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荣 :地质学家、矿床学家,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

更新时间:2024-09-20 11:36

谢家荣(1898年9月7日—1966年8月14日),男,字季骅,出生于上海,地质学家、矿床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

谢家荣1920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 1964年,谢家荣任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矿产综合研究室主任。1966年8月14日,“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在北京自杀谢世。

谢家荣对煤岩学、矿相学等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他发现了淮南八公山煤田、安徽凤阳磷矿、福建漳浦铝矾土等矿床。谢家荣对中国石油地质学、矿床学等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最早提出地质理论找矿的地质学家之一,倡导综合勘查方法。 他的代表著作有《石油地质论文集》《矿床学大意》等。谢家荣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谢家荣1898年9月7日在上海清寒的职员家庭出生。1910年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后,他没有按父亲的要求去当学徒工,而是报考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成为唯一一名以初中学历考取专科学校的学生。1913年考入工商部地质研究所学习地质学。1916年11月1日,谢家荣同叶良辅等5名优秀毕业生被任命为地质调查所的调查员;同年就发表了河北滦县、江西丰城和江西进贤三个煤田调查报告。1917年被选派赴美留学深造,在加里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大学地质系学习;1919年转入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

开拓和奠基中国地质科学

1920年在美国留学期间,谢家荣于《科学》上发表了系列论文《矿床学大意》,作为中国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矿床学的理论与实践,开拓了中国矿床学研究的先河。同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理学硕士学位后回中国,继续在地质调查所工作。

1921年初,留美归来的谢家荣重入地质调查所,随翁文灏王烈等赴甘肃省考察海原8.6级大地震,接着一个人去玉门进行了中国地质学家最早的石油勘查活动。考察回来,谢家荣发表了《现代中国的第一篇地震地质考察报告《民国九年十二月甘肃地震报告》和第一篇石油地质考察报告《甘肃玉门石油报告》。同年12月,谢家荣同袁复礼一起向翁文倡议成立中国地质学会。1922年2月3日,在中国科学界有着重要影响的中国地质学会诞生,谢家荣被选为首届理事会书记,并先后两次任中国地质学会会长;同年,谢家荣在其调查报告中论述地质构造对油气生成及运移、储存的控制,揭示背斜层的重要意义。

1923年3月,中国第一部煤地质学专著《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由谢家荣所著。同年8月他在《科学》上发表《中国陨石之研究》,开中国现代陨石学研究的先河。1923年到1925年间,谢家荣每年都与刘季辰或赵亚曾一起赴湖北调查地质,发表了多篇调查报告,他所命名的大冶石灰岩沿用至今。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谢家荣的《地质学(上编)》——中国第一部普通地质学教科书丁文江为该书作序。1924-1927年,先后于东南大学中山大学执教,其间参与华南的区域地质和矿产调查。期间,谢家荣于1925年赴德考察,回国后倡导煤岩学工作。1926年,谢家荣在新创刊的《地质论评》上著文论述了“鞍山式铁矿”这一独特的新类型,指出它有别于北美的地台型铁矿和绿岩带型铁矿。1927年7月谢家荣奉派前往广州市,协助朱家骅筹建两广地质调查所并调查广九铁路沿线地质。

1928年春,谢家荣转到中央大学,教授矿床学和农业地质学,其间考察南京钟山地质并著文《钟山地质及其与南京市井水供给之关系》,开了我国地质学家解决城市供水的先河。

开创中国的矿产测勘事业

1928到1930年间,谢家荣以研究员身份到德国进行中国煤的显微镜研究(煤岩学)和中国某些铜矿的显微镜研究(矿相学)。1930年,谢家荣回中国后,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正兼沁园燃料研究室名誉主任;同年参筹建和负责早期管理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期间邀请美国土壤学家潘德顿来华工作,并撰写了中国第一篇系统的土壤学论文。次年,谢家荣兼任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并曾代理系主任。1934年,发表《煤之成因与分类》。抗日战争时期,谢家荣主持矿产测勘处的工作,对中国西南地区的煤田地质做了大量工作。

1935年,谢家荣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中国之石油》,着重讨论了四川省陕西省含油盆地的远景,对西部地区的石油钻探提出建议。实业部地质调查所主体迁往南京市,留在北平市的部分成立北平分所,谢家荣被任命为所长。次年,谢家荣编制了《中国各种储油区域油苗、油页岩及地沥青分布图》,并发表《中国的成矿时代与成矿区域》,明确指出扬子区与南岭区矿产组合的差异,将中国成矿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年谢家荣建议创办了《地质论评》,并兼编辑主任。还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志》编辑。1937年,谢家荣发表《中国之石油储量》将中国含油区划分成陕北地区、四川赤盆地、准噶尔汗国塔里木盆地四个区,含油地层为中生代的大陆沉积和海相沉积地层,还提到塔里木盆地“有海相之始新统及白垩纪地层,转运宜于产油”值。1939年被任命为江华矿务局经理,创立了当时湖南省唯一用机器采锡的矿厂,并将江华矿务局办成了一个收支有盈的企业。

1940年6月,谢家荣前往云南省任叙昆铁路沿线探矿工程处总工程师。同年10月,该处改名经济部资源委员会西南矿产测勘处,谢家荣仍任处长。1945年,谢家荣《贵州煤田研究并特论其与古地理及地质构造之关系》一文并提出了煤田地质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石油地质的先驱

1946年4月谢家荣因公出差上海市,受淮南矿路公司之邀,谈及日本人曾证明淮南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上窑间淮河盆地有深藏煤田,因此有深钻的必要,拟请矿产测勘处全权办理。同年8月,淮南八公山区煤田测勘队正式成立。同年10月,淮南八公山新煤田遂宣告发现。谢家荣基于对煤地质学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大地构造、古地理和煤田地质的深刻理解,结合淮南煤田含煤沉积发育的“北型南相”特点分析,找到了淮南八公山煤田。

1947年11月,谢家荣著文《中国釷矿的找矿远景区》,提出了7个铀釷矿找矿远景区:辽东湾阴山山脉及山东半岛前寒武纪地块中的伟晶岩脉,南岭地区(从赣州市云南省),湘西黔东,滇中康南地区,玄武岩铜矿区,西南和新疆的中生代红盆以及海滩砂和海岸沉积,指出了中国铀釷矿的找矿方向。1948年,谢家荣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同年发表了标志着中国铀矿地质学研究起点的《铀矿浅说》一文,同年于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交的报告中论述了中国的铅锌银矿床。1949年后,谢家荣先后被任命为南京军管会、华东工业部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矿产测勘处处长。1950年,谢家荣根据他对中国矿产地质的实践经验,结合矿床学理论研究,就全国地质矿产钻探工作发表了许多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文章。9月谢家荣被任命为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计划处处长。

1952年,地质部成立,谢家荣任地质矿产司总工程师。谢家荣着重于矿产分布规律的综合研究,如对甘肃白银厂铜矿的地质评价意见,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铜矿基地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1954年,谢家荣调任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总工程师。对于石油普查勘探工作进行了相应的部署和指导,谢家荣与黄汲清主持编写的《普查须知》是野外地质人员必备的工具书。

1955-1957年间,谢家荣为三次石油普查会议准备了最主要的学术报告,指导了中国的石油普查。谢家荣与黄汲清专门提出并坚持当年部署了松辽盆地的石油普查项目。1957年,地质部地质研究所担任副所长,谢家荣与孙云铸、黄汲清等一起拟定了逐步进行中国地质和矿产研究的总体规划,并取得了若干成果。1958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矿产地质会议上做了《中国矿产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及今后找矿方向的若干意见》的学术报告。之后,谢家荣帮助地质勘探队找到海南岛海口市附近的一处三水型铝矾土露头。1964年,谢家荣任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矿产综合研究室主任,着手编著《中国矿床学》。

自杀谢世

1966年8月14日,“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于不堪忍受造反派的冲击在北京自杀谢世。

主要成就

科学研究

20世纪20年代初期,谢家荣主要工作重点在于对长江中下游地质矿产调查,其中对湖北和长江峡谷一带的区域地质和矿床研究较为详细。50年代后,谢家荣兼任燃料工业部石油地质顾问期间,指导中国的石油地质普查勘探工作。60年代后,谢家荣着手总结中国的矿产地质问题,集中于矿理论方面研究。

谢家荣主持矿产测勘处工作期间,深入研究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以及磷、硫等非金属矿床;对淮南八公山煤田、福建漳浦铝矾土、安徽凤台磷矿、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甘肃白银厂铜矿等一批重要矿产起到发现或指导作用,是中国发现矿床最多的地质学家。谢家荣是中国最早提出陆相生油的学者之一,更是注意到在华北地区东北平原下找油的第一位地质学家。由谢家荣发现并命名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在中国石油地质领域有最重大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谢家荣首先提出石油地质中的“左潜山油藏”一词。谢家荣认为在对中国各类矿产资源的理论研究和矿产分布规律研究中都应把大地构造格局放在首位。他对中国大地构造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有许多科学论述发表在他的经济地质学著作中。

教学成果

在区域地质学方面,他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时,暑期即带领学生填绘北平市西郊兰厂、房山区涞源县等地的地质图。在云南省的3年(1940-1943年)中,他亲自指导周德忠编制了滇东、滇西、川西的1/10万路线地质图数十幅,为中国1/300万地质图的编绘出版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料。

1935—1936年,谢家荣在北京大学讲授矿床学课时,除讲授“无烟煤、烟煤、褐炭、泥炭”这样传统的分类法外,还以一学期的时间,专门介绍新兴的煤岩学,在镜下可把煤分为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等。谢家荣是把煤岩学介绍到中国国内的第一个中国人,是中国煤岩学的倡导者。1950年根据国家对矿产测勘人才之急需,谢家荣创办了“南京市地质探矿专科学校”,亲任校长,校内设矿床、勘探、物探和石油地质四个专业,聘请南京各地质专家来授课,谢家荣亦亲授“矿床学”。到1952年结业,共培养学生116名,都已成地质界骨干。谢家荣在矿产测勘处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先后分别担任地质部系统吉、辽、冀、鲁、晋、苏、赣、鄂、黔、粤、陕、青等省地质局以及区测局的总工程师,成了日后全国矿区勘探工作的骨干力量。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全国各省(区)地质局的总工程师,有一半是出自谢家荣的门下。

主要论文

以上资料来源于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以上资料来源于

社会任职

以上资料来源于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谢家荣先生开创了中国矿床学研究的先河,长期从事地质矿产普查勘探实际工作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最早提出陆相生油的学者之一,为我国地质科学诸多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杰出的地质教育家,为新中国地质事业大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级地质人才。他积极倡导推进学术活动,倡议并积极参与筹创中国地质学会。谢家荣先生还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谢家荣先生50年的地质生涯,是对中国地质事业执着追求的历程,是对地球科学理论努力探索的历程。——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评

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之一,涉猎地质学领域之广泛,堪称学界第一,成就卓著,并在许多学科领域都处于奠基人和开拓者的地位。——中国科学协会评

作为中国石油地质的先驱,谢家荣的一生都在关注石油,为祖国石油地质事业呕心沥血,为以大庆油田的发现为开端的中国石油大发现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中国石油新闻评

“谢家荣先生是中国地质学界最肯努力的青年”,“他又好读书,能文章,所以他做的这一部教科书”——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

谢家荣献身地质事业50年,涉足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层古生物学矿物学岩石学、矿相学、矿床学、煤岩学、煤田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经济地质学、地球化学、陨石学、地文学、地貌学古地理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土壤学等,其涉猎面之广,在我国地质界独一无二,并且在许多方面都居于开创者的地位。——中国科学报评

家庭成员

后世纪念

1988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举行第六届年会暨纪念谢家荣专题报告会。

2007年1月地质出版社为纪念谢家荣教授诞辰110周年出版的八卷集《谢家荣文集》的第一卷,收入了谢家荣教授1915年至1925年间的作品共32篇(本)。

2009年12月31日,纪念谢家荣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新大都饭店举行。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等有关领导及中科院、工程院等相关专家近100人出席座谈会。

参考资料

谢家荣.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3-08-20

谢家荣:华夏地学拓荒人.中国科学报.2023-08-30

谢家荣——中国地质事业的拓荒者.中国地质调查局.2023-08-20

科技人物 | 谢家荣——中国地质界的一代宗师,矿床学的罕见巨匠,矿产勘查事业的杰出领导人.澎湃新闻.2023-08-30

中国地质学会百年系列纪念文章——中国地质学会创立人谢家荣、李学清简介.河北省地质学会.2023-08-30

大地上的九三群峰——数位名人小传.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3-08-31

谢家荣——中国地质事业开拓者 829 阅读 2022-05-31.地科院地质所 .2023-08-30

矿床学巨匠谢家荣院士.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8-30

院士说丨谢学锦:追寻父亲脚步,接力躬身大地.澎湃新闻.2023-08-30

谢家荣.中国地质.2023-08-20

谢家荣:著名地质大师和矿床学巨匠.中国能源网.2023-08-30

一百年前的今天,26个人干了一件大事.中科院地质地球所.2023-08-30

全方位地质学家、中国矿床学巨匠 ——谢家荣院士(一).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23-08-30

收录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的21位重量级地学家.中国选矿技术网.2023-08-30

纪念谢家荣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2023-08-30

谢学锦:追寻父亲脚步,接力躬身大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3-08-30

谢家荣:为发现大庆油田立功.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3-08-30

丁文江.上海交通大学.2023-08-31

谢学锦幼时与父母合影.中国科学博物馆.2023-08-30

谢家荣文集 第一卷.中国科学博物馆.2023-08-3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