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迈 :南宋文学家

更新时间:2023-11-10 16:40

洪迈(1123年~1202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

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南宋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

嘉泰二年(1202年)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赠光禄大夫,谥“文敏”。配张姓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洪迈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洪皓、哥哥洪适洪遵都是著名的学者、官员,洪适官至宰相。洪遵官至宰执(副相)赠丞相

洪迈的父亲洪皓使金,遭金朝扣留,洪迈时年仅七岁,随兄适、遵攻读。他天资聪颖,“博极载籍,虽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十岁时,随兄适避乱,尝往返于秀(今嘉兴市)、饶二州之间。在衢州市(今浙江县)白渡,见败壁间题有二绝句,一咏“油污衣”云:“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使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迈读后,爱而识之。可见其自少年时,便性格高洁,不同凡俗。

成长经历

洪迈字景卢,是洪皓的小儿子。小时候每天读书数千言,看一遍就不会忘记,博览群书,即使是小说野史,佛道旁门,没有不涉猎的。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被授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的官职,入朝任敕令所删定官。洪皓得罪秦桧被安置在闲散的职位上,秦桧对他怨恨不已,御史汪勃判定洪迈知道他父亲不安分的阴谋,于是被贬添差教授福州市。至绍兴市十九年(1149年)才赴任。

绍兴二十八年(1159年)归葬父后,召为起居舍人、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馆编修官、吏部员外郎

绍兴三十一年授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绍兴三十二年春,完颜雍遣使议和,洪迈为接伴使,力主“土疆实利不可与”。朝廷欲遣使赴金报聘,迈慨然请行。于是以翰林学士名义充贺金国主登位使。至金朝燕京,金人要迈行陪臣礼。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大使馆,自旦及暮,不给饮食,三日乃得见。金大都督怀中提议将迈扣留,因丞相张浩认为不可,乃遣还。

迈回朝后,殿中御史张震弹劾迈“使金辱命”,论罢之。

乾道二年(1166年)知吉安市(今江西吉安),后改知赣州市(今江西赣州)。迈到任,重视教育,建学馆,造浮桥,便利人民。后又徙知建宁府(今福建建瓯)。

淳熙十一年(1184年)知婺州(今浙江金华)。在婺州大兴水利,共修公私塘堰及湖泊八百三十七所。后孝宗召对,迈建议于淮东抗金边备要地修城池,严屯兵,立游桩,益戍卒,并应补充水军,加强守备,得到孝宗嘉许,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迈入史馆后预修《四朝帝纪》,又进敷文阁直学士,直学士院,深得孝宗信任。

淳熙十三年(1186年)拜翰林学士。赵惇绍熙元年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二年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

嘉泰二年(1202年)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赠光禄大夫,谥文敏。

个人作品

洪迈学识渊博,著书极多,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编的《万首唐人绝句》笔记《容斋随笔-》等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作。

作为一个勤奋博学的士大夫,洪迈一生涉猎了大量的书籍,并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读书之际,每有心得,便随手记下来,集40余年的成果,形成了《容斋随笔》5集,凡74卷。

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共《五笔》,74卷,1220则。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据作者宋朝洪迈自述,《容斋随笔-》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容斋随笔》是全书的总名,分为《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随笔》先后用了18年的精力,《续笔》用了13年《三笔》5年《四笔》不到一年;洪迈没有说《五笔》写了多少年,因为还没有按原计划写完16卷,只写到十卷便去世了。他为《四笔》写序时,是赵扩庆元三年(1197年)九月,那么,自此以后至其嘉泰二年(1202年)去世中的五年左右时间,应当就是他写作《五笔》的时间。

积40多年的时间写出一部巨著,应该说是不多见的。之所以历时长久,主要是尤其笔记体这一性质所决定的。显然,必须费时读千百部书,才能集腋成裘。

人物评价

总评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春,出使金朝,持书用金国礼。金人令其改称“陪臣”。迈坚持不从,因此被拘于大使馆,后终被放还。洪迈在宦海浮沉几十年,当过地方官,当过京官,曾出使金国,最后官至端明殿学士。在任地方官时,下查民情,整治农政,兴建学宫、书院,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绍兴市府尹任上,通过察访民情发现浙东地区地方官利用朝廷颁发的“和买”(官府以低价定额征购丝绸)政策进行暗中加额,敲诈勒索百姓,他排除多方阻挠,进行全面核查,核减了全部加征数额,根除了此项官场积弊,减轻了百姓负担。

洪迈不仅是一位为政清廉的官吏,更是一位文学家。他一生著作有40多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容斋随笔-》,被历代名人誉为“垂范后世”的佳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当政者具有资政、资治作用。最值得一提的是:《容斋随笔》受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终生珍爱,毛泽东对此书真可谓爱不释手,临终时此书还摆在他案头。

史书评价

《次韵洪莘之太社真率之集三首》其一:“畴昔三洪并,声名四海知。灵光一老在,鸑鷟九成仪。近有同朝喜,今无远室思。双瞻最良誉,台瑞圣明时。

《跋王元高词科拟稿》:“我朝言治者曰庆历元祐、乾淳,厥亦惟欧阳子、苏公兄弟、周益国、三洪氏以其宗工大手掌朝廷文字,以为之缫籍粉泽,功光当时,垂休无穷,岂曰小补之哉?

《尧山堂外记》:“‘三洪’并中词科,继入西掖,时有贺启云:‘有是父,有是子,相传忠义之风;难为弟,难为兄,俱擅词章之誉。

《会稽续志》;洪文惠公适帅越,闻亨宗行义,延置郡斋,又偕至鄱阳县,与文惠之弟枢密遵、内翰迈游,日以文章为事。尝为博学宏词科之业,三洪公读之谓曰:‘他日玉堂挥翰可也。’”

《三洪制稿序》:“北门掌书内命,最号清切,自入国朝,选授尤靳。有饶阳之李、项城之梁、温陵之苏、成都市之范者矣;亦有兄弟为之,如燕山之窦、肥乡之李、阆中市之陈、雍立之采、建安之吴、真定之韩、眉山市之苏、南丰之曾、莆田市之蔡、成都之宇文姓者矣;亦有父子兄弟并为之,如吴越之钱者矣,而俱未有一翁三季如番阳洪氏之盛者也。中兴以来学士之再入者十有六人,而洪氏之兄弟与焉;自绍圣立宏博科于淳熙之季,所得不下七十人,而至宰执至翰苑者仅三十人,洪氏之兄弟又与焉。呜呼,何其盛与!故人之称洪氏者,不以词章则以记览,不以名位则以科目,孰知其一心之传,上通于天,固有以敷遗子孙者与……洪氏之孙偲将以其三祖制稿刻诸犍为郡斋,而属了翁为之序。

《洪文安公\u003c小隐集\u003e序》:“公之兄为丞相,谥文惠;弟以翰林阁老终端明殿学士,谥文敏,世称‘三洪’以比锦屏‘三陈’,而又过之。

纪念场馆

洪迈墓是鄱阳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位于双港镇蒋家村委会蒋家村龙吼山,保护范围是以墓冢为中心,向外延伸10米。

2023年12月22日上午,洪迈诞辰900周年纪念大会暨洪迈文化研讨会在鄱阳举办。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