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溃疡病菌 :柑橘溃疡病菌

更新时间:2024-09-21 16:23

柑橘溃疡病菌,病害发生在叶、小枝、刺、老枝和果实上,引起落果和落叶。A菌系原产于亚洲,并广泛分布,发现的国家有:阿富汗、孟加拉、中国。

基本信息

病虫害名称 柑橘溃疡病菌

科学分类 细菌:薄壁菌门、假单胞菌科

检疫分类 内检(农业、林业)

分布地区

A菌系原产于亚洲,并广泛分布,发现的国家有:阿富汗、孟加拉、中国(福建省江西省四川省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东部)、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包括冲绳岛)、柬埔寨朝鲜韩国老挝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泰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也门。

危害性状

病害发生在叶、小枝、刺、老枝和果实上,引起落果和落叶。叶片 叶片受害,开始于叶背出现黄色或暗黄色针尖大小的油渍状斑点,逐渐扩大,同时叶片正背两面均逐渐隆起,呈近圆形、米黄色病斑。以后病部表皮开裂,呈海绵状,隆起更显著,木栓化,表面粗糙、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中心凹陷,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晕环,有些品种在紧靠晕环处常有褐色的釉光边缘。到后期,病斑中央成火山口状开裂。病斑大小随品种而异,甜橙脐橙和柚上的病斑较大,枸桔、桔和柠檬上的病斑较小。枝梢 病斑特征与叶片上基本相似,但更粗糙、隆起、黄褐色、圆形、木栓化,病斑中心呈火山口状开裂,但无黄色晕环。发病严重时病斑密集,环绕枝梢,导致枝梢枯死、落叶。果实 果实上病斑也与叶片上相似,但病斑较大,一般为4~5mm,最大可达2cm,木栓化程度比叶片上更为坚实,病斑中央火山口状开裂更显著。有些品种在病健交界处有深褐色的釉光边缘。病斑只限于果皮上,永不穿透果皮。幼病果有树脂状分泌物、发病严重时引起早期落果。溃疡病与疮痂病的区别,叶片上症状的区别 溃疡病的病斑较大、木栓化,叶片两面均突起,中间稍凹陷,外围有黄色晕环,病叶形状基本正常;疮痂病的病斑较小,病斑仅限于叶片的一面,病斑较不规则,外围无黄色晕环,病叶常扭曲畸形。溃疡病与疮痂病颗粒上症状的区别 将病斑做切片于显微镜下检查,溃疡病的中果皮细胞膨大,外果皮破裂,病健组织之间一般无离层;疮痂病则中果皮细胞增生,外果皮不破裂,病健组织之间有明显的离层,病组织内可见到菌丝体或分生孢子

生物特性

革兰氏阴性,好气杆菌,0.5-0.75×1.5-2.0μm,极生单鞭毛。在2%蔗糖蛋白琼脂上产生大量黄色沾液,菌落黄色、圆形、表面光滑、稍隆起。能水解明胶、酪蛋白和淀粉,水解七叶苷,不能还原硝酸盐。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低5-10℃,最高35℃,致死温度为55℃10分钟。最适酸度为pH6.6。柑桔溃疡病菌有不同的致病型、血清型和遗传型菌株,通常分成以下几个菌系∶嗜酸乳杆菌系(CBCD-A,亚洲型溃疡病或真正溃疡病型),分布于除地中海盆地和美国之外的大部分柑桔种植区;B菌系(CBCD-B,假溃疡病型),分布于阿根延和乌拉圭;C菌系(CBCD-C,墨西哥来檬型),分布于巴西和巴拉圭;D菌系(CBCD-D)分布于墨西哥;E菌系(CBDB-E,柑桔细菌性叶斑病)分布于佛罗里达州。Gabriel等于1989年根据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限制性酶切片段多形性的区别提出∶把A菌系提升到种的水平,命名为黄单胞菌属 citri;把B、C、D菌系命名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aurantifolia;把E菌系命名为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umelo.但是,1990年Vauterin等和1991年Young等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还不能这样进行分类。亚洲型的嗜酸乳杆菌系毒力最强,分布最广,侵染许多芸香科的寄主。B菌系虽然也侵染柑橘属的寄主,但在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主要侵染柠檬,可能与降低致病力的A菌系有关。在巴西,C菌系主要侵染来檬(C.aurantifolia)。柑桔溃疡病的变异体与不同菌系型的病害有关,可以通过血清学、噬菌体分型、质粒脱氧核糖核酸含量、染色体DNA指纹图谱、限制性酶切片段的多型性、脂肪酸构成、同功酶含量和氨基肽酶活性来区分。

传染途径

病害远距离传播主要是苗木、砧木、接穗和其他繁殖材料。许多原来无病的地区,由于引进带病的苗木、接穗等导致病害迅速蔓延。病果及沾污病菌的包装物、运输工具等也是远距离传播的一种途径,但是还没有引起病害流行的确切报道。一棵树上或树与树之间的短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风雨、昆虫和农具等。

防疫方法

免疫学方法、噬菌体分型、质粒脱氧核糖核酸分析、染色体DNA指纹图谱、限制性酶切片段的多型性分析和脂肪酸构成,已经用于病害诊断和病原菌鉴定。但是,柑橘属溃疡的确切鉴定,必须依靠对柑桔的致病性测定。直观检查 在产地或引进的苗木中检查一定数目的枝条、叶片或果实是否具有前述柑桔溃疡病的典型病状。如果有症状,就从病斑直接分离病原菌。如果看不到症状,就取一定的叶片做为一个样品,用蛋白胨磷酸缓冲液充分冲洗。冲洗液在室温下培养几个小时,用细菌滤器浓缩,在培养基上分离或离体叶片接种, ELISA或IF检验。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