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战飞机 :对敌方雷达进行干扰的飞机

更新时间:2023-11-07 23:27

电子战飞机(Electronic Warfare Plane)是一种专门对敌方雷达、制导/导航系统和无线电通信设备进行电子侦察、干扰和攻击的飞机。

1905年的日俄战争开辟了电子战的先河。1943年,美国军队开始使用箔条和大功率干扰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海军开始装备专用电子侦察船和电子侦察飞机。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开始研制电子战专用机型。1956年,美国推出了首架电子战飞机EB-66。后来,美国又发展了EA-6徘徊者式电子作战机、EA-6B、EF-111A、EA-18G等更为先进的电子战飞机。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子战飞机更趋完善。截至2021年,世界各国已生产和装备几百种适合各种飞机的电子战设备和系统,用于执行电子侦察、进攻和防御等作战任务。

现役电子战飞机多由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改装而成,电子侦察飞机、电子干扰飞机和携带反辐射导弹的反雷达飞机等,其机载电子战装备主要包括无线电信号侦收、测向、定位设备,电子干扰设备,电子战吊舱、雷达、激光警告无线电接收机箔条热诱饵弹,以及功能较为综合的自卫系统、支援系统、电子战系统等。电子战飞机装备的电子战吊舱可分为瞄准式、攻击式、自卫式。电子战飞机需单独配备发电机,甚至部分需配备冲压涡轮发电机。此外,由于需配备庞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和众多工作人员,许多电子战飞机因此无法携带杀伤性武器。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最早的电子战发生在1905的日俄战争中,一艘沙俄海军军舰上的无线电报务员侦听到日本海军正在用无线电指挥炮火射击,本能地用手轻轻按住火花式发报机的电键,而这正巧干扰了日本海军的无线电通信,此举开辟了电子战的先河。之后,为了纪念俄军电报员这一奇迹般的举动,俄罗斯把4月15日定为“电子战专家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线电通信逐步成为主要指挥手段,通信对抗的技战术也随之逐步升级,出现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欺骗行动。

发展历史

二战时期

二战期间,无线电通信对抗、导航对抗和雷达对抗全面展开。期间,美海军广泛使用雷达等无线电设备进行无线电侦察、测向、干扰、欺骗等电子战行动。1940年11月,英国人获得了德国“弗里亚”雷达的频率,于是在飞机上安装了一种能发射随机噪音干扰信号的机器破坏“弗里亚”的正常运转,德国试图改变雷达频率来避开干扰,但英国采用了不同型号的干扰机覆盖了“弗里亚”的所有频率范围,使其无法工作下去。1943年,美国军队开始使用箔条和大功率干扰机。在1943年7月进攻西西里岛的战斗中,美海军首次有计划地运用雷达电子战手段对德军岸基警戒雷达与火炮控制雷达实施电子干扰。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海军电子战活动的重点是搜集潜在敌人主要是前苏联红军的战略战术电子情报,并装备了专用电子侦察船和电子侦察飞机。

后来,美英等国利用歼击机战略轰炸机等携带无线电接收机定向天线,在飞行中确定敌方的雷达频率和方向,然后将机载杂波干扰机调到相应雷达频率实施干扰。这些早期电子战飞机在战略轰炸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掩护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的电子战水平已经遥遥领先,生产的电子战设备远超其他国家的总合。80%的美国轰炸机都装备了电子干扰机,几乎每架飞机都配备了箔条等干扰器材。

二战以后

二战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制电子战专用机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推出一系列具备电子干扰功能的特种机,不少参加过实战。1956年,美国推出了首架电子战飞机EB-66。EB-66由A-3攻击机改进而来,有EB-66B、EB-66C两种型号,分别装备了25部和33部侦察干扰设备。后来,美国又发展了EA-6徘徊者式电子作战机、EA-6B、EF-111A、EA-18G等更为先进的电子战飞机,在近几十年的历次局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队正式使用电子战(EW)这一术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越南战争中,越南人民军投入大量地空导弹和炮瞄雷达控制的高射炮,对美飞机构成严重威胁。为此,美方发展了自卫式电子干扰吊舱等电子战手段,大量运用电子干扰支援飞机,还有专门的防空压制力量,挽救了大量飞机。此次战争中,美军通过给战斗机加装电子干扰吊舱来对付地空导弹的搜索、瞄准雷达,大大提高了战斗机的生存概率。

美国EC130H“罗盘呼叫”飞机历经多次改造和升级最初设计是单机完成探测、定位并干扰敌方无线电通信的任务。科索沃战争之后,美国空军将EC-130H与RC-135V和RC-135W等情报、监视与侦察(ISR)飞机链接起来,使之可以生成融合的多源情报,以实时或近实时的方式传送,使之对时敏目标的交战速度得到大幅提升。随后又在机上集成了“铆钉火力”(RivetFire)系统,能够实施跟踪式干扰,并同时干扰多路信号传输,对每路的干扰功率可高达800W。

21世纪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子战飞机更趋完善。例如,俄罗斯的MiG-29“支点”战斗机,美国的F-I6战斗机,埃及的幻影F1战斗机,都在原来电子战系统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

2018年2月17日,美国陆军发布《2025年—2040年美国陆军网络战与电子战构想》,将及时利用包括智能技术在内的新技术升级电子战能力;美国海军正在开发一种更强大的新型电子战干扰技术,旨在使战斗机摧毁敌方目标,而不被敌方地空导弹防御系统探测到;美国空军已在F-22战斗机F-35战斗机内置数据库,可自动识别并存储、标记敌方电子信号。次月,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决定升级苏-27战斗机的电子战系统,并为苏-30SM全面装备电子战吊舱。同年12月,《防卫计划大纲》出台,日本政府将电磁领域与太空和网络领域并列为安保新领域。同期发布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提出,为强化电磁领域作战能力,要在陆上自卫队新编电子战部队,并在防卫省设立提高自卫队电子战能力的专门机构。

2019年9月17日,美国国会发布《地面电子战背景及问题》研究报告,提出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需要为地面电子战制定计划,在反简易爆炸装置、反空中机器人系统、通信和雷达干扰机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实现能力跃升。2019年10月1日,中国运-8远距离支援干扰机首次亮相。2020年4月23日,俄罗斯军事工业综合体宣称,正在研制一种新型无线电电子战系统,用于对抗高超声速飞行器。该电子战系统的主要干扰途径是压制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末段的光电、雷达制导和卫星导航功能,即使高超声速飞行器突破了对方防空和反导系统,也无法准确命中目标。2021年9月,歼-20运-20空警-500轰-6K型轰炸机、红-9B等一大批主战装备将在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集中亮相,新型电子战飞机歼-16D和高空无人侦察机无侦-7等装备首次亮相航展。其中,歼-16D电子战飞机以歼-16为平台自主研制的新型电子战飞机歼-16D电子战飞机首次亮相中国航展。歼-16D具备“侦、攻、防一体”综合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空军电子进攻能力,支撑空军作战范围拓展和空军战略转型建设。

基本设计

现役电子战飞机多由战斗机、强击机轰炸机改装而成,如美国的EF-111、EA-6B、EB52H、EA-18G等。机载电子战装备主要包括无线电信号侦收、测向、定位设备,电子干扰设备,电子战吊舱、雷达、激光警告接收机,箔条热诱饵弹,以及功能较为综合的自卫系统、支援系统、电子战系统等。截至2021年,世界各国已生产和装备了几百种适合各种飞机的电子战设备和系统,用于执行电子侦察、进攻和防御等作战任务。

机型结构

电子战吊舱是以挂载的形式安装在飞机上,可执行电子战任务的吊舱。电子战吊舱的特点是:一是作战灵活。作战飞机可根据任务的不同,挂载自卫式、攻击式、瞄准式等不同的电子战吊舱或副油箱导弹等其他作战装备;二是对机体改造相对较小,经济适用。因此,受到各国的青睐。

瞄准式电子战吊舱的代表主要有:一是ASQ-213“哈姆”瞄准吊舱。它可装备在执行反辐射作战任务的F-16战斗机CJ战斗机的进气口侧板上的武器挂架上,可以对雷达的辐射信号进行探测、分类和测距,同时通过飞行员显示器将目标信息传给飞行员。二是“狙击手”先进瞄准吊舱。它装备在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第174战斗机联队F-16战斗机上,舱内加装有第三代前视红外阵列目标瞄准系统,可为飞行员提供更强的防区目标探测与搜索能力和精确的武器投掷能力。

攻击式电子战吊舱的代表主要有:一是在B-52轰炸机远程轰炸机机翼外侧挂载的进攻型干扰吊舱,可在防区外对目标尤其是工作在低波段预警雷达实施干扰。二是2013年俄罗斯研制的“希比内(Khibiny)”电子战吊舱。它安装在待定的翼尖挂载点上,增加了功率与情报收集能力,可以辅助武器控制,创造欺骗性的电子环境,辅助飞机抵御防空系统。三是2017年俄罗斯研制的“毒蜘蛛(Tarantul)”思爱普14电子战吊舱。它主要安装在改进型“苏-34战斗轰炸机”战斗轰炸机上,能对较大作战区域内的目标实施范围干扰,对编队中其他作战飞机实施有效保护。

自卫式电子战吊舱的代表主要有:一是瑞典萨博公司研制的自卫式BOZ-EC吊舱。它主要装备于意大利、德国空军的“狂风”IDR型和ECR型,由MAW-300紫外导弹逼近告警系统、电子战控制器(EWC)和BOP-L-39投放器组成,可以提供综合自卫能力,包括拓展的先发制人的曳光弹投放能力、导弹告警和“鸡尾”曳光弹。二是丹麦玛特公司研制的MCP系统吊舱。通过模块化设计,吊舱与带有干扰物投放器的导弹告警系统集成,并由安装在座舱的AN/ALQ-213(V)电子战管理系统进行控制,主要用以对付单兵便携式防空系统。吊舱中通用导弹告警系统可包括5个或多个传感器头,角度覆盖每个象限角和下方,8个多方向投射的弹舱,以及拖曳式诱饵。三是意大利电子公司为意大利空军战斗机提供的ELT/568自卫干扰吊舱,以数字接收机和波形发生器为核心组件。除了传统的高波段覆盖,该系统还可以七篇低频段雷达,如搜索雷达,目的是从开始就破坏对手的杀伤链。

动力系统

尽管电子战飞机都是由轰炸机、运输机、战斗机等改装而来,但改装工作相当于重新设计一架新机。电子战飞机往往要携带多种天线、传感器以及数部电子侦察机和干扰发射机,总重达到数吨之多,而且所需电量巨大,无法用蓄电池提供,必须要单独配备发电机。更有甚者,EA-6徘徊者式电子作战机和EA-18G所携带的电子干扰吊舱自己就需要配备一个冲压涡轮发电机,因此吊舱外面也可以看到一只螺旋桨。

武器系统

由于电子战飞机需要配备庞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和众多工作人员,很多电子战飞机不堪重负,甚至无法让出宝贵的机身携带杀伤性武器。

航电系统

自卫电子战装备主要包括雷达、激光红外告警设备,有源的电子干扰设备,无源干扰、欺骗投放设备,隐身涂层等,在飞机遂行作战任务的全过程中,对敌敌空导弹制导雷达、炮瞄雷达、目标引导雷达、机载火控雷达、空空导弹雷达/红外制导系统等的电磁辐射信号,进行实时搜索、截获和识别,用灯光或音响向机组人员发出威胁告警,并自动或人工引导电子干扰机实施有效的干扰压制,使敌方无法发现或攻击载机,达到保护自身安全的目的,从技术角度上看,其基本类型如下图所示:

参考资料:

雷达告警系统(RWR)是最常用的自卫电子战装备。它利用辐射源特征数据库和分布在机身四周的传感器确定辐射源的位置,通常能够覆盖2~18GHz的大部分雷达频率范围。在产的雷达告警接收机种类很多,如意大利塞莱克斯ES公司的“空中卫士2000”,英国BAE系统公司的AN/ALR-56,俄罗斯的SPO-32/L150Pastel、SPO-15LMBeryoza,雷神公司的AN/ALR-67。

导弹逼近告警(MAW)系统是飞机自卫系统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从原理上看,它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能够探测激光制导导弹以及使用激光近爆引信导弹的激光告警系统;另一种是能探测导弹发射和助推器尾焰的无源紫外/红外传感器。典型的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包括空客防务及宇航公司的AN/AAR-60MILDS(导弹发射探测系统)】以色列艾尔斯莱公司的导弹逼近告警系统PAWS2、艾尔塔公司的EL/M-2160,瑞典萨博公司的MAW-300,俄罗斯Azovsky公司的MAK,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的AN/AAR-54紫外导弹告警系统等。美国轨道ATK公司的AN/AAR-47被动光电导弹告警系统应用较为广泛,已经部署在超过16个国家的3200多架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上。

定向红外对抗(DIRCM)设备主要用于对敌光电制导武器和侦察器材实施压制或欺骗性干扰。从原理上看,它可以分成三种方式:一是利用红外干扰机,产生规定光谱范围的强红外辐射,用以欺骗敌方的红外侦测系统或红外制导系统;二是通过发射强激光能量,破坏敌方的光电传感器或光学系统,使其饱和或迷盲,以至彻底失败;三是通过发射或转发激光辐射信号,欺骗敌方的激光测距、跟踪或制导系统,使其得到错误的方位或距离信息。较为典型的装备有美国的AN/GLQ-13激光干扰机、AAQ-24(V)定向红外干扰系统、AN/ALQ-147红外干扰系统、ALQ-204红外对抗系统,英国BAE系统公司的AN/ALQ-212(V)“先进威胁红外对抗”系统,俄罗斯的机载激光干扰系统、有源自卫干扰系统GKP-11、15等。

射频(雷达)对抗设备用于对抗雷达和雷达制导武器。典型的对抗设备(干扰机)包含了无线电接收机、处理器和调谐至敌方发射器频率的发射机或噪声干扰机。在用的射频干扰系统超过50多种,如英国BAE系统公司数字电子战系统(DEWS),塞莱克斯ES公司的“空中影子”,艾尔塔公司的EL/L-8212/22,意大利电子公司的ELT系统和VIRGILIUS,俄罗斯无线电技术研究所(KNIRTI)的SPS-141/2/3、SPS-151/2、SPS-161/2、SPS-171/2和L187AE,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AN/ALQ-131(V)、AN/ALQ-135(V)、AN/ALQ-165机载自卫干扰机等。

诱饵主要用来辅助干扰机和其他对抗措施来对敌方雷达实施干扰或者将导弹诱偏。拖曳式雷达诱饵因其使用后可以选择回收或者丢弃,经济适用,应用较为广泛,典型的例子包括BAE系统公司最初为FA-18E/F“超级大黄蜂”研发的AN/ALE-55(V)光纤拖曳式诱饵。在众多诱饵中,更为先进的是小型空射诱饵(MALD)。小型空射诱饵可以采用预编程的无动力滑翔飞行器,也可以采用小型涡轮发动机,以进一步提升速度和飞行距离,并用地形匹配或GPS进行导航。核心组件是信号特征增强系统,包括多个有源雷达转发器,在多个频段工作,能增大各种雷达截面积的大小。MALD能模仿一枚巡航导弹、一架战斗机或一架战略轰炸机

无源干扰设备是采用被动的方式来对敌方雷达、导弹制导装备实施干扰。从原理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在空气中施放一定量的箔条热诱饵弹、烟幕等干扰材料,改变电磁及光电的传输特性,从而干扰敌方各种装备正常工作;二是隐身,通过减弱被保护目标某些电磁及光电特征,包括外形设计、吸收材料、模拟背景的光谱等,使敌方侦测设备难以发现。再用的干扰物投放器很多,如萨博公司的BOL、BOP-L和BOZ,欧洲导弹集团公司的SAPHIR、ELIPS,俄罗斯的APP-50、ASO-2V,美国的雷达、红外干扰的ALE-47干扰物投放系统,用于光电无源干扰的ALE-47(V)干扰物投放系统等。综合系统则是集成了控制、探测、对抗等多种技术手段的自卫系统,以应对更为广泛的威胁。

分类

电子战飞机是专门遂行电子战任务、不带或少带其他攻击武器的特种飞机,可分为电子侦察飞机、电子干扰飞机和携带反辐射导弹的反雷达飞机等。此外,电子战飞机大致还可分为三种:一是由大型的客机、运输机改装而来的专用电子战飞机,通常执行战役/战术级远距离支援作战任务;二是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为专门执行空中电子战任务的小型电子战飞机,如美国军队的EA-18G、俄罗斯的苏-24MR等,通常执行随队支援作战任务;三是通过机体改造升级和加载电子战吊舱从而具有电子战能力的现役战斗机,通常执行自卫电子战任务,也可执行支援作战任务。

电子侦察飞机

电子侦察飞机,也称为电子支援飞机,主要用于侦察敌方雷达、无线电通信等电子信号。这类侦察机有的是通过民用客机、商务机或军用运输机等大中型平台改装,有的是使用大中型无人机平台。专用电子侦察机往往具备续航时间长、航程远的优势。这类侦察机中典型代表是美国RC-135系列、EP-3系列电子侦察机和RQ-4“全球鹰”电子侦察机。

电子干扰机

电子干扰飞机具备电子侦察能力,同时也具备对敌方雷达、通信系统进行电子干扰的能力。电子干扰机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大中型长航时平台的防区外支援干扰飞机。比如中国的运干-8。另一类就是基于小型高速飞机平台的干扰机,例如美国的EA-6B“徘徊者”和EA-18G“咆哮者”。这类电子战飞机是在强击机或战斗机平台上改装,安装多个大功率的电子战吊舱和内置电子战设备,通常有专门操作电子战系统的电子战军官。和一些挂载电子战吊舱的战斗机不同,这种专用电子战飞机为进行大功率干扰进行了适应性改进,取消或增加了一些设备。它的干扰功率更大、方位覆盖更全、覆盖频段更宽。这类干扰机不仅能干扰常见的厘米波、毫米波段火控雷达和导弹的导引头,还能对L、S、C波段等大范围内的对空警戒和搜索、火控雷达进行干扰,甚至还能对通信系统实施干扰。

而且,这类电子战飞机往往还具备挂载反辐射导弹,摧毁敌方防空雷达,进行防空压制作战的能力。由于这类电子战飞机携带的干扰吊舱功率非常大,不仅能担负随队干扰任务,还能担负防区外干扰任务。此外,还有一些针对特殊用途的电子战机。比如,为无人机安装电子战系统而成的电子战无人机,为直升机加装通信干扰系统的通信干扰机。

技术参数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服役情况

各国情况

俄罗斯空军负担防区外电子压制任务的飞机是安-12电子战飞机,隶属于俄罗斯空军军事运输航空兵司令部,主要装备了“花束”“天竺葵”“丁香”机载侦察干扰设备和“芸豆”、ATTTT-50型机载干扰设备,其中,“花束”可采用自动和手动两种工作方式,对敌空情雷达(警戒、引导雷达和目标指示雷达)分米波段实施瞄准式干扰和阻塞式干扰;“天竺葵”机载侦察干扰设备可对厘米段的敌空情雷达实施转发式干扰;“丁香”机载侦察干扰设备可对3cm波段内的敌空情雷达实施瞄准式和随机式干扰;“芸豆”机载干扰设备可对敌米波段引导雷达实施阻塞式噪声干扰;ATTTT-50可释放箔条弹和热诱饵弹,对敌空情雷达和机载雷达实施无源干扰。

美国空军现役序列中,有人驾驶的可执行电子战任务的飞机主要包括MC-12W情报、监视和侦察飞机,EC130H电子干扰飞机,RC-135系列电子侦察飞机,E-3空中预警机系列预警机,E-8C空中战斗管理飞机等。MC-12W、RC-135、E-3、E-8C均为情报侦察、预警指挥类飞机。而著名的EA-6徘徊者式电子作战机“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已于2015年从美国海军退役,截至2021年仅在海军陆战队配有3个战术电子战中队。完全取代EA-6B的EA-18GEA-18G电子战机仅有4个中队部署于陆上基地,执行远征作战任务,其余的均部署于航母编队里。路上基地虽然也派驻了美国空军的作战人员,但它同样隶属于美国海军。因此,EC130HEC-130H型电子干扰飞机”成了美国空军唯一的具备防区外电子攻击能力的飞机。美国EC-130H“罗盘呼叫”飞机自越南战争起几乎参与了全部的由美国发起的战争行动。截至2005年,美海军(含陆战队)拥有124架EA-6B型电子战飞机,约占美三军专用电子战飞机总数的60%。

2021年,中国新型电子战飞机歼-16D和高空无人侦察机无侦-7等装备首次亮相。此外,还包括运-8系列各型电子战飞机。

2024年9月,美国空军新一代电子战飞机EA-37B“呼叫罗盘”已正式交付,其被指出是“美国空军为大国竞争时代量身打造的新利器”。该机相较于EC-130H“呼叫罗盘”,其飞行速度更快、续航能力更强,体积和重量缩小,升限高度提升超过50%。

实战运用

越南战争中,美国海军首次使用了EA-1、EA-3、EA-6徘徊者式电子作战机等专用电子战飞机。1966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刚服役的EA-6A电子战飞机投入战场,并配置了当时最先进的干扰机和无线电接收机,有效干扰了越方雷达的正常运转。就在同一年,美国军队又开始使用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专门攻击“萨姆”导弹的制导雷达。在两种电子对抗武器的攻击下,越南导弹的命中率由早期平均发射10枚导弹就能击落1架飞机,下降至后期发射60枚导弹才能击落1架的水平。

1986年4月美国轰炸利比亚黄金峡谷行动中,美国使用了EF-111A和EA-6B电子战飞机有效干扰了利比亚的防空雷达,使作战飞机顺利进入利比亚领空完成空袭。到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时,多国部队投入了上百架电子战飞机打头阵实施了“白雪”行动,对伊拉克的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进行了大规模、全频谱干扰,使伊军雷达屏幕上一片雪花。开战7天后,伊拉克雷达开机量便下降到高峰期间的90%,防空警戒系统几近瘫痪,多国部队迅速取得了制空权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6架EC-130H更新了Block20配置,7架更新为更先进的Block30型。2006年7月,第一批EC-130HBlock35型完成了测试。Block35增加的主要功能是一个增强的雷达干扰能力能够探测和干扰敌防空系统使用的低频段预警和截获雷达,并使干扰距离提高1倍。2010年,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部署后,首批8架EC130H飞机升级到了Block35/基线1配置。该配置中引入了Link16数据链。剩余的6架升级到Block35/基线2配置。升级到基线3配置的设计也已完成。2010年,EC-130H从伊拉克战争中撤出后,除了继续赴阿富汗执行任务外,还参加了2011年针对利比亚的空袭行动,参加了打击叙利亚ISIS(“伊斯兰国”,IslamicStateofIraqandal-Sham,简称ISIS)的作战任务。

2011年3月17日,以美、英、法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巡航导弹和航空兵攻击目标前,美国军队利用电子战装备干扰、压制和摧毁了利比亚防空和通信系统。第一次投人使用的美国海军舰载电子战飞机EA-18G主要承担干扰和压制利比亚防空系统雷达和装甲车辆通信系统的任务,使利比亚防空雷达无法使用,坦克装甲车辆之间不能正常通信。EA-18G电子战飞机还发射“哈姆”反辐射导弹,摧毁了利比亚的机动防空系统。利比亚防空活动被压缩到只能使用身管武器进行拦阻射击。2016年8月,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宣布,根据航电可行性计划,首批2架EC130H飞机完成新型航电和数字显示屏升级,回到作战使用状态。经过多年高强度作战飞行之后,EC-130H机队损耗较为严重。截至2021年,全部14架EC-130H飞机常驻亚利桑那州戴维斯-蒙山空军基地。

衍生型号

美国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

EA-6徘徊者式电子作战机美国海军航空兵装备的4座舰载电子干扰机,主要用于通过压制敌人的电子活动和获取战区内的战术电子情报来支援攻击机和地面部队的活动。1971年装备美国海军航空兵部队后,在几乎所有美军参与啊的战争行动中执行过作战任务。飞机的空勤组人员共有4人。飞机的机长18,24米,机高4.95米,翼展16.15米,机翼面积49.1平方米。EA-6B飞机的主要机载设备包括AN/ALQ-99型无线电干扰系统。除此之外,飞机还能够实施跟踪遮断欺骗干扰、投放箔条弹/红外干扰曳光弹,对敌通信系统和敌机载搜索雷达、地面警戒雷达、地空导弹的制导雷达进行强烈的干扰。

美国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

EA-18G将是美海军当前和未来主要的空中电子攻击资源,逐步取代现役的EA-6徘徊者式电子作战机美国军队共计划采购90架,每个航母飞行中队5架。任务系统在EA-6ICAPⅢ的基础上做适应性改进。并采用了F/A-18的APG-79有源电扫阵列雷达、新的干扰对消系统(INCANS)以及2枚AIM-120C空空导弹。相对于EA-6B,EA-18G继承了F/A-18F优良的飞行性能,可以伴随编队作战,而不是像EA-6B那样需要复杂的集结过程;同时EA-18G相对EA-6B具有更强的自卫能力,作战时无需EA-6B那样必须有护航飞机。

苏联雅克-28“阴谋家”E电子战飞机

雅克-28E是前线航空兵主要的电子战飞机,也是前苏联第一种实用型电子战飞机。它是双座轻型战术轰炸机雅克-28的改型,主要修改是取消了J波段“短喇叭”导航/轰炸雷达,内部武器舱改装主动式和被动式干扰设备。雅克-28E虽已使用多年,但仍具有生命力。该机与其护卫机米格-21战斗机米格-27攻击机、苏-7和苏-17的性能也大致相匹配。若在机翼外挂架挂无控火箭弹,该机还可能担负对地-空导弹的压制任务。曾有120架雅克-28E在部队中服役。

苏联安-12“幼狐”C电子战飞机

安-12C是由安托诺夫An-12改型的远距离干扰机。它保持了原运输机的基本布局,仅货舱作了修改。加装了机腹天线架和凸起的尾货桥。在原来的标准炮手位置装了卵形整流罩,其内装电子设备。据估计,约有30架“幼狐”C在前线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服役。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至少有一架“幼狐”C参战。据说该机干扰以色列的设备很有效,可能是既能干扰雷达,又能干扰通讯设备。该机的性能可能介于美国空军的EB-66系列与EF-111A之间。

中国歼-16D电子战飞机

歼-16D电子战飞机是以歼-16为平台自主研制的新型电子战飞机,具备“侦、攻、防一体”综合作战能力。歼-20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于2016年11月参加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首次公开飞行展示。2017年7月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首次以战斗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标志着人民空军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2021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空中梯队飞行庆祝表演中,15架歼-20飞机飞越天安门

发展趋势

电子战飞机的发展趋势:一是综合电子战;二是发展电子侦察系统;三是发展电子进攻系统;四是发展电子防卫系统。

综合电子战

综合电子战,是把不同用途的电子对抗设备和电子对抗系统进行综合,构成一个综合性、一体化、自动程度高的电子战系统。如多种无线电接收机体制综合化的侦察告警系统,微波、毫米波、红外等宽带传感器综合告警系统,电子侦察与各种形式电子干扰的综合设计,电子侦察、干扰与反辐射武器的一体化,预警机、雷达、无源探测、通信、电子战自卫系统的综合,机载、舰载、车载电子设备的一体化设计,有源干扰与无源干扰、电磁压制与电磁欺骗、软杀伤与硬摧毁的有机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不同军兵种电子战系统的综合,多种情报传感器的综合等。

电子侦察系统

发展电子侦察系统,由星载电子、机载、舰载电子侦察设备和陆基电子侦察、测向、定位、干扰设备以及相应的人员组成,并与其它系统密切相连,从而了解敌方电磁威胁、监视敌方各种电磁活动。

电子进攻系统

发展电子进攻系统,包括电子干扰和电子摧毁。电子干扰又分为使用专门发射机发射电磁信号的有源电子干扰和利用材料、器材反射或吸收电磁波的无源电子干扰。电子摧毁又包括使用常规武器摧毁和使用电磁摧毁。

电子防卫系统

发展电子防卫系统是削弱敌方电子战武器的作用,保护己方电子设施的一个分系统,它贯穿于通信、雷达、制导、光电、导航、声纳、计算机等一切电子设备之中,反侦察、抗干扰、防摧毁等均属于电子防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