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 :中国现代妇产科奠基人

更新时间:2023-09-03 16:52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女,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主任,北京妇产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

林巧稚1929年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毕业,193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担任助教,1933年,赴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1937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1939年,赴美国芝加哥医学院进修。1940年,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是协和医院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女科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医学学部第一位女性委员;1959年先后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8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林巧稚主要研究妇产科学,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在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科普宣传和妇幼保健工作。主要医学著作有《妇科肿瘤》《家庭育儿百科大全》《农村妇幼卫生常识问答》等,发表过的医学论文有《恶性葡萄胎85例诊断及预后的探讨》《CHINA'S ACHIEVEMENTS IN MEDICAL AND HEALTH WORK ARE NOT TO BE EFFACED》。

曾于1956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1960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1978年获得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早年与教育经历

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的一个教员家庭,在她5岁时,母亲因妇科疾病宫颈癌去世,林巧稚立志学医。1908年,林巧稚进入蒙学堂(女子小学校),1913年,林巧稚就读于鼓浪屿厦门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21年,林巧稚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1929年,林巧稚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科学士,并获协和应届毕业生“文海奖学金”。

工作经历

博士毕业后,林巧稚因学业优异留校任职,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聘书中规定:“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面对苛刻的留院条件,林巧稚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北京协和医院的聘请。当时是助理医师的林巧稚,在科主任的同意下,独立地完成了自己主刀的第一例大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使林巧稚提前3个月由助理医生晋升为住院医生,比同班同学提前两个月接到继续任用聘书。1932年,林巧稚被派往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和伦敦大学医学院进修,她潜心学习,在实验室进行了“小儿宫内呼吸”的研究,次年,在英进修结束后,林巧稚按计划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综合医院考察。1935年,林巧稚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任讲师,1937年,被升为副教授。1939年,北京协和医院派林巧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妇产科进修,继续研究胎儿生理领域,在美期间,林巧稚成为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学会会员”并获得该协会颁发的证书和金钥匙,林巧稚拒绝了有着先进的科研条件和更加优厚的待遇的美国的邀请,次年,回到中国。由于出色的表现,林巧稚升任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协和医院被日本人占领,包括林巧稚在内的所有医务人员被赶出了医院。1942年,北京协和医院被日军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林巧稚在东堂子胡同开设妇科诊所,怀着医者的仁心,她不仅主动降低挂号费、减免贫穷患者医疗费,而且出钱援助病人。她开办的诊所在战乱中坚持了6年,共留下8887份病历档案,期间她兼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两年半。1948年,北京协和医院复院,林巧稚重新回到协和医院任妇产科主任,主导重建经过战争洗劫只剩下几张病床的妇产科。

1953年,林巧稚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参加世界卫生会议,会后前往苏联捷克斯洛伐克考察。195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次年,受党中央委托,林巧稚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妇产专科医院——北京妇产医院,三年时间建成,林巧稚担任首任院长。1958年,林巧稚组织北京市防癌普查小组,对北京近8万名适龄妇女进行了妇科普查,她带领团队走门串户逐人检查并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这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死亡率。林巧稚领导的妇科普查工作在全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之后,上海市广州市等地也开始了妇科普查工作。

1962年,林巧稚接收了一个已有三个孩子死于新生儿溶血症的孕妇,林巧稚和她的团队安抚孕妇并谨慎地制定手术方案,最终决定采用脐静脉换血法。这名孕妇诞下的婴儿出生两个多小时便出现了黄疸的症状,林巧稚的团队对婴儿进行了多次换血,后来婴儿身上的黄疸症状逐渐消失,这个婴儿成为有记录以来中国首例成功的新生儿溶血症手术患者。

1965年,林巧稚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院巡回医疗小分队,为湖南湘阴县的女性提供先进的医疗援助,林巧稚看到针对妇女的医疗资源供应存在巨大缺口,意识到妇女健康工作应当长期地、系统性地进行,其团队帮助当地办起农村卫生员、助产员培训班,使得当地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持续提升,与此同时,根据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林巧稚编写最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农村妇幼卫生常识问答》。同年,林巧稚主持了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妇产科学术会议。

1972年起,林巧稚先后出访美国、加拿大、瑞士、法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  1973年,林巧稚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委员会顾问,任期5年。1976年,林巧稚深入唐山地震第一线参加抗震救灾工作。1978年,林巧稚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四届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同年,她和楚图南率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赴西欧四国访问,在英国因患缺血性脑血管病返回中国,在首都医院诊断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脏病。患病期间,她开始在轮椅上、病床上写关于妇科肿瘤的书籍,直至4年后,终于完成50万字的专著《中国肿瘤医师临床实践指南丛书:妇科肿瘤学》。1981年,林巧稚受聘为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 

逝世

1983年4月22日,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82岁。

主要成就

她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开辟了产科、妇科学、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等妇产科学的亚专业。

临床成就

女性盆腔病症

20世纪30年代初,林巧稚开始研究胎儿宫内呼吸、子宫出血致病的生理原因和不同职业妇女出血状况,研究较为多见的盆腔脏器的炎症,如骨盆腔发炎盆腔结核等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研究细菌学尿道细菌学,从临床统计学中,林巧稚发现妇科病是占妇女发病率的2/3,妇女尤其难躲产前产后关,难产婴儿死亡率极高,子宫出血、宫颈糜烂等病成了常见病,林巧稚研究妊娠生理原因,研究月经和排卵的科学原理,以及这一现象同身体状况的内在联系。

妇科肿瘤

1948年,林巧稚重回北京协和医院,开始对癌瘤的探析研究,根据艰苦、繁琐的跟踪检查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林巧稚发现良性葡萄胎与转移的联系并准确地划分了良性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三种不同的病症,找到了三种病例不同鉴别的标志。另外,林巧稚对它们都能发生远处转移的共性的亲缘关系及各自的癌变机理作了探析研究。她知道在有生之年未必能彻底征服癌症,把自1948年以来所积累下来的癌症追踪资料全部交给学生连利娟宋鸿钊,在她的基础上,其学生进一步研究绒毛膜上皮癌,最终成功攻克并且研究出了通过脑动脉或鞘膜内注射化学药物的成功治疗方法,使已发生转移的晚期部分绒毛膜癌病人的死亡率极大下降

子宫颈癌的普查和防治

20世纪50年代,林巧稚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负责组织大规模子宫颈癌的普查和防治,她带领自己的团队走门串户逐人检查,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比较透彻地分析了子宫颈癌诱发的各种病因,从理论上摸清了子宫颈癌的诱发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预防措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治愈了一大批惠者使子宫颈癌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同一时期,林巧稚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大规模的妇女宫颈涂片检查,这种检查方式直到今天仍具价值。

新生儿溶血

1962年,林巧稚查遍国外最新的医学信息,约有关专家座谈,创造出用脐静脉换血的方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率,填补了中国妇产科医学的空白。

基因诊断

1977年,林巧稚在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遗传病产前诊断咨询门诊和遗传病实验室,使中国胎儿产前诊断达到国际水平,为中国优生工作做出了成绩。

计划生育

1956年,林巧稚提出必须控制人口发展的建议,发布了“把计划生育的科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整体规划方案”,同时积极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医疗和研究,林巧稚等人在《对于实行计划生育的意见》中指出思想动员及方法介绍的重要性。

主要论著

主要著作

主要论文

社会职务

此外,林巧稚还分别担任了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考试委员会委员、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技术管理局发明审查委员会委员等

人才培养

林巧稚在为妇产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在教育方面,1946年,林巧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课两年,20世纪50年代,林巧稚筹建北京妇产医院,同时为中国妇产科学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接班人,培养了包括郎景和严仁英在内的大批优秀医学专家。

其中,郎景和,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提出“在位内膜决定论”和“源头治疗说”;对于卵巢癌淋巴转移的研究及对妇科学内镜手术、宫颈癌防治、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及基础研究均有突出贡献。

严仁英,妇产科、妇女保健学专家 ,被誉为“中国围产保健之母”,主要从事妇产科临床、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斑、药物终止早期妊娠和农村围产保健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

荣誉称号

人物评价

“林巧稚不仅医术高明,她的医德、医风,奉献精神更是有口皆碑。她看淡荣誉,乐于奉献,并一直以‘奉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她是人们心中真正的英雄。”(人民政协网评)

“她不仅医术高明,医德医风与奉献精神更是有口皆碑。自她走上工作岗位到临终前夕,心中装着的只有妇女、儿童的安危。在半个多世纪里,她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孩子,许多父母给孩子起名为‘林’、‘怀林’、‘敬林’,以表达对她的敬爱和纪念。她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人民,被誉为“卓越的人民医学家”。(共产党员网评)

“创妇产事业,拓道、奠基、宏图、奋斗、奉献九窍丹心,春蚕丝吐尽,静悄悄长眠去;谋母儿健康,救死、扶伤、党业、民生,笑染千万白发,蜡炬泪成灰,光熠照人间”。(林巧稚追悼会评)

“她是一团火焰、一块磁石。她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极其丰满充实地度过的。” (冰心《悼念林巧稚大夫》评)

“林巧稚看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病人是高级干部还是贫苦农民,她都同样认真,同样负责。她是看病,不是看人。”(康克清评)

家族成员

后世纪念

林巧稚纪念邮票:1990年,为了纪念林巧稚,邮电部发行林巧稚纪念邮票,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林巧稚纪念园:1984年5月,厦门市人民政府在厦门市鼓浪屿东南部复兴路建造名为“园”的林巧稚纪念馆,旨在。2009年12月23日上午,厦门首个医德教育基地在林巧稚纪念馆揭牌成立。2016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将林巧稚纪念园命名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林巧稚为我国妇女儿童健康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林巧稚蜡像:2004年,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艾得胜为国家博物馆创作林巧稚蜡像,2005年林巧稚蜡像获国家博物馆“一等奖”。

“妇产科好医生·林巧稚杯”:2012年,经中国医师协会批准,设立中国妇产科医师奖(简称COGA Award),又称“林巧稚妇产科医师奖”,2014年经评选委员会会议,修改名称“中国妇产科医师奖”为“妇产科好医生-林巧稚杯”以我国妇产科奠基人林巧稚教授的名字命名,表彰在妇女健康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妇产科医生。

纪念林巧稚大夫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2021年12月23日是林巧稚120周年诞辰,12月24日,北京协和医院为致敬林巧稚,举办“纪念林巧稚大夫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