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申国 :西周时期诸侯国之一

更新时间:2024-09-21 01:06

古申国,西周时期诸侯国之一,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南阳,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

东周列国志》、《竹书纪年·卷下》和《诗经·高》等记载,公元前821年(姬静即位7年),周宣王颁赐诏令其舅父西周军事家、政治家申伯于南阳建立申国,首都设在序山(独山)之下。(见东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

申伯是西周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早在公元前821年被周宣王封到南阳建立古申国,任第一代国君。申伯在位期间,“立国富民”、“统理南方”、“护周抗楚”,为“宣王中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申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申伯文化。

古国发展历程

南阳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早在公元前821年姬静就封申伯任国君,在南阳建立古申国。公元前688年南阳被楚国兼并,公元前680年迁到信阳的古申国被楚国彻底灭亡,古申国共经历了141年。

上世纪80年代在现在的南阳市林科所附近发现古申国遗址,南阳考古人员曾在那里发掘出古申国贵族墓葬群,并出土一批中父等一批珍贵文物,为古申国在南阳的活动轨迹提供了实物证据。

在这将近一个半世纪里,申国在周代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形成了独特的申国文化。先是申伯立国富民,“统理南方”护周抗楚,为“宣王中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是申伯的儿子、二代君主申侯力扶平王,成为倾西周东周开辟新纪元的历史巨人,为周王朝又延续500多年打下基础。南阳市申姓的起源地。此前在山西和陕西之间的“申戎之国”,是姜姓。自申伯任申国君以后,申伯的后裔都以申为姓。南阳也是中华民族申姓的发祥地。

历史

申伯南阳郡建申国,《诗经》歌咏以记之。

东周列国志》、《竹书纪年·卷下》和《诗经·崧高》等记载,公元前821年(姬静即位7年),周宣王颁赐诏令其舅父、西周军事家、政治家申伯于南阳建立申国,首都设在序山(独山)之下。(见东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

为建申城,周宣王将大臣召虎从淮夷前线调至南阳市“定申伯之宅(宫殿)”,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从1975年在南阳市西关和1981年在南阳市北郊发现的申国古墓,以及近年来在市八一路多处出土的申国文物来看,当时申国都城建设的规模之大)。在申伯到南阳就任国君之时,宣王亲自参加在首都丰镐遗址(镐京,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为其举行的盛大欢送仪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诗歌咏其事,详细记载了事件的全过程。《崧高》是《诗经》中采自南阳郡的最早诗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申国的重要地位。

姬静封申伯建立申国以后的几年间,在申国周边又封十几个诸侯国。如吕国南阳市以西)、邓国(申国以南)、曾国方城县一带)等。周宣王命申伯“统理南方”,建立了以申国为中心的诸侯国集团,并且修筑了一道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有效地保卫了周代的南部安全。

申侯起兵杀幽王,立平王开东周新纪元

根据《史记》等历史资料记载,公元前782年,周宣王驾崩,其子宫继位,这便是姬宫湦。接着周幽王向申国求亲,娶了申伯的孙女、申侯的女儿为王后。幽王少年当太子时就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特别是继承王位以后,宠爱美女褒姒,干出了一连串荒唐事。申侯多次上书幽王,劝其改邪归正。幽王不但不听,反而把申后之子太子姬宜臼废掉,逼宜臼逃亡南阳申国。又把申后打入冷宫,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之子姬伯服(伯盘)为太子,从而加剧了申国与周代的紧张关系。

被废太子宜臼逃到申国以后,申侯为宜臼在南阳郡筑了“太子城”,让他安心住下。这时候,幽王的怒气迁到申侯身上,来了个“王师伐申”。结果是“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族联合攻姬宫湦……”幽王得不到任何诸侯国的支援,可申侯的诸侯联军却声势浩大,追到骊山(在陕西省境内),“遂杀幽王骊山下”。刚册封的小太子伯服也死于非命。新王后褒姒则被西戎军“以轻车载之,带归毡帐取乐”去了。“于是,申侯和各路诸侯共立故幽王太子姬宜臼,是为平王。”西周灭亡了,东周申侯等诸侯的大力扶持下,开辟了东周新纪元。

申被灭以国为姓,图富强代有才俊出

春秋时期,南方楚国幅员辽阔,国势日强,南方各诸侯小国相继被楚国灭掉。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二年借道邓国伐申,申国被吞并,至公元前680年,迁到信阳的古申国被灭亡。申国的百姓为了纪念故国,都以国为姓。楚国为了阻止申人的反抗,遂把申人强迁到楚国国内荆襄一带,以及逼申人逃亡鲁国齐国郑国等北方诸侯国。申人到异国他乡以后,奋发图强,才俊辈出。在中原地区氏族中,申姓忠义名士,历代皆有,文武将相累有人出。春秋,齐国有名士申和申鲜虞、申传挚父子;鲁国有孔子的弟子申、申党等。战国时期,申不害韩国宰相15载,把韩国治理得国富民强……现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申长雨等。

古申国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更是南阳市历史中重要一环,若能保护好这些遗迹,并在附近建一处类似遗址公园性质的纪念地,将是对南阳城市文化的一个有益补充。

古申国文明

一是申伯建立古申国,首先修建申城,是南阳城市建设的奠基者,为南阳古都文明拉开序幕。根据《诗经》记载,宣王即位七年(公元前821年)西周大臣召虎从淮夷前线调至南阳“定申伯之宅”(宫殿),营建“先王寝庙”。这是最早,也是唯一在南阳市区建立首都的国家。根据史书《水经注》记载,白河“又经宛城区东,其城故申伯之都,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所以,申伯是古都南阳市城市建设的最早创始人。

二是申伯为人“柔惠且直”的人格魅力,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所赞颂。《诗经》中记载申伯的为人是:“柔惠且直”。按《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解释:柔,木曲直也。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所以,柔的本义是指不易折断的柔韧之木。《说之解字》:意,仁也。《周书》:爱民好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意思是以慈爱之心给老百姓恩惠叫惠。《诗经》用“柔惠且直”,来赞颂申伯,就是说,申伯的为人柔和而有韧性;对人民慈爱而多有恩惠;为人正直正派,做事光明磊落。现在民间经常流传着申伯“爱民如子”和“亲舅如父子”的历史传说。“亲舅如父子”说的就是申伯姬静的关系。周宣王幼年丧父,不懂事理,是由其舅父申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亲自去关照和培养起来的。最后在申伯和其他大臣的支持下,于14岁登基(公元前827年),最后成为一代明君,为世代称颂。因此,现在民间有兄弟闹分家,最信任的是舅父,必须请舅父来评理主持公道。这就是南阳市古都2800多年来流传下来的风俗佳话。

三是申伯的“立国富民”政策造福一方。申伯鼓励国人垦荒造田、兴修水利;改进石、陶器,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养殖,特别是南阳黄牛的饲养。仅建国十几年时间,国民丰衣足食,为南阳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南阳逐渐成为东周的冶铁中心,黄牛繁育基地,并发展成为商贾云集的全国“六大都市”之一。

四是申伯的“护周抗楚”战略,为“宣王中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申伯在大力发展申国经济的基础上,为了防止南方楚国的扩张和袭扰,他调整防御战略,加强战车和水军建设。同时又启奏宣王在申国周围重新加封了十几个诸侯国。如吕国(南阳市以西),邓国(申国以南),缯国(方城县一带),应国(宝丰县境)、道国(确山县)、隋国(湖北隋县)、唐国(枣阳市一带)、国(湖北应城县)、郧国(湖北阳县)等。姬静命申伯“统理南方”,建立了以申国为首的诸侯国集团,并筑起了一道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一旦楚国来犯,便联合起来,成为诸侯国联军,一起抗击楚军,有效的阻止了楚国的扩张,保证了周代的南部安全。

申伯文化的传统美德,是南阳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阳“楚风汉韵”的根。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是团结维系和支撑民族、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力量。我们要进一步去发掘、整理和提高,以至发扬光大,为华族振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申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周朝姬静时给申伯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和《元和姓纂》、《史记》等记载,周宣王时,申伯被封于谢(今南阳市),建立申国,春秋初期为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为氏,是为申氏。

姬诵姬诵即位而由周公佐政时期(公元前1103~前1081年待考),敕封伯夷的后裔在吕地(今河南南阳),建立了申国,伯爵,因称申伯,吕地由此改称申地,史称其为“南申国”。南申国君申伯世为西周王朝卿王,在周宣王姬静(姬静)执政时期(公元前827~784年),由于申伯文武兼备,在辅佐周宣王“中兴”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因此周宣王又增封申伯淮河上游地区,命姬奭往营新邑谢城(今河南信阳以北)。当时周宣王“饯送申伯还南,防御夷楚,保卫南土”。申伯在谢邑筑城定居(今南阳市宛城)。当时的西周公国贤相仲山甫称赞申伯为:“崧高维岳,峻极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春秋时期的周庄王姬佗九年(楚文王熊二年,公元前688年),南申国被楚文王亲率大军所灭,其王族子孙以及国人多以故国名为姓氏,称申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吕人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夏朝时期,有炎帝的后人吕姓一族曾被封于吕地(今河南南阳一带)。

到了西周初期,姬诵姬诵敕封伯夷的后裔在申地(今南阳市),建立申国时,该吕氏一族被迫放弃吕地,迁居于申地。当时的申地在长江下游近海口市一带的黄浦江平原,即扬子江(黄浦江)两岸地区,扬子江时称“申江”,因此史称该族为“申吕”。

申吕一族于西周中期在申江平原建立了申国,史称申吕国,为伯爵,国君因称申伯吕。

春秋初期的姬宜臼姬宜臼三十一年~姬林姬林九年之间(熊通熊通元~十三年,公元前740~前711年),楚武王率大军侵入地(今内乡县与陕西商州之间),兼伐申吕国。当时周平王曾派军保护申吕国,结果被楚武王击败王师,申吕国被楚国吞灭。从此熊通趾高气扬,开始称王,并恃强与周代以及姬姓诸夏抗衡,史称楚武王。

之后,楚武王以申吕国之地为太子楚文王之保(封邑、私军之地),申伯吕成为楚国大夫,世代负责辅佐楚国太子,后世代成为楚国重臣大姓之一。此后,申吕国之地多为楚国太子的邑地。

申吕国灭亡后,其王族后人以及国人以故国名为姓氏,称申吕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申氏、吕氏,世代相传至今。

到了战国末期,因“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公子黄歇黄歇曾据有申江平原地区,因此申江又被改称“春申江”,至今仍有人使用该地名,如“春申日报”、“春申大酒店”、“春申号驳轮”等等。

考古文物

南阳市楚申县贵族墓地发掘

2008年11-12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阳市八一路汽车发动机厂改造项目南阳商贸中心工地进行文物钻探,发现一批东周、汉代墓葬。经过考古报批,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于2009年1-8月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本次共发掘楚、汉墓葬155座,陪葬坑5座。其中春秋中期至战国早中期楚墓65座,陪葬车马坑5座;两汉墓葬90座。这次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65座楚墓中18座没有随葬品,仅墓底铺有朱砂青膏泥,其它40余座共出土随葬青铜器、玉器500余件,陶器100余件。春秋中晚期墓葬出土主要铜器组合为鼎、或鼎、敦组合;战国早中期墓葬出土主要铜器组合为鼎、敦组合,主要陶器组合为鼎、敦、壶、豆组合。这批楚墓墓葬结构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葬具多为一一棺﹑一椁两棺﹑两椁一棺和两椁两棺,个别较小的墓有棺无椁。墓向全部为东西向,头向东,大部分未经盗扰,保存基本完好。尤其是发掘的27号墓、51号墓、58号墓、62号墓和128号墓等楚国贵族墓,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和精美的玉器,部分铜器上还铸有铭文,为研究楚国历史文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楚国申县贵族墓地位于梅溪河、三里河之间,八一路两侧,当地老百姓俗称该地为“五顷四”,南阳市商贸中心(原南阳汽车发动机厂)楚墓群位于其东南区,西北距楚彭氏家族墓地约200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和本世纪初,曾多次在该地方发现与楚国申县有关的铜器墓和青铜器,楚平王弃疾簠即发现于此。

这次发掘的65座楚墓集中在数千平方米范围内,是南阳城区发现的最大的的一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墓群。大部分墓葬出土有精美的青铜器,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经初步整理,发现部分铜器铸有错金﹑鸟篆等铭文,对研究楚国文字及楚国与周围诸侯国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蔡侯班戈”的发现对研究楚蔡关系有着重要价值。蔡侯班即蔡灵侯,蔡侯班戈在南阳市出土见证了《史记?管蔡世家》所载:“[蔡灵侯]十二年,楚灵王以灵侯弑其父,诱蔡灵侯于申,伏甲饮之,醉而杀之”这一历史事件。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