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贵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19:45

李仕贵,1965年11月出生于阆中古城,现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阆中市人。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农学硕士,此后至1995年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1983年,从阆中考入四川农学院,就读于四川农学院的农学专业,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

1995年至1998年在四川农业大学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并获农学博士学位;2000年破格晋升为四川农业大学教授。

人物生平

1990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农学硕士,此后至1995年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1995-1998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周开达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朱立煌研究员的指导下,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水稻分子生物学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方向博士,并于1998年获农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获2000年全国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0年破格晋升为四川农业大学教授,2002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7年遴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为现为作物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1965年11月,李仕贵出生于阆中古城

1983年,考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

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

1991年,随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搬到成都温江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与遗传育种基础研究。

1999年,入选四川省跨世纪青年杰出人才。

成就及荣誉

主要贡献

李仕贵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转基因专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跨越计划、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基金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四川省青年基金和科技厅重点攻关计划等项目40余项。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推广,亚种间重穗型杂交水稻的超高产育种,水稻重要基因的定位、克隆以及分子育种改良水稻抗病性和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SCI等国际检索刊物和国内自然科学核心刊物上发表10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出版专著1本。

主要荣誉

李仕贵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4月再获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10年获得何梁何利奖,水稻所周开达教授是川农首位院士,但2000年生病后退出学术,李仕贵教授是其学生,李的博士论文2000年获全国百篇博士论文,是川农首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35岁晋升教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04年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专家,主持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是学校双支计划第二层次人选(仅次于荣廷昭院士第一层次)。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根据2020年3月四川农业大学官网显示,李仕贵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及应用基础研究,在水稻骨干亲本和品种选育,以及重要农艺性状QTL挖掘方面取得了成绩。育成蜀恢527,蜀恢498等一系列杂交水稻骨干亲本,选育杂交稻新品种50余个,其中超级稻6个。

李仕贵发掘和定位了一批在水稻育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基因,克隆了抗稻瘟病基因Pi-d(t)2;首次用DH群体定位了水稻叶片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的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研究了控制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位点的表达和基因之间的互作,并成功建立了水稻分子育种新体系,选育了一批优质抗病杂交稻亲本和组合,推广面积500余万亩。在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方面也取得突破,主研育成了大穗型高配合力水稻优良不育系冈46A,组配省级以上审定组合30余个,推广面积2亿多亩,取得经济效益。主持育成了重穗型突破型恢复系蜀恢527,已组配出30余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被遴选为农业部超级杂交水稻组合5个,推广面积达1.2亿亩。

项目承担

发表论文

根据2020年3月四川农业大学官网显示,李仕贵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 PNAS,Molecular 植物界等期刊。

1.Shiguang Wang, Bingtian Ma, Qiang Gao, Guojing Jiang, Lei Zhou, Bin Tu, Peng Qin, Xueqing Tan, Peixiong Liu, Yunhai Kang, Yuping Wang, Weilan Chen, Chengzhi Liang, Shigui Li, Dissect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heavy panicle hybrid rice uncovered Gn1a and GS3 as key gene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17.

2.Luchang Deng, Siwei Zhang, Geling Wang, Shijun Fan, Meng Li, Weilan Chen, Bin Tu, Jun Tan, Yuping Wang, Bingtian Ma, Shigui Li*, Peng Qin* Down-regulation of OsEMF2b Caused Semi-sterility Due to Anther and Pollen Development Defects in Rice,Fronters in 植物界 Science, 2017.

3.Hua Yan, Shijun Fan, Juan Huang, Shijie Zhan, Shifu Wang, Peng Gao, Weilan Chen, Bingtian Ma, Yuping Wang, Peng Qin*, Shigui Li*. 08SG2/OsBAK1 regulates grain size and number, and functions differently in Indica and Japonica backgrounds in rice. Rice, 2017.

4.Huilong Du, Ying Yu, Yanfei Ma, Qiang Gao, Yinghao Cao, Zhuo Chen, Bin Ma, Ming Qi, Yan Li, Peng Qin, Lihuang Zhu, Shigui Li*, Chengzhi*. Liang.Sequencing and de novo assembly of a near complete indica rice genome. Nature Communication, 2017.

5.Peng Qin, Bin Tu, Yuping Wang, Luchang Deng, Teagen D. Quilichini, Ting Li, Hui Wang, Bingtian Ma, Shigui Li*, ABCG15 Encodes an ABC Transporter Protein, and is Essential for Post-meiotic Anther and Pollen Exine Development in Rice. Plant Cell Physiol 2013,54(1):138-54, 2013.

科研获奖

根据2020年3月四川农业大学官网显示,李仕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持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主持2项),四川省级二等奖2项,省部级三等奖5项。

荣誉表彰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李仕贵认为,兴趣很重要,可以激发人的潜力。他把对水稻育种的热爱作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因此,他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多给学生做实验、交流的机会。在搞好研究的同时,李仕贵很喜欢给学生上课,将自己研究的前沿东西融入到课堂,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指导学生做研究方面,要求学生严谨认真又不失开拓精神。李仕贵要求课题组坚持每两周开一次例会,一起探讨研究、学习心得。但又不会过多干涉学生的实验,课题安排好后,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并尽可能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平台。

培养成果

截至2019年3月,李仕贵招收作物遗传育种博士,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农艺与种业专硕。

李仕贵主讲的本科课程“作物育种学”被遴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他的部分学生先后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下,到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农业部水稻中心的等著名实验室从事相关研究,并在《plant cell》、《Plant Journal》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截至2012年,李仕贵教授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余名。

人物生活

李仕贵小时候的理想,仅仅是要跳出农门。而他最终确定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时,却又回到了田间。

首次高考失利后,他第二年再参加高考时,担心其他学校竞争大,填了四川农业大学,被农学专业录取。读硕士研究生时,他研究的方向是小麦。研究生毕业后又研究小麦的他被川农大水稻研究所留了下来,研究起水稻。

工作5年后,他发现心里装的全是水稻,认识到研究水稻对人类贡献大,应该成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于是,他报考了院士周开达的博士,进一步深造。

研究过程很艰苦,不仅需要在实验室里,还需走进田间地头。李仕贵说,田间研究的最佳时段是四川省的七八月和海南省的三四月,这两个最热的时段,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每次都被晒到脱皮。每年,他的皮肤都要经历两次换色——由黝黑变为正常的黄皮肤。“我的很多朋友都说,我还保留了农民的本色。”

1991年,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搬到成都温江。从雅安市温江区,水稻所又要重起炉灶,从头开始。这给水稻育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没有现成的试验田,只好自己找,没有拖拉机,只好自己耕。”“成都市湿气重,穿雨鞋下地栽秧很不舒服,只好光着脚。可田里到处是玻璃渣,扎得我满脚都是血。”

人物评价

李仕贵大胆创新杂交水稻育种方法,选育新品种,提升杂交稻产量与品质,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潜心应用基础研究,获得了一批优良基因资源,为继续保持我国杂交稻育种技术的世界领先水平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满怀爱心投入教育事业,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在认真搞好科研的同时,李仕贵同志不忘教书育人,把满腔的热情挥洒在三尺讲台,把一颗爱心奉献给教育事业。作为农业科技研究者,李仕贵同志心系“三农”,多年来用坚持不懈的行动、默默无闻的付出抒写着自己的爱国情怀,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四川新闻网评)

这些年,李仕贵潜心水稻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命名和定位了系列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新基因,为保持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世界领先水平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四川日报》评)

“我很佩服李老师,因为他在课题安排上很有独特眼光,并富有学术开拓创新精神,不是那种‘老学究’,也感谢老师对我的悉心培养,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能就是这样的。”  (四川农业大学欧阳鑫吴副教授评)

在学生眼中,李仕贵教授可敬可亲,犹如严慈兼具的父辈;在同行、同事眼中,李教授低调谦逊,犹如结实饱满的水稻,总是在风中低下高贵的头。这就是李仕贵教授,一个做人低调却又硕果累累的实实在在的水稻专家。如今,他依旧保持着低调的品质,脚踏实地地默默从事着自己的工作。  (《中国科技财富》期刊评)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