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霈 :王松霈

更新时间:2024-09-21 00:13

王松 男 1928年8月生,籍贯天津市。全球生态经济研究所(GEEI)首席顾问,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教授。参与主持农村经济学研究60年、生态经济学新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自创始至今30年全过程。是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开拓者、创建者、理论奠基者(之一),主要负责我国生态经济学新学科的建立和推动工作,生态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百科名片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政党:中国共产党

职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主要成就:生态经济学新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代表作品:《生态经济学》《走向21世纪的生态经济管理》《论生态平衡》《专业户与我国农业现代化》《中国生态经济问题研究》《环境与经济》录像带《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时代的呼唤—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的绿色经济道路》《中国环境保护市场化》等

人物简介

王松霈1928年8月出生,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天津人。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做教学、研究。近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学术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北京ECO-CHINA(绿色神州)生态经济研究院院长、河南永业生态经济公司首席专家,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生态经济理论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塌陷生态经济研究会会长、城市生态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农业生态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生态经济学会塌陷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非传统医学联合会印度非传统医学理事会顾问。并任“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创办)、“生态经济”等5个全国性学术刊物编审、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副社长等,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当代经济学学者辞典》、《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中外名人辞典》、《世界名人录》、美国《世界名人录》、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世界专家名人录》等34种。

人物年表

● 王松霈(1928-今)

● 1928年8月出生于天津市

● 1951年: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留校任教。

● 院系调整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做教学、研究。

●1987年,负责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合作,在昆明市组织进行了首次全国生态经济问题讲座,并参加主讲。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各行各业、各层次的一千多人参加听讲。对初期把生态经济学思想大规模地普及到全国,起了启蒙性的推动作用。。

●1993年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理论部的邀请,负责组织“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系列广播讲座,并担任主讲。据估测,有几千万人收听。播出后,并出版了“生态时代的呼唤—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学普及读物,对提高全民生态经济意识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瑞典科学院的专家也来函赞扬和表示关注。

人物历程

王松霈教授主要负责推动我国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所做的贡献:

1、主持“七五”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生态经济学》,并通过所负责的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组织全国生态经济学专家研究,出版《生态经济学》专著,从无到有建立了我国生态经济学新学科的理论体系,华东各出版社联合首届优秀政治理论图书评选一等奖,国家教委定为高等院校教材;

2、主持“八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经济管理问题研究》,组织全国生态经济学家撰写,主编出版《走向21世纪的生态经济管理》专著,是首部探索生态经济管理学新领域和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经济管理实践的系统著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主动推荐介绍,有较大影响,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3、主持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研基金重点课题《生态经济学》,独著出版《生态经济学》新著,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总结20年来的实践经验,并用于指导当前实际,受到理论研究,特别是实际工作的欢迎。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国家奖)。

王松霈教授有大量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研究成果390万字(本人亲自执笔字数)。其中专著(含合著)52种,5种获奖。获奖专著除以上三项外,还有:《农村经济概说》(合著),获1979-1982年全国农村读物评选二等奖;《农业生态经济学》(合著),获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全国“光明杯”二等奖。发表论文380余篇,其中《跨进21世纪的城市生态经济管理》,在全国科学会议宣读交流发表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内地刊物文献26处主动转载,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其他部分论文也多次获奖。参加撰写大型辞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二版)、《经济与管理大辞典》(及续编)、《经济社会管理知识全书》(均任学科主编)等14种。

王松霈教授以更大的精力从事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实际的工作。这方面的主要成就:

(一)在宏观经济层次上。对实践起到较大指导作用的有:

1、提出“生态与经济协调”理论是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的建立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的形成提供理论基础;

2、提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继续深化我国经济改革是生态时代条件下运用邓小平改革理论的新拓展,并提出对策建议;

3、提出建立我国资源利用的新方针:“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

(二)在中观和微观经济层次上,近年来愈来愈多地应邀参加各部门、各地区和企业,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工作。国家部门:包括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民政部、科技部、建设部、人事部、卫生部等有关单位的生态治江、西部大开发林草植被建设、实施海洋生态经济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实行“殡葬生态化”、建设绿色人居环境、设置新兴职业和卫生人才培养的工作;地区和企业:包括江苏建设生态省,海南省五指山市湖南省永州市伊春市、北京市延庆区河曲县建湖县博爱县等建设生态市、县、乡(镇)的工作;各地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牧业、渔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的咨询、考察、规划、设计、讲座、培训和组织实施等工作;以及东鹰公司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建设生态庄园的生态经济规划设计等工作。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学术思想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由生态学和经济学交叉结合形成。中国的生态经济学是1980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先生倡导建立的,到目前已经整整30年。生态经济学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生态时代的必然产物。它与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同步产生。它的出现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目前,“生态与经济协调”的指导思想已经被各级领导普遍接受,“生态经济”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生态与经济协调理论”是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体现了生态时代的基本特征,并决定了整个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学科基本理论特色的形成。生态经济学的出现,理论上的根本意义,在于它(通过自己的核心理论)为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实践上的根本意义,在于它的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在相通,从而决定了它是能够贯彻科学发展观,具体指导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当前,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指导我国的发展与改革,需要建立我国发展国民经济新的战略方针,并且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继续深化我国的经济改革。

职业成就

生态经济学

本书分总论篇、理论篇、实践篇。总论篇阐述了生态经济学的性质、任务,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我国经济改革的关系等。理论篇阐述了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三个生态经济基本理论范畴和指导实践的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原则。实践篇论述了如何建设生态经济市、发展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 ,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结合上,生态经济学围绕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生态经济结构、功能、规律、平衡、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数学模型等内容。旨在促使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式创建的。美国海洋学家莱切尔卡逊在1962年发表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首次真正结合经济社会问题开展生态学研究。几年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o鲍尔丁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一书中正式提出“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及“航天飞机经济理论”等。

生态经济学的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性。生态经济学是以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相结合来研究经济问题,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上研究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二是层次性。从纵向来说,包括全社会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以及各专业类型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如农田生态经济、森林生态经济、草原生态经济、水域生态经济和城市生态经济等。其下还可以再加划分,如农田生态经济,又包括水田生态经济、旱田生态经济,并可再按主要作物分别研究其生态经济问题。从横向来说,包括各种层次区域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三是地域性。生态经济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殊性,生态经济学研究要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情或地区情况为依据。四是战略性。社会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要保护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不仅追求局部和近期的经济效益,而且要保持全局和长远的经济效益,永久保持人类生存、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研究的目标是使生态经济系统整体效益优化,从宏观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指出方向,因此具有战略意义。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除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外,还有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浪费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环境治理的经济评价;经济活动的环境效应等等。此外,它还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从而揭示生态经济发展和运动的规律,寻求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相互适应、保持平衡的对策和途径。更重要的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还应当成为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科学依据。总之,生态经济学研究与传统经济学研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将生态和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新观念的产生。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理论范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经济基本理论。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二是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首先要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和规划,以便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获取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城市是复杂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人口集中,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强大,但还原系统薄弱,从而生态环境容易恶化。农村直接从事生物性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稳定、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研究其最佳生态经济模式和模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三是生态经济管理。计划管理应包括对生态系统的管理,经济计划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要制定国家的生态经济标准和评价生态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从事重大经济建设项目,要做出生态环境经济评价;要改革不利于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加强生态经济立法与执法,建立生态经济的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体系。生态经济学要为此提供理论依据。四是生态经济史。生态经济问题一方面有历史普遍性,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历史的阶段性。进行生态经济史研究,可以探明其发展的规律性,指导现实生态经济建设。

西部大开发的绿色经济道路

本专著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为特色,既有宏观生态经济问题研究,又有中观和微观生态经济问题研究;既有生态区域(如西部地区整体开发和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又有生态产业(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研究;既有生态城市和生态工业的问题研究,又有生态农村和生态农业,及其他生态问题产业问题的研究;既有生产问题的研究,又有生活消费问题的研究;既有国内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又有国外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经验借鉴。同时,在研究中也突出了西部地区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独特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如西部山区生态脱贫问题色研究、西部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和黄土高原缺水地区集水型生态农业研究等等。

走发展绿色经济道路进行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全新的事业本专著从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主要包括:

方向创新

提出进行西部大开发要体现生态时代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指出西部大开发的前进方向,“经济生态化”指出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趋势。

理论创新。提出“生态经济系统”是西部地区经济活动的实际载体,发展经济必须同时尊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作用;进行西部大开发要建立三个新思维(生态与经济双重存在的思维、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维、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和三个新观念(人与自然和谐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观)。

道路创新。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走“绿色经济的发展道路”。坚持“经济是主导,生态是基础”。既要认真保护生态环境,也要积极建设生态环境。

对策创新。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采用生态经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利用的新方针。避免劣势,发展西北黄土高原集水型生态农业;发挥优势,发展西部地区旅游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等等。

本专著的研究,以新兴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从分析时代特色入手,针对当代迫切需要解决的普遍矛盾,以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西部大开发的客观规律性。目的是提出一条新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切实失去西部和我国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专著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重在指导实践的方向。一方面着眼于理论研究的高度和深度,同时也着力于实际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既从基本理论的高度,深入谁了生态经济学为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重新认识自然资源的生态经济实质等问题,为进行西部大开发提供理论根据;又深入实际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西部地区进行多层次生态区域建设和发展各种生态产业的具体对策和措施,使理论研究成果直接成为指导西部大开发的智力支持。

目录

第一章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方向一、重视西部大开发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二、“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三、“经济生态化”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趋势

第二章 积极建设西部生态环境一、西部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就三、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模式四、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三章 发展西部生态城市与生态工业

第四章 发展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集水型生态农业

第五章 发展西部地区生态林业

第六章 发展西部地区态畜牧业

第七章 发展西部地区绿色食品产业

第八章 开发西部地区旅游业

第九章 西部地区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第十章 西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脱贫

第十一章 建立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主要参考文献王松霈教授学术和业绩情况简介

主要著作

《生态经济学》1987年9月出版,1990年3月重印

《走向21世纪的生态经济管理》1997年5月出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农村发展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

《论生态平衡》1983年2月出版,获华东出版社联合评选一等奖,全国高等院校教材

《专业户与我国农业现代化》1984年5月出版获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全国“光明杯”二等奖

《中国生态经济问题研究》1985年4月出版

《环境与经济》录像带1989年3月出版

《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系统》1992年4月出版

《生态时代的呼唤—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1993年10月出版

西部大开发的绿色经济道路》2007年6 月出版获第四届中国社科院离退休人员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中国环境保护市场化》2003年9月出版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