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贺 :清华大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10:16

李广贺,男,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地下水与土壤环境教研所教授,中国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学会(IAHs)会员。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1990.09 1992.12 中国地质大学 博士。

1983.09 1986.07 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 硕士。

1979.09 1983.07 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 学士。

工作履历

2011.01-至今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博导。

2000.08-2011.01 清华大学环境系 教授、博导。

2005.05-2007.12 英国Cardiff大学 合作研究。

1999.02-2000.07 清华大学环境系 副教授。

1998.01-1999.01 英国Shefield大学 访问学者

1994.12-1997.12 清华大学环境系 副教授。

1993.03-1994.11 清华大学环境系 博士后

1986.08-1990.08 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 讲师。

研究方向

污染场地风险评价与功能修复理论与技术,污染场地生态毒性表征,水体污染控制理论与修复技术,劣质水净化理论与技术。

教学领域

本科生课程:水资源利用工程与管理。

本科生课程: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与生态工程

研究生课程:地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治理工程。

科研项目

国家重大水专项项目“环太湖河网地区城市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2008~2010。

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水乡城镇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2008~2010。

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地下水系统多环芳烃迁移与转化生物过程和生态毒性表征研究”,2008~2011。

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地下水污染风险源识别与防控区划技术研究”,2009~2011。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污染土壤高碳残油物化生物协同降解研究”,2007~2009。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陆地石油开采生态风险评估与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08~2011。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分类管理、风险评估与土壤修复技术筛选研究”,2007~2010。

国土资源调查项目“建设用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示范研究”,2009~2010。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原位生态脱氮效应研究”,2004~2006。

国家科技部平台项目“受污染场地技术规范与标准”,2004~2006。

国际合作项目“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原位生态脱氮效应研究”2005~2007.07。

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受污染场地环境风险及修复技术规范”,2003 ~2005。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数字技术研究”,2000~2003。

国家“十五”攻关课题“面源水污染控制成套技术和示范工程研究”,2002~2004。

发表论著

李广贺、张旭等,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教材。

陈吉宁、李广贺、王洪涛等,《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以滇池流域为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李广贺、李发生、张旭等,《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技术体系》,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中国地下水科学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地下水科学的机遇与挑战》,科学出版社,2009。

李广贺,刘兆昌,张旭 《水资源利用工程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刘兆昌,李广贺,朱琨供水水文地质》(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多年来,一直从事“水体污染控制与修复”新的学科方向的建设与发展。主要研究领域为地下水系统污染物输移模式与生物过程、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与生态毒理表征、水体污染生物控制、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与工程设计。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代表性论文为:

"Optimization of Bacterial Whole 细胞 Bioreporters for 毒性 Assay of Environmental Sampl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u0026 Technology. (2009)

"Microarray-based 泛函 gene analysi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during ozonat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Chemosphere 75(2): 193-199. (2009)

"Porous biocarrier-enhanced bio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contaminated soil."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u0026 Biodegradation 63(1): 80-87. (2009)

"Bio-geological processes of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aeration zone and aquifer."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Journal Des Sciences Hydrologiques 54(2): 316-326. (2009)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ading rates and removal effectiveness in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hina 2(1): 89-93. (2008)

"Ultrasound-mediated 脱氧核糖核酸 transfer for bacteria." Nucleic Acids Research 35(19): Article No.: e129. (2007)

" balance and 动力学 as affected by H₂O table and 受精卵 管理学 in celery (芹属 graveolens) cropping system of southwestern China."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4): 139-149. (2007)

"Sensitivity of key factors and uncertainties i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benzene polluta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 19(10): 1272-1280. (2007)

"Effects of H₂O table and 受精卵 管理学 on loading to groundwater."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82(1-2): 86-98. (2006)

"Production of biosurfactant and its role in the biodegradation of oil hydrocarbon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Toxic/Hazardous Substances \u0026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38(3): 483-492. (2003)

"volatile fatty acids as electron donors for the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of chloroethen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Toxic/Hazardous Substan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37(4): 439 449. (2002)

"Enrichment of degrading microbes and 生物修复 of petrochemical contaminants in polluted soil." H₂O Research 34(15): 3845-3853. (2000)

"Enhanced bio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polluted soi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Toxic/Hazardous Substances \u0026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35(2): 177-188. (2000)

"In situ remediation of petroleum compounds in groundwater aquifer with dioxide." H₂O Research 32(5): 1471-1480.(1998)

申请专利

多功能复合型固-液旋流分离器,专利号:ZL02153487.X,国际专利主分类号:B04C 5/08,2005.02。

氮磷污染控制的复合湿地生态方法及其系统,专利号:ZL03121947.0,国际专利主分类号:C02F 9/14,2004.12。

苯反硝化降解菌及其应用,专利号:ZL200410038040.1。

一株苯反硝化降解菌及其应用,专利号:ZL200410038039.9。

循环式填充型菌剂与生物载体复合制备器,专利号:ZL200510011257.8。

治理油污土壤的方法及其专用菌群,专利号:ZL200510002740.X。

用于生物法水处理的控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碳源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510011120.2。

一种复合功能的强化自养生物脱硫的装置,公开号:CN 101503244A。

获奖记录

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受污染场地环境风险及修复技术规范”,环保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8。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数字技术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7。

包气带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

国家“六五”攻关专题“华北地区北方地区水资源保护与地下水质演化”,获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

河北省科委重点项目“东坪金矿含尾矿水循环与重复利用研究”,获冶金部黄金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

黑龙江省科委项目 “大庆市水环境研究与管理”,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

国家“八五”攻关专题“淄博市地下饮用水源地石油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获清华大学效益奖,1996。

1994年度"清华之友-优秀青年教师奖励金"二等奖

1994、1995年度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1995年度"清华之友-优秀青年教师奖励金"一等奖、清华大学校级先进工作者。

1996年度"清华之友-优秀青年教师奖励金"二等奖。

1997-1998年度长谷集团-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首届"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1997.11)。

同济大学吴新九环境工程基金会教学奖(1998.4)。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奖"(1999.12)。

清华大学第七届“良师益友”,2004。

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2004。

参考资料

李广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2-01-2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