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浮桥 :福建泉州市的公路桥

更新时间:2024-09-20 22:43

泉州浮桥是900多年前始建的浮桥,又叫笋江桥,长200多米,桥墩15座;这个景观是泉州十八景之一。石笋桥:俗称“浮桥”,在泉州市新门外,是横跨晋江市的又一大桥。建于宋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全长八十多丈,原来桥墩高在,桥板厚长,十分巍峨壮美。50年代改为公路桥。

简介

听说以前每年中秋夜,乘船到江中,就能看到清源山紫帽山相连在一起的倒影;而笋江桥下,16个桥孔都倒映着一轮皓月。

浮桥(笋江桥)原址上的桥已经损坏,但旧址仍然保留。现在的笋江桥是在原浮桥旧桥的旁边建立起来的,站在笋江桥新址上可以看到旧的断塌的浮桥。

历史

北宋皇佑初年(1049年),泉州市郡守陆广造舟为梁,名曰“履坦”,又名“浮桥”。至元丰七年(1084年〉,转运判官谢仲规再修,断舟以续梁道,改名“通济”。绍兴三十年,提刑陈公与弟贺州市同谋,枢密口公及僧文会助之,建石桥,长八十丈,翼以扶栏。郡乘邑志均载其事。关此浮桥,名太守王十朋记之以诗,有“刺桐为城石为笋,万壑西来流不尽,世无刚者桥岂成?名与万安同不泯。”明代朱褴也书记其略。如今,浮桥的两端桥头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中间一截桥身怅然面对正在拓宽的笋江新桥。伴随着浮桥的断塌,泉州市名景之一“笋江月色”再也无处寻觅,只有几个残留的桥孔,在秋风中顾影自怜。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