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志美 :牟志美

更新时间:2024-09-20 23:57

牟志美,女,1950年1月生于山东省栖霞县。1976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蚕学专业,同年留校工作至今。历任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现为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蚕学系教授,森林培育博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硕士生导师;入选校“1512工程”第一层次;国家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教育部农林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山东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第九届政协常委;中国蚕丝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蚕丝学会副理事长。曾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农业科技工作者、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齐鲁巾帼十杰、山东省农业系统优秀教师、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个人简介

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其中6项获科技成果奖励。其中“桑蚕主要传染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于2003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1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参加了国家教育部研究课题“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于2000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1月荣获“山东省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荣誉称号,2004 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2003 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持的科研课题《桑蚕主要传染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2003 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教学工作

主要承担《养蚕学》、《蚕桑概论》、《蚕学综合实践》及《蚕病学》等4门本科课程,3门硕士研究生课程,2门博士生课程。指导博士生、硕士生、专业学位硕士生共计30余人。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2项。

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家蚕病理与蚕病防治、应用微生物及经济林栽培。在蚕病综合防治理论与技术、蚕药新产品研制与开发、家蚕溶茧酶分离纯化及其基因克隆等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其中历时15年主持完成的“桑蚕主要传染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国的蚕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积极服务“三农”,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担任泰安市高密市昌邑市栖霞市科技顾问和惠民县科技副县长,为地方的科学技术推广、科技培训和科技兴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欢迎。

奖励荣誉和论文

1.

国家教学名师奖,教育部,2007.8

2.

山东省先进工作者(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人民政府,2004.7

3.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人民政府2004.4

4.

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妇联2005.3

5.

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1996.10

6.

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研究,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997

7.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校内外三结合实习基地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991

8.

家蚕病理学国家教学团队建设,教育部,2009-2012

9.

蚕学本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教育部,2009-2011

10.

蚕学本科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山东省教育厅,2008-2010

11.

蚕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山东省教育厅,2008-2011

12.

蚕桑学重点学科建设,山东农业大学,2004-2006

13.

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教育部,1998-2001

14.

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研究,山东省教育厅,1994-1996

15.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活力,山农大学报(社科版),2004.1;

16.

建设校内蚕桑教学实习基地的实践,高等农业教育,1995.12;

17.

关于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投资效益的研究,高等农业教育研究,1993.1;

18.

近年来获得的学术表彰奖励桑蚕主要传染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务院,首位,2004.2;

19.

高产优质高效蚕业综合技术研究与开发,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厅,首位,2005.11;

20.

家蚕微孢子虫病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厅,首位,2002.9;

21.

桑蚕真菌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厅,首位,2000.10;

22.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商务部优秀项目,商务部,首位,2006.10;

23.

禽防二号的研制与推广,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厅,首位,1994.10;

24.

近年来主持的主要学术研究课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建设,农业部,2009-2012;

25.

高效低毒蚕病防治药物与应用技术研究,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2005-2007;

26.

高产优质桑蚕品种及耐剪伐桑品种培育,山东省科技厅,2005-2007;

27.

特色蚕、桑品种选育,山东省科技厅,2006-2008。桑蚕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基金,2004-2007。特殊用途桑品种选育,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2010;

28.

桑树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定殖规律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2010;

29.

BiologicalcontrolagainstbacterialwiltandcolonizationofmulberrybyendophyticBacillussubtilisstrainL144.FEMSMicrobiologyEcology,2008:8(SCI);

30.

MolecularcloningandcharacterizationofacDNAencodingsedoheptulose-1,7-bisphosphatasefrommulberry(Morusalbavar.multicaulis).SilvaeGenetica,2008:8(SCI);

31.

桑树内生拮抗细菌Lu10-1对家蚕白僵病的防治效果及抑菌作用。蚕业科学,2009:35(4);

32.

桑树1,5-二磷酸核糖羧化酶活化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原核生物表达与植物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蚕业科学,2009:35(1);

33.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Lu10-1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蚕业科学,2009:35(2);

34.

溴氯海因对家蚕病原菌的杀灭效果试验初报。蚕业科学,2009:35(2);

35.

桑树内生拮抗细菌BurkholderiacepaciaLu10-1的分离鉴定及其内生定殖。微生物学报,2008:48(5);

36.

桑树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基因的克隆原核生物表达与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林业科学,2008:44(3);

37.

桑树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蚕业科学,2008:34(1);

38.

一株桑树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蚕业科学,2008:34(1);

39.

盐酸诺氟沙星在健康及细菌感染家蚕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蚕业科学,2008:34(2);

40.

白僵蚕的红外指纹图谱鉴别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1);

41.

蚕蛹成虫变态期中肠和涎腺超微结构变化与功能。昆虫学报,2007:50(8);

42.

植物内生细菌的侵染定殖规律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报,2007:(3);

43.

黄化型萎缩病对桑树光合特性的影响。蚕业科学,2007:33(3);

44.

桑树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生防益菌的筛选。蚕业科学,2007:33(3);

45.

家蚕肠道产酶菌的分离与筛选。蚕业科学,2007:33(2);

46.

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的荧光色素研究蚕业科学。蚕业科学,2007:33(2);

47.

桑叶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蚕业科学。蚕业科学,2007:33(2);

48.

白僵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蚕业科学,2007:33(2);

49.

应用紫外指纹图谱分析技术鉴别白僵蚕。蚕业科学,2006:32(1);

50.

蝇蛆寄生对家蚕血细胞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蚕业科学,2006:32(2);

51.

白僵蚕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蚕业科学,2006:32(1);

52.

氯化钠胁迫对桑树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蚕业科学,2006:32(1);

53.

家蚕荧光茧色的研究进展。蚕业科学,2006:32(1);

54.

蝇蛆寄生对家蚕血细胞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蚕业科学,2006:32(2);

55.

桑树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分化。蚕业科学,2006:32(2)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