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港镇 :浙江省玉环市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08:56

清港镇是玉环市市最北面的乡镇,一直被称为玉环的北大门,镇域总面积54.2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28个行政村、58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近4万人。东北和北界邻温岭市城南镇,东南接沙门镇,南连楚门镇,西靠乐清湾。镇政府驻地迎宾路3号,距市政府驻地玉城街道东北方向13.5公里。境内最大的河流同善塘河,古名清港,以港水清得名,镇名由港名而得。

历史沿革

清代属十四都;中华民国为三至十保;解放后称清港镇;1958年,属楚门人民公社(大公社)下辖的一个管理区,1961年建立清港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时,复置清港镇;1992年5月“撤、扩、并”时,原芳杜乡、凡塘乡和外塘乡的上湫、下湫、袁家、后排4个行政村并入。

该镇先后被列为省级小康镇、省级首批村镇、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镇、市“一优二高”农业示范镇、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工业有水暖洁具、铸造、铜球阀、家具等四大支柱产业。农业初步形成了文旦葡萄、蔬菜、甘蔗、花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无公害和品牌农业建设全面启动。

以人文历史和休闲农业为依托的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农业观光园、世界名柚园、三十六计亭、潘心元烈士墓等景点初具规模,已纳入县级旅游网。以县农业观光园为依托的第三产业等已初步形成。

清港镇,浙江玉环市的北大门,东邻沙门镇,南连楚门镇,西濒乐清湾,北与温岭市接壤。镇政府驻地迎宾路3号,距市政府驻地东北13.5公里。面积5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40个行政村,人口4.6万。境内最大的河流同善塘河,古名清港,以港水清得名,镇名由港名而得。

行政区划

经济

工业经济

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同比增长32.10%;外贸出口总量明显攀升,实现出口交货值17.48亿元,其中自营出口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59%和增长22%。工业性投入进一步增加,突破2.6亿元,同比增长30%。产值上千万元企业达到66家,新增上亿元企业4家,千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实现产值33.9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67.77%。机械阀门、家具两大支柱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势,同比增长26.74%和39.94%。全镇企业技改立项10项,申报省高新技术项目2项,省级科技项目3项,完成对外招商项目15项。工业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继续推进,完成项目投资2.3亿元,工业标准厂房建设6万平方米。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成效,全面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在300万元以上产值的企业设立了兼职安全员。同时,开展了木业企业专项安全整治工作,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经济

2005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38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380万元,同比增长8.6%和2.9%。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6个,农业科技应用有了显著进展,初步形成了“文旦葡萄”两大农业经济区和优质文旦、特色葡萄、特种花卉“三大”主导产业。根半边天文旦合作社取得了省级无公害基地及特色农产品双认证,彬彬牌乳鸽获省农博会金奖,清港牌玉指葡萄获省首届葡萄品质评比银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55万亩,并落实了百亩水稻示范场一个,果菜栽培面积保持在2万亩左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先后完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57个,芳杜水库保安工程全面竣工,泗头斗闸得到维修,疏浚河道2公里,清理水面河障1300多亩,完成优质园地整理2453亩。绿化造林和森林防火工作力度加大,超额完成造林计划,组建了清港农民森林消防中队,全面完成台州市第二期重点火险区综合整治乡镇任务。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完成了三分之一村财务信息化管理和财务审计工作,并在清港村开展了村级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试点。

第三产业

专业市场蓬勃发展,清港小商品市场、菜市场成交额逐年上升。金融、保险、中介、信息等服务业健康发展,金融企业已有4家,职业介绍所达到10余家。家政、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发展到6家。

房地产市场日益兴旺,有6家房地产企业进入清港市场,业绩喜人;新增超市、酒楼、快餐店近10家,清港大酒店农转用指标已上报省厅,豪门大酒店已开工建设;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二月十九”民间庙会。由县观光农业园、凡海葡萄园区、垟根文旦园区、“月山寺”等组成的旅游产业不断发展,观光人数逐年攀升。

文化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大年初一”。人人穿新衣,家家贴春联、年画。早上开门放鞭炮,俗叫“开门炮”。

过去,大年初一有许多禁忌:不扫地,不动刀,不讲不吉利的话,不乱泼水(要倒在指定的缸里);鸡鸭不出窝,牛羊不放牧;商店不营业,农家不下地。第一餐,有的吃长寿面,有的吃的糕。近来这些禁忌渐少。

"滚八蛮”灯舞

惟温岭石桥头镇后台门村独有。它是一种贺太平庆丰收的民间舞蹈,在温岭市颇有知名度。据当地父老介绍,流传至今至少有两三百年历史了。所谓的"滚八蛮"即是农民手持纸扎的狮子、麒麟犀牛、狮子吼、独角兽、老虎、白象、蓝豺等八种瑞兽灯彩,在乡村欢舞,以驱邪、祈求福庆,这一舞蹈一般只在春节元宵节等喜庆节日时才进行,解放后也只在庆祝解放、成立高级社等时机才举行过几次。其后中断过二十多年,近两年,这一民间舞蹈才被重新发掘出来。2002年,后台门村农民组成的“滚八蛮”演出队去年代表镇里参加全市"马年闹元宵民间艺术展示活动"、温岭市首届社区、村落文艺汇演,分别赢得一等奖二等奖

包桐子叶包

这种民俗是从做月半中派生出来的。农历七月十五,是沙门地方做月半的习俗,俗称七月半。此时正是桐子叶生长茂盛的时候。于是,聪明的先辈从桐子树上采来像蒲扇似的叶子,用农家的米粉包成似香蕉形状,蒸熟,这就是桐子叶包。此习俗一直在延续。以前做桐子叶包,仅是遇到七月半节才做,局限于一家一户,自产自销,平常极少看见,而今有商业头脑的人却将其商品化,当作早餐食品对外供应,很受欢迎。由于桐子叶是有季节性的,待到没了桐子叶时,有人用棕代替。据说替代作成桐子叶包,除保留原味外,还留有清香。

中元节

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旧说是水官生日,称“中元”,俗叫“中元节与盂兰盆节”。因此,家家置办菜肴供拜祖先和“外客”,晚上在屋外连路烧千张、纸钿,俗称“施生”。有些人生病许过愿,在七月半前向左右邻居讨“百家米”,是日做成糕,到晚上连同“羹饭”在户外还“百家愿”,意思是讨过饭的命就硬,鬼魔不敢侵犯了。也有人在河上“放水灯”、施焰口。解放后,移风易俗,七月半的迷信活动,已经逐渐消失。大都办些酒菜,合家于晚间聚餐。农业生产习俗传说各路大神掌管着各方的大权,人们一旦冒犯了它,就要遭灾,或门头不顺,或身体不适。于是,农民对各路大神敬而畏之。在农村,干农活有一定的讲究,某些农活在某些特定的日子里是不准干的,如挑粪、动土等,这就是农活禁忌日。人们对农活中的禁忌,不仅自己自觉遵守,还告诉大家不能违反。久而久之,农活禁忌日在当地农村代代相传。

清明节、冬至日

伐大树、修坟墓,一年只能在清明、冬至这两天方可动刀、动土,其余时间都是禁忌的。据说大树、坟墓都属土地神管,土地神祇准人间在这两天砍伐、修墓,后成民俗,没人敢违。

庚申、甲子日

庚申、甲子日不干脏活,忌挑人粪、猪栏。干了脏活,触犯天意,凶多吉少。为了引以为戒,在十字路口挂小黄旗,上写“×月×日庚申,×月×日甲子作为忠告。据传,这与天庭神仙有关。这两天是神仙到凡间了解民情之日,为保持民间整洁,恭候神仙光临,不挑脏东西上路。

初一、十五日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也忌干挑粪之类的脏活。因初一、十五是民间点香拜佛的日子,神佛要享受人间香火、供品,为敬神佛,佛教信徒在这两天也禁挑粪便社会

基础设施

按照“全镇规划一般棋,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思路,着力破解电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大力实施“项目推进年”和“狠抓落实年”活动,加快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乡建设投资3800多万元。湫盐大桥、宝山桥、保官塘桥工程建成通车,迎宾路、宝山路部分慢车道和人行道工程已完工,希望路的土地征用和部分路段的石渣回填基本结束,清港大桥建设正在加紧施工,宝山北桥完成了桥梁的初步设计;阀门城征地正在有序推进。积极配合县有关部门落实泽坎线清港段道路两侧绿化、泗小线道路拓宽和500KV线路塔基建设等工作。城乡整治扎实推进,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完成了6个村的村庄整治、17个村改厕和26.4公里的通村公路建造;对清港中心区旧城改造和13个村村庄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双违”整治有效开展,查处案件4559起,强制拆除违章建设1.12万平方米,乱搭滥建势头明显遏制。强化环境执法,加大对芳杜水库的环境治理和环境监控,以及泽坎线两侧道路整治。

社会事业

全面推动科教文卫事业。坚持教育先导理念,教育整体质量得以提升,初升高升学率比上年有所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深化。建立了党委委员联系计生员制度和计生激励机制;计划生育率控制在94.67%,出生性别比控制在106:100,保持了低生育水平。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预防控制各种传染病在清港的流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铺开,参保率91.8%。无偿献血工作全面开展,被评为台州市先进集体。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绩,共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403人,其中高级人才4人,副高5人。成功开展了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荣获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社会保障协调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得到新发展,被命名为台州市第二批“残疾人工作示范乡镇”;文化村、绿化村、卫生村建设不断推进,村、企文化活动方兴未艾,全民健身蓬勃发展,后排村荣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完成民兵建设、“双拥”、征兵等工作任务;积极支持工青妇、关老协等开展各项工作。

“平安清港”建设扎实推进。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新建了镇综治工作中心和15个村级综治工作站,组建了33家规模企业综治组织,综治进民企活动积极推进。“百日维稳”、“禁毒”、“打击两车偷盗”等“严打”斗争深入开展,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了8.6%,有力遏制了刑事犯罪上升势头。依法治镇和普法教育工作得到了加强,全面完成了“四五”普法教育任务,荣获台州市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推进,村民自治能力有了提高。开展了以“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五进”活动,获得浙江省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各类信访工作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档案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被评为台州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查找解决政府机关思想、作风、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较好地适应了新形势下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推进有清港特色的行政文化建设,探索阳光政务体系的构建,把构建温馨便捷、开诚布公的阳光政务体系,作为党政改革的第一目标。大胆实行党政班子绩效全程公开制,党政班子成员均公开绩效承诺,每月公布工作计划和工作小结,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责询。镇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大事公开、绩效公开,全方位下放办事权限,建立“一门管理,一厅办公,一窗办结”的全程办事代理中心。全程办事代理中心一年为群众办理审批、信访接待件1570件,比上年增长6.8%。加强法治清港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52件,政协委员提案18件,办复率100%。

乡镇发展

先后被列为省级小康镇、省级首批新农村镇、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镇、市“一优二高”农业示范镇、市综合先进单位等。

2006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67.44亿元,同比增长25.12%,财政总收入2.3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298元。

一、农业经济学稳步推进,效益农业发展迅速,实现农业生产总值约1.44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325万元。加强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共引进葡萄柑橘属等新品种10多个。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葡萄、甘蔗、蔬菜、文旦四个品种,已初步形成规模化和园区化生产格局。凡海(中盐集团)葡萄园区、垟根文旦园区、凡塘甘蔗种植区、王家垟心等村联片的蔬菜种植区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不断改善,品牌经营和无公害生产深入人心。农业生产条件快速改进。全镇五个村完成1093.6亩优质园地整治任务,完成下凡等村老宅基地复垦项目,净增耕地约83亩;清理水面河障1000余亩,完成海泗塘河道疏浚4公里。科技兴农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5期,受训达2581人次,完成劳动力转移570人,加强农村信息化管理,注册并启用农民信箱1601户。农业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大棚有色无滴膜、微喷滴灌、CO2气肥和农作物杀虫灯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二、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取得新进步,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66亿元,增长31.97%,外贸出口26.9亿元,同比增长45.89%,实际利用外资312万美元,规模企业上五千万15家,上亿元9家。规模企业实现产值5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8家。机械阀门、家具两大支柱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势,分别比上年增长67.8%和13.5%;出口总量明显攀升,完成出口交货值26.9亿元,其中自营出口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98%和41.67%;高新技术成果喜人,创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项,通过省级验收新产品4项,企业的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型向技术内涵型转变;引进高级人才8人、中级人才10人,技能人才131人,技师45人,管理人员35人。县科技工业功能区开发顺利。已完成工业功能区开发150亩,完成园区厂房竣工面积32000㎡,竣工企业6家,集聚区内81家企业全年创产值33亿元。

三、第三产业更上新台阶,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三产行业企业已发展到3285家,同比增长2.5%。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发展迅速,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全部实现统计网上申报,78%的企业有自己的网页,75%的企业采用信息化管理。有6家房地产企业进入镇土地开发市场,迎宾西路、群兴路2幢18间商住楼已通过地产交易中心拍卖。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健康发展,金融企业落户4家、职业介绍所发展到15家,新增规模三产企业4家,分别为亿元玉环县清港中心菜市场、玉环日月园度假有限公司、浙江三木进出口有限公司、玉环海外有限公司。传统节会得到提升,一年一度的“二月十九物资交流会”成为镇发展会展业的一个重要载体。

2017年,为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提升城镇发展质量,打造人们向往的幸福家园,我们在玉环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全面开展以“一加强三整治”为重点内容的小城镇环境工作。

我镇坚持以个性化、差异化建设为主,实行全域整治,力求全域美丽。按照“一路一方案”、“一楼一方案”,整治挖掘历史人文资源,确定以打造“同善共融魅力风情小镇”为终极目标。比如我镇的迎宾路,我们结合欧式古典家具产业文化,将欧式古典元素融入其中,计划打造成独具欧式古典风味的“精品街”。我镇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还获评浙江省优秀规划方案。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