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 :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拐点

更新时间:2023-01-04 17:47

碳达峰(英文名称:Carbon Peak),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或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经历平台期后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定义背景

国际社会和科学家们达成了普遍共识,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并直接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导致干旱、台风、高温热浪寒潮、沙尘暴等极端天气经常出现。

库兹涅茨曲线认为在工业化的进程伴随着人均GDP的增加,环境污染程度上升;但随着人均GDP的继续提高,环境污染会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全球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能源产生碳排放,依据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人类社会需要采取措施实现碳达峰这个碳排放的拐点。目前,全球范围内能源及产业发展低碳化的大趋势已经形成,各国纷纷出台碳中和时间表。

数据来源:

重要讲话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

“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11月1日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中国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 达峰行动方案》,还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出台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保嶂措施,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中国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太阳能光伏基地项目。

2021年9月21日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2022年1月17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视频会议上的演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国将践信守诺、坚定推进,已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还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具体实施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中国将破立并举、稳扎稳打,在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过程中逐步有序减少传统能源,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2022年11月11日,古特雷斯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参与了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阶段的议程。他对东盟各国领导人说,“发达经济体必须为2030年排放量减少45%起到带头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他们还必须每年提供所承诺的10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影响,建设复原力和适应能力。”

2023年5月15日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举行第七十九届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为开幕式发表的视频致辞中也强调,“该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已经承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标,但我们需要加快行动,在未来几年内大幅减少排放。”他还表示,亚太经社会所做的研究为此次会议的讨论奠定了基础,并为各国采取必要的转型和行动路径指明了方向。他明确指出,“亚太地区可以引领未来几十年的气候行动。”

碳达峰情况

全球已经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碳排放达峰国家的数量分别为18、31、50和54个,其中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占当时全球碳排放量的比例分别为21%、18%、36%和40%。2020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碳排放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经实现碳排放达峰。中国、马绍尔群岛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承诺在2030年以前实现达峰。届时全球将有58个国家实现碳排放达峰,占全球碳排放量的60%。

数据来源:

国家政策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

2022年6月24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的通知,提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作用,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统筹提出支撑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年7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 2020 年下降 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2022年10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到 2025 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到 2030 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

《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年11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建材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持续推广,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十五五”期间,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巴黎协定》

为应对气候变化,197个国家于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届会议上通过了《巴黎协定》。协定在一年内便生效,旨在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以内,同时寻求将气温升幅进一步限制在1.5℃以内的措施。《巴黎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目前,共有194个缔约方(193个国家加上欧盟)加入了《巴黎协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据统计,目前已有190多个国家批准了《公约》 ,这些国家被称为《公约》缔约方。  

《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

3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提案,旨在确保欧盟在全球绿色工业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净零工业法案是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的关键部分,旨在确保到 2030年欧盟至少40%的包括风力发电机、电池、热泵、太阳能电池板、可再生氢等在内的清洁技术需求在欧洲本土制造。净零工业法案将通过增强信息、减轻建立项目的行政负担和简化许可授予程序来改善净零技术投资的条件。为了促进净零排放技术供应的多样化,法案要求公共当局在公共采购或拍卖中考虑净零排放技术的可持续性和弹性标准。此外,该法引入了新的措施,以确保有熟练的劳动力支持欧盟的净零排放技术的生产,包括在欧洲净零排放平台的支持和监督下,设立净零工业学院。

预测模型

基于Adaboost提升算法优化LASSO回归的预测模型,对中国的碳排放进行预测分析。选取了涵盖能源、经济、产业结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诸多层面的指标,以碳排放源为分类标准对19个指标变量进行了初步分类。在此基础上,基于计量经济学理论,对于影响因素变量进行了检验,验证影响变量选取的合理性。运用LASSO算法对上述变量进行提取,进一步展开预测。其次,本文通过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提升前后的纵向对比分析和与其他回归方法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验证预测结果的精确性和模型的有效性。此外,运用提出的模型,结合情景分析,对中国2020年、2025年以及2030年的碳排放进行了预测分析,模拟了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情况。最后,以不同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情景模拟预测结果为分析基础,提出改进及完善措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利用LASSO进行指标筛选结果表明,煤炭消费量、石油消费量、平板玻璃产量以及生铁和粗钢产量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较大。相比于单一的LASSO模型预测结果存在的0.99%的平均相对误差,Adaboost-LASSO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23%。且其误差远低于线性回归、岭回归、弹性网回归等回归模型以及提升后的回归模型。针对碳排放的情景预测结果表明,在基准情景下,预测中国碳排放始终处于增长趋势。在政策驱动情景下,中国的碳排放先升后降在2018年达到峰值。在技术驱动情景下,中国的碳排放自2019年始终处于下降的趋势。

年度字词

2021年12月13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碳达峰”选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2022年该词语被《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

应对措施

碳市场

碳市场是通过市场机制来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全国碳市场的上线交易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时,碳市场的运行将提升企业气候信息披露的数据质量,为评估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体走势和气候风险带来的机遇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自2011年以来,我国在多个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工作,有效推动了企业温室气体减排,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积累了经验和基础。到2017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上线交易:2017年末,经国务院同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实施,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是一个政策工具,相当于通过碳的价格信号来实现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因此全国碳市场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价值意义

实现碳达峰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或行业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脱钩”,即经济增长不再以增加碳排放为代价。因此,碳达峰被认为是一个世界经济体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攻坚期、窗口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在重点领域乃至全社会推行绿色用能模式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