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 :中国江苏省南部

更新时间:2023-07-24 16:17

苏南(Southern Jiangsu),江苏省南部地区的简称,包括苏州市、无锡、常州、南京和镇江市5个市。苏南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东靠上海市,西连安徽,南接浙江省,北靠长江(苏中、苏北)、东海,总面积2.8万平方千米,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27.17%。2020年苏南常住人口数量达3801.36万人。

苏南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河道密集,其地形以平原圩田为主,且与低山、丘陵、江河、湖泊纵横交错,交通便利。该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该地区动物种类丰富,但因其山地丘陵占地面积较小,故森林资源贫乏。

1949年江苏省全境解放后,中共于华东大区下分别设立苏南行政公署、苏北行政公署和南京直辖市。1952年,苏北苏南行署区以及直辖市南京市合并为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规划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标志着苏南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

苏南地区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2022年苏南地区GDP总量达70283.95亿元,超越除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外的其它省份;人均GDP达2.7万美元,体量和发展水平上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欧洲国家;城镇化率达82.78%。随着苏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苏南模式”一词应运而生。苏南模式”以混合型经济为主体,以规模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为支撑,以鲜明特色和优势产业为主要特征,通过大力发展乡村集体企业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是一种重点探索农村工业化道路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苏南是吴地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成型于春秋时期定都姑苏、争霸称雄的吴国,以“吴侬软语”为主要语言特征,以环太湖流域的苏州市、无锡、常州为主要区域。苏南地区最常见的方言是吴语,它同时也是中国各大汉语方言中,使用人口仅次于北方方言的方言类型,其作为一种古老的方言,早在三千年前便已于今苏州一带形成雏形。苏南地区戏曲文化丰富,有昆曲苏剧扬剧、锡剧、滑稽戏、苏州评弹、小热昏和南京白局等多个种类。此外,苏南地区园林建筑种类颇多,布置方式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其中尤以苏州古典园林最为著名。截止至2012年底,苏南五市共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74项,占全省总数的61.16%,其中包括昆曲、苏剧、锡剧、评弹、秦淮灯彩等。

范围

苏南即意为“江苏省南部地区”,对于苏南地区的地域范围界定有多种划分方法,其一为江苏省的长江以南地区,包括南京市、镇江市无锡市苏州市和常州市所辖区域,其二为上述地区外加南通市所辖地域,其三则仅包括无锡、苏州和常州所辖地区。本词条中采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中对苏南地区的定义,即第一种划分方式。

位置境域

苏南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经纬度跨越北纬30°47'~32°4'、东经119°8'~121°20。从行政区域划分,苏南隶属于江苏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东靠上海市,西连安徽,南接浙江省,北靠长江(苏中、苏北)、东海。苏南包括苏州市、无锡、常州市南京市镇江市5个市,土地总面积27872平方千米,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27.17%。

历史沿革

先秦

苏南地区内多处古人类遗址证明,苏南先民的活动可以追溯至六、七千年前,包括南京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遗址和苏州境内四十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等,但远古时期的苏南社会组织、政治文化均不及北方发达。

西周时,周代实力扩展到长江下游一带,姬泰仲雍“奔荆蛮”,为苏南地区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公元前1043年前,姬发周章于吴地,国号为吴,镇江市一带均属之。姬钊(公元前1020~公元前996年在位)改封虞侯为宜侯。宜地在今镇江一带,属吴国范围之内。

公元前585年,东周寿梦建吴国,阖闾姬匄六年(公元前514年)始建苏州城,为吴国都城。春秋后期,苏南地区的苏州成为吴国的都城和经济中心,青铜冶铸业发达,造船业初具规模。

春秋战国时期的苏南地区因水网纵横,民众居住分散,史籍所载的居民聚集点除吴国都城外,仅有屈指可数的“邑”,如延陵、平陵、云阳等。

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始,苏南设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制度。会稽郡治下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娄县(今江苏省昆山市东北)、阳羡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云阳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以及鄣郡治下溧阳市(今江苏省阳市)均属苏南地区范围。其中,吴县为会稽郡治所(相当于首府)。

西汉承秦制,吴县仍为会稽郡治所,而会稽郡所辖26县中,除吴县、娄县、阳羡县和曲阿县(由云阳县更名而来)外,在苏南还设有无锡市(今江苏省无锡市)和毗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另有溧阳县隶属于丹阳郡。西汉中期,设州部制,苏南纳入扬州市辖区。秦汉六朝时,苏州市丝织业逐步发展起来,并出现了刺绣工艺,这一时期青瓷器的制造水平和规模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东汉中期(公元129年),析原会稽郡的浙江(今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治所仍为吴县,其余建制与西汉一致。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自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迁至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陵成为未来孙吴割据政权的行政中心;次年,秣陵更名建业。

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统辖苏南。东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于武昌称帝,同年迁都建业。同时,析溧阳市东部增设永平县,将曲阿县复又更名为云阳县,吴县司盐都尉署治沙中(今常熟市市北五十里),为孙吴政权沿江要害之一。孙吴政权后期(公元266年),从吴郡中划阳羡等九县设吴兴郡,此为吴郡、吴兴郡、丹阳郡并称“三吴”之始。苏南地区即古称东吴及中吴之地。

继三国吴后,又先后有东晋,刘宋、齐、梁、陈在建康建都。南京石头城遗址是三国时期孙吴东晋南朝的战略要地,出土的遗物以砖瓦为主,模印“石头”铭文的城砖确定了石头城遗址就是当年孙权所筑造的石头城。六朝古都六朝建康都城遗址在中国首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开中轴对称布局的先例,形成了东亚都城特有的以中轴线为基准,主要建筑左右对称的布局和风格。

太康元年(280年),晋朝灭吴,分天下为十九州。南朝宋武帝宋武帝即位后,继续以建康为都城,于昇明三年(479 年)被南齐取代。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继续建都建康,于中兴二年(502年)被南梁取代。萧衍萧衍仍然建都建康。于祯明三年(589年)被隋朝灭亡,南朝时期的建康城和同时期的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两晋南朝时期,苏南地方行政设置变动频繁,区划混乱持续一千三百余年,乱象结束于隋。

隋唐至宋元

隋朝时期,地方机构得以精简,三级机构合并为二级,在苏南设吴郡和毗陵郡,分别领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县(今常熟市)、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和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义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晋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等七县;此外,江都郡属下曲阿县(云阳县复更名而来)亦属苏南地区范畴。

唐朝时期,恢复地方三级行政机构设置,苏南隶属江南道,后分属江南东道与江南西道;其中,苏州、常州、镇江市隶属江南东道,宜州隶属江南西道。而苏州下辖吴中区、常熟县、昆山县,并于696年增设长洲县(今苏州市东部);常州下辖无锡县、义兴县、江阴县、晋陵县,并于686年增设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润州下辖延陵县丹阳市,并于688年增设金坛区(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宜州下辖溧阳市。同时期,苏州手工业发达,手工业品种达数十种之多,而大运河的通航也推动了苏南地区商业的兴盛、市场的繁荣。

五代十国时期,苏南分属吴越政权及南唐政权所管辖,并析吴县设吴江区(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其中,南唐政权立都南京。进一步带动苏南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宋元时期,苏南地区行政建制变动不大,仅于1072年废延陵县。与此同时,苏州市农业“苏湖熟,天下足”,出现了焙茶、蚕桑等副业,苏州逐渐成为江南蚕桑业中心。

明清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以应天府号京师。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允炆帝位,在南京称帝。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应天府为陪都,号南京。明朝时期,苏南地区属南直隶省所辖,其下包括苏州府、常州路、应天府和镇江府。1357年废晋陵县,1367年置太仓卫,1497年在此基础上,析常熟市昆山市嘉定区三县地益之,改称太仓州。至此,苏州府下辖吴县、长洲县吴江区、常熟县、太仓县、昆山县,常州路下辖无锡市、宜兴县、江阴县、武进区,应天府下辖溧阳市,镇江府下辖金坛区丹阳市

清代时期,新置元和、震泽、昭文、新阳、金匮、荆溪、阳湖、镇洋诸县(1724年),与原有的吴、吴江等县同城分治,而在行政区划上没有打乱原有县境。此时县级行政设置又军、州、县三种不同名称,只是对其各自军事上或经济上的意义略示区别而已;而府级机构变动仍较多,但各自区划基本稳定,以苏州和常州为主体,苏南西线的三个分散县——溧阳、金坛、丹阳最终得以合并入镇江府。明清时期,苏南地区农村集市贸易兴旺和小城镇兴起,苏州丝绸生产成为全国中心,也成为全国重要的外贸基地,是全国重要的稻米、棉布、丝绸、木材等市场。

中华民国

1911年12月29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定南京为首都,置首都特别市。1927至1937年定都南京的这十年被称作中原地区黄金十年,期间包括南京在内的苏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民国时期,为改变一城两署、一地两县的情况,苏南地区取消了清朝增设的元和震泽镇等县,唐朝所设长洲县一并取消,其余县制无变动。

1927年3月,国民政府设上海特别市,从江苏省中划出;同年5月,设南京特别市(首都特别市),从江苏省中划出。

1949年6月,江苏全境解放后,设立苏南行署区、苏北行署区和南京市3个省级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苏南地区县制基本稳定。

1952年,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以及直辖市南京市合并为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

1961年,析常熟、江阴两县地置沙洲县,但苏南地区内地区级机构与地县隶属关系变动较多。自1983年起,由市管县(或县级市)的体制确定下来,是为现行设置。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正式将苏南地区定义为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

地理特征

气候

苏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热冬冷,常年平均气温15~16℃,其中,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28℃;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3.0℃。该地区雨水较同纬度地区更为充沛,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且年际变化小,年降水变率在12%~24%之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苏南每逢夏季6~7月进入梅雨期,暴雨频发,降水集中,期间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在250毫米左右。苏南地区夏季受海洋夏季风控制,盛行偏南风,天气炎热湿润;冬季受大陆冷气团侵袭,天气寒冷干燥;春季、秋季属冬夏季风交替过渡季节。苏南地区阳光充足,热量丰富,全年无霜期220~240天,日照2000小时以上。

地质

地质构造

苏南地区构造单元属于下扬子台坳南通—苏州市陷褶带的滆湖断块,内含三个构造单元,自北向南分别为常州凹陷、湖塘断凸、前黄凹陷,地层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常州宣城地层小区。印支、燕山运动形成的一系列北东向褶皱和与之相伴的北东向、北西向断层以及北北东向断裂构成了本区主要地质构造基本格局。遥感和物探成果推断该区域性断裂主要有两条,一条为近东西向鸣凰断裂,该断裂走向80°,倾向南,倾角70°~75°,燕山晚期晚阶段仍以张性为主,属正断层;另一条为北西向牛塘—湖塘南断裂,该断裂倾向南东。

苏南地层位于华南地层大行政区扬子地层区(也称为下扬子区),该地区地层发育完整,保存较好。下扬子区的构造演化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震旦~早古生代,下扬子区的各时代沉积地层基本为整合接触关系,该地区处于相对稳定的沉降阶段;但后期的加里东运动导致扬子地块与中原地区地块沿江山-绍兴市一线发生碰撞、拼合,使下扬子地区由原来的拉张环境转变为挤压环境,盆地整体抬升,该地区早古生代的陆缘海逐渐演化成晚古生代的陆表海。

晚古生代~早三叠世,受加里东运动带来的振荡影响,下扬子区隆起剥蚀,并在整个古生界时期内缺失了中、下泥盆统,而上泥盆统则不整合或假整合于晚元古-早古生代地层之上。加里东运动后,下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拼合为统一的陆块,整体向西北漂移,且下扬子与华北地区板块逐步靠近并有张合变化,但未发生碰撞拼贴。在此时期,下扬子板块整体处于稳定的陆表海发育期,且在后期(印支早期)受特提斯洋逐渐关闭的影响,该区整体抬升,由海相沉积逐渐过渡到陆相沉积。

中三叠~中侏罗世,下扬子区在南东与北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强烈推覆造山运动。印支末期,扬子板块沿大别山苏北胶南一线向华北板块俯冲,并发生碰撞,同时沿郯庐一线与华北板块发生斜向碰撞,形成大别-张八岭-苏鲁造山带及沿着该带的超高压变质岩带。

晚侏罗~早白垩世,随着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下的俯冲作用,中国东部构造的变格,由前期的古亚洲洋和古特提斯构造域转入了滨太平洋构造域。在此大洋板块的斜向俯冲下,一方面造成了东亚大陆与大洋板块的左旋对扭,在东亚大陆边缘出现了以郯庐断裂系为代表的、大规模的北北东—北东向左行平移断裂;另一方面这期间由于大洋板块的快速俯冲在东亚大陆边缘造成了短暂的火山弧环境,出现了大规模的中酸性、钙碱性为主的岩浆活动。下扬子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火山石盆地就是出现在这一背景之下。然而,下扬子地区强烈走滑活动中,局部出现了走滑拉分盆地。

晚白垩世~第四纪,中国东部动力学背景又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太平洋库拉板块逐渐由西北转向西转为向西正面俯冲于东亚大陆之下,速度也明显降低。在此背景下,中国东部岩石圈上拱拉张而出现伸展断陷。下扬子区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大量断陷-坳陷盆地。

地层特征

苏南地区属扬子地层区,基底为元古界地层,盖层由震旦系-第四系沉积层组成,分别发育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纪、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主要为燕山期的侵入活动,共有五期。因此该地区侵入岩的岩体多为斑状或似斑状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石等,分布于宁镇、宜溧、苏锡地区,个别地区分布有辉长岩体和闪长玢岩体。喜山期岩浆活动微弱,侵入体少而小,为火山颈相及次火山岩相,因此侵入岩的岩性为辉绿岩、橄榄辉绿岩,分布于宜兴都山、江宁方山及南京铁心桥西北等地。苏南地区的火山石主要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喷发的中生代火山岩,并有宁芜、镇江市溧水区溧阳市苏州市等火山岩盆地,岩性为安山岩流纹岩系列及安山岩-粗面岩系列。新生代火山岩分布不广且岩性单一,为玄武岩,主要分布于茅山北段两侧以及句容赤山、江宁方山、无锡等地。

矿产资源

苏南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成矿带的东段,与浙、闽、粤沿海成矿带毗邻,因此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为齐全,且区域分布特点明显。

目前已于苏南地区发现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产近百种,各类矿产地数百处。其中,金属、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宁镇、宁芜、苏州市西部以及溧水区溧阳市、六合、南通市等地,能源矿产则集中在苏州东山和宁镇、溧阳一带。而黏土类、建材类、冶金辅助原料类和有色金属贵金属类固体矿产因其分布地域广、储量大、种类齐全,已成为苏南地区四大优势矿种。

根据构造、岩浆分区和主要矿产分布特点,可将苏南地区划分为东、西两个成矿区和4个成矿亚区,按矿床成因特点,主要矿床类型又可分为10类。其中,西部成矿区是江苏省最重要的铁、铜、多金属成矿区,也是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石盐等非金属的主要成矿区之一。该区内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等;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白云岩、黄铁矿、凹凸棒石黏土、膨润土、石膏、岩盐、珍珠岩等;能源矿产有煤、温泉等。而东部成矿区以铅锌银和优质白陶土矿产为特色,也是江苏省重要的多金属和粘土矿的成矿区。该地区主要金属矿产有铅、锌、银、铁、铜、、(锡)等,非金属矿产有高岭土、陶土、石灰岩、硅灰石方解石等;能源矿产有煤、浅层天然气等。

地形地貌

在苏南地区土地总面积中,平原面积占50.45%,山丘面积占28.4%,水域面积占21.15%。苏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低山、丘陵、平原、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有机组合一体。苏南东部和中部以太湖为中心发展出太湖平原,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碟形地势,平原总体较为低平,海拔大多在3.5米以下,吴江市海拔更是仅有1.7米。经长期改造后,苏南地区发展出水网平原、湖荡平原、水网圩田平原、湖荡圩田平原等多种平原类型。此外,苏南地区还有小面积的丘陵山地,大多集中于西部和西南,少数散布于沿湖、沿江和平原之上,其平均海拔较低,且坡度较为平缓,如南京紫金山(448米)、茅山(372米)等。

水文

苏南水资源丰富,大部分区域水网密布,其平均水网密度为4.84千米/平方千米,个别区域可达7.2千米/平方千米。

苏南有大小河道3万余条,总长约1800千米,包括长江京杭大运河(苏南段)、秦淮河娄江滁河等,其中,长江是苏南地区最主要的河流,其余河流大多是长江的支流。苏南境内河流大多属长江水系和太湖水系,另有部分属秦淮河水系、沿江水系、南溪水系等。苏南有大小湖荡约500个,面积共计3408平方千米,包括太湖、阳澄湖、滆湖等,其中,太湖是江南水网中心。

河流

长江

长江东西横贯苏南境内,流经苏州市、无锡、常州、南京和镇江市五市,长432千米,流域面积2732平方千米,沿江有南京、镇江、江阴、张家港市太仓市等港口。长江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古称扬子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江阔水深浪大,受潮汐影响比较强烈。从镇江开始,长江进入三角洲河段,其中江阴以下为河口段,江面不断扩张成喇叭。长江在入海之前,接纳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江宽水深,万吨海轮可以上溯到南京市。

京杭运河(苏南段)

京杭运河苏南段自镇江谏壁船闸由长江进人太湖流域,至鸭子坝出苏南地界,流经苏州市、无锡、常州、南京和镇江五市,全长208.126千米,流域面积2500平方千米,起着水量调节与承转的作用。其中镇江段自谏壁至丹阳吕城荷园里,长42.6千米;常州段西接镇江吕城、东连无锡直湖港,长44.486千米;无锡段自直湖港至望亭五七桥,长39.24千米;苏州段自望亭五七桥至江浙交界鸭子坝,长81.8千米。运河虽不单独形成水系,但沿途与洮涌水系、沿长江水系黄浦江水系、沿杭州湾水系的众多河道直接交汇,既沟通太湖流域各水系,构成水量交换的河网,又是航运要道,构成四通八达的航道网。

秦淮河

秦淮河是长江下游右岸支流,流经南京市和镇江市,由东向西横贯南京主城,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秦淮河全长110千米,流域面积2631平方千米,其中江宁区占41%。溧水区占17.5%。郊区与城区占7.7%。另外的33.8%属句容市。历史上长江河床摆动,古沙洲(白鹭洲公园)自南唐以后与市区相连成陆,即今之秦淮河以西地区,秦淮河史前经玄武湖(古桑泊)入长江,秦汉才改从今水西门外入长江。

湖泊

太湖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江苏省最大湖泊,古称震泽,又名笠泽。太湖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市,西依宜兴市,东近苏州市,其湖泊面积2427.8平方千米,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千米,湖岸线全长393.2千米,湖面形似西突的新月,西南部湖岸平滑呈圆弧形,东北部湖岸曲折多湖湾、山甲角。太湖的西侧和西南侧是丘陵山地,而东侧则以平原及水网为主。

历史上的太湖面积不断变化,东汉时期太湖面积约为1600~1700平方千米,而解放前其面积已增至2500平方千米,其原因在于,随着时间的流逝,太湖周遭持续有陆地没入湖中,即便人们不断对其进行围垦,也无法阻挡其面积扩大趋势。

阳澄湖

阳澄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中的湖泊之一,也是苏州市防洪、排涝、引水和灌溉的重要调蓄湖泊。阳澄湖总面积117.4平方千米,南北长约17千米,东西宽约11千米。湖中“莲花岛”和“美人腿”两条带状圩埂将湖体分割为东湖、中湖、西湖三部分,三湖间约47条大小河流港相互贯通,彼此汇成一体。阳澄湖在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供水、渔业养殖、生态、景观与旅游、蓄洪滞涝等多种功能。

滆湖

湖又被称为筛子湖、西滆湖、西滆沙子湖或西太湖,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南部与宜兴市东北部的交界处,为武进和宜兴所共享,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湖泊,也是江苏省的第六大湖泊。滆湖总面积约164平方千米,东西最宽处9.5千米,南北长约23千米,湖底平坦无明显起伏。滆湖是武进区及环湖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和水产养殖基地。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南京市有陆生脊椎动物4纲30目78科281种、239个底栖动物分类单元、节肢动物门共65科236种、软体动物门共7科13种、环节动物门共4科6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4种,分别为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青头潜鸭黄胸鹀;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有49种,如黄喉拟水龟猕猴、貉、獐、白额雁等。

苏州市共有陆生野生动物431种,鱼类有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种,鱼、鳗鲡等由海入河的洄游性鱼类,以及青鱼草鱼、鲢鱼、鱼、鳜鱼等淡水鱼类;鸟类有130余种,分属于14目35科,鸟类优势种有麻雀、大山雀、喜雀、画眉、山斑鸠等,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胸,棉凫水雉小杓鹬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种类33种,包括虎纹蛙等蛙蟾类10种,铅山壁虎草蜥四脚蛇类7种,亚洲蝮属乌梢蛇翠青蛇等蛇类11种,等龟鳖类5种,其中乌龟、虎纹蛙与鼋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无锡市有鱼类107种,分属13目25科,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鱼种为中华鲟白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种为淞江鲈胭脂鱼;鸟类173种,分属16目,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7种;兽类36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鳞甲目中华穿山甲)、水獭亚科大灵猫小灵猫獐属江豚属两栖动物9种,其中虎纹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另有爬行纲25种。

镇江市鱼类资源丰富,境内长江鱼类有90多种,其中刀、鲥、鳗、鱼回、淡水海豚均为名贵品种;白鱀豚、中华鲟等是中国珍稀动物。此外,镇江市有鸟类100多种,其他野生动物20多种。

常州市有各类动物200余种,可供食用的有蚌、虾、蟹等,可作裘皮的有黄鼬豹猫草兔等,可保护农林业的有石龙子科、杜鹃、啄木鸟科等。

植物

苏南地区山地丘陵占地面积较小,森林资源贫乏,地表植被类型主要为米储、滇青冈、岩青刚等常绿阔叶林及竹林。

南京市植物有281种,其中重点保护植物3种,包括野大豆、银杏、水杉。外来入侵植物15种。

苏州市境内维管植物1213种,蕨类植物门52种,其中卷柏科2种伏地在柏、翠云草,裸子植物38种,有银杏、雪松、白皮松、罗汉松等,被子植物门1123种,其中木兰类植物有15科62种,分别是为气玉兰、荷花木兰、紫玉气等。境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苏铁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榉树秤锤树水蕨等。

无锡市野生植物有141科514属998种87变种,引入栽培植物有137科582属1137种198变种。其中,野大豆、明党参属、短穗竹、金钱松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水蕨和乌苏里狐尾藻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镇江市植物主要有落叶阔叶树如麻栎、枹树、黄连木山槐枫杨等,常绿阔叶树如青风栎、苦、石楠等,另有药用植物有700多种。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有木兰科中最珍稀的宝华玉兰

常州市有种子植物(分裸子、被子植物门两门)600余种,分属138科,其中有药用价值的如紫苏荆芥、半夏、沙参、蒲公英等200余种;有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罗汉松日本五针松海棠花、牡丹、麻栎、紫藤无患子等19种,57株。

自然保护地

苏南地区自然保护地主要包括5种类型,分别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

苏州市共有20个自然保护地,包含3个风景名胜区、3个森林公园、14个湿地公园,面积588.52平方千米。

南京市共有23个自然保护地,包含3个风景名胜区、1个自然保护区、1个地质公园、7个森林公园、11个湿地公园,面积1410.56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21.58%。

无锡市共有自然保护地11处,包含1个自然保护区、1个风景名胜区、1个地质公园、3个森林公园和5个湿地公园,总面积657.26平方千米,占陆域国土总面积的14.20%。

镇江市共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13处,包括自然保护区2处,风景名胜区4处,森林公园5处,湿地公园1处,地质公园1处。其中,市级管辖自然保护地4处,句容市管辖自然保护地9处。全市自然保护地面积195.36平方千米(其中市区97.67平方千米,句容97.69平方千米,均含重叠面积),占市域国土面积的5.09%,不含重叠部分面积169.54平方千米,占市域国土面积4.41%。

常州市林木覆盖率达26.91%;湿地保有量达744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7%。常州市共有11处自然保护地,包括风景名胜区1处,自然保护区1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森林公园4处,湿地公园4处,另有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部分景区位于常州市内。

无锡宜兴龙池山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无锡宜兴龙池山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宜兴城西南35千米的茗岭乡境内,山海拔488米,年平均气温15.7℃,森林覆盖率达95%,总面积1.2平方千米。龙池山因属中亚热带北缘,常绿宽叶带生长茂盛,珍稀濒植物众多,故有“天然植物王国”和“绿色氧吧”之称。该地于1981年被批准为江苏省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于龙池山生长的维管束植物有144科、491属、844种之多,还生长着中原地区特有的金钱松和天目玉兰等珍贵树种。由于天时、地利的因素,这里的植物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既有热带分布的植物种属,又有在东北、华北生长的温带植物在此安家,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亚种。南方以常绿为主的属,于此处出现了耐寒性的落叶种;北方以落叶植物为主的属,于此处又出现了常绿树种。

雨花台砾石层自然保护区

雨花台砾石层自然保护区位于南京市南部雨花台区北部中华门外,系二、三百万年前古长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的堆积物所形成。相传梁代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泣天神,落花如雨,故名雨花台。保护区广泛保存着上新世砂砾石层,其中雨花台砂砾石层是下扬子区广布底层之一,其为沙流阶地沉积物,砾石层不含水,其主要岩性为棕黄色砂、砾层夹泥岩粉砂岩夹泥岩、凹凸棒粘土。

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建立,位于市区长江段和畅洲水域,保护区范围57.3平方千米,是长江镇江段豚类资源及其栖息地。由于镇江市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唯一的一个没有被开辟为长江主航道的长江干流保护区,是唯一一个符合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豚类保护区,是长江下游少有的长江江豚的优良栖息地,是连接镇江上下江段不同江豚群体间基因交流的重要生态走廊,对于维持长江下游江豚栖息地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是长江江豚一个难得的“避难所”。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共发现物种534种,其中陆生维管植物共73科182属272种(苔类植物有1科1属1种,蕨类植物有3科4属4种,被子植物门有69科177属267种),陆生脊椎动物共55科101属150种(两栖动物3科4属5种,爬行纲3科5属6种,鸟类44科83属128种,哺乳动物5科9属11种),陆生昆虫共112种,隶属于56科108属。

宝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宝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以北,地处华东旅游黄金线上,距南京、镇江市、句容各30公里,面积1.39平方千米,称为“天宝物华律宗第一名山”并于1981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宝华山植被保存完好,有124科、352属、529种,其中,宝华玉兰尤为罕见。宝华玉兰是宝华山所独有的品种,花大如莲,白如雪,花香浓郁,姿态婀娜,是上世纪30年代由园林专家在句容宝华山偶然发现的。最可贵的是,经过研究发现,这种玉兰品种是木兰科植物中仅存的纯种,稀有程度堪比大熊猫。2004年,宝华玉兰被列为中国植物的极危种,和中华虎凤蝶一起成为江苏省仅有的两张生物名片。 

天目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天目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南部,湿地面积4.03平方千米,在天目湖上游形成一片完整的生态保护区,有效保障入湖河流和湖库水质,其湿地结构与功能的恢复和完善,可为丘陵地区流域污染的防治和太湖流域湿地的恢复提供典范作用。

天目湖国家森林公园

江苏天目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常州市溧阳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由天目湖、南山竹海和龙潭三个片区组成。规划总面积37.59平方千米,其中林地面积19.37平方千米,建设用地0.17平方千米,其他用地18.05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51.52%,陆地森林覆盖率99.14%。由于地处人为活动频繁的经济高度发达地区,森林公园内原始的地带性植被没有保留,现存的植被类型主要是封山育林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面积为1236.25公顷。其中龙潭片区保存有面积为430.81公顷的天然次生林,由常绿针阔叶树种和落叶树种构成,是江苏省保存最好的天然次生林之一。天目湖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生长的野生植物共有115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1种,为银杏;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8种,分别为金钱松香樟木榉树喜树、野大豆、莲、野生茶野菱。此外,公园内还有700.42公顷的人工林,主要有杉木林、国外松林、板栗林、茶树林等。龙潭片区的板栗林,收集了中国各地板栗优良品种170多个,是中国仅有的两个重点板栗良种繁育基地之一。

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

江苏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东山镇,公园占地7.57平方千米,其中湿地面积5.17平方千米,湿地率达68.27%,2013年正式成为正式国家湿地公园。园内是太湖流域唯一的淡水岛屿型湿地,利用复合生态岛进行湿地修复,成为拦截蓝藻的生态屏障,也为鱼虾等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吸引了许多鸟类来此觅食,公园有鸟类152种。

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

江苏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苏州古城西部,主峰箭阙峰海拔338.2米,为苏州第二高峰,主要分为文殊寺景区和植物园景区,涵盖了生态自然、宗教文化、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旅游休闲体系。公园总占地面积10.30平方千米,林地总面积9.13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88.64%,山峦从鸡笼山拔起,蜿蜒成十五峰峦、六岭、六坞和三涧四岩七处泉。 

人口

人口数量

2020年,第七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苏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为3801.36万人,人口密度约为1168人/平方千米,是中国平均水平的7.9倍。其中,苏州市常住人口1274.82万人、无锡市746.21万人、常州市527.81万人、南京市931.47万人、镇江市321.04万人。2022年末苏南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2.78%。

语言

苏南地区属“吴地”,当地地形条件复杂,其格局特点便是社会文化多种多样、方言的分布相对独立,其方言类型主要包括吴语和江淮官话两大类。从地理位置而言,以长江为界,吴方言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江淮方言分布于长江以北至淮河两岸。苏南的东部和中部,苏州市、无锡、常州三市大部分地区是吴语区(除沿江部分地区和常州下辖的金坛市大部为江淮方言区),镇江市下辖的丹阳市、丹徒区的东南部,以及南京下辖的高淳区亦使用吴语;而南京的大部分地区(除高淳)、镇江市区和句容市扬中市两个县级市属江淮方言区。

其中,吴语不仅是苏南最常见的方言类型,同时也是中国各大汉语方言中,使用人口仅次于北方方言的方言类型,其流行于江苏省南部、浙江省上海市江西省东北部、安徽南部和福建省西北部。吴语作为一种古老的方言,早在三千年前便已于今苏州市一带形成雏形。使用吴语时在发音、咬字和归韵过程中均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且其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都与普通话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保留了很多的古音。吴语系统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州方言,其具有27个声母、43个韵母、7个声调,而这些声韵也是吴语的基本系统。

苏州方言属吴方言,被视为吴语的代表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苏州方言保存着中古语音系统的全浊声母;分尖团音,韵母大多由一个单元音构成与入声相应,有一套促声韵母,声调有7个有成批的文自异读和复杂的连读变调,苏州方言的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三分,有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跟细音相拼,声母有舌面鼻音、舌根鼻音,翘舌音已并入平舌音。声母共有28个,韵母共有49个。苏州声调按声母清浊分为阴,阳两类,浊声母上声字并入阳去,没有独立的阳上调,总数是七个。调值符号采用五度制,阳平调开头是个低平调,调尾上扬,实际调值为223,标作23。阳去调开头是个较短的低升调,实际调值为231,标作31。

无锡方言属吴方言,处于常州小片和苏沪嘉小片的过渡地带。随着社会、历史的长期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无锡音系有声母34个,其中清声母18个、浊声母16个;浊声母可再分为全浊11个、次浊5个;有韵母48个;声调8类:平、上、去、入,各分阴阳,每个调类各有调值。无锡方言中,圣母[ts][tc]两组并存不混;连续变调对某些语法现象有区别作用,为太湖片仅有。无锡方言存在地域差异,东片的厚桥、甘露、荡口、鸿声、后宅、硕放一带,语音与苏州市接近;东北部的羊尖、港下一带,语音与常熟市接近;西片的陆区、马山以及胡一带,语音与武进区接近。

常州市位于吴语区的西北端,靠近官话区。常州话属吴语太湖片,保留了中原古汉语和古越语、古吴语的语音和语汇。词汇略带官话色彩,语音较为完整地保存着古全浊声母的体系,并拥有7个声调。常州话分为街谈和绅谈。街谈是一般市民使用的语言,而绅谈则是来自常州东南乡少数官绅使用的语言,采用“文读”语言,文读的读音与北方话相似。白读完全使用当地方言语音读相应词汇。

南京方言属北方方言系统江淮次方言,在江淮次方言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今属江淮方言区洪巢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属吴语,而后由吴语演变至江淮方言。南京为十朝古都,自晋永嘉之乱始,屡经战乱,居民结构多次发生改变,致南京方言逐渐由吴语向北方方言转变。城南秦淮区白下区(现并入秦淮区)、建鄉区方言变化稍慢,为老南京话的代表;城北鼓楼区玄武区受外来方言(尤其是普通话和北方方言)影响较大,多使用新南京话。

镇江市是两种方言的过渡地带,镇江话属于北方方言江淮次方言,位于北方方言与吴方言两大方言接合部,大致以谏壁为东界、上党镇为南界。古代镇江话属吴方言,由于特殊的政治、社会、交通等原因,导致方言属性产生变化。镇江话虽属北方方言范畴,但构成复杂,其中既有吴方言的遗痕,又有旗腔(类似京腔)的影响。与普通话相比,镇江话没有全浊声母和舌尖后音声母;鼻化元音介于前鼻音韵母与元音韵母之间,(in)(ing)、(en)(eng)、(n)(1)不分;有人声调。词汇中保留着丰富的吴方言词。句容市丹徒区扬中市的方言类似镇江话,虽构成复杂,但均属北方方言系统。

主要城市

苏州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东傍上海市,南接浙江省,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总面积8657.32平方千米。苏州市下辖姑苏、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工业园6个区,代管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4个县级市,共有46个街道、51个镇。

苏州全市地势低平,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太湖水面绝大部分在苏州境内,河流、湖泊、滩涂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4.6%,是著名的江南水乡。

苏州市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市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与杭州市共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

2021年苏州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居中国第六,地区生产总值2.27万亿元,稳居中国第六位,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0.8:47.9:51.3,是中国工业重镇和制造业强市。

无锡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省东南部,位于北纬31°07′~32°,东经119°31′~120°36′。东邻苏州市,距上海市128千米;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南与浙江长兴、安徽广德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千米;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4627.46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和丘陵面积3687.85平方千米、水域面积939.61平方千米。无锡市梁溪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吴区5个区,代管江阴市、宜兴市2个县级市

无锡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的低山和丘陵地区。

无锡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寄畅园、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等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太湖鼋头渚风景区、马山灵山胜境景区等众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22年,无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50.8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居中国第14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84万元,已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大中城市榜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9:48.3:50.8。

常州

常州地处江苏省南部、长三角腹地,位于北纬31°09′至32°04′、东经119°08′至120°12′,东与无锡相邻,西与南京、镇江市接壤,南与无锡、安徽宣城交界,与上海市、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区位条件优越,土地总面积437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3310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06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25平方千米。常州市下辖金坛区武进区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5个行政区,代管溧阳市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33个镇、29个街道。

常州市属于中国东部扬子古陆江南块褶带。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冷暖,四季分明。

常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齐梁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东南第一丛林”天宁寺、中华最高佛塔天宁宝塔、中国现存最古老完整的地面城池春秋淹城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金坛刻纸、常州吟诵等众多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2年,常州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550.1亿元,GDP位列江苏省第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7.8万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8:48.8:49.4。

南京

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起北纬31°14′,北抵北纬32°37′,西起东经118°22′,东迄东经119°14′,东西最大横距约7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50千米,市域平面呈南北长东西窄展开,面积6587.02平方千米。南京市下辖11个市辖区和1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95个街道、6个镇。

南京市属宁镇扬山地,是江苏省低山、丘陵、岗地集中分布的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春秋短、冬夏长,年温差较大。

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境内文化遗存丰富,截至2021年末,南京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13项。明孝陵南京明城墙是南京历史文化遗存的典型范例。

2012至2022的过去十年间,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7306.54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16355.32亿元,经济总量连跨九个千亿级台阶。年均增速高于江苏省0.9个百分点。经济实力向上攀升,得益于南京工业,境内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占工业比重过半。

镇江

镇江位于长江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地处中原地区华东地区、江苏省西南部,西衔南京市,南靠常州市,北邻扬州市,总面积384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镇江市辖有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3个市,丹徒、京口、润州3个区和镇江新区镇江高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

镇江市地貌走势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占51.1%。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

镇江市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悠久历史。镇江市拥有丰富的传统戏曲资源和民间传说资源,扬剧、丹剧、锡剧、京剧等诸多剧种以及《白蛇传传说》等四大民间传说均与镇江有着深厚的渊源。

2022年,镇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7.0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3:49.3:47.4,GDP排名全省第10位。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业等是镇江市经济支柱产业。

经济

概况

苏南地区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022年苏南地区GDP总量达70284.15亿元,超越除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外的其它省份。其中,苏州市于苏南地区排名第一、南京市排名第二、无锡市排名第三、常州市排名第四、镇江市排名第五。

分产业看,苏南地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78.46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904.55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401.1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9:45.39:53.21。

2022年11月29日,稷夏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发布,该榜单由稷夏智库受权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指标体系编制而成。2022年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的前十名中江苏省占据六席,分别为昆山市(第一)、江阴(第二)、张家港市(第三)、常熟市(第四)、宜兴市(第七)、太仓市(第八),且此六者均位于苏南地区。其中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稳居榜单前列。

苏南模式

随着苏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苏南模式”一词应运而生。“苏南模式”最早于1983年由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在《行行重行行:中国城乡及区域发展调查》中的《小城镇·再探索》一文中提出,指的是江苏南部的苏州市、无锡、常州、南通市等地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苏南模式”以混合型经济为主体,以规模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为支撑,以鲜明特色和优势产业为主要特征,通过大力发展乡村集体企业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是一种重点探索农村工业化道路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多种模式之一,它以改革开放为条件,在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背景下,既是发展乡镇企业的成功之路,也是经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催化分工分业,实现农村多行业、多层次经济综合发展的经验结晶。”苏南模式“引领着苏南地区的经济规模由百亿级增长到千亿级,再由千亿级增长倒万亿级,从最初的乡镇企业、集体经济的代名词到现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典型,从最初的农村工业化到现今的协调城乡发展、协调公私经济、协调劳资关系,苏南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引领着苏南地区乃至全中国深刻的社会变革。

经济功能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隶属江苏省苏州市,位于苏州市城东,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千米,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已形成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十个一”新兴产业。2022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5.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6850.2亿元。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也是江苏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纳米应用技术、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服务业为辅助的产业体系,2021年,中国苏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76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426.88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436.48亿美元。

镇江新区

镇江新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22平方千米,下辖丁卯、大港2个街道和丁岗、大路、姚桥3镇。1992年5月,镇江经济开发区在丁卯设立;1993年10月,镇江大港经济开发区设立;1998年6月,合并成立镇江新区;2010年4月,升格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建设有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再生医学四大支柱性产业,配套四个产业园区、一个省级特色小镇,以及一个综合保税区。已有超过30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以及10余家中央企业先后在这里落户。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6.7亿元。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北区北濒长江,与泰州市隔江相望;南枕沪宁铁路,与常州市天宁区钟楼区交界;东与无锡市江阴市相邻;西与镇江市丹阳市扬中市接壤,总面积508.91平方千米。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0.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11.8亿元,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3000亿元。综合排名位列中国第21位。

武进国家高新区

武进国家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区,位于常州市南翼,紧邻西太湖和常州科教城,规划控制面积182平方千米。武进高新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八区一园”之一,创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获得“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省特色产业园建设前十名”“全省第三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江苏省工会工作模范开发区”“江苏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称号。截至2021年,武进高新区累计引进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1万多家,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5个,上市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309家,拥有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武进综合保税区、高新区众创服务中心、阿里巴巴集团创新中心、中汽研(常州)中国汽研有限公司等重要平台;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5亿元。

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是苏南地区地域文化的主要特色。吴文化成型于春秋时期定都苏州市、争霸称雄的吴国,以“吴侬软语”为主要语言特征,以环太湖流域的苏州、无锡、常州为主要区域,辐射到松江(今上海市地区)、嘉兴市湖州市等地。

吴地沿江环湖的地理属性,造就了其水文化的鲜明特征。水文化一方面滋养了吴地,使得吴地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中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另一方面,“水”的兼容并包的特征,经过历史三次大规模中原移民潮,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渐次转移到江南。在水文化浸润下的吴文化体现出底蕴深厚、经济富庶等鲜明特色。

苏南地区大多崇文重教,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并在书卷气的熏陶下,孕育出一大批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文史学家,如冯梦龙、曹雪芹、顾恺之、张旭、黄公望、钱钟书、钱大昕等。此外,苏南地区遍布着小桥流水、茂竹修林,四季葱郁,环境优美,符合中国人“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理想,使人们在自然中找到了精神寄托,在对人性和心灵的体验中寻求人生的自由境界,通过文学、艺术和学术的形式释放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也是苏南地区文人墨客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

饮食文化

苏南地区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特征鲜明,且与该地区自然地域关系密切。据记载,太湖流域种植水稻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公元前4000-4500年,吴地先民们不仅会栽培粳稻籼稻,并已能加工成糙米,表明早在几千年前,太湖流域的人们日常饮食已是以稻米为主食。而出土的动物残骨证明,当时森林里猎取梅花鹿麋鹿、野猪、獐属,从河湖捕捞鱼、龟、鳖、丽文蛤、螺蛳等作为日常的食物或主要菜肴;杏、梅、桃、菱等食物也被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补充。此外,由于苏南地区水网密布,因此鱼类在该地区广泛分布,并成为了吴地先民的主要食物之一。以上饮食格局也一直传承至今日。

苏南地区属苏锡常饮食文化圈,其主要菜系是苏锡菜,源于江苏省苏州、无锡地区,曾流行于东到上海市、西至常州的江南地区,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的重要派系之一。苏锡菜常用酒糟调味,擅长各类水产,口味偏甜偏清淡。花色精细,浓中带甜,尤其鲜香酥烂。

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湖底坚硬,水质清澈明净,水流畅通,虫草繁茂,天然饵料丰富,盛产鱼、虾、蟹等各种水产品,其中以清水大闸蟹最为著名,其主要产区在昆山市,深受百姓喜爱,畅销海内外。1999年9月,阳澄湖大闸蟹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阳澄湖大闸蟹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特点。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又有光泽;蟹的脐腹甲壳颜色洁白晶莹,没有任何污泥斑点;蟹腿上的刚毛长而呈金黄色,蟹足金黄,双金黄,脐背隆起。每只成蟹的重量,雌蟹一般180克到200克,雄蟹250克左右,最大的可达350克左右。

阳澄湖大闸蟹肉质细嫩且营养丰富,每千克蟹肉中含蛋白质140克、脂肪59克、糖类70克、钙129克、磷14克、铁13克、维生素B27克、维生素a 5960国际单位,素有”吃了大闸蟹,百菜无滋味“之说。

盐水鸭

盐水鸭又名桂花鸭,是传统金陵菜的代表。清朝文人张通之在《白门食谱》一书中写道,“金陵八月时节,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盐水鸭于桂花飘香之时应市,因此又名桂花鸭。坊间流传着一条盐水鸭的生产加工口诀:热盐擦、清卤复、烘得干、得足。桂花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制作,尤以农历八月至九月底,稻谷飘香、桂花盛开时制作者为上品,故美称为桂花鸭。《白门食谱》中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2009年,南京桂花鸭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农产品;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金陵盐水鸭“被评为江苏省十大经典名菜。2020年7月20日,盐水鸭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松鼠桂鱼

松鼠桂鱼又名松鼠鳜鱼,是一道传统的宴客大菜,为苏帮菜中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菜色泽艳丽,外酥内嫩的鱼肉搭配酸甜的酱汁。在清代《调鼎集》中有关于“松鼠鳜鱼”的做法记载:“取季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作松鼠式,油酱油烧。”

响油鳝糊

响油鳝糊是苏帮菜特色传统名菜,属于苏帮菜,上桌时热油还“滋啦”作响,因此得名“响油”。菜色要偏深红,口感油润不腻。

苏式鲜肉月饼

苏式鲜肉月饼最大的特点是一层一层由手工做出来的酥皮,酥层清晰不乱,制作酥皮采用。馅是由鲜肉组成,酥皮里包着鲜肉。

腐乳汁肉

腐乳汁肉是一道以五花三层薄皮肋条方肉为原材料的菜肴。制作方法是将肉块焯水后再用清水洗净,放入锅内加入红米、料酒、葱、姜等调料,煮一小时半。腐乳汁肉的特点是色泽红亮,肉肥不腻,口感酥烂入味,咸甜适口。因它的颜色与红腐乳相似,所以被命名为腐乳汁肉。

炒蟹黄油

炒蟹黄油是一道江南名肴。选用无锡的太湖大蟹以及玉祁大蟹等为原材料。制作方法是将鲜活大蟹洗净,煮熟后剥开蟹斗,去除蟹心、蟹肚、蟹眉毛(肺),再剥出蟹黄、蟹脂和蟹肉。将炒锅放入猪油,加入葱末炸香,放入雌蟹黄和雄蟹脂,不放蟹肉,用铁勺轻轻炒和,加入绍酒白糖、精盐、猪肉汤烧沸,盖上锅盖,移小火焖约2分钟,再移旺火上,用水菱粉调稀勾芡,加入熟猪油炒匀,起锅后装盘。在上桌前,还要准备醋的运用和姜丝,供食客蘸取。这道菜的特点是蟹黄酥香,蟹脂肥粘,盘中黄油四溢。

清炒大玉

清炒大玉是一道经典的无锡菜。这道菜肴使用当地盛产的青壳大虾作为主要原材料,其特点是壳厚肉肥。清炒大玉也因此被列为高档炒菜,常使用在筵席上。清炒大玉的制作方法是,将虾肉挤出,清洗后滤去水分,加入精盐、蛋清、菱粉浆,再用热油滑熟。最后加入绍酒、味精,用人锅快炒后起锅,淋上香油,可以搭配豆苗一同食用。清炒大玉的色泽是碧绿点缀白色,香味浓郁。

糖芋头

糖芋头是一种流行于无锡的小吃,其创制可以追溯到1858年。这道小吃选取当地上等的芋头,去皮、洗净后加入碱水烧煮。当芋子呈现紫红色时,改用文火焖煮。接着加入红糖和甜桂花,将其煮至沸腾即可。糖芋头的特点是芋艿酥烂,色泽鲜红,甜汤鲜洁。

建筑文化

苏南地区的建筑特征与其地理特征息息相关。该地民居大多依水而建,采用联排、平行或错开的布局方式,而河流则作为联系各建筑之间的纽带,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并由利于发挥河流水系的作用,在局部地区形成“微气候”。但因环境地形等影响,苏南地区建筑间的巷道较为封闭。

基于“就地取材”原则,木材和砖石是苏南民居建筑中最主要的材料,其中,早期应用最多的是木材,虽对植被有损耗但也在可控范围内。砖石虽然早期应用少于木材,但是其耐久性强且可以重复利用的特性逐渐成为后来民居建筑的主要材料。

“一字型”是苏南地区建筑最普遍的一种布局形式。因为早期农村经济水平建造水平都相对落后,所以民居住宅都保持着最初的模样,且都为砖木结构,风貌传统而古朴。到后期经济水平和建筑业水平的飞快发展,宅基地面积的扩大,也发展出了不同的延伸型态,但是典型的民居形式还是被延续了下来。天井的运用使平面组合类型更加丰富多样、功能空间分类更明确、空间类型丰富;院落前通后达的“备弄”,是其独特的交通方式;庭院与厅房的结合创造融自然、艺术意境于一体的空间环境。

园林艺术

苏南地区园林艺术发达,其中尤以苏州园林最为著名。苏州古典园林种类颇多,布置方式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建筑类型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舫、亭、廊等。其中除少数亭阁外,多围绕山池布置,房屋之间常用走廊串通,组成观赏路线。各类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外,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造型参差错落,虚实相间,富有变化。厅堂多位于园内适中地点,绕以墙垣廊屋,前后构成庭院,是园林建筑的主体。厅堂造型高大宽敞,装修精美,家具陈设富丽,留园五峰仙馆、狮子林燕誉堂均为这类例子。四面厅多建于环境开阔和风景富于变化的地点,门窗开朗,并绕以檐廊,如拙政园远香堂。书斋、花厅与主要景区隔离,自成院落,如留园的还我读书处、拙政园玉兰堂。亭、榭、曲廊,多设于山巅、水边或园林四周。园林建筑形式亦无定制,普通住宅房屋,多用三间五间,园林建筑,一室半室,随宜布置,结构采用斗拱的极少,装修亦不雕鸾贴金。建筑色彩,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瓦顶,栗壳色的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则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窗框。

习俗

苏南地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民俗包括苏州市端午节、秦淮灯会、甪直镇水乡妇女服饰、泰伯庙会、苏州轧神仙庙会、金村庙会和圣堂庙会等。其中,苏州端午习俗和南京秦淮灯会分别代表了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和元宵节等地域特色的文化习俗。此外,太仓市七夕、金坛柚山放灯节、宜兴市观蝶节等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苏南地区仍然比较活跃、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庙会有:南京地区祠山庙会、妈祖庙会、薛城花台会、惠山庙会,江天禅寺水陆法会、华山庙会、九里季子庙会等。

节庆习俗

苏州端午习俗

苏州端午节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名将伍子胥。以纪念伍子胥为始的端午节逐渐演化成了苏州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市民狂欢节,形成了一整套与当地相对应的端午民俗活动。这些活动归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围绕龙舟表演的大型市民活动;第二类习俗则表现着苏州人适应自然,改善生活的智慧,如采草药、挂艾叶、菖蒲等;第三类习俗则展现了苏州的丝织文化和特有的服饰文化,如佩百索等;第四类习俗则与传承着苏州的饮食传统和文化。包粽子、吃端午饭是这类习俗中最核心的内容。

秦淮灯会

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十里内秦淮河流域,目前已经扩展到秦淮河的源头——溧水区。秦淮灯会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时期,首都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堪称中原地区之冠。明初朱元璋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会后,南京就有“秦淮灯彩甲天下”之美誉,秦淮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也随之蜚声天下。1986年起,秦淮区政府恢复曾经辉煌却一度中断的秦淮灯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32届。秦淮灯会具有广泛参与性,地域特色鲜明,是流传于南京地区扎灯、观灯、买灯、玩灯、闹灯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同时也带动剪纸、空竹、绳结、皮影等民俗文化的发展。现今的秦淮河灯会聚灯景、灯市、灯展为一体,交相辉映。每年大型灯组100组以上,传统手扎花灯上市量达50万盏,再现了万盏花灯映秦淮的盛景。

庙会

泰伯庙会

泰伯庙会是纪念江南世祖吴泰伯、展示中国吴文化的重要基地。泰伯庙,又名至德祠,俗称让王庙,建成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原系泰伯故居遗址。一千八百多年来,“岁时致祭奉祀,历代不废”。据考:姬泰,商末周国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携二弟仲雍于祖甲十八年来到江南荆蛮,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他向荆蛮百姓教授先进农耕技术,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桑,“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泰伯”。他建立了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建都梅里,史称“吴国”;又将黄河流域的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灿烂的吴文化,成为吴文化的鼻祖。泰伯去世后,每年正月初九,锡、苏、常地区百姓数十万人纷纷前来无锡梅村泰伯庙祭奠先祖泰伯;世界至德宗亲十二姓氏之后裔也纷纷前来,以江南民俗特色朝拜,用献袍、供品、香烛、鲜花、点食、帛塔、牲、茶、酒、饭和化纸元宝等形式归宗祭祖,缅怀姬泰开发江南的丰功伟绩。庙会保留了江南民间道、佛、儒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江南地区民众生活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苏州轧神仙庙会

苏州轧神仙庙会以苏州阊门地区神仙庙为传承中心,流布于苏州大市,并辐射到无锡、上海市杭嘉湖平原等地,始自宋代淳熙年间,原本是一项民间宗教活动,后逐渐演变为集道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盛大庙会。民间认为吕洞宾医道高明,被苏州中医尊为祖师。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吕祖诞辰,民众便自发前往福济观(神仙庙)进香。凡得疑难杂症又无钱治病的患者,也多在十三、十四日去庙中烧香,以求祈得仙方。相传,吕祖会在这一天化身乞丐、医士或小商小贩混在福济观进香人群中济世渡人,点化庶民。民众认为,“轧神仙”活动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是神仙,于是人们在神仙庙内你挤我轧,认为可轧得吕祖“仙气”,消灾祛病,延年益寿。轧神仙庙会融道教、医药、民间技艺、花市、民间小吃、表演等文化内涵为一体,有着城市文化活化石”的价值。

金村庙会

金村庙会亦称永昌庙会,流传于张家港市塘桥镇金村。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办的金村庙会始于宋代,明清时期更为兴盛,并不断丰富新的内涵和意义。早期的金村庙会以在永昌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生日为主题,没有“出会”仪式,以金村集镇的前街、后街的舞龙灯、调花篮、摇荡湖船等民间文化节目表演为主要内容。明嘉靖三十七年(1559年)农历四月初八,当地金氏七世孙金守智组织村民抗击来犯倭寇牺牲。此后,为纪念抗倭民族英雄金七,金村庙会设立了“出会”仪式。金村庙会主要依靠地方乡绅和各自然村的社头联手出资举办,如臂锣社、开面社、高脚社、香社、红衣社、蓝衣社等。金村庙会是以佛教信仰为内容的群众性祭祀活动,较为完整地传承了金村地方民间习俗文化。庙会内容积极向上,渗透着爱国主义思想,形式灵活多样,节目丰富多彩,对于陶冶民众情操,传承民俗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

圣堂庙会

圣堂庙会亦称春会,流布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及周边地区。圣堂庙正名上庄东岳庙,始建于明代嘉靖初期(1522-1532)。三月六至廿八日相传为东岳诞辰,各地神司均解饷岳庭祝寿,名曰春会。圣堂庙举行的祝寿仪式称为“上朝”。其间,各路神依次向东岳帝行“叩首”礼,“汇报”一年来为保佑百姓安康而实施的事项,得到肯定后赏寿酒三杯同饮。仪式完毕后,调龙灯、挑花篮、打莲厢等民俗文化表演活动悉数登场,庆贺东岳帝诞辰。庙会一直延续到傍晚始散尽,当日庙周边摊贩云集,热闹非凡。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民间美术、曲艺、传统技艺、民俗等多种类型。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苏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计71种,占江苏省总量的44%。其中,民间文学6种、传统音乐10种、传统戏剧6种、曲艺3种、传统美术16种、传统技艺20种、传统医药3种、民俗7种。

传统技艺

苏南地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技艺包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宋锦织造技艺、苏州市丝织造、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苏州御窑金砖制作、南京金箔锻制、明式家具制作、镇江恒顺香醋酿制、金陵刻经印刷、制扇、剧装戏具制作、宜兴均陶制作、金银细工制作、民族乐器制作、书画装裱修复、封缸酒传统酿造、碧螺春制作、雨花茶制作、绿柳居素食烹制和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等。

传统美术

苏南地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美术包括桃花坞木版年画、南京剪纸、苏绣、无锡精微绣、常州乱针绣、象牙浅刻、留青竹刻、惠山泥人、苏州市泥玩具秦淮河灯彩、苏州灯彩、苏州玉雕、光福核雕、常州梳篦和苏派盆景技艺等。

传统音乐

苏南地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音乐包括虞山琴派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古琴艺术、梅庵琴派古琴艺术、江南丝竹玄妙观道教音乐、吟诵调、天宁寺梵呗唱诵、金山寺水陆法会仪式音乐、无锡道教音乐和茅山道教音乐等。苏南地区古琴文化发展较早,且根植于苏南群众生活,其中,虞山琴派发源于常熟市,代表作品有《普庵咒》《梧叶舞秋风》等,金陵琴派发源于江苏南京,代表作品有《蔡氏五曲》《关》《秋塞》《梅花三弄》等,梅庵琴派术起源于山东,但流传于江苏南京、南通、镇江等地,代表作品有《长门怨》《平沙落雁》《捣衣》《搔首问天》等。

传统戏剧

苏南地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戏剧包括昆曲苏剧扬剧、锡剧和滑稽戏等。其中,昆曲已有600余年历史,并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苏南地区大部分戏曲风格受到吴文化和吴地民俗音乐影响,曲调婉转流畅、曲折多变,唱腔中蕴含大量吴地山歌小调,并配以江南丝竹、苏南吹打、十番锣鼓等器乐曲,从而形成苏南地区的独特风格。

民间文学

苏南地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包括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董永传说、吴地宝卷和吴歌等。各类民间传说经过改编、搬演和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后,最终演变为故事、歌谣、宝卷、小说、演义、话本、戏曲、弹词,以及电影、电视、动漫、舞蹈、连环画等各种文艺形式的经典题材,为中国人民所熟知。

曲艺

苏南地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曲艺包括苏州评弹、小热昏和南京白局等。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苏南地区的曲艺音乐大体上都陆续成熟成型,大致可分为弹词滩簧、宣卷因果、俗唱、牌子曲四大类。其中,苏州评弹属于弹词滩簧类,以苏州方言进行说唱,以“说、噱、弹、唱、演”为主要艺术手段,琵琶三弦琴为伴奏乐器,一人或二人自弹自唱,代表曲目有《杜十娘》《昭君出塞》等;小热昏属于俗唱类,所唱内容通常较为荒诞,但同时也有揭露现实的效果,常以地方土语演唱;南京白局属于牌子曲类,用南京方言演唱,基本演出形式为“开席坐”,一人唱,六七人操胡琴、月琴、三弦、、笙等乐器,代表曲目有《金陵遍地景》《南京风俗景》等。

传统医药

苏南地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医药包括丁氏痔科医术、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和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等。

风景名胜

苏南地区旅游业发达,共拥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17个5A级景区、106个4A级景区,列表如下:

自然景观

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是江苏省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其分布在8个省(直辖市)27个城市,由31处独立的遗产区构成,其中,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江南运河苏州段3处位于苏南地区。大运河不仅向人们展示了所在地区历史的发展、河道航行景观、水管理技术设施,同时也展示了与运河相关的城市景观、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

经过历朝历代的建造和维护,大运河成为古代中国交通线路的关键枢纽,为百姓生存提供粮食物资、为领土的统一管辖、军队的运输和经济、文化交流创造条件。大运河直到今天仍是重要的内陆交通运输方式,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淮河

秦淮河是中原地区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秦淮河在南京城壕分为内外二流,其中,外秦淮是护城河,流经城壕后绕城入江;而内秦淮则流入南京城内,从东水关入城,再由西水关出城。内秦淮全长约五千米,也被称为“十里秦淮”,是秦淮风光带精华之所在,沿岸有众多文化旅游景点,如东水关遗址公园、吴敬梓故居、夫子庙展览馆、王导谢安纪念馆、李香君故居等。

人文景观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市日渐繁华,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及至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仍有50余处,其中9处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设计精细,不同时期的建造风格反射出当前时代的审美意趣与设计思想。在苏州城内的大小园林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是陵寝建设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他将地上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又取消寝宫,并扩大了祭殿建筑。太祖朱元璋死后埋葬在南京钟山脚下,称孝陵。明清皇家陵寝是指建于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陵寝建筑群,是大型建筑群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创造性杰作,是14-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古代王朝(明、清)文化和建筑传统的独特见证,阐释了封建国家晚期持续500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而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明孝陵就是明清皇家陵寝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庄古镇

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市吴江区上海市三地交界处,在全世界享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是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美国CNN“全球十大最美小镇”,获得联合国“全球优秀生态景区”的称号。

政府自1983年起便一直致力于周庄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在其持续投入和保护下,周庄“井”字形水乡格局得以留存,明清古建筑占古镇总建筑面积60%以上,目前仍有3000多名原住民生活在古镇区内。

周庄古镇于2021年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于2022年首次登上春晚舞台,并于2023年获评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位于滨湖区,于1997年建成开光,并与香港天坛大佛、乐山大佛、山西云冈大佛和河南龙门大佛共同构成中华大地的五方五佛格局。

灵山大佛根据佛教的“五方五佛”信仰理论体系建造,高88米,连同三层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大佛佛像总共耗用铜725吨,佛体由200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大佛的莲花座共有四层莲花瓣组成,每层22瓣,共88瓣。灵山大佛是集文化、艺术、宗教、科技于一体的大型艺术珍品。

南京夫子庙

孔子庙位于秦淮区,是供奉和祭祀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庙宇,其全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孔子自古被人们尊称“孔夫子”,故其庙宇也被称为“夫子庙”。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影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组成。夫子庙是南京城市历史上的重要遗存之一,让今人能一窥古代秦淮河地区科举文化、商贸文化、乐妓文化和民俗文化之究竟。

相关文化

文学作品

苏南地区文学作品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民间传说等,其中,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董永传说、吴地宝卷和吴歌等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白蛇传传说肇始于唐五代时期,基本成型于南宋,到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其塑造的白娘子许仙、法海和小青等人物形象,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明代冯梦龙编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该传说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明清以降至于现当代,民间的口头文学与各类俗文艺的改编、搬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白蛇传最终成为故事、歌谣、宝卷、小说、演义、话本、戏曲、弹词,以及电影、电视、动漫、舞蹈、连环画等各种文艺形式的经典题材。其影响不断扩大,最终家喻户晓,并远播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等许多国家。

梁祝传说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梁祝传说最早记载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第一次记下“义妇祝英台梁山伯同冢”之事;而晚唐张读的《宣室志》则描述了这个故事的全貌,并将其命名为《义妇冢》;明代冯梦龙辑的短篇平话集《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也有梁祝故事,写到梁祝死后化蝶。梁祝传说在流传过程中被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接受,从而使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董永传说是中国古代第五大爱情传奇,第五大民间传说。其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此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其主体清洁也被编入《中华二十四孝》故事中。唐宋时已有敦煌市“变文”《董永行孝》和“话本”《天下传奇十二时》等多种说唱形式演绎的董永传说。明代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雨窗集》的《董永遇仙记》进而对故事内容进行了延伸,增加了董永做官、七仙女送子下凡、其子寻母等情节。元戏文《董秀才遇仙记》、明传奇《遇仙记》《织锦记》等作品主体均突出“孝”字。在明清及近现代的地方戏曲和曲艺种,董永传说被改编的剧目不断被搬上舞台,成为创作的热门题材,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黄梅戏天仙配》和川剧《柳荫记》。

历史人物

苏南地区便是自古是出才子佳人的地方,有好山、好水、好景致、名流辈出。特别是自明清以来,苏南更是盛产文化才子。如江南四大才子、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二泉映月作者阿炳张旭张旭、大数学家华罗庚、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宗师钱穆等。

南京古代名人有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画圣顾恺之南梁科学巨匠祖冲之;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王昌龄王昌龄;清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才子袁枚、爱国思想家魏源;近现代有陶行知徐悲鸿傅抱石刘海粟林散之胡小石等。

苏州市古代名人有传奇人物如干将莫邪;帝王将相如吴王、伍子胥姬泰孙武韩世忠;名臣贤客如文天祥王鏊范仲淹翁同龢;文人墨客如白居易、苏舜钦范成大顾炎武;书画家如张旭、以沈周为首的“明四家”;建筑大师、故宫设计者蒯祥等。近代名人有章太炎俞樾顾颉刚、叶圣陶等。

无锡古代名人有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战国时楚春申君、东都梁鸿、晋无锡画家顾恺、“元四家”之一的画家倪瓒唐朝大诗人李绅、明代名臣海瑞的老师顾可久、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高攀龙、大旅游家徐霞客清代文坛很有诗名的严绳孙,大词家陈维崧顾贞观等。近现代名人则有刘半农、著名学者作家钱锺书、音乐家华秋苹刘天华、国学大师钱穆,近代教育先驱唐文治,当代杰出画家徐悲鸿,著名的教育家蒋南翔、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顾毓琇、经济学家群体陈翰笙、孙冶芳、薛暮桥,力学、应用数学、中文信息学奠基人之一的钱伟长等。

常州古代名人有南齐高帝、萧衍;而以主编《昭明文选》的萧统为代表的萧氏家族在文学、历史学、音乐上造诣颇深。明代有“吴士争为弟子,德望重于江南”的教育家谢应芳,有文学家、抗倭英雄唐顺之清代出现了以庄存与刘逢禄为代表的阳湖文派,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以及孟河医派等。近现代有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爱国实业家刘国钧、书画家刘海粟等,另有民国时期在学术界享有声誉的赵元任吴稚晖吴定良等多名中央研究院院士。

镇江市古代名人有文人代表李白杜牧范仲淹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东晋时,有刘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寄奴),撰有《世说新语》的刘义庆,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的编纂者萧统,著有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文心雕龙》的刘勰等。北宋有科学家沈括,制造世界上最早天文钟“水运仪象台”的科学家苏颂、书画家米芾、抗金名将宗泽。明清两代有官居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杨一清、主持编修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张玉书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