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镇 :中国重庆市荣昌区辖镇

更新时间:2023-09-26 10:31

盘龙镇,是中国重庆市荣昌区区辖镇,位于荣昌区西北部,距荣昌城区32千米,成都—重庆高速公路荣昌西人口16千米,四川省隆昌市城区22千米及隆昌高铁客运站7千米。辖区面积126平方千米,南北长5.14千米,东西宽4.55千米。辖12个村、4个社区,17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8.3万人。

据史志和文献记载,盘龙镇大建社区的客家人主要是在明清时期迁徙而定居下来的移民群体后裔。明末清初,整个四川地区罹遭兵祸时间近30年,百姓大量死亡或逃亡。康熙,清廷制定《入籍四川例》,规定“垦荒居住者,将地亩永给为业”“各省贫工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在这些政策的激励下,四川省邻近的湖广地区无地或少地农民纷纷扶老携幼,举家向四川盆地迁徙,而来自闽、粤、赣等省的客家人也在此时尾随湖广移民大军迁入四川。定居盘龙的客家人的先祖,大多来自广东兴宁、五华县(现五华)、梅县区等地,也有部分来自江西省

盘龙镇是重庆市市最大的客家方言岛,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荣昌夏布”的主产区,农业部授予的“中国夏布之乡”,重庆市级中心镇。农业发展以生姜产业带富村民,工业发展以招商引资引领工业企业,2020年,生姜种植面积1200公顷,年产值超3亿元,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引进产业项目12个,正式合同金额6.7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2.8%。

历史沿革

盘龙镇历史久远,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始设昌元县,盘龙时为昌州府州治所在地。1933年置盘龙镇。1953年改盘龙乡。1958年盘龙、九龙、石田、大建四乡合并建盘龙公社,1962年又分建四公社,1984年复盘龙乡。1993年昌龙、石田乡并入建盘龙镇。2001年大建、合靖二乡并入。

地理环境

盘龙镇地处荣昌区西北部,与四川省隆昌市、东兴区接壤,是古昌州州府所在地,距荣昌主城区32公里,距成渝高速路入口16公里,距重庆市112公里,地处东经105°33′,北纬29°33′。全镇辖12个村、4个社区,地域面积126平方公里,现有8.3万(2021年),其中客家4万余人,是中国夏布之乡,重庆市最大的客家方言岛,重庆市市级中心镇,荣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独具客家文化特色的农业重镇、工业强镇。

全镇工业企业发展迅猛,现有工业企业180家,其中规模企业27家,年产值上亿元企业6家,出口创汇企业6家。兴业不锈钢制品远销东南亚,双龙夏布出口韩国日本;还有名特小吃盘龙羊肉汤、黑花生,名扬重庆市。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万亩生姜基地、万亩黑花生基地、万亩红高粱基地和生态鸭养殖基地等“一园四基地”,笑迎八方宾客;占地1平方公里的盘龙返乡创业园,团结诚信、开放创新的党政领导、质朴热情的盘龙人民诚邀宾朋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携手共创盘龙美好明天。

位置境域

盘龙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区西北部,与四川省隆昌市接壤。地域面积126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盘龙镇辖4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重庆市荣昌区盘周街104号。

人口民族

截至2020年6月,盘龙镇人口8.3万多人,其中客家人口3万余人,是重庆市最大的客家方言岛

2021年5月31日,重庆市荣昌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盘龙镇常住人口为40254人。

经济

通过不懈努力,把盘龙建设成为中原地区夏布加工创汇重地,重庆市绿色生姜生产基地;努力打造川渝不锈钢特色名镇,重庆樱桃谷鸭产业重镇。

(一)坚持“工业强镇”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把企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实施“1334”思路为着力点,强兴工业。即:抓好“一个工业园”的规划与建设,完善工业园区的道路、电力设施,实现“三通一平”,努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狠抓“三大优势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要以大力发展桑姜、花生、畜禽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引进成都市“美之味”等食品厂,对生姜进行深加工;提高合心花生厂的加工技术,做大品牌;畜禽加工上要有新的突破。二是加快发展机械加工业。大力支持兴业、兴财五金制品厂及齐鑫钢铁厂做大规模,增大总量,提升效益,引进发展与其配套的生产加工企业;承接川东地区工业延伸,发展汽车、摩托车配件和大宗商品加工业;努力发展农用机械加工业。三是提升纺织加工业。通过注册商标,引进加工工艺,提升夏布加工的质量和档次;加大夏布深加工和产成品开发生产力度;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棉布等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业的发展。强化“三个一批”,促进企业发展,即扶优扶强一批,盘活一批,新发展一批。努力实现工业总量突破、块头突破、工业个数突破、工业对镇域经济的贡献有新突破等“四个突破”。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引进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1-2家,培育产值上亿元、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3家,发展产值5000万以上,纳税200万元以上的企业8-10家,转移劳动力3000人以上。

(二)狠抓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经济,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实行“以企招商、以资招商、以情招商”,大胆地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广泛招商。认真借鉴“搭建平台、招才引智、借脑发展、借梯登高”的好办法,想方设法,创造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同志到山东省成都市重庆市招商引资,建立招商信息网络,同时,充实招商队伍,加强盘龙招商网站建设,搭建引资平台,对外宣传盘龙的产业门类、优惠政策、服务理念等情况,做到招商引资工作有针对性。

综述

2017年,盘龙镇工业总产值任务66亿元,完成67.2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6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28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86亿元;利用内资4.54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新引进夏布企业5家,合同总金额4亿余元,自营出口夏布企业达10家。

第一产业

近年来,盘龙镇的特色产业有夏布、桑姜、花生、西瓜、生猪养殖等,尤其是盘龙夏布、生姜的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提高。特别是盘龙镇大力发展“黑白红黄”特色农业,不断优化种植养殖结构,产业特色独具鲜明。

一黑,花生。花生种植面积6000亩,其中黑花生种植面积达5000亩,在藕塘村建立黑花生种植基地。恋乡食品厂加工的黑花生参加了3次农产品交易会,均获得“消费者喜爱产品”称号。

二白,生姜。生姜种植面积达1.68万亩,共有1.2万余农户种植生姜,产量高达3.3万吨,总产值达到3.3亿元以上。

三红,再生高粱。再生高粱种植面积6000亩,建立了龙王、大建等村社区再生高粱种植基地15个,其中2家种植大户种植规模达200亩以上。

四黄,生态鸭。以荣丰食品公司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鸭养殖大户120多户,年出售家禽750多万只,完善了生态鸭产业链的建设,同时创建了“锦蓝”牌商品鸭品牌。

葛布生产

盘龙夏布年加工量达80多万匹,创外汇最高达310万美元,年产值达4000万元,促进全镇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全镇从事夏布生产的农户共15000户,平均每户创收2000元;全镇农民7.01万人,平均促农增收428元,占全镇人均纯收入2525元的20%。

经济作物

盘龙桑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百亩扩大到8000亩,亩产值达7000元,全镇从事生姜种植的农户11000户,平均每户创收5090元;全镇农业人口7.01万人,平均促农增收790元,占人均纯收入2525元的30%。两项特色产业收入共计9100万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8800万元的13.2%,占农业总产值23000万元的39.56%;对镇域经济起到了突出的贡献作用。

盘龙镇发展西瓜种植3000亩,亩产值达3000元;水果基地扩大到2500余亩,亩产值达3000元以上;水稻制种发展到3000亩;花生种植发展到6000亩。

畜牧业

盘龙镇大力发展养殖业,狠抓养殖小区建设和养殖大户的培育工作,全镇养殖母猪8500头,仔猪14.1万头,年出栏生猪6.45万头,生猪出栏上千头的大户6户;养殖大天鹅500只以上的大户19户,养鸭2000只以上的大户98户,养殖鸡1000只以上的大户39户。

第二产业

工业发展

2007年,该镇坚持“突出三大产业、狠抓三个重点”的发展思路,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64659万元,同比增长36.6%;实现工业增加值21032万元,同比增长46.3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达到40.55%,同比提高了4.71个百分点。

“突出三大产业”。一是大力发展以樱桃谷鸭、花生、火腿肠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2007年投资1200万元新建日宰杀樱桃谷鸭2—3万只的荣丰控股食品公司;新建了2个花生厂,年生产香脆花生能力达到3000吨;开源食品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高温食品生产线技术改造,产品占领了重庆市20%的市场份额。二是加快发展以轧钢、不锈钢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机械加工业。依托鑫顺钢结有限公司、兴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兴财不锈钢公司,延伸发展锤炼、不锈钢切削刀具、管材等加工企业。三是积极发展以手工织麻布、棉纺、手钩为主的纺织工业。引进韩国客商与双龙夏布公司新建年产50万件(套)夏布服装、装饰品生产项目已达成协议。

“狠抓三个重点”。一是强化扶优扶强现有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更新改造,2007年,鑫顺钢结公司VD炉精炼技术改造、兴业不锈钢公司熔融还原和热轧生产线技术改造、兴业公司“宜佳”产品生产线技术改造、洁源公司技术改造等项目全面完成,新增固定资产总投资达6000多万元。同时,建立了重点企业生产目标考核奖励制度,始终坚持“围墙服务理念”,切实为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工等困难和问题,现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全镇新增纳入统计口径规模工业企业2家(兴财公司、开源食品公司),达到5家,实现总产值30678.1万元,同比增长66%;完成增加值13481.2万元,同比增长64%。二是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回乡人士创业平台。乡镇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办企业的积极性高涨,为此,规划了“盘龙镇回乡人士创业园”,投入600多万元实施长1.6公里、宽24米的园区大道建设,预计2008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将盘活上千亩土地。

文化

盘龙镇境内有昌州八景之一的“龙洞栖霞”,清代诗人谢金元“晚杂繁星灯万点,朝含旭日锦千重”便是赞誉当时这一美景。境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其中古昌州遗址1处、摩崖石刻群雕6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个,县级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

客家文化

盘龙镇客家人主要是在明清时期迁徙而定居下来的移民群体后裔。明末清初,由于历经张献忠农民起义、南明残余势力割据纷争、农民军余部和吴三桂反清斗争等多次战乱,整个四川地区罹遭兵祸时间近30年,,百姓大量逃亡。

康熙,清廷制定《入籍四川例》规定情愿入川垦荒居住者,将地亩永给为业","各省贫工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对移民的垦殖权、户籍权和后代参加科举考试权都作了明确规定,还对移民垦荒农业税进行减免。此外,清廷还将招徕移民数量作为官员绩效考核内容。在这些政策的激励下,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邻近的湖广地区无地或少地农民纷纷扶老携幼,举家向四川盆地迁徙,而来自闽、粤、赣等省的客家人也在此时尾随湖广移民大军迁入四川。

盘龙客家人的先祖,大多来自广东兴宁、五华县(现五华县)、梅县区等地,也有部分来自江西省。由于这些盘龙客家移民的先祖大多来自广东省及其附近地区,因而他们在当地常常自称为“广东人”,称他们的母语为“土广东话”。

在盘龙镇境内12个村、4个社区都有客家人居住。从分布来看,客家人主要集中在原古墙、大建、白鹤莲花县楠木、三合、长岭县、石田、新屋等村;从姓氏来看,主要有李、张、周、黄、颜、马、叶等大姓。

特产美食

盘龙夏布

中原地区夏布之乡位于荣昌区盘龙镇。经成都—重庆高速公路荣隆镇至盘龙公路可达。距荣昌区县城24公里。

荣昌夏布起源于清代,随湖广移民传入,历史上当地客家人习惯种植苎麻,以苎麻为原料,手工编织成布,史称“夏布”或“麻布”。据清光绪九年(1883年)《荣吕县志》记载,石磊“各乡遍地种麻,比户皆绩,机杼之声盈耳”。由于葛布质地细软轻白甚于葛,山西省陕西省富商大贾,每年必来采买,至京都发卖,或转销朝鲜日本及南洋—带,夏布始成为荣昌县有名的传统特产,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最高年产量达70余万匹,年创外汇2000万美元,被誉为“中原地区夏布之乡”。

社会

教育

2017年,盘龙镇盘龙中学连续八年被重庆市荣昌中学校录取人数超过100人,连续七年被评为荣昌区教学质量十佳学校;投入650万元新建中学教学综合楼,盘龙第二中心小学完工投入使用。

民生

2017年,盘龙镇实施到户帮扶304户,落实财政专项扶贫到户资金60.4万元;针对建卡贫困户、脱贫户实施危旧房改造44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精准脱贫干部“进百家”活动,对贫困户实行动态调整,新增识别贫困户26户。

交通

盘龙镇境内盘周路和兴荣路在境内交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