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0年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更新时间:2022-05-31 16:01

石油输出国组织(英文名: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OPEC),是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由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五国于1960年9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起成立。1962年11月,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政府间国际组织。1965年9月欧佩克总部迁至奥地利首都维也纳。2023年,欧佩克秘书长为海赛姆·盖斯。

根据欧佩克《组织条约》(Statute),欧佩克的宗旨是通过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和价格,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稳定,保障石油生产国的稳定收入,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并给予石油工业投资者合理的收益。截止2023年12月,欧佩克有12个成员国,分别为阿尔及利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加蓬赤道几内亚刚果印度尼西亚卡塔尔厄瓜多尔、安哥拉曾为成员国,后退出。

2005年1月,欧佩克第134次特别会议决定放弃“不现实”的“价格带政策”。意味着欧佩克以油价为目标的石油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2020年8月14日,受冠病疫情影响,欧佩克表示,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降幅大于之前的预期。2020年至2023年“欧佩克+”(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减产计划持续进行。2023年11月30日,欧佩克秘书处发布声明,多个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2024年第一季度继续自愿减产,减产总额为日均220万桶。

成立背景

上世纪60年代,国际原油市场被新泽西州标准石油、纽约标准石油公司、雪佛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得克萨斯州公司、海湾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英国石油公司七大国际石油巨头垄断,为了维护第三世界石油生产输出国的利益,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在1960年9月召开的巴格达会议上创立了欧佩克。

发展历史

正式成立

1960年8月和9月,新泽西美孚以及其他国际石油公司接连两次单方面下调石油标价的行动在产油国中引起强烈不满。为维护产油国的利益,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5个产油国代表在9月中旬齐聚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经过数天的讨论,参会代表于9月14日签署第一届欧佩克会议决议并宣布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正式成立。次年1月,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开了第二次欧佩克会议上,欧佩克通过了自己的组织纲领《欧佩克条约》,同年,卡塔尔加入。1961年卡塔尔加入,次年,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加入,1965年9月欧佩克总部迁至奥地利首都维也纳,1967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加入,1969年阿尔及利亚加入,1971年尼日利亚加入。

政策措施

油价政策

1973年,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发动石油禁运时,欧佩克总产量达到2929.1万桶/日,占到全球石油总产量的53.2%。1976年,欧佩克成立了国际发展基金(OPEC FUND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是唯一一个由成员国专门向非成员国提供资金的全球授权发展机构。该机构与发展中国家伙伴和国际发展界合作,以帮助全球中低收入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目标。“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之后,欧佩克曾试图通过采取“减产保价”的办法保住欧佩克在1981年设定的每桶34美元的欧佩克标价,但在需求下降的压力下,欧佩克不得不跟随现货价格下调基准油价,并以1986年的“价格战”结束了固定油价的策略。

欧佩克的油价政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86年之前施行的基准油价和差价体系,1986年至1999年施行的“一揽子”目标油价政策(由7种原油价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以及2000年至2004年施行的“价格带”政策(通过产量调整将欧佩克目标油价维持在“合理”空间)。2004年,欧佩克平均油价高达每桶36美元,较欧佩克制定的每桶22美元至28美元价格带上限高出每桶8美元。迫于市场压力,2005年1月,欧佩克第134次特别会议决定放弃“不现实”的“价格带政策”。而“价格带政策”的“撤柜”,意味着欧佩克以油价为目标的石油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

减产政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结束后,欧佩克在2009年启动减产行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三国的减产幅度在11%左右,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等四个国家减产幅度在8%左右,即使是最不积极的委内瑞拉,减产幅度也超过4%。受欧佩克减产影响,WTI油价旋即从2009年1月的41.71美元/桶增至6月份的69.64美元/桶。201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出口同比增长18%,同期GDP增长11%。2014年11月,在维也纳召开部长级会议,决定维持每天3千万桶的产量。

“欧佩克+”

2016年,国际油价一度跌破30美元/桶。为了重新平衡市场,降低库存水平以提升油价,12月,欧佩克成员国和以俄罗斯为首的10个非欧佩克产油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达成限产协议,“欧佩克+”自此形成。2017年,欧佩克高调宣传减产的“高配额遵守率”,2018年年中,欧佩克配额遵守率达到154%的水平。 截至2019年,欧佩克的石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39.03%,其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79.1%。2019年7月2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签署《合作宪章》,“欧佩克+”的合作机制实现长期化,主要通过召开会议,商议并协定增产或减产,调节国际石油供应,从而达到影响油价的目的。

2020年8月14日,受冠病疫情影响,欧佩克表示,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降幅大于之前的预期。2020年4月12日,“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第一阶段为2020年5月1日至6月30日,减产规模为970万桶/日;第二阶段为今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减产规模为770万桶/日;第三阶段为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30日,减产规模为580万桶/日。并在年底将半年一次会议的惯例改成每月一次,以便应对油市动荡。 2021年4月,“欧佩克+”决定从当年5月开始逐步增加石油产量。2021年7月,“欧佩克+”在第19次部长级会议上达成协议,同意从8月起每月将其总产量上调日均40万桶,直至逐步取消日均580万桶的减产。截止2021年底,欧佩克成员国的原油探明总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80.37%,日均产量约占全球日产量的37.86%。 2022年10月5日,“欧佩克+”第33次部长级会议决定,自11月起,“欧佩克+”石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2023年4月2日,“欧佩克+”的多个成员国再度减产,使减产总量达到约366万桶/天,相当于全球需求的3.7%。6月4日,“欧佩克+”第35次部长级会议决定坚持2023年的石油产量目标直到年底。11月30日,欧佩克秘书处发布声明,多个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2024年第一季度继续自愿减产,减产总额为日均220万桶。

2024年3月3日,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俄罗斯计划与部分“欧佩克+”成员国协调,第二季度俄罗斯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合计计划减少47.1万桶/日。具体为4月份减产35万桶/日,减少出口12.1万桶/日;5月减产40万桶/日,减少出口7.1万桶/日;6月减产47.1万桶/日。为了保持市场稳定,这些减产会根据市场情况逐步调整恢复。诺瓦克称,自愿减产旨在加强“欧佩克+”国家维护石油市场稳定和平衡的能力。当地时间6月2日,决定未来石油产量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会议召开,在市场及分析机构预料之内的是,OPEC+同意将此前的减产协议延长至2025年底。

组织结构

欧佩克组织结构分成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

大会(Conference)是欧佩克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召开两次常会,不定期召开特别会议,一般各成员国石油、矿产和能源部长(大臣)率团参会。大会遵守全体成员国协商一致原则,负责协调各国石油政策、决定是否接纳新的成员国、审议理事会报告和建议等。大会主席在每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任职至每次会议结束。根据《组织条约》,如大会同意,非成员国可作为观察员参加大会。

理事会(Board of Governors)由各成员国提名一名代表并经大会协商通过的理事组成,任期两年。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负责管理欧佩克的日常事务、执行大会决议、起草年度预算报告、审议由秘书长向大会提交的日常事务报告等。理事会主席由大会任命,任期一年。

秘书处(Secretariat)是该组织处理日常工作的常设机构,设在维也纳,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秘书处由秘书长、秘书长办公室、法律办公室、研究司、支持服务司组成。其中研究司下设数据服务处、能源研究处和石油研究处,以及环境事务处。支持服务司下设行政与信息技术处、财务与人力资源处,以及公共关系与信息处。

秘书长经大会协商一致任命,任期三年,原则上可连任一届。2022年1月3日,科威特籍海塞姆·盖斯(HE Haitham Al Ghais)当选欧佩克秘书长,8月1日开始履职。

成立目的

在于协调各国石油政策,商定原油产量和价格,采取共同行动,保护本国资源,维护自身利益。

组织宗旨

通过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和价格,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稳定,保障石油生产国的稳定收入,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并给予石油工业投资者合理的收益。

组织作用

欧佩克成员国会对当前形势和市场走向加以分析预测,明确经济增长速率和石油供求状况等多项基本因素,然后据此磋商在其石油政策中进行何种调整。如在数次大会中,欧佩克成员国曾分别确定提高或是减少该组织的总体石油产量,以便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为消费国提供稳定的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石油供应。欧佩克组织曾多次通过减产使石油价格暴涨来抗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欧佩克成员国共控制约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储备,约共占世界石油蕴藏78%以上的石油储量并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组织占全球产油量的40%和出口量的一半,欧佩克成员国得以从石油出口得到更多收益。

加入条件

根据《组织条约》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国家均可申请加入欧佩克:(1)确实可实现原油净出口的任何国家,及原油生产超过本国消费的国家;(2)经全权成员国四分之三多数接纳并为所有创始成员国一致同意。准成员国是指虽未获得全权成员国资格,但在大会规定的特殊情况下经四分之三全权成员国接纳的国家。

成员国

欧佩克有12个成员国,分别为阿尔及利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加蓬赤道几内亚刚果印度尼西亚卡塔尔厄瓜多尔、安哥拉曾为成员国,后退出。

国际影响

欧佩克石油政策的影响力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欧佩克成立起始,由于相对比较弱小,对油价的影响有限;第二阶段,通过1973年石油禁运以及投放大量廉价石油逼迫高成本产油国削减产量等措施使国际油价暴涨,引发石油危机,欧佩克对全球油价有直接的定价权和绝对的影响力;第三阶段,欧佩克与西方国家进行合作,以低油价促进全球范围内石油需求的增长;第四阶段,为了应对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竞争,欧佩克放弃限产保价,试图通过排挤高成本产油国夺回市场份额;第五阶段,“欧佩克+”减产协议达成,油价进入平衡时代,欧佩克国家开始与非欧佩克国家携手合作。

根据欧佩克《2022年统计报告》,截止2021年底,欧佩克成员国的原油探明总储量为1.24万亿桶,占全球总储量的80.37%。日均产量约为2636万桶(含凝析油),约占全球日产量的37.86%。原油日均出口量约为1966万桶,约占全球日出口量的47.68%。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仍有着重要影响。

2023年,由于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在11月30日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推出的减产措施不及市场预期,国际油价当天先扬后抑,收盘时显著下跌。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2024年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90美元,收于每桶75.96美元,跌幅为2.44%;2024年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7美分,收于每桶82.83美元,跌幅为0.32%。

对外关系

欧佩克积极发展与其他国际组织和非成员国的合作。欧佩克秘书处定期参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世界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会议。欧佩克与国际能源机构(IEA)定期举办研讨会等活动。1991年欧佩克与主要石油消费国共同创建“国际能源论坛”,总部设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定期就能源安全问题进行对话。

欧佩克与欧盟俄罗斯印度建立了部长级对话机制,并下设专家圆桌会议。

中国

2005年12月,欧佩克大会主席与中国发改委时任主任马凯、科威特能源部长萨巴赫在北京会见,就双方开展对话、加强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2006年4月,欧佩克与中国第一次高级别圆桌会议维也纳举行。欧佩克代理秘书长与国家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共同主持。中方参会者包括发改委、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和能源研究机构代表。

2007年10月,欧佩克与中国第二次高级别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与国家能源局局长赵小平共同主持。中方参会者包括发改委、交通部、外交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能源研究机构代表。

2015年9月,欧佩克与中国恢复举行高级别对话。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率团在维也纳与欧佩克助理秘书长哈米德共同主持对话。双方同意,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对话,在北京和维也纳轮流举行。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和2021年的第四次、第五次中国—欧佩克高级别对话以视频方式举行,国家能源局章建华局长与欧佩克时任秘书长巴尔金多共同出席。

此外,欧佩克国际发展基金也与中国开展合作项目,截止到2022年,基金提供贷款资助中国环保、能源、健康、教育等共26个项目。

美国

2023年4月2日,欧佩克和部分非欧佩克成员国宣布进一步减产石油。这给美国带来通胀压力,利好俄罗斯。产油国明知会遭到美国反对还毅然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反映出美国在中东地区存在感下降以及两者分裂愈演愈烈。

俄国

2022年7月31日,欧佩克秘书长海瑟姆·盖斯对外界表示,欧佩克与俄罗斯不存在竞争关系,而俄罗斯在欧佩克+机制内的地位“至关重要”。海瑟姆·盖斯在科威特《观点报》当天刊登的独家采访中表示,俄罗斯的原油产量约为1000万桶/日,占全球产量的10%,也就是说“每天生产的10桶石油中就有1桶石油来自俄罗斯”,因此俄罗斯是全球能源版图中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参与者。 2023年4月2日,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Alexander Novak)表示,俄罗斯把3月至6月自愿减产50万桶/日的计划延长至2023年底。

英国

2022年3月,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接连访问欧佩克重要成员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一份关于成立政府间战略伙伴关系委员会的谅解备忘录。约翰逊此时访问中东,主要目的是希望黎巴嫩能增加石油产量,以缓和不断飙升的油价。

法国

2022年6月26日,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表示,法国原则上赞同美国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对俄石油价格设定上限”这项提议,但除此之外更加强有力的,是对所有石油生产国的石油价格设定价格上限,以应对俄乌危机造成的油价飙升。爱丽舍宫同时补充说,这需要重新与欧佩克以及世界上其他石油生产国进行磋商。

历任秘书长

出版物

相关事件

两伊战争期间,欧佩克内部的主张保持低油价的“鸽派”和主张提高油价的“鹰派”对油价和产量的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伊拉克作为“鹰派”代表,在战争期间向其他阿拉伯国家大量借款,希望欧佩克联合减产,抬升油价,从而能够通过售卖石油获利来偿还欠款。1990年8月,谈判破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触犯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中东地区的利益,海湾战争爆发。1991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加入战争,发动“沙漠风暴”行动,并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击垮萨达姆政府。海湾战争引发第三次石油危机,欧佩克意识到过高的油价对石油长期的需求非常不利,进而从与西方对立转为与西方合作,通过释放剩余产能弥补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石油供应缺口;随着这两国石油生产的逐渐恢复,油价逐渐恢复平稳。这一时期,欧佩克“鸽派”占据了油价的主导权,与西方国家进行合作,实现二者共同的战略目标——以低油价促进全球范 围内石油需求的增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