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湜 :清朝时期诗人

更新时间:2024-09-20 16:35

江(1818~1866)清代诗人。字持正,又字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苏州市)人,诸生。三与乡试,皆不第,出为幕友,历山东省福建省等省。在京师得亲戚资助,捐得浙江省候补县丞咸丰十年,奔走避兵,忧愤而死。诗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堂诗录》。《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

生平简介

江湜,咸丰时县学诸生,屡试不第,曾为幕僚,或作塾师,借以糊口。咸丰七年(1857)由其表叔彭蕴章为他援例捐了个从九品“分浙试用”的差使,在杭州都转盐运使营务处掌文书。太平军兵临杭州市时,他从乱军中逃出,投奔到在温州市永嘉县县令的好友陈子余处。未几老家传来噩耗:其父在苏州市破后,被太平军所杀,其母和一妹亦投水而亡。

咸丰十一年(1861)避乱温州期间,夏游雁荡山(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写下骚体《大龙湫题壁》:“嶂连云兮山四围,仰飞瀑兮从天来,倾万之珠玑,为我心兮写哀。噫!风尘澒洞兮故里为灰,非龙湫之宴坐将余生兮焉归?”。同治元年(1862)官乐清长林盐大使。次年调杭州佐治海运,同治三年(1864)秋再游雁荡,写下《雁荡归后作诗寄雪樵》:“有人重赴琼林宴,而我重为雁荡游。可笑荣枯同一瞬,未知名姓孰千秋?”

江湜亦工书画但被诗名所掩。平生经历太平天国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一生坎坷多,郁郁不得志,倾其全力作诗,病卒杭州市,得年49岁。死前自作挽联:“天赋清才不登上寿,诗追变雅自居古人”。遗命自拟碑碣:“清故诗人江弢叔之墓”。据说江湜殁后,其族人有哭弢叔诗:我兄不尽误儒冠,误在家贫买一官,本却无心求利达,曷尝救得是饥寒?江湜著有《伏敔堂诗集》及《续录》。

诗作特色

江湜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毕生心力凝结为《伏敔堂诗录》。诗集中行旅诗歌占百分之四十之多,这些诗歌记行述闻见,以漂泊、回归为内核,辐射出孤独、深愁、思乡、回归四类情感主线,于山程水景中抒写出一颗乱世愁郁的心魂。其诗自云:“平生参遍名家作,似为今时写此哀;写出浑疑哀已尽,明朝又上笔端来。”(《录近诗因书四绝》之一)也有少数诗作,如《流民》等,述及民间疾苦。其诗工力深厚,擅长白描,戛戛独造,造意遣词,力脱常径,自言其诗“脱略前人”,“意匠已成新架屋,心花那傍旧枝开”(《近年》),很为时人推重。近代陈衍称他是“咸、同间一诗雄”,“寻常命笔,每首必有一二语可味者”(《近代诗钞》)。近代金天羽说他“以清刚矫浓”,“曲折洞达,写难状之隐,如听话言”(《答苏先生书》)。李慈铭也说他的诗“有劲气”。

诗作集粹

【旅夜用孟郊体】

百愁如百矢,无弦以心控。

一发还射心,愁矢妙百中。

【由江山至浦城县,雪后渡越诸岭,舆中得绝句】

连宵雨苦纷纷,今上篮舆盼夕。

万竹无声方受雪,乱山如梦不离云。

【湖楼早起二首】

面湖楼好纳朝光,夜梦分明起辄忘。

但记晓钟来两寺,一钟声短一声长。

湖上朝来水气升,南高峰色自崚嶒。

小船看尔投西岸,载得三人两是僧。

【雨馀】

好游心自喜山程,复此前山放午晴。

溪水绿时真是酒,野花香得不知名。

雨馀一笠行还佩,风处单衫着更轻。

便算为僧行脚去,何须归籍就诸生。

【舟中二绝】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挟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我向西行风向东,心随风去到家中。

愿风莫撼庭前树,恐被家人知阻风。

【南台酒家题壁】

忽忽青春客里休,半生赢得一生愁。

与人会饮从沉醉,是处无家且浪游。

海气夜迷灯火市,江风凉入管弦秋。

不知一枕羁人梦,更上谁家旧酒楼?

【彦冲画柳燕】

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

风来无质难上纸,巧借柳枝相形容。

笔端造化真如此,真宰应嗔被驱使。

君不见昔年三月春风时,杨柳科方荣彦冲死,寿不若图中双燕子。

【山寺夜起】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