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 :棕榈科椰子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2-09-19 22:27

椰子(拉丁学名:Cocos nucifera L.),别名为椰树,棕榈科(Arecaceae)椰子属(Cocos)多年生常绿乔木,原产于太平洋地区和印度洋地区,主要分布于南纬23度至北纬23度之间的热带地区。截至2021年,世界上约有93个国家及地区种植椰子,其中菲律宾是椰子产量最多的国家。椰子最适宜生长在26~27摄氏度的环境条件下,低温会影响椰子正常生长;年降雨量需达到1200~2300毫米;同时需要充足的阳光,年日照时间需要超过2000小时;对土壤的要求较低,可耐受pH在4.5~8的土壤,大部分生长在海拔0~500米。

椰子树形高大,可高达30米,树干粗壮;树根为不定根,初生根形成半球形根区;叶簇生于树干顶端,呈羽状,长约2~6米,小叶呈披针状,长约0.6~1米,叶革质,为鲜绿色;花序主轴长约1~1.5米,每根轴上约有40~60个花穗,花穗上有0~3朵雌花以及上百朵雄花;雄花有3片萼片,3瓣花瓣,雄蕊6枚,退化雌蕊极小或缺;雌花基部有小苞片,3片萼片,3片花瓣,柱头较短;果实呈卵球形或者是近球形,果皮由较薄的外果皮、较厚的纤维中果皮以及木质内果皮组成,胚乳呈白色,腔内有椰子水。

椰子是一种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作为热带水果,椰子水及椰肉可直接食用,椰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以及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椰肉也可以加工成椰子饼、椰子油以及干椰肉。椰子外壳含有的较高含量的纤维素木质素,可以作为燃料或者制作成纤维产品椰壳炭活性炭以及椰壳粉等材料。

历史演化

椰子为棕榈科椰子属唯一种,棕榈科是单子叶植物中一个比较古老的类群,棕榈科下的椰子与油棕发生分化的时间大概在1700万年~1900万年前,而后在大概200~800万年前,椰子种下的高种椰子和矮种椰子两个亚群发生分化,和矮种椰子相比,高种椰子的果实体积更大并且果壳纤维含量更高,有助于高种椰子种子在海面上的漂流以及大洲之间的传播。在椰子种质资源演化上,与人类活动存在密切关系,太平洋地区和印度洋地区是椰子的两个起源中心,椰子种质资源随着人类活动从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形态特征

椰子树根为不定根,初生根在土壤中呈辐射状分布,形成半球形根区,可向下垂直延伸1~15米;初生根的一级分枝直径约4~5毫米,二级分枝直径约2毫米,三级分枝直径约为0.5~1毫米,这些分枝作为椰子的营养根,没有根毛。

椰子树树形高大,直立,单茎,最高可达30米,树干粗壮,直径在30~45厘米;茎上有环状的叶痕,茎基部较粗,周围有簇生气根。

叶簇生于树干顶端,呈羽状,长约2~6米,小叶长约0.6~1米,较窄,呈披针形,为鲜绿色,叶革质;叶柄粗壮,长约1米以上。

花序主轴长约1~1.5米,轴上约有40~60个花穗,每个花穗基部有0~3朵雌花,上部有几百朵雄花。雄花有3片萼片,呈鳞片状,长约3~4毫米,花瓣3瓣,呈卵状,长约1~1.5厘米,雄蕊6枚。雌花基部有小苞片,3片萼片,呈宽圆形,宽约2.5厘米,花瓣3瓣,子房3室;雌蕊极小或者没有雌蕊,每室有一胚珠,授粉之后只有一室发育成种子,花柱较短,3个柱头

果实

果实呈卵球形或者是近球形,长约15~25厘米,重约0.85~3.7千克,顶端微具三棱。外果皮为较薄的硬皮,未成熟时,外果皮一般为绿色或者黄色,成熟时为棕色,中果皮为一层较厚的纤维壳,内果皮为木质,较硬。

种子

种皮紧贴内果皮,胚乳即为椰肉,呈白色,胚乳内有液体,即为椰子水;基部有3孔,1孔与胚相对,萌发时种子由孔穿出。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情况

椰子原产于马来西亚中部至西南地区,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以及一些赤道临海地区,分布地区纬度在南纬23度至北纬23度之间。截至2020年,椰子种植总面积达到0.12亿公顷,已经在93个国家及地区种植,主要产地在南亚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中国分布情况

椰子在中国的主要栽培地区在海南省,在台湾、云南省南部以及广东省南部诸岛、雷州半岛热带地区也有所栽培。

生长习性

气温

气温是影响椰子生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年平均气温需要达到24~25摄氏度,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最好小于6~7摄氏度。若某一个月平均温度在18摄氏度,其产量会明显下降,平均气温低于15摄氏度时还会导致落花、落果、叶片变黄、果实数量少、体积小、产油率低的问题,若日最低气温低于0摄氏度,椰子几乎不能生长,适于椰子生长的最佳年平均气温在26~27摄氏度。

水分

椰子对水分要求较高,不耐旱,年降雨量需在1200~2300毫米之间,并且时空分布均匀最佳。年降雨量若在600~800毫米,但是在地下水充足或者能够进行人工灌溉的地区,椰子也可以生长;若降雨量超过3500毫米,可能会影响椰子生长以及产量。

日照

椰子需要的年日照时数需要超过2000小时,若日照时间小于1500小时,则会对椰子生长产生较大影响。

海拔

椰子主要分布在从海平面到500米的低海拔地区,但是在海拔1000米的地方也有发现。

土壤

椰子适宜生长的土壤类型广泛,最佳土壤pH范围在5.5~7之间,也可耐受pH在4.5~8的土壤,广泛种植于壤土以及排水良好的黏土

物候期

椰子花果期主要在秋季。椰子种下3~4年之后,便会开花结果并持续几十年,直至椰子树死亡。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椰子的自然繁殖方式包括自花授粉、异花授粉、风授粉以及昆虫授粉。对于高种椰子,一般情况下,雄花在19~25天内完成开花,雄花开花之后2~4天,雌花开始开放,并在5~7天内完成,这样有助于异花授粉,但是异花授粉会导致后代的性状分离并且无法保持亲本的优良形状。对于矮种椰子,雌花一般在雄花开花期间开放,主要进行自花授粉。椰子主要通过蜜蜂属进行昆虫授粉,其他昆虫例如蚂蚁、黄蜂、蓟马等也可以将雄花的花粉传至雌花。

马尔代夫,没有蜜蜂授粉的情况下,椰子可以通过风进行授粉。果实成熟之后,由于尺寸较大,鸟类以及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无法携带椰子果实,所以自然条件下只能通过海洋传播到海岸边,而后在沿海地区生长。

人工繁殖

无性繁殖

由于椰子茎干孤立,一般没有分支,而扦插、压条以及嫁接等传统的营养繁殖手段很难用于椰子的繁殖。所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诱导不同的外植体来获得再生苗的研究较多,外植体中比较成功的包括未成熟的花序花药以及没有受精卵的子房。2018年,墨西哥开始是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小规模生产椰子。但是椰子组织培养技术尚未成熟,仍未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

人工种植

选种

人工种植椰子首先通过选择母树挑选优质的种子。

育苗

由于椰子树的种子发芽速度不一致,所以催芽育苗方式要优于直播育苗,催芽适于在半荫蔽、通风、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将种子的果种孔向上或者倾斜45度置于催芽沟后,覆盖湿沙,约60~80天便可发芽。

育苗的苗圃需保证水源充足并且土壤排水良好,将催芽之后的果种按照一定间距置于种植沟中。幼苗出土之后须适当加覆盖物,并及时浇水、施肥、松土、除草。

栽植

约1年之后,树苗长至1米时便可进行出圃栽植。一般选择雨季,按照一定的种植密度进行栽植,做到“深种浅培土”。

管护

栽种之后及时护苗、补苗,根据情况进行耕作、培土和间种,以及平衡施肥,施用氮肥以及磷肥对于椰子产量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病虫防治

病害

椰子病害约有52种,其中椰子泄血病较为常见,可导致椰子的茎干出现裂缝,从裂缝之中渗出粘液,并会致使裂缝组织腐烂。可以及时去除病害感染的组织,涂上一定浓度的波尔多液或煤焦油进行防治,其他病害还包括黄化病、败生病、红环腐病等。

虫害

椰子虫害主要有红棕象䖬(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椰园蚧(Aspidiotus destructor signoret)、二疣犀䖬(Orgctes rhinoceros)等,虫害严重时可导致椰子树枯死,可选择喷洒农药或者利用对应的天敌进行捕杀。

应用价值

食用价值

椰子水及椰肉可直接食用,椰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约占60%~65%,从椰肉中获得的椰子油以中低碳链的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40%以上的脂肪酸为月桂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椰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在8%~12%。椰汁以及椰肉也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c、钾、碳酸钙、镁等多种元素。

经济价值

椰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截至2021年,东南亚椰子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菲律宾是世界上椰子产量最多的国家,其次为印度尼西亚

除了椰子鲜果,椰子也可进一步加工成其他产品作为国际贸易商品。椰肉中含有的脂肪含量高达70%,可榨取椰子油,或者制作椰子饼、干椰肉等食物;椰子油可用于生产起酥油、人造奶油、糖果、婴儿食品等产品;椰子外衣是指椰子的外果皮和中果皮,因其含有大量的纤维,所以可用于生产绳子、椰衣纤维板、椰衣纤维网等工业产品;而椰壳含有较高的木质素以及纤维素,可以作为燃料或者加工成椰壳炭、椰壳粉等材料。

在中国,椰子是海南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截至2020年,椰子种植面积可以占到全国椰子种植总面积的99%,约为3.6万公顷。在2020年,椰果总产量超两亿个,全省约有200多万人直接或者间接从事椰子产业,年总产值超过200亿元。

观赏价值

椰子树为常绿乔木,树形高大,枝繁叶茂,非常适于种植在观光果园、沙滩景区或者作为热带地区城市的行道树,可以观姿、观茎、观叶、观果,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中记载“椰子瓤:甘、平、无毒,益气,治风。椰子浆:甘、温、无毒,止消渴,治吐血水肿,去风热”。其中椰子瓤即为椰肉,味道甘甜;椰子浆即为椰子水,同样味道甘甜温和,可以缓解消渴,治疗吐血水肿。

文化价值

在两千多年以前,椰子便出现在海南省黎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历代名人的琼诗作中有许多对椰子的描写。例如在中唐明相的《贬崖州司户道中作》中写到“岭水争分路转迷,恍榔椰叶暗蛮溪”,描述了椰子树的绿荫蔽日,以及明代海南诗人邱浚的《椰树挺秀》以及海南诗社社员李学明的《咏椰树》等文学作品,表达了对椰树的高尚风格的赞美。

品种对比

除椰子杂交种之外,椰子有高种椰子与矮种椰子两大亚群,矮种椰子在自然条件下出现的频率低于2%~3%,高种椰子更接近于野生椰子。普遍认为矮种椰子是高种椰子的自然情况下突变而形成的。矮种椰子椰子水甘甜,更适宜于作为水果食用,尤其是矮种椰子中的香水椰子,其椰肉与椰子水还具有特殊的香气,矮种椰子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高种椰子与矮种椰子对比如下表:

相关研究

基因研究

在2013年,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完成椰子的第一个转录组测序工作。之后在2017年,肖勇等人首先公布椰子的基因组图谱,科研工作者对椰子的脂肪酸合成基因、抗寒基因等基因进行了研究,从分子生物学层面为椰子品种的改良提供理论支持。

成分研究

椰肉榨取得到的初榨椰子油含有多酚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脂等作用,但是若将椰子油作为一种营养药物,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