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伯顿 :英国男演员

更新时间:2023-11-17 16:04

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1925年11月10日-1984年8月5日),原名理查德·沃尔特·詹金斯,出生于南威尔士庞特里文迪盖,英国男演员,毕业于牛津大学

1953年3月,伯顿主演的电影《浮生梦》上映,凭借该影片伯顿获得第10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男新人,并提名第2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同年参演的电影《圣袍》在美国上映,凭该片再次提名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最佳男配角。1954年出演《圣袍千秋》续集《圣徒妖姬》。1958年凭借《记忆中的时光》提名百老汇托尼奖最佳戏剧男演员奖。1959年主演英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作之一、托尼·理查德森执导的电影《少妇怨》,并提名第17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1961年,出演音乐剧《卡米洛特》中的亚瑟王,并获得百老汇托尼奖音乐剧最佳男演员奖。1963年,主演的电影《埃及艳后》上映,影片拍摄期间与伊丽莎白·泰勒相恋,并于次年结婚。1966年1月主演惊悚电影《柏林谍影》上映,饰演英国间谍阿列克·利马斯,并提名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1967年与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电影《灵欲春宵》。1970年理查德·伯顿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同年主演影片《安妮的一千日》,再次提名第4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和第27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20世纪70年代初,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牛津大学教了一个学期的英语诗歌。1984年,伯顿出演了《一九八四》中的反派奥布莱恩一角。由于多年的烟酒成瘾,伯顿的健康状况已经非常糟糕,这也成为他生平的最后一部作品。1984年8月5日,理查德·伯顿因脑出血在瑞士塞利尼去世,葬于塞利尼的新教教堂墓地,追悼会于8月30日在伦敦圣马丁教堂举行。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理查德·伯顿,1925年11月10日出生于南威尔士庞特里文迪盖,原名理查德·沃尔特·詹金斯 (Richard Walter Jenkins)。他出生于一个讲威尔士语的家庭,父亲是煤矿工人,他是家里十三个孩子中的第十二个。伯顿的母亲在他蹒跚学步时就去世了,后来他的父亲抛弃了家庭。后来,他被他的姐姐和姐夫收留,并抚养长大,住在威尔士的塔尔伯特港。伯顿少年时代就是莎士比亚戏剧、诗歌的狂热读者,他曾说过“家就是书所在的地方”。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顿被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录取,作为皇家空军学员参加了为期六个月的“大学短期课程”,在校期间获得了牛津大学的奖学金,学习表演,并于1944年首次登台演出。1947年复员后成为一名专业演员。

演艺经历

1950年,理查德·伯顿出演电影《海滨女人》中Ben Satterthwaite一角。1953年3月,主演的电影《浮生梦》上映,凭借该剧伯顿获得第10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男新人,并提名第2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同年参演的电影《圣袍》在美国上映,凭该片再次提名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最佳男配角。1954年出演《圣袍千秋》续集《圣徒妖姬》。1955年先后出演影片《戏国王子》《暴雨晴天》。1956年在罗伯特·罗森执导的《一代天王亚历山大》中饰演亚历山大。1957年1月理查德·伯顿与妻子一起搬到了瑞士,同年参演《茫茫沧海》《沙漠大血战》等影片。1958年凭借《记忆中的时光》提名百老汇托尼奖最佳戏剧男演员奖。

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电影进入了富有创造力的英国新浪潮时期,而伯顿正是在这一时期的1959年,携手玛丽·乌尔主演了英国新浪潮主将之一托尼·理查德森执导的电影《少妇怨》,并提名第17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1961年出演音乐剧《卡米洛特》中的亚瑟王,并获得百老汇托尼奖音乐剧最佳男演员奖。在演出《卡米洛特》六个月后,伯顿于1961年7月会见了制片人沃尔特·旺格,后者要求他在约瑟夫·曼凯维奇导演的《埃及艳后》中饰演马克·安东尼。这部影片是当时制作成本最高的电影之一,成本达到近 4000 万美元。在拍摄期间,伯顿遇见并爱上了伊丽莎白·泰勒。同年主演电影《一代情侣》。1964年凭借《哈姆雷特》提名百老汇托尼奖最佳戏剧男演员奖。1965年先后出演电影《风流绅士》《春风无限恨》。1966年1月主演导演马丁·里特根据勒卡雷小说改编的英国影片《柏林谍影》,饰演英国间谍阿列克·利马斯,截至2024年1月6日美团猫眼电影评分8.1分,并提名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1967年,理查德·伯顿患上了滑液囊炎关节炎皮炎。同年6月与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电影《灵欲春宵》在美国上映,截至2024年1月6日,累计票房2800万美元,并提名第3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1968年-1969年陆续出演《涛海春晓》《楼梯》《黑暗中的笑声》等影片。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观众的审美趣味转向更年轻、更具有男性魅力的男明星,伯顿的观众吸引力开始有所下降。

1970年理查德·伯顿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同年主演影片《安妮的一千日》,再次提名第4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和第27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20 世纪70年代后,伯顿的竞争力大不如前,处于生计压力出演了一系列艺术价值不甚突出的电影。1971年在影片《恶人》中饰演Vic Dakin一角。1972年先后参演喜剧电影《牛奶树下》和惊悚电影《蓝胡子》。1976年在百老汇主演《爱马狂》,获得百老汇托尼奖特别奖。

20世纪70年代初,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牛津大学教了一个学期的英语诗歌。1981年4月,由于严重的背部疼痛,被迫退出了《卡米洛特》在洛杉矶的演出。1984年在拍摄《一九八四》期间,由于多年酗酒和大量吸烟,伯顿的健康状况非常糟糕,排练时不得不戴着颈托,影片也成为他的最后一部电影。1984年8月5日,因脑出血在瑞士塞利尼去世,葬于瑞士csamuliy新教教堂墓地;追悼会于8月30日在伦敦圣马丁-菲尔兹举行。

2002年,伯顿去世后的第一次作品回顾展在布拉德福德电影节上展映,共放映了12部电影,其中包括1959年的《愤怒中的回顾》、1964年的《雄霸天下》、1977年的《马》和最后一部作品《1984》;本届电影节将伯顿命名为“威尔士之狮”,还放映了一系列传奇的未完成电影,其中包括伯顿在1969年拍摄的《黑暗中的笑声》中的片段。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理查德·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是家里13个孩子中的第12个,两岁时母亲去世,伯顿的父亲抛弃了这个家庭,伯顿被姐姐Cis和她的丈夫收留并抚养长大,住在威尔士的塔尔伯特港。弟弟格雷厄姆·詹金斯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

情感生活

1949年2月5日理查德·伯顿与西比尔·威廉姆斯结婚,1963年12月5日离婚;两人育有两个女儿,女演员凯特·伯顿(1957年出生)和杰西卡(1961年出生),杰西卡被诊断为重度自闭症,最终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在与西比尔·威廉姆斯结婚期间,伯顿与克莱尔·布鲁姆Gene Simmons、玛吉·麦克纳马拉、李·玛莉拉娜·特纳和玛丽·尤尔有过婚外情。

1963年,理查德·伯顿与伊丽莎白·泰勒共同主演影片《埃及艳后》而相恋。1964年3月15日与伊丽莎白·泰勒结婚,同年两人收养了女儿玛丽亚·伯顿,1974年6月26日两人离婚;1975年10月10日两人复婚,1976年7月29日两人再次离婚。在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生命的最后几年,伯顿一直坚持用书信、字条的形式,向泰勒倾吐一片痴情;泰勒在得知伯顿逝世的消息后,拿起伯顿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泪流满面。

1976年8月21日伯顿与苏珊·亨特结婚,1983年2月27日两人离婚;离婚后,双方达成了 100 万美元的和解协议,伯顿还附上了他在墨西哥巴亚尔塔港的一栋别墅。同年7月3日,伯顿与萨利·伯顿结婚,此段婚姻一直维持到伯顿去世。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参演电视剧

执导作品

配音作品

制片作品

纪录片

参加综艺

参演舞台剧

资料来源*

荣誉奖项

资料来源*

社会活动

在政治上,伯顿一生都是社会主义者,尽管他从未像他的密友斯坦利·贝克那样深入参与政治。他很崇拜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罗伯特·甘迺迪。1973年,伯顿出于钦佩,同意在一部传记电影中扮演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领导人约瑟普·铁托。在南斯拉夫拍摄电影时,他公开宣称自己是一名共产主义者,并表示,他觉得拍电影赚大钱和持有左派观点并不矛盾。

人物评价

理查德·伯顿扮演的间谍利马斯,凄苦表情贯穿始终,落魄命运至死方休,验证了间谍是世上最悲情的职业。(《经济观察报》评)

理查德·伯顿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能把莎士比亚三十七套剧本倒背如流。在哪出戏摘出哪一句,他都能背出余下跟随的几句。(《时代周报》评)

理查德·伯顿曾是好莱坞身价最高的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的前夫,32年从影生涯中共获得7次奥斯卡提名。(《南方都市报》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