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 :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

更新时间:2024-09-21 01:35

灵芝(学名灵芝属 lucidum (Curtis) P. Karst.)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灵芝属(Ganoderma)真菌,别名单芝 、密纹薄芝、老木菌等。在世界分布于欧洲北美洲等地,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分布广泛,常生于散射光的阔叶林中。灵芝属于高温型腐生真菌,对湿度和光照要求较高,适宜生长在偏酸性环境中。

灵芝的子实体一年生,菌盖木栓质,呈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初期边缘黄色,有环带和同心辐射皱纹,有漆样光泽,后渐变为红褐、红紫色或暗紫色。幼嫩时菌肉淡白色或木材色,接近菌管处呈淡褐色或近褐色。菌柄侧生,少偏生,木栓质,与菌盖同色,有光泽。孢子卵形或顶端平截,褐色,双层壁。

灵芝子实体中富含矿质元素、多糖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可做药膳,也可制成饮品、面包、面粉等。此外,据《中药大辞典》记载,灵芝子实体可入药,具有益气强壮、养心安神的作用。

植物历史

历史记载

灵芝作为名贵的中药材,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灵芝入药始载于中国秦汉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载“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魏晋医学著作《名医别录》中记载“赤芝生霍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恒山,紫芝生高夏,六芝皆无毒”。后来的许多医书《本草经集注》《图经衍义本草》《滇南本草》《本草纲目》等均有关于灵芝的记载。发展到现代,随着菌类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成熟,灵芝的人工栽培也逐渐受到广大科研工作的关注和创新。1960-1970年,灵芝的人工栽培从驯化试验发展到推广生产。自1980年以后,其栽培数量和生产区域得到了迅速扩大。

分类历史

灵芝曾经过多次分类,最早在瑞典植物学家卡尔?冯?林奈建立起来的生物分类系统中,灵芝被分到植物界(Plantae)中。1781年,法国植物学家Curtis将其划分到牛肝菌科(Boletaceae)牛肝菌属(Boletus)中,并命名为Boletus lucidus,意为有光泽的牛肝菌。1838年,美国植物学家Fris将灵芝从牛肝菌科中分离出来,划分到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多孔菌属(Polyporus)中。1881年,英国植物学家Karsten根据灵芝子实体的菌盖与菌柄具有光泽的特征,建立起灵芝属(Ganoderma)并将灵芝作为灵芝属的模式种,更改其学名为Ganoderma lucidum。

形态特征

灵芝的子实体一年生,菌盖木栓质,呈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直径3-32厘米,厚0.5~2cm,初期边缘黄色,有环带和同心辐射皱纹,有漆样光泽,边缘锐或稍钝,常稍向内卷,后渐变为红褐、红紫色或暗紫色。幼嫩时菌肉淡白色或木材色,接近菌管处呈淡褐色或近褐色。菌管长0.5-1厘米,管面初期白色,后变为淡褐色或褐色,有时呈污黄褐色,管口近圆形,平均每毫米有菌管4-5个。菌柄侧生,少偏生,木栓质,或罕见近中生,长 2-20厘米,与菌盖同色,有光泽,皮壳构造呈拟子实层型,淡褐色,组成菌丝棍棒状。孢子卵形或顶端平截,褐色,双层壁,内壁有小刺,有时中间有油滴。

物种分布

灵芝在世界分布于欧洲北美洲等地,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分布广泛,主要产于长江以南各地。灵芝常生于散射光的阔叶林中,尤其以向阳的壳斗科(Fagaceae)和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植物的根际或枯树桩上较多。

生长习性

灵芝属于高温型腐生真菌,其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5-28℃,温度低于6℃或高于35℃时完全停止生长。灵芝对湿度要求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为适宜,其对二氧化碳特别敏感,在通气不良的环境下,子实体不易开片。灵芝属于趋光性较为明显的菌类,光线不足时子实体细小盖薄。灵芝喜偏酸性环境,pH值在5-6为最佳。

繁殖

灵芝的担孢子在适宜条件下会萌发成芽管,经过质配、核配、减数分裂亲和过程,形成单核菌丝。两个单核菌丝经过锁状联合,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形成子实体原基,进而形成子实体。当灵芝生理成熟后,会从菌盖下的子实层菌管中散发出担抱子,又开始新的发育周期。

栽培技术

母种培养

选取菌盖良好且为木栓化的灵芝子实体,杀菌消毒后剪取菌盖置于培养基中培养。在25-28℃下避光培养3-4日,当有白色菌丝长出时,挑选纯白无杂的菌丝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中,培养5日后即为灵芝母种。还可选取生长良好并已开始释放孢子的灵芝子实体,消毒后收集孢子,并接种在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可获得菌丝,挑取白色无杂的菌丝继续培养,可得到灵芝母种。

瓶栽

选择锯木屑和麦麸作为灵芝瓶栽的培养料,加入适量水后压实并扎洞,以便于菌丝的繁殖蔓延。在无菌条件下,将菌丝体置于木屑培养基中央小洞处,再转移到培养室中培养。接种后不久,瓶内菌丝开始生长蔓延,约7-10天菌丝即可覆盖培养料表面。

塑料袋栽培

将拌好的培养料装袋,打上洞孔并扎好袋口,再进行灭菌。灭菌后温度降至30℃以下时,移入接种箱中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最后转置培养室培养。在24-28℃条件下避光培养,约30天左右即可出菇。

段木培养

选用栗(Castanea mollissima)、垂柳(Salix babylonic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等阔叶树作段木,杀菌消毒后进行打孔接种或段面接种,接种后盖上木塞或树皮。再将段木接种端朝下立于沟中,覆土后及时喷水,埋土后10-15天即可出菇。

病虫害防治

灵芝的常见病害有青霉菌、毛霉和根霉菌等,病害发生时可用烧过的刀片挖除杂菌,并用乙醇脱脂棉消毒,培养室用新洁尔药剂灭菌。灵芝的虫害发生较少见,偶有蚊幼虫、尖眼蚊发生,虫害发生时可用纱布条蘸敌敌畏原液悬挂于室内或往地面喷药。

采收

当灵芝的子实体由白色变为棕黄色或褐色,且孢子后菌盖边缘不再生长时,立即采收。灵芝不能采收过老,过老会降低药效,还不利于第二次生长。采收后停止喷水1-2天,灵芝又会继续长出芽茬。

用途

食用营养

灵芝子实体中富含矿质元素、多糖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可与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三七(Panax notoginseng)、枸杞(Lycium chinense)等一起炖煮,做成药膳,也可制成饮品、面包、面粉等。

医学药用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灵芝子实体可入药,具有益气强壮、养心安神的作用,可治疗虚劳羸弱、食欲不振、心悸失眠、头晕、神疲乏力、久咳气喘等疾病。

灵芝孢子粉

灵芝传统的药用部位仅限于其子实体,而灵芝孢子是灵芝生长成熟期从菌盖弹射出来的淡雾状的极其微小的孢子,具有灵芝的全部遗传活性物质。随着人工栽培技术和孢子破壁技术的发展,以及灵芝孢子生物活性成分、药理学作用、加工方法的研究逐步深入,使得灵芝孢子粉作为灵芝的又一药用部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新药源。

收集方式

套袋法收集

在灵芝子实体停止膨大、菌盖颜色均匀一致、为黄褐色、孢子即将弹射或刚有少量孢子弹射时,立即将硫酸纸袋套在菌盖上,袋口用回形针或皮筋扣紧。为提高孢子粉收集率,将灵芝菌袋平卧摆放,能避免孢子粉由袋口逸出。套上袋子后,要适当减少洒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纸袋内孢子粉倒出后再重新套在菌盖上,隔5-7天后收集第二次。

地面铺薄膜收集

在灵芝芝柄长至5-7厘米时,在床上铺设地膜。在芝柄相应位置将地膜划成孔,并在畦床上加盖地膜。灵芝孢子可以落在地膜上,用勺子收集弹射在地膜上的孢子粉。

长袋抽风机收集

灵芝孢子弹射之前,在栽培棚内子实体上方50厘米处挂上布袋,袋口一端密封,另一端装上抽风机。灵芝孢子弹射时,打开抽风机,可以将灵芝孢子粉抽入袋中。

医学药用

据《江山中草药图鉴》记载,灵芝的成熟孢子(即灵芝孢子粉)也可药用,可在灵芝弹射孢子时采收,具有补气安神、健脾益肺的作用,可治疗虚劳体弱、失眠多梦、咳嗽气喘等病。

相关研究

药理研究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灵芝热水浸出物灌服可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显著加强药物戊巴比妥钠的镇静作用。灵芝的子实体伞部分还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能缓解氨化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降低小鼠耗氧量。此外,灵芝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的作用。

营养成分分析

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栽培灵芝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发现其含有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以及矿质元素钙、铜、锌、铁、镁等,其中多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高于野生灵芝,粗纤维含量远高于液体培养的泰山赤灵芝,并且栽培灵芝的菌盖中各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菌柄

参考资料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7-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