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瞿阝镇 :河北唐山市丰南区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0 12:32

柳树圈镇位于唐山市丰南区南部,东经118°00′13″-118°10′31″北纬39°16′08″-39°23′00″区域内,南临渤海,西与汉沽区交界,是典型的滨海平原区。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的农业乡镇,该镇距唐山市区35公里,距205国道26公里,距唐津高速公路24公里,河涧公路、丰碱公路、沿海公路在该镇交叉穿过,交通十分便利。柳树圈[quàn]镇位于丰南区南部,距丰南城区24千米。面积105.3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2009年)。辖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柳树瞿阝村。地处滨海平原,主要河流有大陡河、沙河市、东排干、西排干。丰碱公路、河涧公路、邱柳公路过境。

历史沿革

1953年属四区柳树瞿阝乡、西河乡、李富庄乡、戟门乡。1958年8月设立老铺公社,1982年更名为柳树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改镇。1997年,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柳树瞿阝北、柳树瞿阝东、柳树瞿阝前、向阳、前进、胜利、东风、红旗、红星、永红、夏新庄、韩家酄、刘德庄、三沟、老铺、戟门、李富庄、里18个行政村。2005年,前进、东风、红星合并设立西河一村,向阳、胜利合并设立西河二村,红旗、永红合并设立西河三村。

行政区划

【代码】130207110:~201柳树瞿阝北村 ~202柳树瞿阝前村 ~203柳树瞿阝东村 ~204夏新庄村 ~205韩家瞿阝村 ~206李富庄村 ~207廒里村 ~208三沟村 ~209老铺村 ~210戟门村 ~211刘德庄村 ~219西河一村 ~220西河二村 ~221西河三村

【柳树瞿阝北村】6k㎡、1899人(统计时间不详,下同)。【柳树瞿阝前村】6k㎡、1649人。【柳树瞿阝东村】8k㎡、2156人。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天津汉沽区高庄移民来此定居,以插柳树条为界,占地立庄,得名柳树瞿阝。1953年属四区柳树瞿阝乡,1958年8月属老铺公社,1963年分为3个生产大队,1982年属柳树瞿阝公社。1984年改村委会,1985年属柳树瞿阝镇。

【夏新庄】1.8k㎡、2674人。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传说因地势低洼,又属沿海地带,北方人称此地为“下地”,得名下新庄,后称夏新庄。沿革同上。

【韩家瞿阝】1k㎡、1435人。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韩氏迁此定居,该地为低洼滩草圈与水圈地带,以姓氏和地形特征取名韩家瞿阝。沿革同上。

【李富庄】3k㎡、2705人。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李氏迁此定居,因此地苇草甚多,生活富裕,故以姓氏得名李富庄。1953年属四区李富庄乡,1958年属老铺公社,1982年属柳树瞿阝公社,1985年属柳树瞿阝镇。

【廒里】3.1k㎡、757人。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越支高明弟兄四人来此定居,因此地是海滩盐地,以熬盐为生,得名熬里庄,后取谐音为廒里。1953年属四区戟门乡,1958年8月属老铺公社,1982年属柳树瞿阝公社,1985年属柳树瞿阝镇。

【三沟】1k㎡、494人。建于1968年。此地原是一片草泊,为生产管理划分四块,为一至四沟,戟门村部分村民迁至三沟定居生产,故以泊名称村名为三沟。沿革同上。

【老铺】3k㎡、1452人。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有名叫李洪深的在此看草泊,住铺,因时间较长,称该铺为老铺。后形成村落为老铺庄,后简称老铺。沿革同上。

【戟门】0.5k㎡、1657人。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传说宣庄居民迁入此地,以租地和渔业为生。因没有地产,村周围土地受挤,故取村名挤门庄,后谐音称戟门庄,又简称戟门。沿革同上。

【刘德庄】6k㎡、1266人。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有刘员外在朝遭灭门之罪,刘氏后代刘德被女佣人护救,逃亡此地定居立庄,故以姓氏取村名为刘德庄。沿革同上。

【西河一村】10k㎡、2924人。【西河二村】10k㎡、2746人。【西河三村】9k㎡、2932人。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村西有条浅河,传说此河是通往北京市之运河粮河,位于陡河西部,故得名西河店,简称西河。1953年属四区西河乡,1958年8月属老铺公社。1972年划分为7个村。1984年属西河乡,1988年属柳树瞿阝镇。2005年,前进、东风、红星合并设立西河一村,向阳、胜利合并设立二村,红旗、永红合并设三村。

人口规划

全镇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共有18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人,全镇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棉花、辣椒、西瓜、河蟹、淡水鱼、南美白对虾等。该镇地处“九河下梢”,这里有沙河,陡河,郑家沽排干,西排干等主要河渠经流入海,潮汐现象明显;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造成了降水的相对集中,水资源比较丰富且具备各种农作物生长及水产、畜牧类生长繁衍的独特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津、唐、秦的经济辐射区。

产业建设

利用该镇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农业政策,大胆谋划具有本镇特色的农业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发展为龙头,巩固水产鱼、虾、蟹,推进种植名、特、优,林业畜牧迈大步,增收增效上台阶,农林牧副渔并举,指标效益相结合,求实创新的发展农村经济。镇党委、政府以农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对全镇各类种植面积提出了合理布局规划,以南六村为中心,建设稻蟹、稻虾混养基地;二是以柳前村和国营农场为主体,建设冬枣及生态林基地;三是以鹏程棉制品厂为龙头,发展订单农业,建设棉花种植基础;四是以向阳村、韩家0村为中心,建设淡水虾养殖基地。共落实了优质棉花32000亩,玉米10000亩,井灌稻田7150亩,高粱1950亩,地膜西瓜1000亩,辣椒450亩,棚菜26亩,大豆710亩,其它农作物1147亩,以退耕还林政策为契机,落实冬枣1040亩、生态林1510亩,水产以高效益为目标,落实精养鱼2418亩,精养蟹1033亩,精养虾7000亩,稻蟹虾2280亩的种植结构。年内创办水产专业村一个,棉花专业村3个,副业专业村2个。

2003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完成了15500万元。全年粮食总产6546吨,蔬菜总产4500吨,皮棉总产3200吨,水产品总产7093吨,果品总产320吨,肉牛存栏200头,肉鸡出栏31.4万只,蛋鸡存栏2万只,生猪出栏1.5万头,肉羊出栏2450只。

建设成就

同时该镇通过采用稻蟹、稻虾混养,使生产出的稻谷和水产品达到绿色无公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2000年镇被评为河北省科技推广基地,2003年镇通过了1.4万亩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被评为水产品绿色无公害基地,同时,乌鳢养殖、淡水养虾、泥鳅孵化等科技项目获得了河北省科技二等奖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