城门校尉,加官散骑常侍,后再转任武卫将军,成为曹叡宠爱之甚的宗室之臣。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曹爽之父曹真逝世,曹爽承袭召陵侯(一说晋时改召为邵,以避司马炎之讳)爵位

托遗辅政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命曹爽为大将军,掌管朝廷内外的诸多军事上的事宜,并任录尚书事一职;将太子曹芳交托给曹爽和司马懿,命令二人共同辅助年仅八岁的少主。曹芳继位后,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成为重要的权臣。

正始改制

曹爽辅政期间,为争取民望,在夏侯玄主持下,在曹魏政权进行了一场改革,被称为“正始改制”。在起初,曹爽等人试图通过“正始改制”对曹魏政权中九品中正制,行政管理等级和公文繁冗等制度性进行改革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一系列的措施并没有触及真正的矛盾性问题,存在为改革而改革的不足,因而并不成功。

专权骄横

除改革上的不力,在辅政过程中,曹氏集团与司马集团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在受托辅政后,曹爽一改最初谦虚持重的性格,逐渐变得专权骄横。起初,曹爽待司马懿如父,遇事皆与司马懿商议。但不久,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计谋,明面尊司马懿为太傅,暗地阴谋夺取司马懿实权。后又将“台中三狗”丁谧、何晏邓飏李胜毕轨等亲信任命为高职,并任命弟弟曹羲为中领军,与他共掌禁军,其他弟弟也都获任官。任命亲友,让司马懿的职权愈发边缘,后来曹爽遇事几乎专断,对司马懿几乎不加过问。这直接导致后来双方的正面冲突。

专权后的曹爽试图通过军事上的立功获得名声。在当时,司马懿在曹魏军界的地位和资历远高于曹爽,曹爽的亲信之一邓为了让曹爽建立军功名声,建议曹爽率军征伐蜀汉,曹爽听从其计谋,于正始五年(公元244年),西至长安,领六、七万兵从骆谷(今周至县西南)入蜀,此役即兴势之战。因为曹爽与司马懿集团的冲突,伐蜀的军事行动在一开始便失去了得到司马懿的全力支持的可能性,开战后,曹魏军队缺乏后勤补给,再加上蜀军将领王平在事前便率先据守山岭,随后蜀汉大将军费祎又率军进行支援,使得曹爽在蜀军夹击下无法前进。参军杨伟和征西将军夏侯玄劝说曹爽撤军,曹爽遂带军撤离,但仍遭蜀军的追击,损失惨重。

在朝中,司马懿被架空,称病回避曹爽,曹爽及其党羽愈发肆无忌惮,强征豪取。曹爽本人愈发沉湎享受,行制上与皇帝接近,饮食、车马和衣服、珍贵玩物等不可胜数,妻妾满堂,但曹爽对此并不满足,甚至到宫中私自带走曹叡遗留的才人,窃取宫中的禁兵(即兵器)和太乐乐器以装饰自己的房间,在房间里天天与近臣饮酒作乐。曹爽弟曹羲见其骄奢淫逸,甚为忧虑,曾多次劝谏,曹爽非但不听,甚至还对曹羲表达不满。曹爽之近臣亦甚是嚣张,如何晏就割洛阳市和野王(今河南沁阳市)典农的田地为私产,窃夺官物,官员不敢逆,而卢毓傅嘏等正直的提出异议的大臣都遭到免官。

遇变失势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魏政权中围绕权力中心争夺爆发了一场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在曹爽专权期间,司马懿一方面称病不上朝,暗中策划谋夺兵权,在曹爽的亲信李胜拜访之时装病不出,以麻痹曹爽的注意力。

曹爽与曹羲兄弟曾多次离开洛阳游玩,当时担任大司农的桓范曾劝诫二曹不宜同时离开洛阳,以免有人趁机在洛阳政变夺权。但曹爽对桓范的这一劝诫不以为然,正始十年,曹芳与曹爽等共赴高平陵(今洛阳附近)拜祭曹叡,此时,在朝中蛰伏已久的司马懿决定趁曹爽兄弟离开洛阳市之时在首都发动政变。

政变发生后,司马懿称曹爽意图篡位,并假称奉太后懿旨,罢废曹爽,并封锁洛阳城,占领曹爽所统领禁军之军营。奉旨罢废的诏书传至曹爽手中,听闻此消息,曹爽不敢将懿旨交给曹芳,做出了将曹芳留在了伊河(今黄河洛河支流)的决定,并准备屯甲兵自卫。朝中,陈泰尹大目等人奉司马懿之命,前往高平陵对曹爽进行诱降,与此同时,劝说曹爽兄弟不要离开都城的大司农桓范,则亲自到高平陵力劝曹爽携皇帝到许昌市,以勤王募兵之名义,集合兵力对司马懿集团进行反击。但曹爽最终还是向司马懿投降,选择与曹芳一同返回洛阳。

获刑被杀

曹爽兄弟在政变后被免职,以侯爵身份回到府第,司马懿对曹爽兄弟加以软禁,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楼日夜监视。但在审讯中,黄门张当供称曹爽和何晏等人意谋反,曹氏家族、“台中三狗”等近臣获三族之刑,曹爽家族出嫁的姑母姐姐亦遭祸及。曹氏宗族经此一事,几乎断绝。嗣后,蒋济曹真有功,不欲其绝后,提议将曹真族孙曹熙封为新昌亭侯,为曹真家族留存后嗣。

此次政变及其导致的曹氏集团遭灭族的后果在曹魏政权实权更迭的过程中有较大的影响。司马懿因这次政变,剪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自此,德阳乡主宗室已基本上退出政治中心,司马氏掌控了曹魏朝政。

相关人物

亲属

父:曹真

妻:刘氏

弟:曹羲曹训曹彦

部下

“台中三狗”丁谧、何晏、邓飏:曹爽专权期间,丁谧,为散骑常侍,转尚书;何晏,累官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爵列侯;邓飏,任颍川太守、大将军长史

李胜:曹爽专权期间,担任洛阳令、征西长史、荥阳太守、荆州刺史等职。

毕轨:曹爽专权期间,升任司隶校尉

严世,曹爽帐下督。

人物评价

与曹爽同时代的桓范在当时是大司农,在高平陵之变时劝说曹爽出兵,在曹爽失势,自己将要受刑前评价曹爽:“肥奴!曹真好人,生卿五六头肉,今桓范随卿灭门也”。当时著名的才女辛宪英则对曹爽评价颇低,她认为“曹爽与太傅(司马懿)俱受托之任,而独专权势,行以骄奢,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曹魏时期著名才子王广也认为曹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华不治,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竞于世。加变易朝典,政令数改,所存虽高而事不下接,民习于旧,众莫之从,故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

后世的史家中,对曹爽的人物形象总体持有较为消极的评价。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曹爽:“爽德薄位尊,沉溺盈溢”,认为曹爽德不配位;吕思勉则指出,“魏曹爽一辈人,颇有志焉,然其图甚大,不为时俗所顺悦;正人君子,往往非奸邪小人之敌,曹爽遂为司马宣王所覆,宣王本惟计私图”,为其政治上的失败惋惜;有当代学者认为,“曹爽结党营私,专权乱政,欲与司马懿争夺政权,终因疏忽,败以亡身”。也有学者认为,“论年龄、资历、军功、能力,曹爽均在司马懿之下···(魏少帝)正始年间,曹魏政治黑暗,各种矛盾突出,民怨颇盛”。

相关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