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症患者 :梦游症患者

更新时间:2024-09-20 13:26

《梦游症患者》是当代小说家墨白创作的一部诗性与隐喻性遍布全文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主、客观双重视角复现了文革时期的某些社会生活片段,探讨了人性沦落的原因以及荒谬行为对民族魂灵的创痛。

出版者的话

在吸纳了一个世纪的现代文学的滋养、体味了漫长的中国人的心智历程、阅历了此消彼长的社会历史转型之后,中国作家在世纪之交的今日,已开始以成熟而冷静的姿态面向世界发言了。他们的背景已不仅仅是中国的土地、民族及浸润肌骨的本土文化传统,而是整个人类经验历史的宽广与博大。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它涌动着表达的欲望和倾听的渴念,孕育着陡耸的高峰和深广的海洋。

我们已经看见和听见这一伟大时刻的光芒和声音。我们是幸运者,我们倾听和阅读的期待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爱抚了。中国的小说写作者们,已次第开放在我们的时间和空间里。这种花朵比以往显得更加鲜艳和肥硕。“总结的年代是一个诞生大师的年代”,对这一刻的感动早已使我们打开了受恩的情怀。

作为对这一个世纪中国文学的有力支撑,中国当下的小说家们的作为已经足够了。在20世纪末期的短短二十年间,他们无限扩展了小说的可能性,使文学的现实形态日趋多元并不断得以提升。他们自身成熟的标志在于:既纠正了艺术的过于前倾而带来的姿态的浮躁和虚妄,也摒弃了急功近利所导致的矫饰与猎奇,开始进人一种本真的个人写作状态——这种状态所调动的是作家本人全部的生命倾注和能动,从而避开了公共话语中非文学性质的词语侵扰;既保持了对传统小说的某种承继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努力,同时也摒弃了叙述方式的浅薄、单一和趋同,开始进入现时的话语情境和个性化的叙述,使小说拥有了一种精致、丰蕴的当代意趣。通过小说家的个人“突围”所引发的大面积的探索性写作实践,小说已由对传统的自觉失范而历史性地完成了一次质的嬗变。正如一位小说家所言,时机已经成熟了,将要出现的乃是现代经典。

我们清楚地看到,文学在付出了它的社会轰动效应这一荣耀和代价之后,已惊喜地得到了应属于它的那份严肃和厚重。这种悄然的替代,被阅读者冷静地适应着,并重新整合起自己与文学的亲力。这种重新整合的亲力日益酿成对文学的某种社会期待,并自慰般地勾画着它的未来面貌。而今,它已经出现了。

我们对长篇小说的堀起期望已久。我们试图使这一重要时刻落人我们的把握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擦亮它们的面孔,为它们的言说布置好场地和座椅,然后和众多的人一起,坐下来倾听。

内容简介

《梦游症患者》以主、客观双重视角,复现了文革的时期社会生活的某些片断,从而由普遍的个人荒谬行为,找寻人性沦落的原因,并表达出这种荒谬对民族魂灵造成的切肤创痛。

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厚重翔实的阅读文本,它以细腻的观察、多方位的视角、生动的画面感、准确的思维、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火山喷发般的叙述,生动细致地将一段被中国人强行抹杀的有关自己生命的历史,栩栩如生地还原再现。

《梦游症患者》是一部诗性和隐喻性遍布全文的小说,它实现了情感迸发所能达到的强度也实现了愤怒喷涌所具备的冷静克制,它为中国人洞察自己人性的丑恶,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感性文本。作品在沉郁的抒情之中,寄托了对人们生存的深刻的社会关怀。

作者简介

墨白(1956~):当代小说家,河南淮阳区新站镇人。出版、发表长篇小说《梦游症患者》、《映在镜子里时光》、《来访的陌生人》、《欲望与恐惧》、《裸奔的年代》多部;“墨白文集·中篇小说”《航行与梦想》、《尖叫的碎片》、《局部麻醉》、《瞬间真实》、《幽玄之门》、《雨中的墓园》六卷;“墨白文集·短篇小说卷”《镜框里的画像》、《一个做梦的人》;“墨白文集·理论随笔卷”

目录

1·梦中的乡村

2·行走

3·狂欢

4·裸露

5·行走(续)

6·裸露(续)

7·缺席者

8·传播者

9·寻找

10·把戏

深圳地铁11号线

12·沉迷

成都地铁13号线欲望

14·家(续)

15·传播者(续)

16·弥留

成都地铁17号线焚烧

成都地铁18号线破碎

成都地铁19号线嚎叫

20·奔丧

21·种人

22·欲望(续)

23·杀手

24·夜半鼓声

25·造反者

26·焚烧(续)

成都地铁27号线审判

28·弥留(续)

29·叛逆

成都地铁30号线沉没

31·劳动

32·调查者的旅行

33·离乡

34·动物

35·飘失

后记

《梦游症患者》写于1996年3月19日至4月19日,在那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闭门不出,终日被一种痛苦所折磨。我常常一直到凌晨还不能入睡,第二天黎明来临的时候又在噩梦中惊醒,在那些春天清冷的时光里,我坐在黎明的黑暗里持着一双惺忪的眼睛发呆。等4月19日的那天下午我写完草稿上最后一页最后一个字的时候,紧绷的心一下子松迟下来,我感到十二分的劳累,我像条狗一样窝在沙发上倒头就睡,等半夜醒来的时候,我浑身热的发烫。接着,我就病了一场。

1996年距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已经整整三十年了,距离文革的结束也二十年了,文革那一年我还不满十岁。当噩梦在一个还不满十岁的孩子身边发生的时候,他身不由己地用一种幼稚的眼光注视着梦境里的一切,他身不由已地去经历梦境中的一切。兴奋、向往、迷茫、恐惧……梦是那样的漫长,足足做了十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一直到他长大成人,那场噩梦几乎构成了他的血肉和精神……当他从梦境里醒来的时候,当他爬到一座山顶或者走到一望无际的大海边回头朝他的来路观望的时候,他受到震惊的灵魂真的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半个世纪以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这些作品使我们对产生这场战争的思想根源和人类的劣根性以及战争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日尔曼人对犹太人肉体上的残忍丝毫不亚于白种人对黑种人精神上的歧视。他们的行为从本质上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正是因为他们有思想,所以他们对付起同类来比动物更加残忍。

中国在本世纪走过的1966--1976年代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人权和人性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文革使我们整个民族丧失了自我,我们所存在的只是肉体,我们的思想是别人给予的。这场剥夺人类独立意识崇拜神像的运动和封建社会里的任何一个封建帝王惟我独尊的本质没有什么区别。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指责这场运动的发动者,我们要做的是应该更多的从我们自身找一找原因,找一找这场运动的思想根源和土壤在哪里,我们应该拿起手术刀来咬着牙对着自己身上的恶疮或浓疱狠狠地划去,这样对我们自己有好处。对文革的反省,不是已经结束,而是刚刚开始。文革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应该像圆明园里的废墟一样,它不光是耻辱,更重要的是警世。

文革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的人来说,就像昨天刚刚过去的往事一样清晰而又让我们不堪回首。可我们又总是去不掉它留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阴影,它似乎仍然和我们每一个经历过它的人血肉相连,它常常勾引起我们的无奈和愁肠,勾引起我们的恐惧和噩梦。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去回忆它。我们只有不断地回头看一看,这样才可能使我们从梦中醒来,才可能使我们远远地离开它。对于当今没有经历过文革的青年人来说,它又是那样的遥远而神秘,那神秘和难以使人相信的事实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在我们的讲述中,他们会睁大眼睛看着我们说,会有这样的事情吗?是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真实地再现那个年代人们的生存境遇,再现一个丧失精神自我的年代,是我的梦想。在叙事语言里隐含一种诗性,使整个作品隐喻着一种象征性的主题,也是我的梦想。我不知道我的这种梦想实现没有,但有一点毫无凝问,我的目光已经穿越了那个遗留在时间腹部的偏僻的乡间小镇,来到了现实之中。在公交车上,在烩面馆里,在你生活的每一处地方,只要你留心,或许你就会重新遇到这本书里的一些人的影子。是的,是他们,他们还生活在我们的身边,那些经历过文革的人还都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⑴:《梦游症患者》,原载《大家》1998年第六期,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版。

研究文献目录索引

《一个丧失精神自我的年代》

——读墨白长篇小说《梦游症患者》 杨玉

载《读书人报》1998年12月3日

载《作家报》1998年12月17日

《不是为了游戏文学》

——略谈青年作家墨白及其创作 王虹昭

载《读书人报》2000年2月18日

《墨白的艺术迷宫与“神秘房间”》

——论墨白小说 郝雨

载《山花》2001年第11期

《论墨白的小说艺术风格》 黄轶

载《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以梦境颠覆现实》

——墨白访谈录 林舟

载《花城》2001年第5期

载《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1期·文论下载

《精神探索和叙述实验者墨白》 何弘

载《莽原》2001年第4期

《沉浮在荒诞与隐秘之痛中的真实》

——墨白长篇小说的魅力 艳桂荣

载《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6期

载《牡丹》2003年第3期

载《石河子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墨白小说的社会学》 张宁

载《中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载《河南日报》2003年5月30日

《“我什么时候能醒”》

——关于《梦游症患者》 刘满华

载《中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对文本的探索》

——墨白访谈录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

载《山花》2003年第6期

《写作是通过现实表达精神的过程》

——关于墨白小说的对话 张宁刘海燕等

收入《来访的陌生人》,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6月版

《构建一座精神的小镇》

——评墨白的《梦游症患者》和《寻找外景地》 李少咏

载《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载《当代文坛》2003年第6期

《简论墨白的小说世界》 张宁

载《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隐含在欢悦生命中的忧伤》

——访先锋小说家墨白 曹丽萍·梁艳萍

载《漯河内陆特区报》2004年8月6日

载《河南新闻出版报》2004年7月8日

《墨白现象和墨白小说的隐含意义》 刘海燕

载《红豆》2004年第8期

收入《理智之年的叙事》,作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乡土理念的嬗变与持守:话语·价值·权力》 李丹梦

载《上海文学》2005年第2期

《对苦难的反抗,或者对家园的建立》 汪

载《文化时报》2005年12月27日

《有一个叫河镇的地方》

——与墨白对话 刘海燕

载《莽原》2006年第3期

收入《理智之年的叙事》,作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文学豫军的主体精神图象》

——关于农民叙事的伦理学的探讨(《第六章·墨白》)李丹梦

复旦大学网2006年春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墨白小说论》 刘宏志

收入《河南文学史》,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艺术迷宫:墨白小说的结构技巧》 李喜民

载《当代小说》2007年第8期

《痛苦的拷问:墨白小说的审美聚集》 李喜民

载《时代文学》2007年第5期

《颍河镇:墨白小说的隐喻场》 李喜民

载《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16期

《神秘寻找:墨白小说的情节模式》 李喜民

载《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第8期

《形式的伦理意义——墨白论》 李丹梦

载《文学评论丛刊》第九卷第二期·2007年8月版

《疯狂史章的颍河变奏》

——论墨白的《梦游症患者》 方向真

载《文学界》2008年第8期

《人性的异化,疾病的隐喻与历史的宿命》 龚奎林

载《平顶山师院学报》2008年第3期

《论墨白的颍河镇情节》 米学军

载《中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墨白小说论》 龚奎林

载《山花》2008年第7期

《复杂的人性和人生的苦难》

——关于墨白小说的人性与苦难叙事 刘宏志

载《芙蓉》2009年第6期

《无边的压抑》

——谈墨白笔下麻木的灵魂与病态生活 刘宏志

载《红豆》2009年第10期

《疾病的隐喻与生存的困境》

——墨白小说论 龚奎林

载《莽原》2009年第4期

《墨白小说中的历史观》 米学军

载《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精神之根与审美之境》

——墨白小说“颍河镇”意象的文化学阐释 王庆杰

载《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论墨白小说的苦难叙事》 张翼

载《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游离于世俗化与诗意化两极之间的焦灼》 高俊林

载《小说评论》2010年第3期

《置身与苦难与阳光之间》

——墨白乡土小说论 刘迎

载《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墨白小说:中国当代文学的“国家声音”》 张延文

载《山花》2010年第5期

《论墨白小说中的“失语者”》 何学军

载《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浅析墨白小说中的几个关键词》 赵凯

载《语文知识》2010年第4期

《墨白的新历史主义小说书写》 龚奎林

载《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历史在“行走”中“沉没”》

——从三个视角透视《梦游症患者》 韩雅乐

载《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浅析墨白的颍河镇情节》 郑凯

载《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论墨白小说中的人性书写》 肖

载《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读〈梦游症患者〉有感》曾燕

载《大河文学》2010年第4期

《以革命的名义——谈墨白的文革叙事》 刘宏志

载《扬子江评论》2011年第2期

《由〈梦游症患者〉构成的思想史》 江媛

载《莽原》2011年第1期

\u0026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