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修 :晚清正四品侍郎

更新时间:2024-09-20 11:04

王敬修,汉族人,字敬修,江淮人士,与李鸿章是同乡,与张勋是好朋友,号冀南野叟,早年仕途不得志,壮年加入淮军,曾在变法期间在直隶南部任县令,结识好友张勋,后因为项羽拿破轮论被翁同龢罢官,终生未中举,晚年跟随张勋支持清廷复辟,被溥仪授正四品侍郎,复辟失败后退出中国政治舞台。

主要事迹

诗人,清代同治年(1861-1875)进士,早年不得志,时太平军抵达上海市,正值李鸿章组织淮军入沪,当即加入淮军,跟随李鸿章前往上海对抗太平军。

作为为数不对的知识分子之一,在淮军和太平军,捻军的整个对抗过程中,一直作为幕僚的身份为战争出谋划策。

1868年,淮军经过太平天国和捻军两次战争,成为清朝的主要国防力量,李鸿章以此为基础,担任直隶总督北洋政府大臣,掌握了国家外交

,军事和经济大权,自此,淮军军事集团得以进入晚清政治体系,众多淮军幕僚陆续进入政治体系担任要职。

1868同治中兴,由李鸿章主导的兴办洋务运动陆陆续续轰轰烈烈得展开,1884年,李鸿章经略直隶,晚期汉人集团逐渐进入清廷。

王敬修于光绪十五年(1884年),在直隶南部任知县,在此期间结识对晚清忠心耿耿的辫帅张勋

1901年,参与清朝科举考试,恰逢科举题目项羽拿破仑论,做出贻笑大方的题目,“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

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

,随后知县官衔被翁同龢罢去,渐渐开始疏远李鸿章集团,伴随着淮军北洋水师中日甲午战争中遭受重创,

淮军军事集团开始退出近代舞台,加之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崛起并大肆召任前淮军将领,王敬修开始与李鸿章和淮军集团疏远,随后与张勋亲近。

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被末代皇帝溥仪授正四品侍郎,复辟失败后退出政治舞台。

纵观王敬修一生,反应了晚清汉族知识分子的在国运转折中的思想和行动方式。

项羽拿破仑论

1901年,慈禧下令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中加中外政治历史。

为了迎合此旨意,有一次考官出题时把法国拿破仑·波拿巴塞进去了,因粗略知道拿破仑与中国的项羽一样是一位以失败而告终的猛将,

便出了一道中外比较试题:《项羽拿破轮论》。出题的考官赶时髦,可来自全国的八股考生哪里跟得上?于是闹出了笑话。时作为考生的王敬修

一开笔就写道: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

而被翁同龢罢官。

参与宣统

关于宣统复辟,清室旗人唯恐怕与复辟扯上关系,反倒是汉族知识分子一直高呼并参与复辟。

1,保皇派,康有为梁启超等,一直作为晚清改革家身份出现,一直没有政治和军事实权,希望借助复辟获取实权。

2,对民主怀有观望态度,随着清室倒塌社会状况不仅没有变好反而民不聊生,各路兵马自制互相攻伐出现乱局,对民主怀有敌意甚至否定民主路线,

希望皇帝的出现可以在政治上军事上结束乱局,例如刘廷琛王士珍

3,几千年来封建愚忠思想,希望在乱世中做忠臣。张勋

4,政治失意,但是无论精神还是身体均不能满足野望但又不想就此退出政治舞台的前晚清失意官僚。例如:李经羲

5,辫子军的一些旧僚、将领,如王敬修、沈曾植江朝宗

朋友关系

早年,王敬修进入淮军参与对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战争的时候,在淮军武毅军中任职许多年。

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武毅军,由名将聂士成率领,后来聂士成在庚子事变中战死殉国后,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编为直隶淮军先锋队,

中华民国重要军阀张勋的班底部队。王敬修与张勋可谓是交情深厚。

张勋为人豪爽,两人成为多年的朋友,后来自李鸿章集团失意后,淮军相继解散,王敬修政治上投靠张勋,为日后参与张勋主导的宣统复辟埋下伏笔。

晚年介绍

晚年号冀南野叟,专心于书法作画,不问世事。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