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湿地保护区 :泾渭湿地保护区

更新时间:2024-09-20 11:51

泾渭湿地保护区位于西安市市区以北 20公里处,渭河灞河泾河在此地汇流,以水禽及其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建设范围包括灞桥区未央区高陵区两区一县的桥、泾河、渭河交汇区域,总面积63.527平方千米,是典型的温暖半湿润区河流湿地景观。

简介

泾渭湿地保护区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界于陆地和水体之间,兼有水、陆特征的生态类型。

西安市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安市北郊,地理位置界于东经 108°58′— 109°06′,北纬34°24′之间,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1— 5公里,呈带状分布,总面积6325.7公顷,涉及未央区灞桥区高陵区三县(区)。保护区以渭河河床为主体,包括泾河灞河入口处,河漫滩地和江心洲。保护区南缘涉及渭河大堤以南约500米的泛洪平原地带。北缘以渭河北岸台地为界,地貌类型比较复杂。渭河干流形成的冲积平原河漫滩沿渭河两岸断续分布;灞河河谷平原两岸为黄土台源、冲积扇,由于秦岭缓慢隆起,使渭河河床北移明显。

1999年初,西安市野生动物管理站提出建立西安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设想,经过近2年的论证,获得批准,并着手立项建设。这对净化地下水质、减弱风沙和空气污染、稳定西安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湿地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其中的140种2万余只鸟类。

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安市城北渭河、泾河灞河交汇区域,东起西韩路渭河大桥,西至西铜路渭河大桥,南以草临路灞河大桥为界,北至渭河北岸台以上200m。总面积3029.83hm2。西安泾渭湿地是渭河流域重要的河流湿地和水鸟集中分布地,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具有典型的河流湿地,候鸟资源丰富,高峰时鸟类种群数量接近2万只。著名景点有“泾渭分明”、“灞桥遗址”。

历史

五十年代以前,西安市北郊张家堡街道至渭河边,曾经有广阔的沼泽森林分布,河纵横,芦苇万顷,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经过连续30年毁林开荒,仅在如今的泾渭湿地还保留着较为天然的景象,面积约为6500公顷。湿地的减少造成渭河水量剧减,渭河的生态自净能力脆弱,如果再不关注,西安地下水将在30年内被完全污染。

气候

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3.3度,年均降水量604.2毫米,雨热同季,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内。

动植物资源

丰富植物资源及植被类型为改善渭河湿地水质和改良土壤结构起着重要作用,自然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34科,50属,97种,湿地植物类型有2个植被型,24个群系,区内植被主要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走进保护区,椿、榆、揪、槐在头顶撑起绿伞;丝丝杨柳科迎风飘舞,黄蔷薇胡枝子花香色艳,成为水土保护的强者,并为防洪堤岸组成一道绿色长城。堤内呈团状分布的芦苇、香蒲水葱碱蒿、白茅草等草本植物随风摇曳,娥娜多姿,成为多种昆虫和鸟类的隐居之地。在堤岸外围苹果、桃、李、枣、杏、柿等多种经济树种,春天百花竞艳,四野瓢香,秋天果艳色绝,流香欲滴,成为多种鸟类游荡觅食的好去处。

湿地为鸟类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鸟类也为维护其生态平衡尽着自己的职责。在渭河与其两大支流泾河灞河交汇地带,年入境的水量9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2亿立方米,现有的半自然半人工湿地面积约6万亩,水域面积25万余亩,成为多种鸟类嬉戏、游荡、觅食的天然乐园。在保护区内主要生活的鸟类有140余种,其中湿地鸟类有45种,占到我省湿地鸟类的47.4%,每年约有2万只湿地鸟类在此栖息和逗留。这些鸟类中,有国家保护鸟类20余种,被列为中国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有16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有4种。当春风刚刚吹裂冬日的薄冰,就有成千上万只南来北往的鸟儿成群结队的来到这里,水面游的、天上飞的、草地走的全都是鸟,水域湿地宛若一幅绚丽多彩的花毯,各种鸟儿忙碌地为自己筑巢、求偶、产卵、孵化、育雏。生活在这里的鸟类以夏候鸟为主,常见的有黑颈鹤、班头雁、大天鹅大鸨金雕白肩雕赤麻鸭豆雁苍鹭、白鹭、池鹭夜鹭等。每年在这里栖息的各种鹭科达6000余只,雁鸭类9000余只,受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大鸨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这里每年都可见到20余只的越冬群。来到这里,金翅雀伯劳黑枕黄鹂大山雀在农田和果园繁忙捉虫;雁鸭在水中擅戏游荡,大天鹅、白鹭时儿在草地觅食,时儿停歇枝头,金雕、白肩雕隐居大树,用敏锐的目光,时刻观测被捕猎物的行踪,偶然从农田近处窜入的狐狸、黄鼬和蛇类还在不时偷袭鸟儿。这里既是鸟儿欢乐的家园,也是鸟儿得以生存斗争和躲避敌害的阵地。

水资源

湿地资源保护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成为自然界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泾渭湿地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区河流湿地景观,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多样,水生生物资源干富,成为水禽重要的栖息场所,也是我国候鸟停歇、越冬的繁殖地,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扩大了地表水域面积,储存了丰富的水源。大面积沼泽、河流和多级缓冲库塘,有利于净化被污染的渭河水体;湿地周边防护林带的建立以及湿地植被的恢复,将起到涵养水源,调节水量,净化水质,改善环境,调节气候,丰富生物多样性,优化美化西安市市区生态环境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也为珍稀水禽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对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特色

历史上西安曾是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八水绕长安”、“曲江流饮”等即是湿地风景的最好写照。湿地资源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

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人口剧增、城市扩展、盲目毁林开垦,西安的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目前西安市的湿地面积仅相当于全市面积的2%—3%。湿地的大量消失带来了诸如水荒、地裂缝、气候干旱等诸多环境问题。保护湿地资源已刻不容缓。

加强西安湿地资源保护,已引起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规划中的泾渭湿地保护区确定的范围总面积为45522亩,西以未央草滩渭河大桥为界,东到高陵耿镇渭河大桥,北到渭河北岸黄土陡坎,南至灞河河口大桥;跨灞桥区高陵区未央区三区县的3个乡镇。保护区以渭河河床为主体,包括河流、河漫滩江心洲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景观;整个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大功能区。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后,扩大了地表水域,有利于净化被污染的渭河水体,同时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在区内还可适当发展水产养殖,部分地段可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有望再造西安市“陆海”。

规划

一、西安泾渭湿地是渭河流域重要的河流湿地和多种候鸟栖息地,也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是我市城市湿地生态圈的核心和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内陆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建立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落实“四化”发展理念,加快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护区范围内所有建设项目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以保护原生态为主,以核心区为主,分步实施,逐个细化,逐个报批。市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根据保护区建设进度予以资金支持。从2007年起将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市林业、水务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省湿地保护和渭河流域治理专项资金的支持。

三、市水务、环保、林业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总体规划》要求,加大对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采砂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对采砂规划的编制、许可证的核发由以上三部门协商一致后按程序办理,严禁擅自采挖,对按规定采砂的要限期恢复湿地地貌和植被。

四、市林业局要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具体负责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待保护区建设达到一定阶段后再专题研究管理机构问题。

五、有关区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按照“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把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城市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协调,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确保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