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圆 :唐代诗人李白之妹

更新时间:2023-01-13 10:49

李月圆,生于公元703年农历8月15日,相传是唐朝诗人李白的胞妹。李月圆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其跟随家人迁至绵州彰明(今江油市),居住在紧靠天宝山的华山西麓。李月圆十五岁时虽许配他人但并未出嫁,而是留在父母身边代兄尽孝。李月圆死后,葬于天宝山陇西院后山坡上的李月圆墓。

据传,李月圆是一位才女,儿时和李白一起跟父亲读书,平时也喜爱吟诗作对,她与李白感情很好,经常在一起为诗作文,偶尔月圆还会略胜出李白一筹。父母去世后,李白为李月圆建造了绣楼,将她托付给张雪娥家。李月圆和张雪娥居住在绣楼上学习琴棋书画,每天将洗脸的脂粉水泼在楼下的竹林之上,天长日久,竹竿上长出一层白色粉膜,青竹变成了粉竹,后人便将此楼称为“粉竹楼”。

粉竹楼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1837年)重建。196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江油市文化局对粉竹楼进行了维修,恢复了粉竹楼的木构古典主义建筑。 李月圆墓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建,196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政府也对其进行了多次修缮。

人物经历

李月圆出生于公元703年,其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传言李月圆是唐朝诗人李白的胞妹,比李白小两岁,父亲李客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才子。李月圆跟随家人迁至绵州彰明(今江油市)。据《彰明县志》记载,她一直生活在家乡,居住在紧靠天宝山华山西麓,距青莲场北口半里。据说李月圆刚出生的时候,正逢中秋节之日,皓月当空,所以起名为月圆。其年少聪慧过人,十五岁时许配给他人,未过门时夫婿已逝,因而终身未嫁。李月圆选择留在父母身边,代替出蜀的兄长李白尽孝。据说李月圆不仅姿容美丽,且颇具才华。她不仅是一个熟读诗书的才女,而且刺绣女工也不错。李月圆也是诗人,甚至在楹联创作方面比李白更胜一筹。后来李白为其在青莲镇北的太华山西麓建造了绣楼,即“粉竹楼”。李月圆常与友人张雪娥在粉竹楼居住,日日以琴棋书画自娱。晨昏之时,便将洗脸后的脂粉水泼于楼下的竹林之上,久而久之,一丛丛青竹渐渐变成了粉竹,天长日久,竹竿上长出一层白色粉膜,后人便将此楼称为粉竹楼。相传李月圆去世后,被葬于县西十五里天宝山陇西院后的山坡上。

后世纪念

月圆村

青莲镇月圆村就是因李白的胞妹“李月圆”而得名。

陇西院

陇西县院在青莲镇东一里的天宝山麓,“陇西院”取意于李白自称的“陇西布衣”之说。陇西院兴建于宋代,在明末毁于兵火,其历代都有重建扩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修建的山门保留至今。山门气势雄伟,有三个门洞,中门上竖匾用彩色瓷片镶嵌“陇西院”三个大字,四周有九条蟠龙浮雕护卫。山门顶端飞檐翘角,巧绘彩饰,五色生辉,十分美观。中门上的对联是:“弟妹墓犹存莫谓仙人空浪迹;艺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故居。”还有一联是:“旧是谪仙栖隐处;忧闻昔日读书声。”光绪年间陇西院又增修了“苍颉殿”、“文昌殿”、“太白殿”和“地母殿”四重殿宇,后被毁。

陇西院大门在“文革”时,被红卫兵当“四旧”破除。由于当地一位叫萧(肖)吉(济)洲的老人的机智应对,陇西院大门的珍贵文物保留了下来。2008年“5·12”大地震,陇西院大门被震垮,经河南省援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原貌。

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将月圆小学设在院内,后迁出。江油市政府按唐朝民居风格重建。山门内有影壁,前书“李白故居”四字,后有碑记一篇,写有陇西院的来历。穿过李园芳草,正面高台上为李白离开故乡之前的塑像,左边的小四合院既是李白旧宅,又是展室。院分门厅、天井、堂屋、厢房几个部分,按照唐代的家居模式和家具、用具来复原李白的家居生活。堂屋是李家祭祀祖先的地方,供着李姓历代先祖牌位。两旁的厢房分别为李白父母、李白、李月圆的卧室、书房、琴房。屋内的陈设也采用了古朴的唐代家具,小院内外,名家题写的楹联匾对比比皆是。

粉竹楼

粉竹楼座落在青莲镇北的华山西麓,离青莲镇约半华里,是李白妹妹李月圆的“闺房绣楼”,为李月圆的故居。自唐以来,粉竹楼崇祀不绝。到明末遭到兵火,遗址尚存。该楼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建,山门前有《重修粉竹楼记》碑,记载其事:“粉竹楼者,李白先生为其妹月圆所筑也,自唐迄明,崇祀不绝,兵后,庙宇倾,基址犹存。”可见此处为唐朝遗物。唐代粉竹楼早巳无存, 清代修复的粉竹楼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庙堂,其规模和陇西院相仿。左右有侧门各一,都可出入。进入山门,便是表演戏曲的舞台万年台(或称乐楼),戏台居山门背面正中,高大宽敞。左右配有厢房、厢楼,正殿居中是李月圆塑像;月圆像左右两边是金童玉女;侧殿便是牛王菩萨塑像。历经沧桑,庙堂塑像,早已倾毁,粉竹楼仅存山门影壁(至2015年时,仅存并排的三座拱门和一堵照壁),以及一块残破古碑。门为朱红色,其上檐部作清式宝顶中花、吻及熬鱼、卷草翼角等地方手法脊饰,粉竹楼照壁图案优美,浮雕精致,正中有捶灰塑立匾一道,上书“粉竹楼”三个大字。正门对联为:“月冷江干成胜迹;风来海表识高贤。”左右侧门对联分别为:“月圆徽音不远;仙何时归来。”“日斜孤吏过;帘卷乱峰青。”字里行间蕴含着李白兄妹的才德与节操。园林小巧娟秀,布局井然。粉竹楼前的小院中有小亭花架,翠竹丛中坐着一尊汉白玉雕塑的李月圆像,端庄静穆,低首沉思。196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太白故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含粉竹楼。1987年江油市文化局将原彰明中学内太白楼搬迁到粉竹楼,经拨款施工,恢复了粉竹楼的木构古典主义建筑。1992年以来,内增小亭,花架,再配置园林绿化,并塑李月圆持卷坐像一尊。自此,粉竹楼初成规模,向游人开放。

洗墨池

在粉竹楼东面约500米的一片竹林农舍中有一口小方井,井口二尺见方,井水清澈见底。池水丰盈,绿中带黑,酷似墨染。池底有泉水冒出,时而有水泡浮起,状如蒲花,故又名蒲花井(另传井边曾有一颗蒲树而名)。据说,要看井中美丽的“蒲花”,必须悄悄地、不声不响地走到井边才能看见。如果脚步重了,就只能看见静静的、墨绿色的井水。相传李白和妹妹李月圆天天到蒲花井取水磨墨和洗毛笔,井里的水慢慢地变成了淡墨色,但把井水舀起来看,又很清澈。蒲花井边,还能隐隐约约闻到有股淡淡的墨香。后人崇敬李白兄妹俩勤奋学习的精神,把蒲花井取名叫洗墨池。

罗汉洞

天宝罗汉粉竹楼,红岩夜雨卧牛石”,这首流传在青莲民俗音乐中的“罗汉”,指的就是罗汉洞。罗汉洞在天宝山下一条山沟里。洞虽不深,但却是李白同李月圆少年玩耍的地方。

月圆墓

李月圆死后,葬于李月圆墓,该墓是李白亲人中唯一留下来的一座坟墓。《彰明县志》记载:“李氏月圆墓,县西十五里天宝山陇西院旁,爱新觉罗·旻宁八年(公元1829年)培修。”李月圆墓现在江油市青莲,陇西院后100米处的天宝山东麓山腰阳坡,有墓碑、墓志铭,其经过几次荒芜倾覆、多次培修、重建。现存的李月圆墓是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建的。墓碑的题字是“唐旌表节义淑人青莲学士妹李月圆墓”。从唐朝以来,李月圆墓一直受到妥善保护,在墓前不远的地方,有一方石刻,上面的诗句是:“阿兄文坛早蜚声,妹冢亦存输社名。读并传民意重,太白县月圆共长生。”墓葬及碑刻,解放前已毁败,解放初期清理时,在当地只找到梁启超墓的残角。解放初的“平坟造地”浪潮,使月圆墓险些不保。在青莲镇月圆村人肖济洲的阻拦下,“李月圆墓”最终得以保存。196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太白故居”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月圆墓名列其中。1964年,地方政府对墓园进行了重修,并新刻了墓碑,上面题为“唐李月圆之墓”。1982年,李月圆墓又再次培修,并在墓的周围种植了花草树木。2001年,江油市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天宝山太白碑林,重新修缮了“李氏月圆墓”,并在月圆墓后设置了精美的画碑,刻下了李月圆的生平和故事,并请著名的书法家书写了《吊李月圆诗》和《李月圆墓碑记》。如今,在李月圆墓四周花木扶疏,暗发清香;墓前有象征圆月的池塘一口,其间大天鹅嬉戏,垂柳摇曳(数据截至2011年)。李月圆墓成了太白碑林景区的一处胜景。

月圆会

家乡人为了怀念李月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她生日那天,故乡都要举行隆重的月圆会,祭祀这位淑女。

人物轶事

月圆对考李白

据传,李月圆是一位才女,儿时和李白一起跟父亲读书,平时也喜爱吟诗作对,她与李白感情很好,经常在一起为诗作文,偶尔月圆还会略胜出李白一筹。李月圆曾用“日月齐辉,普照大明寺”难住过有“神童”之称的李白。

有一年八月十五,李白一家人坐在一起为李月圆过生日,他们一边饮酒,一边赏月,一边吟诗作对。

首先是李白的父亲出了一上联:“山清水秀。”李白随口对:“花好月圆。”李月圆一听就知哥哥用了自己的名字,对了一句:“李白桃红。”也把哥哥的名字用在里边。李白的父亲又出一上联:“盘江、涪江长江,江流平野阔。”月圆抢着对:“匡山圌山岷山,山数戴天高。”李白对:“初月、半月、满月,月是故乡明。”接着李白出一对:“观雾山观雾,山中无雾。”月圆对:“摩天岭摩天,岭外有天。”李白又出了一个更难的对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月圆思索了一下,对道:“丁香属,百头、千头、万头。”李白打心里佩服妹妹的才思敏捷,说:“妹妹的才学赶上哥哥了。”月圆说:“我哪里赶得上哥哥的才学。我想了一个对子,请哥哥来对:日月齐辉普照大明寺。”这对子真不好对,日月合起来是明,普照、明朝又是家乡两座寺庙的名字。”李白想了许久才对出:“山人结伴同济飞仙桥。”山人合起来为仙字,同济大学、飞仙又是家乡的两座桥。李白的父亲对兄妹俩夸奖了一番,鼓励他们还要多读一些书。

粉竹楼的故事

李白在彰明县当了一段时间小吏后,回到青莲家中。这时,他的父母已经先后去世,仅留下他和妹妹李月圆。李白不愿困在家里,他要外出求学,求取功名。李月圆说:“哥哥,你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家怎么办?”李白说:“你从小就与张雪娥要好,我把你寄养在她家,你看如何?”月圆说:“还不知道人家同不同意。”李白去张家说了这个意思,张孙雪娥的父母很喜欢李白兄妹俩,也同情这一对孤儿,就答应了让月圆陪伴女儿雪娥。李月圆和张雪娥整天在绣楼上学习琴棋书画,做针线活。每天将洗脸的脂粉水泼在楼下的翠竹上,天长日久,竹竿上形成一层白色粉膜,人们就把这座楼叫“粉竹楼”。直到现在,粉竹楼院内还生长着几丛粉竹,仿佛还能闻出李月圆的脂粉香。

人物评价

“李月圆,李白胞妹也,乃女中佳秀、闺中楷模,千秋炳焕、百代留芳之传奇人物也。”(原李白纪念馆副馆长、四川省李白研究学会副会长丁稚鸿《李月圆墓碑记》评)

“少而聪,长而慧”。(原李白纪念馆副馆长、四川省李白研究学会副会长丁稚鸿《李月圆墓碑记》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