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四中学 :1925年创立于浙江的公立初中

更新时间:2024-09-20 17:19

温州市第四中学,原名浙江省瓯海中学,成立于1925年,由谷寅侯先生创办。学校位于浙南地区,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具有光荣的传统和优良的校风。学校现为温州市重点中学和温州市文明单位。

校园环境

学校坐落在鹿城名胜风景秀丽的九山湖畔,校舍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有教学大楼两座,行政、体艺、实验综合大楼各一座,图书馆一座、语音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房3个及多功能厅、大操场、室内排球房等,教学设施先进齐全。校内环境优美,有湖畔绿化才廊、湖塘和市文物保护建筑八角亭。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教学设施先进齐全,科学人文精神并重。

人才培养

温州四中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培育了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自1925年建校以来,八角亭前成长了一代又一代祖国的栋梁,九山湖畔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社会的精英。温州四中(浙江省瓯海中学)名师济济,教风谨严,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专家学者,革命干部和运动健将,学子遍布海内外。他们当中有革命英烈、著名版画家林夫,有全国新闻泰斗赵超构、中科院院士张超然、中国罗伯特·奥本海默南延宗、小灵通之父叶永烈、灰学理论创始人孙万鹏、一代词宗夏承焘,还有不胜枚举的教授博导、知名作家、世界冠军、实业家、发明家,可谓“桃李满天下,英才遍四海”。

学校学风严谨,校风较好,提倡“为国致用,博学多才”,以“坚苦、图强、求实、创新”为校训。20世纪30年代学生课外研究风气盛行,曾有“动荡文艺社”、“社会科学研究”、“瓯海青年”、“瓯中剧团”、“维也纳音乐会”等文艺团体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视教学相长,提倡教学改革。2000年以来,高考、中考、会考成绩喜人,学生德育、体育、科技和艺术活动等蓬勃开展。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市普通高中高考二等奖、高考文科平均成绩超省线,教学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赏;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自我超越”的办学理念,立本求真、日新致远形成了四中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是温州市莘莘学子求知的沃土和成才的摇篮。但是由于目前师资力量的调动,学校已经在当地没落,2012年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线仅为565分。最近几年,学校大力推广发展航模项目。成立专门的校航模队参加区、市、省多项比赛,取得傲人成绩。并被评为航模特色实验学校。

学校荣誉

全国写作教学示范学校

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

浙江省写作大赛优秀学校

浙江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特色学校

浙江省绿色学校

温州市“小文学家”基地学校

温州市“小科学家”基地学校

温州市“园丁杯”银奖

温州市文明单位

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温州市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先进学校

温州市排球特色学校

温州市航模特色学校

温州市德育特色学校

温州市海陆空模型培训基地

知名校友黄钦康

东风西路黄沈奇、黄琪)

• 1932年农历十月二十出生在苍南金乡镇的河头;

• 1947年金乡小学毕业以后考取瓯海区中学(现温州四中),1949年5月参加浙南游击队;

• 同年11月到市中(现温二中)读高中,之后,在温州地区文工团从事革命文艺宣传和小学美术教育工作;

• 1953年考入东北地区美专(鲁迅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就读期间受乌密风李浴等教授指导;

• 1956年毕业分配到杭州杭丝联,师从楼紫朗、吴锦琛等丝绸平面设计名家,并从事丝绸图案的设计;

• 1957年要求到大西北工作,历任西安美术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印花布图案展览。

孙万鹏

• 1940年4月16日出生于温州市区五马街一个裁缝家庭;

• 小学毕业于一小(现广场路小学),初、高中就读于温州四中;

• 1959年以全省农类高考总分第一名成绩录取浙农大植保系(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

• 毕业后分配至浙江省农业厅工作;

• 1982年就读于中央党校,一年后回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农业厅长,全省最年轻的省农业厅干部;

• 1986年至1987挂职兼任黄岩县委书记

• 一个偶然机会开始对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邓聚龙教授的灰数学之哲学研究;

• 1991年开始正式出版《表现学》、《灰色价值学》等五部灰学著作;

• 1992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第七次灰色系统大会上,宣布孙万鹏为灰学理论创始人,并任全国灰色系统学术委员会主任。

• 至今,孙万鹏已公开出版著作20部、500多万字。国内已有100多所大学开了课。

陈燊

• 陈原籍瓯海仙岩下林,1921年7月19日出生温州大高桥;

• 年少时因种种原因,仅在高小和初中待过三四年;

• l952年考取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

• 1956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至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苏俄文学的研究;

• 1985年他被评定为中国社科院外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1991年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 他曾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苏联文学研究会等理事;

• 《文艺理论与批判》、《外国文学评论》等杂志编委,并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计划期间外国文学语言组成员等职;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 他的主要学术成果,他说自己是“又少又多”,说“少”,是指他所撰写的论文约80万字(不包栝其他文章);

• 这些论文的数量、质量,在我们研究员中还是居于前列的;

• 说“多”,是他所主编的两套丛书、特别是《费·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共达120来册,约4000万字。

张立文

1935年出生于永嘉县永中镇(现龙湾区永中街道);

• 早年就读于瓯海区中学(现温州四中);

• 1950年参加太顺县剿匪、土地改革等工作;

• 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共党史专业,1960年毕业留校,在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任教;

• “文革”期间下放江西劳动;

• 198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教授;

•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国学研究院院长,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职。

南延宗

• 1907年2月5日,出生于今乐清黄华镇南宅。

• 1922年,考上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今浙江省温州中学);

• 1925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地质系,受教于著名地质学家谢家荣(建国后为中科院院士);

• 1931年,进入“中央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拜所长、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为师,成为中国地质学会会员;

• 1936年,写成《地质图上火成岩花纹用法之商讨》;

• 1941年,兼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 1942年,由于对中国地质矿产贡献重大,获得中国地质学会“赵亚曾纪念奖金”;

• 1943年,在广西钟山黄羌坪,第一次发现中国矿;

• 1946年,任重庆大学与台湾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

• 1948年,回乡任浙江省温州中学初中部主任,兼任瓯海中学教师;

• 1951年2月23日,因病逝世。

林冠夫

• 缘起:1999年,一次路过市区车站大道康宏大厦,曾看到大厦的墙面上镶嵌的是林冠夫题写的楼名,当时并不知道林冠夫何许人也,只觉得字写得文静有墨韵,颇具文人字的儒雅,心中一番惊喜,暗暗揣摩林先生可能是位满腹经纶的学者;

• 常言道:“字如其人”,书法确实能显示一个人的性格、气度、学问、情趣,文人字向来为我所偏好,如同经年醉心品尝绿茶而对宫廷普洱茶怎么也激动不起来一样,平庸的书法家仿佛是我并不喜爱的普洱茶;后经打听,林先生原来是为红学专家,而且名气不小。

• 此后,我也就留意这位红学专家了。

陈学文

• 1934年8月出生在乐清市北白象镇莲池头村

• 1945年考入浙江省瓯海中学(今温州四中);

• 1951年被选拔到青年团温州市委工作;

• 1953年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读书;

• 1957年毕业分配到天津干校工作;

• 1959年调回温州四中任教;

• 就是在“文革”期间,他仍坚持学术研究不辍,潜心于明清史、中国经济史的探索;

• 1980年在中国社科院招考中,被录取后调到浙江社科院工作。

鲁剑光

• 1922年12月出生在温州,中学音乐教师;

• 从小喜爱音乐,抗战期间曾参加“温州青年歌队”用歌产宣传抗日;

• 1949年后,在小学当过音乐教师,后到温州四中任教,也教音乐;

•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深入民间,从群众口中挖掘民歌,并进行记谱,然后在学生中传唱,使《叮叮当》这首温州民歌走向社会;他搜集的温州民歌还有《河边问答》、《叮当叮当》和永嘉民歌《介呢做》等,如今均已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浙江卷》;

• 1982年退休,现为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叶永烈

• 1940年出生于温州市区铁井栏一户殷实的家庭;

• 初中毕业于浙江省瓯海中学(今温四中),高中就读于温州第二高级中学,1963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

• 11岁在《温州日报》(《温州日报》前身)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l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 至今,《十万个为什么》总印数超过一亿册,而取名于《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小灵通”手机用户也将近一亿,这两个“亿”是他丰富的精神财富;

• 叶永烈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

张乘健

(能受天磨真学者)

• 1944年夏历正月初一日凌晨子时出生于温州;

• 五岁就读于西郊小学,1985年于温州四中初中毕业,因“出身”问题不能继续升学,同年底参加工作;

• 先后在冶金厂、藤桥区供销社、市财政贸易办公室、市商业届、市供销社、市副食品公司、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小南路指挥部等单位工作;

• 1994年调入原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

赵超构

• 1910.5.4-1992.2.

• 131926年自本校初中毕业

• 温州文成龙川(龙川原属瑞安)人,中国新闻泰斗、著名杂文家;

• 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谈》等名作;

• 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

• 1926年自本校初中毕业。温州文成龙川(龙川原属瑞安市)人,中国新闻泰斗、著名杂文家,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谈》等名作。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

叶祥奎

1926.12-2012.8.15

1947年自本校高中毕业。龙湾区人,中国唯一古龟鳖学专家、古生物专家,曾参与古龟鳖类命名和恐龙动物群研究工作,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脊椎动物话古今》等书,曾参编《辞海》、《大百科全书》。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爬行动物研究室主任。

王季思

1906.1.7-1996.4.6

1925年起至20世纪40年代三度在我校任国文教师。永嘉县人,著名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西厢五剧注》、《中国文学史》、《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等名作,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曾任民盟广东省副主委。

夏承焘

1900.2.10-1986.5.11

1925-1927年在我校任国文教师。温州市市区人,被誉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存有《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经典巨著。曾任浙江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张肇骞

1900.12.1-1972.1.18

1925-1927年在我校任生化教师。龙湾区人,中科院首批院士,北大教授,著名植物学家、植物分类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植物志?菊科》、《中国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等书。

南延宗

1907.2.5-1951.3.7

1949年在我校任英语、化学、数学教师。温州乐清人,中国铀矿的发现者,被誉为“我国铀矿地质的先驱”“中国铀矿之父”。

梅冷生

1895-1976.7

1945年在我校任国文教师。温州市区人,著名文史学者,被誉为温州地方文献的“守护神”,著有《馆藏古书目录》、《温州地方史资料》。曾任温州市图书馆馆长、市文管会副主任等职。

游任逵

1917-1986.3.3

1945-1950年在我校任国文、历史教师。温州瑞安人,古代文学专家,被誉为中原地区古典文学“活字典”、“温州市一代名师”。曾任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科主任。

戴家祥

1906.4.11-1998.5.30

1944-1949年在我校任国文教师。温州瑞安人,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经学家,中国“金文研究第一人”,师从王国维,著有《墙盘铭文通释》、《金文大字典》等书。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