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巾 :全真派道士日常戴的圆帽

更新时间:2024-09-20 22:21

混元巾,道士所戴帽子的一种,圆形,用黑缯(zēng)糊成硬沿,冒顶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时,扎发髻,从中间开孔处露出发髻。其名字取道教混元一气之意。全真派道士多用此巾,用以与正一派道士通常用的纯阳巾相区别。

混元巾起源于汉代。闵智亭道长在所著《道教仪范》中记载今道士所戴之混元巾,即汉代之头巾。混元巾本因混元派道士多带此巾帽而得名,后混元派与全真派合并从而演变成为全真派的日常衣帽。

混元巾也叫马尾道巾,大多数用马尾制成。马尾混元巾为现代道教九巾之一。编织混元巾时需要非常讲究,编织时的“定模起针”“棋子花针”“起承渡边”以及丹凤眼拷边卷、人字纹等,都需要掌握下针的点和手指的力度,最后的染色、定型也需要掌握好调色和温度,每个工序都非常讲究。一些老的道士甚至会亲自制作自己的混元巾,以此来展示他们的道行和技艺。马尾混元巾在2022年列入了成都市青白江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混元巾起源于汉代闵智亭道长在所著《道教仪范》中记载今道士所戴之混元巾,即汉代之头巾。

混元巾本因混元派道士多带此巾帽而得名,后混元派与全真派合并从而演变成为全真派的日常衣帽。

道士通常所戴的帽子的一种。为九巾之首。混元巾起源于汉朝。所谓“根据汉制衣冠巾冠应该不露发髻”的说法是现代人不了解道教混元巾的法制。古时全真混元巾是在高功科仪才戴的礼帽,定配以黄冠(即月牙冠或称偃月冠)、五岳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图”,必须受过戒的方能戴)、星冠(覆斗形,上刻五斗星形,老修行拜斗时戴)、莲花冠(也称上清冠,一般是高功才戴)等,称为冠巾制。冠与巾是不分离的。

以黑缯糊成硬沿圆帽,中间开孔,以露出发髻。圆形,以黑缯糊成硬沿,帽顶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时,扎发髻,帽顶之孔露髻,以一簪贯之。

有的老修行说,这是代表道教混元一气的意思,故称为混元巾。

偃月冠,因其形如偃月,故有此名。一般以黄杨制作而成,全真派相传有这么个典故,是当年康熙帝赐一锭黄金给王常月真人,真人遂将此黄金,捏成偃月冠的形状,戴在头上,于是有些道士遂认为偃月冠是清代时期才有的。

《遵生八笺·卷之十八》云:“竹冠。制惟偃月、高士二式为佳,他无取焉。间以檀香紫檀黄杨为之亦可,近取木为冠,以其形肖微似,以此束发,终少风神。若带唐巾汉巾,可以簪花。汉巾之制,去唐式不远,前折较后两旁少窄三四分,顶角少方。二制之外,皆非山人家所取。但五岳真形图,人当佩带,入山可拒虎狼,寻壑可远魅。”

历史发展

在明代混元巾虽然并不普及但很多人都佩戴混元巾,由于战乱等原因道士画像留存甚少但还是可以从一些画像上看到混元巾的身影,明朝混元巾分为软硬两种,在后来逐步全变成硬巾。

从早期混元巾不配冠并且高耸发展到后来佩戴莲花冠并且降低高度使得混元巾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美感。根据北京白云观所藏道门科略记载明朝的混元巾以纸板糊成硬沿裹布,帽顶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时,扎发髻,帽顶之孔露发髻,方向为卯酉向,以一簪贯之。

清末民初,成都市周边专门从事这种戏装佩饰的手工作坊蜂起云涌,名师工匠层出不穷。纱帽街成了经营丝坊、绣坊、戏装行头的一条名街,店铺商号居街连排、鳞次栉比,生意兴隆。家住天回镇土门红苕坡(现名将军碑)的张家大院,一张姓人家以手工编织品为生,隔三岔五将家中编织的马策、口条、头巾、纱网等送到汉南纱帽各店铺商号销售。还恢复了明代道教网巾编织技术。

张武贺手艺系家传,后搬迁至纱帽街制作川剧口条为生,且已知的全国制作马尾道巾的只此一脉。编织纱帽是一件工序非常复杂的工作。首先要定模起针,然后马尾穿针、起脚边、收边、起丹凤眼。通常编织一顶纱帽学要两个人相互配合,即便是两个人一起完成,也需要十天到半个月不等的时间。编制完成之后,还需要烫染定型、晾晒,最后才算是完整的做出了一顶纱帽。

佩戴要求

按照道教规范,“道士曾受初真戒者用纶巾,戴偃月冠”。换句话说,只有在经过正式的传戒后的全真派道士,才能佩戴这种冠冕。北方道巾前平后翘,俗称“翘盔”,南方道巾整体平整,俗称“平盔”。

重要标志

在中国大陆的道教,特别是全真派之中,往往把传戒活动和授予道士专用服饰结合在一起进行;所谓“冠巾”,即道士正式入道、出家、拜师的仪式,穿戴上道教服饰就意味着正式成为一名道士,该仪式也会被称为“冠巾大典”。

新晋道士们郑重领取冠巾

其中,偃月冠就常常被当做颁发给新晋升的道士们的最重要礼物,甚至还有专人负责为新晋升的道士们佩戴这种冠冕,称为“梳发师”;有人负责讲解注意事项,称为“冠巾大师”。例如,河南省道教协会在2009年冬至日在中岳庙举行的“河南省道教界全真派冠巾大典”上,北京市道教协会于2009年3月11日在吕祖宫组织、举办的道教全真龙门派冠巾仪式上,四川道教协会在2009年于青羊宫举办的“冠巾大典”上,都使用了这种称谓。

参考资料

成都道教非遗专栏第①期|马尾混元巾.成都道教协会.2024-04-09

脉连丝路 传承非遗 | 青白江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尾混元巾.成都市青白江区文化馆.2024-04-09

百年“张纱帽”:从纱帽街到五凤溪的坚守.华西都市报.2019-04-11

传与承——萧婆婆与纱帽的故事.四川新闻网.2019-04-11

纱帽街上张纱帽.网易.2017-06-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