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洪江镇 :湖南省怀化市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14:38

湖南洪江镇古商城依、巫两水而建,成形于元末明初,至今仍遗存2000余处古建筑,面积达10万余平方米,依稀可见其古代商贸重镇的大气。洪江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活动,距今已有三千年文明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绚丽多彩,遗存十分丰富。在迷宫一样的洪江古商城街巷,星罗棋布着许多富商巨绅的宅第,有的甚至是货栈兼招待客商住宿的商行,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明清江南营造法式,又兼具显著的沅湘特色。

基本概况

湖南洪江镇-铁树湖南省西部沅江巫水交汇处有一个洪江古商城,它自古是驿站、是草市、是商埠。夏为古荆之地,周末隶属于楚,秦为黔中郡地,汉为武陵郡镡成县天宝隶属龙标县,宋置洪江,元设巡检司,明设洪江驿,清设洪江镇,民国称会同县洪江市。洪江——名洪溪,又名熊溪,为武陵五溪之首。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蜡树闻名于世。洪江古商城则位于黔城镇沅江的下游20公里处,三面环着沅水、巫水、舞水,承接源于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的水上交通。洪江古商城的街道一般分为两种,平整、稍直且长的称之为“街”,沿山沟而建的叫做“冲”,冲、街之间因地势变化所形成的走道称为“巷”。街巷密集交错,石阶遍布,狭窄弯曲,除正街外长度最长的500余米,一般在200到300米,宽在2至4米,路面全是用石板铺设,是典型的古代商城建设模式。沿着约三四公里长断续尚存的青石板路和码头高低错落的石级往前,完好地保存着一大片自明清至民国时代的寺庙、墟场、驿站、衙门、钱庄、银行、书院、学堂、会馆、作坊、洋行、客栈、烟馆、妓院、茶楼、报社……青耳粉墙,雕梁画栋,古香古色,苔藓植物苍苍,充分印证了文献上所记载的三百多年前“七冲八巷九条街”的布局。在迷宫一样的洪江古商城街巷,星罗棋布着许多富商巨绅的宅第,有的甚至是货栈兼招待客商住宿的商行。宅第多为两进两层或两进三层,四周为青砖砌的封火高墙,中堂极为高敞。有干天井和湿天井,廊阶用十分平整的大青石板铺成,有的一块长至丈余。更罕见的是每进门就有一座用青石板镶制成的太平缸(别处皆为陶制),大的长约两米,宽高约一米,每一面都雕刻着精美的吉祥图案。还有些是圆形或六角形的观赏鱼缸,上镌诗词与鱼龙目花鸟,书画和雕刻的艺术性均高,令人叹为观止。洪江古商城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明清江南营造法式,又兼具显著的沅湘特色。每一处宅第都令人感受着天人合一的和谐,仅以砖、木、石为材料,铁钉都不用一颗,就造出一座座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精致的窗、格扇、门雕与造型精巧的栏杆,飞檐翘角展翅欲飞,虽复杂细致,却又简朴自然,体现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极致。

湖南洪江镇-铁树

中国第一家商业博物馆,将在古商城30万平方米、380多栋依山而建的明清古建筑群的基础上建成。在论坛上,洪江区从380套古宅中精选出20套,提供给这次当选的“2005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富人物”前10名企业家和获得“中国走向世界企业成就奖”的前10家外资企业,用于打造企业商道文化博物馆。这20套古宅,有“明清古建筑群标本”之称,既有徽派建筑风格,又有沅湘建筑特色,每一套古宅都有一段动人的致富传奇。

行政区划

湖南洪江市镇1999年6月,原洪江区域(除黔城乡外)与新洪江市实行分开管理,设立洪江区,成立相应的党委和政府机构,直接录属怀化市委、政府的领导。位于湘西南,北纬27度零5分~27度零13分,东经109度零45分~110度零3分,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6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7.27万人。洪江夏为荆州市之地,周末录于楚,秦为黔中郡地,汉为武陵郡镡成县地,东晋舞阳县地,隋属沅陵郡龙剽县,唐属朗溪县,五代入于蛮。宋元右年(1090)置洪江寨,录黔阳;崇字二年(1103)改属靖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寻改三江县为合同县,随属会同县。元明清因之。清末置洪江镇。民国初期为会同县洪江镇,民国13年(1924)称会同县洪江市,后又改为镇。民国22年以后为湖南省第四、七、十区保安司令部和第七、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中国抗日战争后期,湖南省政府在此设立洪江行署,辖第六、十两个专区。解放初,置洪江市,录属会同专区。1961年7月24日,洪江市恢复为黔阳专署管辖的县级市建制。1963年5月20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洪江市改为黔阳洪江镇,由黔阳专署和黔阳县双重领导。1979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黔阳县洪江镇,恢复洪江市建制,以原洪江镇的行政区域为洪江市的行政区域,属黔阳专区管辖(1981年6月30日黔阳地区更名为怀化地区)。1988年1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经济计划单列市。199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洪江市与黔阳县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1999年2月至4月,即洪江市黔阳县合并后的原洪江市发生震惊全国的“洪江事件”。1999年6月,原洪江区域(除黔城乡外)与新洪江市实行分开管理,设立洪江区,成立相应的党委和政府机构,直接录属怀化市委、政府的领导。原洪江市辖有河滨路街道、沅江路街道、高坡街街道、新街街道、常青乡桂花园乡横岩乡、黔城乡。

湖南洪江镇

发现过程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怀化市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保存完整的古城古镇古村有30多处,拥有以洪江古商城、芷江受降城、黔城镇、龙溪古镇、荆坪古村、高椅古民居、通道古侗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集中连片的古城古镇古村群落。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罗哲文认为,怀化古城古镇古村资源十分丰富,堪称“全国最大的古城古镇古村群落”和“古建筑群博物馆”。湖南怀化这些保存完好、体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古寺、古楼、古桥、古井、古商城、古村落,无论数量上,还是特色和多样性上,都是全国罕见的。它是中国建筑历史的一幅幅珍贵画卷。湖南省文物部门的调查表明,在怀化古城古镇古村建筑群落中,洪江古商城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在“七冲八巷九条街”的古城格局中,近10万平方米、380余栋明清古建筑呈“井”字形布局排列,10大会馆、18家报馆、23家钱庄、34所学堂、48个半戏台、50多家青楼、60余家烟馆散落其中。洪江古商城也因此被文物考古界称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10月17日,在怀化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论坛上,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联盟将“中国第一古城古镇古村群落”牌匾授予怀化市政府。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

高庙遗址位于湖南洪江市安江镇(原黔阳县城)东北约5公里的岔头乡岩里村,地处沅江北岸的一级台地上,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一贝丘遗址。按遗址现存地貌和地表高程,可将其分为2区,北区为遗址顶部,其南缘以一条东西向的乡间小路(坎)为界与南区相连。南区较北区低约1.5米,实为现今沅水北岸顶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1、2004年先后2次对其进行了主动发掘,共揭露面积530平方米。在怀化市铜湾水电站的基建工程中,再一次对高庙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实际揭露面积1142.5平方米,主要发掘区域位于南区北缘和北区中部,为了解遗址布局的整体情况,另在北区北部做了探掘。通过大面积发掘,获知遗址顶部主要为史前居民的住宅和地之所在,地层堆积厚度在1-1.5米,有3-10个文化层。其周围则为斜坡,是贝丘遗址堆积的主要场所,堆积厚度3.5-7米,最多达27个堆积层。遗址的主体堆积——新石器时代遗存保存甚好。它分为2部分,且各部分均包含了若干个地层,二者分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现暂称其上部地层堆积为“高庙上层文化遗存”,年代范围约为距今6300-5300年;下部地层堆积则已正式命名为“高庙文化”,年代范围约为距今7800-6800年。

一、揭示了一处高庙文化晚期的大型祭祀场所

该大型祭祀场所分布在遗址北区顶部的第8层面上,并延伸至北区南缘,已揭露的区域分布在29个探方内,面积达700多平方米,据祭祀坑布局的情况,估算其整个面积约1000平方米。

整个祭祀遗迹由3部分组成:

A、司仪(主祭)场所。其正面由4个主柱洞组成两两对称(中间二柱间距略宽,达2米),略呈八字状的“双阙”式建筑。柱洞均近方形,边长为0.85-1深1.1米。东、西两侧分别有1和2个直径约80厘米的柱洞以立侧柱。主柱洞中部正前方1.2米处为一牲祭坑,坑内出土有经火烧过的牛、羊、鹿、龟和鱼等动物骨骼和大量螺壳。主祭场所面朝正南方的沅江

B、祭祀坑。已发现39个(其中之一为人祭坑),均位于司仪场所的南方,排列有一定的规律。祭祀坑大都为圆角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直径或长、宽约1、深0.8-1.2米,坑壁近直。坑内堆积状况基本一致,即上部均用较纯净的浅黄土夯筑,下部堆放的螺壳多经火烧,且大都另夹有一层火烧骨渣。

C、与祭祀场所相系的附属建筑——议事或休息的房子及其附设的窖穴。房子位于司仪场所西侧,面积约40平方米,门朝东,为两室一厨的结构。窖穴分别位于厨房门外左(东)侧以及祭仪场所(西侧)右前方,内贮大量(或满坑)淡水螺

该祭祀场所各遗迹中出土物的特征大致相近,其年代约为距今7000年。

高庙文化晚期的规模如此之大的祭祀场所,其附设的司仪、牲祭、人祭、窖藏与议事会客场所俱全,这在我国南方同时期遗址中是极为罕见的。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居民宗教礼仪的真实状况,同时也表明其在当时很可能是一个区域性的宗教中心。

二、发现了距今约7800年的饰凤鸟、兽面和八角星象图案的陶器

在此次出土的“高庙文化”遗存的部分陶器上,发现有比前2次发掘所见更为丰富的以凤鸟、獠牙兽和太阳纹、八角星纹为题材的图像,这些图像均用简单的戳印篦点连缀而成,且其中的部分图像被涂上朱红或黑色的矿物颜料,这些图像中的獠牙兽长有双羽,凤鸟载着太阳或八角星象,它们显系超自然的物像。参照该遗址中大型祭祀场所的发现,可确认这些饰有上述图像的陶器属于祭器的性质,它们在高庙文化的鼎盛期(大体在距今7400—7100年)最为发达,且其构图和制作技术皆显得相当娴熟。可喜的是,此次在该遗址的南区(第22-27层)发现了年代比之更早的高庙文化早期遗存,出土陶器上的凤鸟多为刻划的并列鸟头,兽面则为兽头的正面图像,八角星象则悬在天空,无论从它们的构图和制作技术都非常简单原始,其所处年代据此期遗存中陶器的基本特点,可初步判断为约距今7800年。这些祭器出于年代如此古老的时期,为追溯我国史前宗教艺术的起源翻开了新的篇章。

三、出土了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白陶制品

白陶是中国史前制陶工艺中的杰出代表。过去在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汉中市盆地的龙岗寺遗址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史前遗址中都出土过白陶,但年代大都在距今6000年上下。洞庭湖区所出白陶的年代较各地要早,1990年在岳阳坟山堡遗址第3B 层出土的白陶残片,其年代上限可能已接近距今7700年。此次在高庙文化最早一期遗存中(出于遗址南区第24层)新发现了精美的白陶罐片,其所处年代估计不晚于距今7800年。白陶在整个高庙文化遗址中较之于年代与之相当的洞庭湖区皂市下层文化要更为发达,现在看来,高庙文化所处的沅江中上游地区很可能是我国白陶的最初发源地。

四、揭示了高庙上层遗存中的部落首领夫妻并穴墓等一大批重要遗迹

这次在遗址中部除发现上文所述高庙文化晚期的大型祭祀场所及其附属设施外,还在遗址中部偏北部位发现高庙文化时期和高庙上层遗存的房址20余座,均为挖洞立柱的排架式木构地面建筑,面积在18-40余平方米,二或三开间结构,门道多朝南。发现属上层遗存的墓葬30座。出土的墓葬分2类:一类为瓮棺葬,死者多为儿童,保存在瓮内的人骨皆作屈肢状。另一类为土坑竖穴墓,头多朝东,依其葬式又可分为仰身直肢与侧身屈肢2种:前者的年代相对较晚,骨架皆已朽蚀,一般都有数量不等的随葬品;后者的年代相对较早,大都保存有人骨架,没有或甚少随葬品。在这些墓葬中,有2个重要的墓例:

其一为由M26、M27构成的一组并穴墓,2座墓均开口于北区T0909第5层下,人骨皆朽,头均朝东。其中M26位于南侧,在死者胸部出透明白玉2件、玉块1件,在其腰下近裆部位放有象(长)牙1件;M27位于北侧,在死者胸部偏南侧出土玉和石刨形斧各一件。从2座墓所出随葬品的类别和二者墓穴所处的位置关系,可判断M26为女性,M27为男性。而从其随葬品的质地和品位知其在该墓地中处于显赫的地位,推测他们应是当时(高庙上层遗存)某一代部落首领的夫妻并穴合葬墓。

另一墓例为M65,开口于北区T1107第6层下,处于上层遗存中较早的阶段,墓穴近方形,坑内有人骨架4具,均为屈肢。其中北侧2具头朝东,为壮年夫妇,最北侧的男性呈微侧身,右腿搭于其妻之股上,身高约1.8米,女性为仰身屈肢,身高1.7米以上。南侧的2具则头朝西,骨骼均不如居于北侧者粗壮高大,部分骨骼有位移的迹象。此墓无任何随葬品,且死者4人系同穴合葬,推测其可能属于非正常死亡的情形。

五、发现了为建立本区域史前文化谱系的关键性材料

在前2次发掘的基础上,此次发掘找到了2批关键性的材料:其一是发现了高庙文化的早期遗存,进而揭示了该文化始初阶段的情况。并从其主要生产工具的特征(原料多来自附近河床,采用锤击法单面打击方式,以大型砍器和各种打击石片为主要器类)了解到该文化继承了本区域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水文化类群”遗存的技术传统,故对其文化的渊源关系已经明晰。其二是出土了高庙上层遗存中最晚的一批墓葬。其随葬器物的主要组合为黑陶、曲腹杯和壶形罐等,已明显属于大溪文化遗址遗存,这样就可将其与1984年在此区域发掘的怀化高坎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存涵接起来。那么,再将高庙遗址大部分遗存与年代介于二者之间的辰溪县松溪口上层,以及晚于屈家岭文化高坎垅类型的龙山时代诸遗存进行排列,本区域新石器时代的谱系及其相应的年代序列就基本清楚了。

此外,高庙遗址大部分地层中均出土了堆积如山的淡水螺、贝壳和鹿、猪、、牛、熊、象、(下层)以及犀牛等各种水、陆生动物骨骸数十种,非常直观地表达了当时人类获得食物的主要手段和来源,是以渔猎与采集为主的攫取式经济方式。其中的部分猪牙床经鉴定已属被驯养的家猪,表明当地在距今将近8000年的时期已出现了动物的驯养业。(贺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隆重庆祝\u003c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u003e颁布实施去年12月30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在呼和浩特市隆重召开“学习贯彻《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政协、自治区政府、自治区公安厅、检察院、法院、内蒙古自治区军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财政厅、环保局、发改委、民委以及自治区文物考古专家组和新闻媒体共60余人,与会同志一致认为:12月1日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修订颁布的\u003c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u003e ,是一部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的重要地方性法规,一定要认真学习和宣传贯彻实行。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大区,保护文物是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重要任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都要认真学习贯彻文物保护条例,在生产建设城市改造、旅游环保教育等方面,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重视文物保护。内蒙古自治区海关、公安厅等部门的同志建议今后应当从公安、海关部门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培养,以开展文物鉴定工作。自治区文物局要求全区各级文物部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u003c文物保护条例\u003e 。

建筑特点

湖南洪江镇洪江古商城保存的古建筑群,堪称江南民居古建筑之经典, \u003c清明上河图\u003e的活版本,属全国罕见。如果把它作为湖南省的重点人文景观开发出来,它将成为湖南旅游业的又一品牌。地处湘西雪峰山边陲的古城洪江市,明末清初曾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腊而名扬一时,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享有“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誉。洪江古商城由来已久,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据专家考证,现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如窨子屋、寺院、古庙、钱庄、商号、洋行、作坊、店铺、客栈、青楼、报社、烟馆等共380多栋,总面积约20余万平方米。洪江虽属弹丸之地,却汇聚了直通洞庭湖长江沅江巫水和氵舞水,这几条支流先后流入沅江市,至此江面变宽,水势浩大,宛若一股洪流,于是就有了“洪江’的称谓。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使洪江市自古以来就是湘西南重要的驿站和繁华的商埠。明代嘉靖隆庆之际,正值资本主义萌芽之初,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已初具雏形,传统的“四民地位’由“士农工商”转化成“士商农工”。商业,以前备受冷落的末业,这时已被移民而来的洪江人首肯认同;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的1573~1620年,洪江犁头嘴(今沅江路)就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物资交易、集散市场,店铺林立,作坊成片,成为洪江最早的港口商埠。明清时期更是成为湘西南扼守湘、滇、黔、桂、鄂物资集散通道的商贸重镇,被称为“五省通”。明清以后,洪江市商贾云集,店铺如林,沅巫两岸千帆竞发。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文人王炯在他的\u003c滇行日记\u003e中有“烟火万家,称为巨镇’的记载,并以“商贾骈集,货财辐,万屋鳞次,帆云聚”来形容洪江。乾隆初期《洪江育婴小识》中描述了洪江的繁华景象:“当是之时,列肆如云,川楚之朱砂白蜡树,洪白之胶油,木材之坚美,乘流东下达洞庭湖,接长江而济吴越,连帆大衔尾而上,环货骈积,率以花布为大宗。南连桂林市,西趋滇黔,利市三倍,居市者长子孙,百工技艺之流襁至而辐辏,地窄人众,至劈山湮谷,连屋层楼,栉比而居,俨然西南一都会。”

湖南洪江镇

旅游小贴士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1、洪江古商城交通 从怀化汽车站乘坐到洪江的车,车票18元。顺路的话还可以去黔城老街逛一逛。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

2、洪江古商城住宿

由于古商城内来往的各地商客很多,为联络族谊乡情,维护同乡利益,商客们便开始设立会馆。会馆或坐落于深巷,或筑于高坡,每馆都有一个宫名,如江西馆称万寿宫,福建馆称天后宫,宝庆馆称太平宫,七属馆称关圣宫。有正殿、偏殿、正厅、客厅、客房和戏台等,用以共同祭祀和维系乡情。

3、洪江古商城美食\u003c/strong\u003e

这里的洪江鸭是天下最好吃的鸭子了。这里的酸萝卜等泡菜酸酸甜甜,又脆又爽口。这里的米粉也特别好吃。比什么桂林米粉常德米粉不知道要好吃多少倍。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