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 :豆科刺桐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2-12-13 13:46

刺桐(拉丁学名:Erythrina variegata),别名海桐等。原产印度大洋洲海岸林,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越南。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台湾、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不耐阴、不耐寒,是典型的南方树种。

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米,花期2~4月,果期8~9月。树皮灰褐色,枝有明显叶痕及短圆锥形的黑色直刺,叶互生,三出复叶,小叶片厚纸质,菱状扁圆形;总状花序顶生,上有密集、成对着生的花;总花梗木质,粗壮;花冠红色,蝶形,旗瓣椭圆形,微摺而略弯,呈象牙状,花萼佛焰苞状,偏斜,分裂到基部,不为2唇形,龙骨瓣2片分离,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荚果圆柱形,念珠状,微弯曲,种子间微缢缩,无毛;种子肾形,栗色

刺桐花开满枝,红艳如火,常用作室内外盆景观赏。其树皮或根皮入药称海桐皮,味苦、辛、平,具有祛风去湿、通经活络功效,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此外,在工业中,刺桐可萃取天然色素作染色剂,用其树皮纤维可制绳,又因其木材色白,坚韧、无节、质地轻软、有弹性,一般可用于制造木履、玩具、乐器等产品。

研究历史

刺桐树似桐枝,枝与叶柄上有皮刺,故而得名。又因其花形似象牙,色红,所以有别名象牙红。因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太平洋诸岛的珊瑚礁海岸,英文名叫做Coral tree(珊瑚树)。其属名(刺桐属)来源于希腊文“erythros”(红色的),指花冠鲜红色。

形态特征

刺桐为蝶形花科剌桐属落叶乔木,高6~20米,树冠1米左右,圆球形。髓部疏松,颓废部分成空腔。树皮粗糙,灰褐色,纵裂,有圆锥形的皮剌,具纵列凸起皮孔,内皮层厚达1厘米。铺展,分枝多,较粗壮。

叶色嫩绿,叶互生,三出复叶呈心形,膜质,全缘,边有线状透明,长约15~22厘米,顶部小叶较大,下部的1对小叶较小,宽8~17厘米,先端渐尖,基脉3条,侧脉5对;总叶柄长5~10厘米,基部膨大,宽楔形至近圆形,叶基部各有1对腺体,托叶线形,早落。

着花时间3~4月,开花时间较长,总状花序顶生,长10~16厘米,覆瓦状排列,萼口偏斜,花萼佛焰苞状,花冠鲜红色,蝶形,旗瓣显著,长5~6厘米,微折而略弯,呈象牙状,翼瓣和龙骨瓣短于萼,较小而近等长,着生于新枝的顶梢。雄蕊10枚,花丝连合成单体,子房上位,单心皮,子房被微柔毛。

荚果肿厚,微弯,念珠状,长约15厘米,种子肾形,种子间微缢缩,暗红色,无毛,果期8~9月。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原产于印度大洋洲海岸林中,内陆亦多有栽植。主要分布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生长在印度、中南半岛至东南亚地区。

中国分布

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台湾、海南省浙江省贵州省四川省江苏省等地均有引进栽培。

生长习性

刺桐主要生长在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露地栽植,常见于树旁或近海溪边。刺桐属阳生植物,喜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在过于荫蔽的环境只长叶,不开花或少开花。耐热,耐旱瘠,不耐阴,对土壤适应性强,栽植在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在潮湿的粘质土壤中排水不畅易烂根。不耐寒,冬季温度应保持4℃以上,在无霜冻地区生长较好,北方常于温室盆栽观赏。耐碱,抗风,适应性强,抗空气污染;生长迅速、萌芽力强,耐修剪。

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一般采用花后所结荚果里的棕色种子进行人工播种。刺桐的播种一般在春秋两季,在荚果的颜色从绿色变为棕色时成熟时采集种子,随采随播。播种前,将种子进行处理后播种到苗床上。播种后,用厚的细土大量覆盖,同时进行保湿喷雾,幼苗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可以进行移栽。

无性繁殖

扦插繁殖

常用插繁殖,易成活。于春、秋季剪取枝条,在未萌新叶之前,剪取1~2年生粗壮无病害的枝条。扦插时可以将枝条插入松软土,或者直接插于苗床上搭矮棚覆盖地膜,需要淋足水分,保持砂床或苗床湿润,易成活。扦插成活的幼苗,留苗床保湿过冬,可在翌春分枝定植,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培育。园林宜用中苗或大苗截干栽植,易快速成景。

组织培养

刺桐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方法,包括茎段的消毒、腋芽的诱导、丛生芽的增殖、生根诱导、炼苗移栽等步骤。通过这种培养方法可以控制条件,不受季节限制,全年连续生产,实现刺桐优良无性系或单株迅速推广。

栽培技术

栽培管理

刺桐喜欢高温和潮湿的气候,应将其种植在高温高湿,通风良好的地方,选择全日照或半日照环境,在北方栽培还需在温室越冬。春天是刺桐生长和移植的最佳时间,栽种刺桐宜用疏松肥沃的沙质酸性壤,忌用粘性土。在种植之前,应该埋施促进树木生长的基肥。在苗期,需要加强栽培管理,进行人工除草、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的监测和控制。

水肥管理

刺桐喜肥,种植时要放一些含磷钾的底肥。注意夏季和秋季的多施肥,春季和冬季的少量施肥,并结合有机和无机肥进行施肥。干旱时期应及时浇水,雨季应及时排水,包括土壤消毒和整地。其间雨季可施颗粒复合肥,整个生长过程忌单施氮肥,否则易造成植株疯长而不开花。移栽幼苗后,有必要固定幼苗,以免刮倒。

整形修剪

在生长过程中,树干具有较低的分支,可以进行定期修剪。切断低枝、患病和枯死的枝条,保持树干通直,保持美丽的树形,良好的通风和透光性。刺桐的枝条生长较快,长花前不可因其长而剪短,否则就难见花。老龄植株春季萌芽前还要适当截干,待发新枝后,再作适当修剪。

病虫害防治

病害

刺桐常见病害有刺桐叶斑病、刺桐炭疽病、刺桐褐斑病、刺桐腐烂病、刺桐小蠹亚科等。刺桐感染叶斑病后叶片呈灰褐色至灰白色,透明如纸,易破裂,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和观赏效果。

虫害

刺桐受到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wana)、咖啡盔(Saissetia coffeae Walker)、华丽野(Agathodes ostentalis Geyer)、棉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等虫的侵害。最主要的虫害是刺桐姬小蜂。刺桐姬小蜂是中国的入侵害虫,会导致刺桐的叶片、嫩枝等部位出现畸形、肿大、坏死等情况,如果不进行及时的防治很有可能会出现大面积脱落的情况,直至植物死亡。

防治措施

采用科学的施肥配方和技术。避免种植过密,保证充足光照,及时通风,保持水分。对于姬小蜂的防治,采用严格检验检疫、人工剪除、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去除腐烂树皮,对树冠及树干采取喷涂药物并包裹;对树干周边土壤喷灌药物;对枝叶畸形、肿大的刺桐树冠及嫩枝进行全面修剪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刺桐是一种观叶、观花两用的植物。刺桐属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树形优美,枝叶茂密,花序较大而多花,花色鲜红。宜用做行道树绿化,庭院美化,丛植观赏,盆栽或屏障篱等,适合单植于草地或建筑物旁,或于滨海地带配置,亦是做插花的好材料。

药用价值

刺桐的叶、花、树皮、根皮均可入药,味苦、辛、平,有解热和利尿的功效。树皮或根皮晒干后称“海桐皮”,海桐皮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风湿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树皮中所含的龙芽素,对中枢神经具有镇静作用,对横纹肌有松弛作用,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及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除此之外,刺桐树皮含有生物碱下箴刺桐碱、刺桐灵、甜菜碱、胆碱。刺桐花有收敛止血的功效,可用于外伤止血。刺桐叶可消积杀虫。

经济价值

刺桐树皮纤维是制绳的原料,嫩叶可食,老叶可作家畜饲料。木材色白、质地轻软,富有弹性,可做为轻型材料,在工业上用于制造玩具、木屐等,是美术细工用材及造纸原料,甚至可以作软木的替代品;因其木材坚韧也被用来制作琴、瑟、鼓、琵琶等乐器;通过萃取刺桐花得到天然色素,用作着色剂。生长较迅速,可栽作胡椒的支柱。

延伸文化

刺桐为中国泉州市市花。刺桐自公元四世纪起从东南亚地区引进泉州,到晚唐时期,泉州刺桐就已经被大部分人知晓。而到了宋代,刺桐已被广泛种植于泉州,“灿锦环城”,因此有“刺桐城”之名。至元代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了所见情况,认为当时的泉州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更为繁荣,因此泉州港也称为”刺桐港”。刺桐是海外游子寄托乡思的文化象征。据记载,中国台湾的刺桐栽种源自于福建泉州一带,泉州先民移居开发台湾岛时,从祖居地移植了刺桐聊以感念家乡。在中国某些地方的旧俗里,以刺桐的花、叶萌发的先后顺序来推断年成。刺桐还是日本宫古岛市市花冲绳县县花。

主要变种

金脉刺桐(拉丁学名:Erythrina variegata 'Parcellii'),又名斑叶刺桐、刻脉刺桐,为豆科刺桐属落叶小乔木,是刺桐的变种。金脉刺桐原产热带亚洲,在中国华南地区有栽培。花期3月,性喜高温、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不耐寒。叶片叶脉处具金黄色条纹,与绿色叶肉对比鲜明,叶为三出复叶,小叶菱形或阔卵形,为著名观叶植物。花为总状花序,鲜红色或橘红色,且密集于枝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