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保税港区 :全国第一个保税港区

更新时间:2023-09-25 15:48

洋山保税港区规划面积8.14平方公里,由保税区陆域部分、东海大桥小洋山港口区域三部分组成,陆域行政归属上海市,岛域行政属舟山市,由上海代管。

简介

2005年12月10日,全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洋山保税港区正式启用。洋山保税港区规划面积8.14平方公里,由保税区陆域部分、东海大桥和小洋山岛港口区域三部分组成,其中陆域部分面积6平方公里,设有口岸查验区、港口辅助区、仓储物流区、国际中转区、采购配送区、加工制造区、商贸服务区等功能区,主要发展和提供集装箱港口增值、进出口贸易、出口加工、保税物流、采购配送、航运市场等产业和服务功能,岛域部分是集装箱深水港码头作业区域,包括洋山深水港一期、二期码头,面积2.14平方公里,是集装箱装卸、中转的功能区域。

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正式启用以来,作为全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洋山保税港区承担了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要使命。依托洋山集装箱深水枢纽港区的独特区位,洋山保税港区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积极开拓国际采购、配送、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功能。 2009年11月18日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挂牌,“三区”联动发展拉开序幕,按照探索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要求,洋山保税港区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探索功能突破,加快实现产业集聚,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核心载体的责任。依托综合保税区的创新探索,洋山深水港保税港区正形成一系列功能突破:融资租赁业务的启动,在洋山实现了航运金融服务新突破;水水中转集拼的探索,进一步提升洋山口岸枢纽功能。期货保税交割试点的推进,推动了洋山航运物流高端化发展。保税展示销售中心的建立,为洋山保税港区注入贸易功能。现在的洋山保税港区,正初步形成跨国公司分拨配送中心、重点航运类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有色金属集散等集聚趋势。

一流的深水港口设施、完善的配套条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保税港区制度、优惠的投资政策为洋山保税港区的发展做了充分的铺垫,随着三区联动的深入发展、综合保税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洋山保税港区正大踏步迈向口岸物流设施体系完备,集装箱增值服务和航运服务产业发达,国际中转、采购配送和转口贸易功能突出,辐射服务和经济贡献能级强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海航运中心核心载体。

区域情况

陆域部分

保税港区陆域部分,区内“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部完成。位于浦东新区芦潮港镇东海大桥登陆点周围,紧邻临港新城主城区和临港重装备产业区。开发建设了查验区、港口辅助区、仓储物流区、国际中转区、采购配送区、加工制造区、商贸服务区等功能区域。主要发展集装箱港口增值、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研发加工和制造、保税物流、采购分销配送、展示交易、国际中转和集拼、期货交割、检测维修以及货代、船代、报关、报检、金融、保险等航运与金融服务功能。

小洋山港口区域

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工程于2002年6月开工建设,2005年12月投入营运。二期码头、三期A段和B段码头分别于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年底竣工投产。洋山北港区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港区岸线长5.6公里,共拥有7—10万吨级大型集装箱泊位16个,配备有大型桥吊47台,场地轮胎吊190台。港区管理采用TOPS操作系统和大型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可全天候接纳第五、第六代超巴拿马型船集装箱船靠泊。目前洋山保税港区已经开通往返欧洲、北美、南美、非洲、波斯湾地中海、东南亚、韩国等国际航运,每周定期班轮超过63班次。

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起始于洋山保税港区的陆域部分,跨杭州湾口宽阔的海面直抵小洋山,总长32.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外海跨海大桥。大桥设有5000吨级主通航孔斜拉桥一处、1000吨级辅通航孔一处、500吨级辅通航孔两处。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大桥建有全覆盖的视频监控系统和监控中心,可满足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监管以及公安、养护等部门的监管要求。海事管理部门可通过VTS系统监控大桥区域的海上通航安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