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卷烟厂 :1945年建于江苏淮安市的烟厂

更新时间:2024-09-20 22:37

淮阴卷烟厂创建于1945年,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前身是新四军兵工厂,曾有过华新烟厂等名称,1963年正式定名淮阴卷烟厂。现拥有员工2400名,占地426.96亩,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1亿元,年生产能力60万箱,为国家大型企业,全国烟草行业36户重点企业之一。现在淮阴卷烟厂已发展成为全国烟草行业重点企业之一,江苏省税利大户,是江苏中烟工业公司重要组成部分。

简介

淮阴卷烟厂投资7.8亿元进行“九五”技改,主要装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拥有从意大利COMAS公司引进的6000kg/小时制丝线,拥有PROTOS、GDX2、FK等进口设备组成的16条现代化的卷接包生产线。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CIMS系统已通过国家863项目应用示范验收,建立了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ISO10012计量体系和现代标准体系,并在全国烟草企业中率先通过认证,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连年保持1 00%。

淮阴卷烟厂拥有烟草行业认定的技术中心,主要产品“一品梅”、“国烟”、“华西村”,具有内外质量优、焦油含量低、配方口感醇、包装品位高等特色,深受消费者欢迎,销往江苏、广东省福建省上海市黑龙江省辽宁省、北京、天津、山东、陕西等20多个省区。特别是“一品梅”卷烟,2003年销售36万箱,是全国烟草行业名优卷烟和江苏四大名烟之一。

淮阴卷烟厂经济效益连年持续稳定增长。2003年,实现税利22.4亿元。企业不仅连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还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国家级荣誉。

发展回顾

淮阴卷烟厂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9-1978)

淮阴卷烟厂始建于1945年,前身为“华新烟厂”,是由新四军所属3个随军工厂为主体,经过几次合并于1949年最终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华新烟厂得到了稳定发展,至1963年,华新烟厂拥有职工664名,年生产卷烟5.2万箱。同年,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在北京成立,对当时全国的54个定点卷烟厂实行“托拉斯管理”,华新烟厂更名为“淮阴卷烟厂”,隶属于上海分公司。

1964年底起,淮阴卷烟厂又先后隶属于中国烟草工业公司蚌埠分公司、淮阴市轻工业局。1949-1978年近30年间,淮阴卷烟厂的发展虽有曲折,但总的来讲是前进的。生产的主要牌号有“华新”、“大运河”、“玫瑰”、“丰收”、“强力”、“马戏”、“白凤”等。

烟厂的规模也有了较大的变化。1949年淮阴卷烟厂占地1266.73平方米,生产卷烟4000箱,拥有职工230人。至1978年,占地87218平方米,拥有职工1095人,生产卷烟15万箱。

2、第二阶段(1979-1992年)

1979年,淮阴卷烟厂生产的“玫瑰”烟被轻工业部认定为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成为淮阴卷烟厂历史上第一个“部优”产品。

1982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和江苏省烟草专卖局相继成立,淮阴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也于1983年5月1日成立,淮阴卷烟厂即隶属于淮阴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1984年,“大运河”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

1986年,淮阴卷烟厂被国家计经委列为全国大中型骨干企业。

1987年,“大运河”、“玫瑰”被中国烟草总公司评为全国畅销牌号卷烟。

1988年5月,淮阴卷烟厂升格为正县级单位,隶属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1992年,淮阴卷烟厂“七五”技改项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同年9月,“大运河”、“罗曼蒂克”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这年,淮阴卷烟厂为纪念周恩来纪念馆开馆,开发了“一品梅”卷烟,开始投放市场。

据国家计经委公布的资料,1985年全国200家资金利税率和人均创税率最佳企业中,淮阴卷烟厂资金利税率名列第3,年均利税率名列第19。同年,淮阴卷烟厂生产卷烟38.4万箱,总产值2.2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为1.9亿元,其中利润为1367万元。

1987年,淮阴卷烟厂的“大运河”生产23万箱,为全国单牌号第三名,全年淮阴卷烟厂共生产卷烟43万箱,为历史最高水平。这段时期,淮阴卷烟厂创造了历史上的辉煌。

1988年,淮阴卷烟厂开始呈现下滑势头,1990年产量萎缩为32.5万箱,开始出现亏损,1992年跌入了历史的最低谷,全年生产卷烟26万箱,亏损1768万元。

淮阴卷烟厂呈现如此变化,究其原因,乃是“六五”、“七五”前期,满足于产量年年上,税收节节增,“设备不怕旧,够用就行;产品不求新,能产就行”的被动经营思想。导致企业信息滞后,忽视技改投入,市场发生变化时,企业的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产品滞销,逐渐陷入亏损的境地。

3、第三阶段(1993-1999年)

从1993年起,淮阴卷烟厂开始从低谷中爬坡,并迈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企业所创税利以年均1亿元的幅度递增。1995年,生产卷烟30万箱,实现税利4.6亿元,1998年,生产卷烟30万箱,实现税利7.12亿元,1999年,预计生产卷烟30万箱,实现税利10亿元,其中利润为3亿元。

在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时,“一品梅”销量也在同步快速增长。1993年为500箱,1995年1.5万箱,1998年为8万箱,1999年预计为16万箱。这段时期,淮阴卷烟厂的主要产品除“一品梅”外,还有“华西村”、“罗曼蒂克”、“五亭”等。“华西村”于1996年被评为“全国卷烟优等品”。1993年以来,企业面向市场,建立了以销定产的新秩序,加快技改步伐,加快名牌工程实施,从而实现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成就经验

技术进步

淮阴卷烟厂之所以于1989-1992年跌入了历史的最低谷,关键原因就是“八五”初期,由于对市场判断失误,未能及时加大技改投入,以“大运河”为代表的主产品几十年一副“灰面孔”,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痛定思痛,1992年,淮阴卷烟厂从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素质入手,以技术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实施科教兴厂。

1992-1998年,淮阴卷烟厂累计投入技改资金5.6亿元,使企业的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跨上了新的台阶。先后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卷接设备9台套、翻盖烟包装机6台套、全包烟包装机3台套,使年卷烟生产能力由26万箱上升到40万箱,翻盖烟生产能力达到24万箱。企业还投资2000多万元,对“七五”期间引进的制丝线进行了改造,使卷烟制丝工艺水平大幅度提高,稳定了产品质量。

淮阴卷烟厂对职工素质教育一贯比较重视,1983年,专门成立了教育科,每年都由教育科牵头有计划地对新聘用的中层干部、新招聘的大学生、转业干部、在职转岗的职工进行培训。自1992年,培训的密度进一步加大,全厂提出实施“人本工程”,对全体职工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技术业务培训。

科教工作对淮阴卷烟厂的巨大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促进了淮阴卷烟厂产品结构的调整,使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全员素质的提高,保证了先进设备效能的有效发挥,解决了好设备与低素质的矛盾。

1992-1995年,根据市场需要,淮阴卷烟厂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增加滤嘴烟的比例。卷接包机组的成功改造,使滤嘴烟的比例由1992年的54%上升到1995年的100%,1995年实现利税4.07亿元。产品单箱销售收入则由1993年的1763元增加到1995年的3221元。

1996-1998年,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增加翻盖烟的比例,由于形成了9台套进口高速生产线,翻盖烟的生产比例由1995年的12%上升到1998年的60%,1998年,淮阴卷烟厂实现利税7.12亿元,比1995年翻了近1倍,单箱收入则上升到5594元。

市场最大化

1992年以来,淮阴卷烟厂呈现的最大变化,就是全员观念的更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淮阴卷烟厂认识到,不坚持市场导向,不坚持以销定产,势必将在新一轮发展中被淘汰,因此,企业一直把建立适应市场的经营机制,作为大事抓好。

1、卸掉计划束缚,确立以“追求市场最大化”作为经营根本指导思想。追求效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淮阴卷烟厂实施了市场南移战略。实施这个战略可以说是淮阴卷烟厂50年历史上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期以来,特别是跌入低谷以来,淮产烟市场主要局限在江苏苏北地区。苏北地区人口虽较多,但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而苏南地区消费水平在全国都是较高的,淮烟提出实施市场南移战略,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苏南市场的开发,拉动和提高产品结构,从而保证企业效益的快速增长。市场南移战略实施后,由于措施得当、方法有效,苏南地区淮产烟销售从1995年的不足1000箱,猛增到1999年的近9万箱。

2、按照市场适销原则,制定产品经营策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淮阴卷烟厂按照适销对路的原则,制定了“停滞、限平、扩畅”的经营策略。即停掉市场滞销的,限制市场平销的,扩大市场畅销的产品。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淮阴卷烟厂停止生产市场滞销的产品。对“大运河”,虽然市场处于平销,但由于仍有一部分忠实的消费者,便立足于改造。1993年,新改造的“大运河”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销量有所增长。对于市场畅销的“罗曼蒂克”、“一品梅”等产品则适度地扩大生产。1992-1996年,“罗曼蒂克”销量增长迅速,1995年销量达8万大箱,成为江苏省地产烟中销量最大的品牌。

3、将干部职工的思想转变作为第一位的工作,为新机制的建立打好基础。观念的更新是最大的更新,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要彻底更新全员观念将是一个漫长过程。没有全员的思想转变作为基础,企业按照市场导向确立的经营方针将很难有效实施。因此,淮阴卷烟厂一直重视狠抓全员的思想转变,持续不断地抓好干部职工的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和形势任务教育,并通过逐步改革内部管理机制,促使全厂干部职工真正确立了市场经济观念。

内部管理

淮阴卷烟厂通过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出一条经验:“决胜在市场,成败在内部”。1991年8月,在淮阴卷烟厂陷入历史最低谷、举步维艰之际,新调整的领导班子针对内部管理的混乱状况,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大刀阔斧地对“用工、人事、分配”三大制度进行改革,使淮阴卷烟厂换来了新天地。

1996年以来,淮阴卷烟厂自加压力,勇于创新,追求高标准,在全厂开始推行ISO9002、ISO10012和现代企业标准三大体系,并相继于1997年、1998年、1999年通过了权威认证机构的确认。淮阴卷烟厂成为全省同行中第一家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全省工业企业中第一家全部通过三大体系认证的企业,在全国同行中也居于先进水平。三大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淮阴卷烟厂内部管理开始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程序化的轨道,并且带动了企业其它管理上水平提高,如三大体系建立不久,淮阴卷烟厂的档案管理、设备管理分别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三大体系的建立成为淮阴卷烟厂50年发展史上最辉煌的管理成果。

名牌工程

在淮阴卷烟厂50年发展史上,“华新”、“玫瑰”、“罗曼蒂克”、“大运河”、“一品梅”是规模最大的五个牌号。其中最为成功的两个牌号是“大运河”、“一品梅”。这两个产品可以说是淮阴卷烟厂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名牌。比如“一品梅”自1991年底正式投放市场,到1999年,不到9年时间,已累计生产45万箱,为淮阴卷烟厂历史上年均产量最高的牌号。1999年它的销量将达17万箱,是江苏省地产烟中销量最大、效益最好、发展最迅速的产品,于1998年度评为“全国卷烟优等品”第二名,并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为“全国名优卷烟”,畅销于包括江苏在内的沿海地区市场,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代表了淮阴卷烟厂50年的最高成就。

存在问题

(一)假烟的冲击日益严重

为了加大品牌的科技含量,淮阴卷烟厂在产品外包装及烟支上都进行了不断创新。然而,造假者的模仿能力越来越高明,再复杂的工艺也有办法。而且,造假烟的不法之徒瞄准的都是市场畅销的品牌。淮阴卷烟厂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企业在市场畅销的拳头产品增长速度有多快,假烟的增长速度就有多快。由于利益驱动的影响,打假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复杂任务。

(二)原料的制约

江苏省不是烟叶产区,淮阴境内无一处烟叶生产地。原料的价格、质量、数量势必受控于市场调节及其它因素,这对企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制约。

(三)员工整体素质有差距

自1993年以来,淮阴卷烟厂的装备能力、水平都在快速提高,而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相对滞后。全厂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占到全厂职工的15%左右,引进的大中专毕业生仅有160人,全员整体素质偏低。另外,由于长期不招工,全厂员工年龄老化现象也日益严重。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目标对策

(一)实施“九五”、“十五”技改工程。1999年2月,全面开工“九五”技改工程,整个工程总投资为6亿元,分两期进行。一期于2001年上半年结束,二期于“十五”末结束。企业将兴建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土建造价为6000万元的新厂房一座,进口6000公斤/小时制丝生产线和12条现代化的卷接包生产线,采用全电脑控制,实现管理的程控化。2001年上半年一期工程结束后,淮阴卷烟厂基本做到环境花园化、装备现代化、管理自动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将有一个新的提高。

(二)推进“一品梅”工程。未来5年,淮阴卷烟厂仍将拳头产品“一品梅”作为主要的效益增长点,在做好市场调控的前提下,促使“一品梅”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使之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名牌产品。

(三)狠抓基础,扎实开展“企业管理年”活动。自1998年起,淮阴卷烟厂在全厂各个环节开展了企业管理年活动,未来5年内,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坚持狠抓基础,稳中求进,保证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技改发展形势适应,与名牌工程要求配套。特别是要抓好产品的质量管理和以资金为龙头的财务管理。

(四)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思想政治工作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好。其重点将是围绕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和潜力展开,将全员的综合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好,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整体方针

淮阴卷烟厂致力推进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企业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技术装备跨入全国同行先进行列投资近6亿元进行"九五"技改,主要装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内率先引进了激光打孔装备,在产品降焦、加长滤咀棒研制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CIMS系统已通过国家863项目应用示范验收,是全国烟草行业重点技术改造单位。内部管理与国际水平接轨,建立IS09002质量保证体系、IS010012计量体系和现代企业标准体系,并在全国烟草企业中率先通过认证,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连年保持100%。主要产品连创"名优" 以市场为导向,重视产品创新工作,成功运用激光打孔、加长滤嘴、全息防伪等技术,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主要产品"一品梅"、"华西村"卷烟均为烟草行业"名优"产品,具有内外质量优、焦油含量低、配方口感醇、包装品味高等特色,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畅销省内外以追求市场最大化为经营工作指导思想,实施大品牌战略,以"一品梅"为代表的淮产烟以其质量优势,畅销于江苏省全省和广东省、深圳、福建省大连市等广大沿海地区,产品市场覆盖面和省外市场占有率居全省同行第一,特别是"一品梅"卷烟,2001年销售28.85万箱,是江苏产销规模最大的卷烟,销量身全国同行前十名。经济效益连年上台阶 "九五"以来,实现利税年均增长率为30%,利润年均增长率为50%,2001年,实现税利17.58亿元,其中利润为5.1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列。

参考资料

天眼查.天眼查.2023-12-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