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0 17:54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College of 动物界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是浙江大学发展历史上最早建立的学院之一。

学院始于1918年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增设的兽医科,其后几经变更,1949年8月浙江大学农学院成立畜牧兽医系,1993年畜牧兽医系更名为动物科学学院。

截至2024年1月,学院现有教职工183人,其中长聘教授2人,教授(研究员)59人;有在校生893人(其中在校本科生363人、硕士研究生335人、博士研究生195人)。

历史沿革

1913年,成立于1910年浙江农业教员养成所改称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并于1918年增设兽医科。

1927年,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改建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设农艺、蚕桑、森林、园艺及农业社会五个学系,1928年学院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劳农学院,后改称浙江大学农学院。

1934年浙江大学农学院由杭州桥迁至东郊华家池,将原设的五个学系改组为农业动物、农业植物、农业社会三个学系,畜产、蚕桑、昆虫等归属农业动物界系。

1937年因抗战浙江大学农学院西迁,1940年5月到达贵州湄潭办学,抗战胜利后,1946年9月迁回杭州市重建校园,1949年8月浙江大学农学院成立畜牧兽医系,1952年农学院从浙江大学分出独立建成浙江农学院后,全国院系大调整,畜牧兽医系并入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浒墅关镇苏南蚕丝专科学校大专部并入蚕桑系。

1958年浙江农学院恢复畜牧兽医专业,次年恢复畜牧兽医系建制。1960年农学院扩建成浙江农业大学,1989年成立饲料科学研究所,1993年畜牧兽医系更名为动物科学学院。1998年,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四校合并成立新浙江大学。

“四校合并”后,1999年7月,原浙江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学系、饲料科学研究所合并成立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10年8月,学院迁至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办学条件

系部专业

截至2024年1月,学院现有动物科学(设动物科技、水产与蚕蜂科学方向)和兽医学2个本科专业,均已列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学院现有教职工183人,其中长聘教授2人,教授(研究员)59人,教学科研岗79人,农推岗2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神农领军英才”1人,国家“四青”人才7人次,国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9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讲席)教授5人,求是讲座教授9人,“百人计划”研究员17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月,学院现有2个一级学科:畜牧学(包含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等3个二级学科),兽医学(包含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等3个二级学科),其中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培养)学科、农业部和浙江省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具有畜牧学、兽医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术学位授权点和兽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食品科学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农业硕士(畜牧领域)、兽医学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月,学院现有绿色饲料与健康养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动物分子营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东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饲料与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蚕蜂资源利用与创新研究重点实验室、生物饲料研发与安全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饲料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杭州蜂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学院现为农业部中国蚕业信息网的挂靠单位。

学术研究

截至2024年1月,学院现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项,其中重大(课题)1项,重点4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1项,优秀青年基金2项;国家重大科技转基因专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课题9项;省部级各类项目90余项;重大横向科研项目35项,其中千万级横向项目6项。近五年实到科研经费4.19亿元,人均科研经费110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5项,其中以第一单位获国家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发表SCI论文1080余篇,其中以共同通讯作者在《自然》上发表论文1篇,发表IF5>10的论文68篇;出版专著、教材21部;授权国际专利22件,发明专利197件,计算机软件登记证书17项;制定颁布国家和行业标准等各类标准10项。

对外交流

社会服务

据2018年7月官网资料显示,学院通过农业部行业体系岗位科学家、省科技特派员、省科技团队特派员、农推岗位相关教师搭建地方服务队伍构架。

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共签订合作项目243项,项目总经费为6677万元,9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2位省科技特派员长期活跃在生产第一线,13位老师参与新型农业科技推广联盟建设;15人次获得“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省美丽乡村建设突出贡献者”、”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等各类服务地方的荣誉。

由学院3位教授设计和主导的广西宜州区桑蚕茧丝绸循环经济项目建设,9个专项相继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实现“东桑西移”国家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建湖州蚕桑产业联盟,为湖州桑基鱼塘建设,“千岛湖牌”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国际交流

据2018年7月官网资料显示,学院先后已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18国4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并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机构有广泛联系。

近10年来,学院共派出教师324人次赴海外大学进行短期交流,聘请了12位名海外知名专家教师为讲客座教授,海外专家教授共340余人次来学院交流合作;实施完成了255项短期专家项目;开展“本科生海外科研计划”,280余人次本科生赴海外开展科研训练;210余人次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培训赴国外交流;联合培养博士生48名。

建院以来,先后主办13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了五期国际中兽医短期培训班。

参考资料

概况.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24-01-1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