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 :甘肃南部河流(渭河支流)

更新时间:2024-09-21 00:00

漳河,黄河支流渭河支流榜沙河的支流,主要河道位于甘肃省漳县,发源于漳县和岷县交接的木寨岭,自西南向东,流经漳县境内大草滩、虎桥、三岔、盐井、武阳五个乡镇,于武山县高楼乡丁家门流入榜沙河,属渭河二级支流。流域面积为1270.05平方千米。河流全长为83.7公里,河床比降1%~5%,流域面积1270.05平方公里。

漳河是漳县的“母亲河”,流域内有引水灌渠多处,为全县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明至清代、民国期间,漳县所产木材,顺漳河、龙川河榜沙河而下,在武山县鸳鸯镇渭河,运抵武山、甘谷县天水市宝鸡市咸阳市

干流概况

漳河,主要位于甘肃省漳县境内,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县县境。《尚书·禹贡》:禹导漳河水从孙家峡出,汇入渭河。即指此河。

发源于漳县木寨岭,自西南向东,流经漳县大草滩、殪虎桥、三岔、盐井、城关五个乡(镇),出孙家峡流入武山县,河流全长为83.7公里,漳县境内61公里,河床比降1%~5%,流域面积l,270.05平方公里,漳县境内1,216.05平方公里。

发源于漳县木寨岭,流经漳县城南,于武,漳交界处的孙家峡入县境。县内干流长14公里,流域面积101.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22立方米/秒,平均径流量0.0694亿立方米。漳河在县内自北向南,横贯高楼乡中部,下游有较为开阔的刘川盆地,至鸳鸯乡丁家门注入榜沙河。河西岸建有四级提灌站一处。

流域内上游两岸山坡有乔、灌木林和草原覆盖,植被较好;中下游沿岸主要为农田和荒山荒坡,植被有一定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

水文特征

漳县年平均降水量466--689毫米,属半湿润和湿润气候区。JiI区多年平均降雨量466毫米,最多的1967年663.1毫米,最少的1997年257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53.1%,形成了秋季多雨,涝洪灾害频繁,冬季少雨,气候干旱。全县年降水日数157.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3.2%,其中:\u003c5毫米的降水日数112.5天,5~10毫米的29天,≥10毫米的13.7天,\u003e25毫米的1.9天,\u003e50毫米的0.4天。多年平均最长降雨天数10天(1976年8月20日--9月1日),一日最大降雨量68.1毫米(1973年8月8日)。全县山区降水、半干旱山区年降水514.6毫米,土石山半湿润区612--634.8毫米。河谷川区年降水总量0.431亿方,占全县降水总量的3.5%;土石山湿润区年降水9.826亿方,占全县降水总量的79.1%;半干旱区年降水总量2.172亿方,占全县降水总量的8.9%。

多年平均流量7.362立方米缈,枯水流量0.29立方米缈,多年平均径流量2.408亿方,水能蕴藏量42,857千瓦,年输沙量101.2万吨,多年平均含沙量4.98公斤/立方米。

洪水的形成,春季因冰雪融化而发生,夏秋因暴雨而形成。从时间上看,多在6、7、8、9四个月,有持续时间长、年际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多的特点。另外在漳河、龙川河下游,由于河床比降突变,河道高程与两岸高程相差小,每逢发生洪水,常出现改道、漫田的危害。三条河流最大洪峰均发生在1973年8月26日,经计算,流量漳河为575立方米缈、龙川河为425.8立方米/秒、榜沙河为536.7立方米缈。

1973年8月 漳县连续10多天大雨,大小河流河水暴涨,洪水泛滥,造成漳县50多年未遇的特大涝灾。这次灾害共冲毁耕地11,728亩,塘坝16座,电站1处,河提45,000米,公路线46处3,909米,漳河大桥亦被冲毁。死亡1人,冲死大家畜8头、羊43只、猪19只,倒塌房屋1,204间,秋夏粮田冲毁5,513亩,粮食减产1,481,000公斤。1952年7月3日,渭河泛滥,淹没农田5700余亩。是夜,漳河暴涨,淹没农田4487亩,高楼乡小庄村9户农民房屋被冲走。

中漳河流域水力资源蕴藏量4.2857万KW,,宜于发展小水电

主要支流

其主要支流有石咀沟、奔子沟、猪窟洞沟、东扎沟、铁沟河、杂寸沟、马龙河、朱家河、小井沟、九眼泉沟、汪家河等11条。

治理开发

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邑令白光辉创开由柴家沟门(今三岔镇河南坡村)分漳河入渠,后于暴水。当地民众为纪念其功绩,称此渠为“白公渠”o ,

1997年6月23日 县委批转漳河流域综合治理扶贫开发项目考察组《关于实施\u003c漳河流域综合治理扶贫开发项目\u003e的报告》。《报告》分析近年来漳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失衡的危害和原因后,提出了项目实施区、主要内容及总目标。

1998年9月21日 《甘肃日报》报道:在县委“沿漳河流域建设千亩渔池蓝色工程”的号召下,漳河流域相继建成了连片鱼池,使渔业生产基地取得了初步成果。漳河岸边已迅速发展起养鱼水塘741亩,年产量可达16万公斤o

古代水利工程

据旧《漳县志》载,中华民国以前县内有灌溉渠道10条。

大渠:自城西十里墩底下分漳河入渠,经裴家庄、汪家庄至城西归二渠。

灌田1,700余亩。

二渠:自城西五里汪家庄分漳河水入渠经陈家庄、蔺家庄,分支渠东南

流,名为二渠;至关帝庙又分支渠,名斜渠,东经董、水、胡家庄人漳河。可

灌田2,500余亩o

北渠:由汪家庄分引大渠水绕县川北山麓至胡家庄止,清乾隆,邑令

金光斗开北渠,引漳水,灌溉有年,后为山水淤塞。民国13年(公元1924

年)後补修之。

白公渠:在城南盐井镇上川。清康熙时,知县白光辉创开,由柴家沟门分

漳河人渠,后圮於暴水,遂接西川渠水,灌溉有年,旋渠口後圮。民国9年

(公元1920年),乡绅陈克忠等在芦家川新开渠口,仍为暴水所损。民国13年

(公元1924年)县长石作柱又另开渠口,由许家庙后引水接入旧渠。灌田

1,000余亩。

明、清至民国年间,引水浇灌主要是县城到三岔的漳河两岸,二里二屯没

有川地,成麻川因水性碱涩也不放水。史载浇灌乡规为:由上及下,挨次轮

浇,不得掺夺。春夏雇管水一人昼夜巡视,秋冬合收麦豆付雇资。

西川渠:自史家崖分漳河水入渠,灌王家门、芦家川等处,渠口为水所

圮。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後开之。灌田1,200余亩。

东川渠:由学田坪分漳河水入渠,经窦家坪至酒店下,灌田2,000余亩。

柯寨渠:损于暴水。民国13年,邑令石作柱i复疏凿。灌田千余亩。

包家门渠:由包家门引柳林沟及马家崖洞水入渠至盐井镇,灌田100余

.—L

田o

三岔渠:引杂寸河入渠至三岔驿街。灌田400余亩。

头渠:由黄土坡引漳河水入渠,绕磨河滩灌田300余亩。

1.

灌溉渠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0--2000年,全县共投入资金2,820.812

万元,新建灌溉渠道138条,总长274公里,新增灌溉面积2.67万亩,相当

于以前的3.76倍。改建旧渠6条,总长23.6公里,新建提灌56处,总装机

2,572KW;打机井20眼,建水库两座,兴修雨水集流工程7,637眼,人畜饮

水工程109处。逐步形成了地表水、地下水、天上水三水齐抓,渠灌、提灌、

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同步推进,大、中、小水利工程并举的水利建设新格

局。2000年全县累计灌溉面积达到5.0551万亩,是1949年前的7.12倍。

城关北渠:改建于1956年,从墩底下开渠经裴家庄到董家庄,灌溉面积

3,800亩。

胜利渠:建于1959年,自殪虎桥引铁沟河经三岔乡黄土坡村、三岔村到

吴家门村,全长10公里,灌溉面积1,900亩。

丰产渠:建于1959年,自新寺中心村引南河水经杨家沟门、蒲家庄、至

大柳树,全长6公里,灌溉面积1,100亩。

新寺北渠:建于1958年,自漳县新寺乡红崖磨引龙川河水,到武山县

家门,全长5公里,漳县内灌溉面积1,000亩o 1980年,从北九年引龙川河

水至杨家滩,新建中渠一条,巩固原北顺渠灌溉面积1,000亩。

新电渠:建于1972年,将原东川渠从酒店沿长至李家沟门扩建而成。全

长7.565公里,灌溉面积1,200亩。

南坪渠:1958年开始修建,中途停工,1966年起又续建2年。从殪虎桥

石关峡引漳河水顺南山傍山而下,引水流量1立方米缈,全长33公里,可灌

地5,100亩。

同期开工新建的东泉东龙渠、新寺青龙渠、大草滩大丰渠、殪虎桥跃进

渠,因工程难度大,工期长,灌溉农田不平整而停建。‘

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对大丰渠、跃进渠进行改造扩建。投资累计达17

万元。

武山县高楼乡。漳河横穿东西,沿河建有4条灌渠,可灌地2000亩。1977年在燕儿击建成扬程205米,上水量每秒0.35立方米的四级提灌一处,可灌地3500亩。

刘川渠1949年修成。从古儿崖下引漳河水至陈门村,长12公里,流量0.25立方米/秒,灌溉1300亩。

漳县南渠灌区

位于漳河南岸,是原建白公渠、盐井南渠及新电渠三个自流灌区的通称,西起三岔镇王家门漳河桥,东至城关镇李家沟门,北邻漳河,与漳河北岸的北渠遥遥相对,效益相当。区内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光照资源充足,适宜作物生长,是漳县农业高产区和农村经济综合开发区。南渠改扩建工程改分散引水为集中引水,将原白公渠及盐井南渠合称为南渠上段,原新电渠定名为南渠下段,渠道全长16.765Km,控制总灌溉面积1.23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9,025亩。南渠上段长9.2Km,设计引水流量0.5立方米缈,自流灌溉面积5,256亩;下段长7.565km,设计引水流量1.6立方米/-;IeJ,",自流灌溉面积3,769亩。该工程由定西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1995年由省计委以甘计赈[1995)637文号批复,批复总投资370万元。于1995年9月开工建设,于2003年11月全线建成通水。共建成上段进水枢纽1座,干渠浆砌石衬砌5.4km,砼衬砌0.5km,修整土渠1.4km,建成渠涵7座,公路渠涵2座,机动车桥5座,其它建筑物17座;下段建成进水枢纽1座,完成渠道衬砌及土渠整治7.565km,建成公路桥3座,山洪涵2座,渠涵12座。

水库

杂寸沟水库:建于1971年,位于三岔镇江家门。总投资12.809万元,投工26.85万个、土方石总量25,000立方米。水源属漳河一级支流杂寸沟河。大坝为刚性斜墙堆石坝,坝高18米,库容17万立方米。配套灌溉渠道2条,发展灌溉面积1500亩。

甘滩寺水库:建于1975年,位于金钟乡酥油沟村。总投资9.3909万元,投工7.5567万个、土方石总程量27,020立方米。水源属漳河二级支流酥油沟河。大坝为刚性斜墙混合堆石坝。坝长60米,宽10米,高16米,总库容15.5万立方米,配套渠道2条,发展灌溉面积300亩o

水运

水 运明万历年间开三岔、新寺木场,至清朝、民国期间,木场继续经营。漳县所产木材,由牛车运至木场卖给木商,木商雇用水手(向称“放客”),编串木排,顺漳河、龙川河榜沙河而下,在武山县鸳鸯镇渭河,运抵武山、甘谷县天水市、宝鸡、咸阳。1954年以前水运通畅,每年夏秋水旺季节,水运木筏每日30至50排,多者达100排。

水电

汪家庄水电站。1956年12月开始,由上级财政部门投资10万元,县上自筹3万元,在时任县委书记张萌的领导下,由县工业科负责建设,省水利厅提供技术指导,在位于漳河北岸的盐井乡汪家庄村开渠1公里,架设输电线路4公里,安装108KW水轮发电机一台,于1957年10月建成县内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年发电量25~30万千瓦时。供电范围主要是县城及盐井街道,运行8年后,因设备老化,于1966年停运后拆除。

)黄土坡水电站。1988年,经省计委、省水利厅批准,投资365万元,由县水利局负责,在三岔乡黄土坡村对面、漳河南岸的妖崖下,建成了一座装机容量1,260KW的水电站。该电站自殪虎桥镇石关村东边的石关向东顺山开渠5.8公里,修建引水构筑物18座,于1991年建成投运,并与农网并网运行,年发电量可达600~800万千瓦时。

水产

秦岭细鳞鲑俗名漳河鲈鱼,最早见于鲈鱼关之鲈鱼潭,为鲑科鱼类鲑鳟鱼的重要种类之一,冷水性的中型经济鱼类。全县山溪河流均有分布。体呈流线型,口大而斜,牙锥状,四鳃,体披小圆鳞,背鳍和腹鳍各一个,尾鳍凹入或叉形。黑脊白肚,脊两侧长有褐斑,略带红色。肉质洁白细嫩,其味鲜香无比,史传为皇家贡品,肉供鲜食,精巢可制鱼精蛋白和精氨酸。县畜牧局在分水岭办有驯化场,有成鱼300多尾,自由繁殖鱼苗3,000多尾,暂未实现人工孵化。

流域概况

先有漳盐,后有漳县。据《甘肃新通志》盐法记载, “巩昌府属漳县漳河侧,有产盐井三孔……”o漳县岩盐矿区中心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的盐井镇。地理坐标为东径104。237~104。32 7,北纬34。477~34。54 7。区内海拔1800~2000米,阶地发育属侵蚀堆积河谷地貌,区内气候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466--689毫米,年平均气温7.9℃,全年无霜期155天左右。区内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并属地震多发区,但尚无6.5级以上地震记载。漳河从矿区中心以北流经,水质尚好,供电方便,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生产和供销条件。漳县有一个盐井乡,乡政府设在盐井镇。这个因先民世代在这里掘井熬盐而得名的小市镇,座落在县城西南2.5公里的漳河南岸,

明朝初年将沿用一千多年的“鄣”或“彰”、“障”改为“漳”,可见在此之前的1,200多年里,盐井一直是漳县最繁荣的集镇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发源于甘肃省岷县与漳县交接处的木寨岭,自西南向东,流经漳县境内大草滩、殪虎桥、三岔、盐井、武阳五个乡镇,于孙家峡流入天水市武山县,属渭河二级支流。河流全长为83.7千米,其中漳县境内61千米,河床比降1—5%;流域面积1270.0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7.362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29立方米/秒。

漳河岸边的盐井镇是甘肃矿中盐集团的中心,自古漳县以制盐业而繁荣,是甘肃中南部食盐的供应地,古代朝廷重臣汪氏家族重兵把守。

支流

东扎沟河、东西溪、铁沟河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