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都城隍庙 :福建省福州市的旅游景点

更新时间:2024-09-21 01:50

福建都城隍庙位于福州市鼓屏路,紧邻省卫生厅,其位置显著,可由巷口处的“城隍庙官地碑”指引轻松寻得。城隍,作为中华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当地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原地区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庙宇虽占地面积有限,却巧妙地融入周边民居之中,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庙宇布局紧凑,包含两座主要殿宇,前后排列,均设计为上下两层结构。前殿主要供奉都城隍及其夫人,并设有其他神明的神位,体现了对城隍信仰的尊崇。后殿则供奉三清道祖、张亚子送子娘娘等道教重要神祇。

四大特点

福建都城隍庙有四大特点。

一、历史渊源深厚。是全国第二古老的城隍庙,始建于晋朝太康三年(282年),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仅次于安徽芜湖城隍庙。鼎盛时期,庙宇占地广阔,达100多亩,布局宏伟,包含华表、大广埕、戏台、酒楼、天井、大殿、庑郎、钟鼓楼、后殿等建筑,规模宏大,蔚为壮观。

其二,级别地位高。据记载,朱元璋登基后,曾对天下各地城隍按等级赐予封号,如府称公、州称侯、县称伯。福州市的城隍被老百姓尊称为“城隍公”。洪武二年(1369年),被赐封为“监察司民威灵公”,秩正二品。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年),福州府级的城隍被提升为省级,称为“福建都城隍”。庙宇所在小巷更被命名为“城隍街”,此等殊荣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

城隍受明清两朝官员敬仰。史载:“朱元璋下旨:‘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凡莅任官员都需要到城隍庙“斋宿庙中”,以示清廉不贪,并表示接受城隍的监督。如台湾知府俞兆岳赴台到任前,特地到城隍庙宣誓:不贪财、不畏势、不徇私。清朝文臣纪昀福建省赴任提督学政前,斋宿城隍庙,以求城隍在其任期予以辅治。

其三,供奉名臣良吏。福州市的城隍庙,庙内主祀汉代忠臣周苛,其坚守气节、忠贞不渝的事迹广为传颂。周苛是汉高祖刘邦的御史大夫,坚守荥阳城,当项羽攻下城池时,周苛被俘,项羽欲封他为上将军,享万户候。周苛忠贞不降,并怒斥项羽,于是被烹煮而死,惨烈至极。

此外,福建都城隍庙还附祀许多历代名臣良吏、清官乡贤人物。如唐朝光禄大夫樊公、五代十国辅佐王审知有功的刘昌祖、宋朝任福州知州蔡襄南唐尤溪县守将卢珖、元朝太尉秦桧董元炳、明朝率兵攻入福州战胜元军、护城有功的汤和等。他们共同构成了福州人民对于忠诚与奉献精神的崇敬与纪念。

其四,管辖“十二州府”。与全国大多数城隍庙仅管辖本地不同,福建都城隍庙具有独特的地域管辖权,覆盖全省“十二府州”,此等管辖范围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

历史传说

福建,自古有“八闽”之称,源于明朝时期,全省被划分为福州府、延平府(今南平)、建宁府(今建瓯)、邵武府(此四府合称“上四府”),以及兴化府(涵盖今莆田、仙游县)、泉州府、漳州府、长汀县(今长汀,后四府合称“下四府”),共计八府,因而得名“八闽”,并正式设立为省。

关于福建都城隍统辖“十二府州”的缘由,需追溯至清代。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随着台湾府的设立并归属福建管辖,福建的行政范围扩展至“九闽”(原八府加台湾府)。至清雍正二年(1724年),宁德市的“福宁州”升格为“福宁府”,至此福建省增至十个府。此外,清朝时期福建还下辖龙岩州与永春州两个州级行政区,两者与十个府共同构成了“福建十二府州”的行政格局。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府被升格为台湾省,标志着其正式脱离福建管辖,但自康熙二十三年至光绪十一年间,台湾作为福建的一部分长达201年,这段历史深刻体现了闽台之间的紧密联系。福建都城隍庙大殿内壁上绘有“十二府州”官员的画像,这一独特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颇为罕见,进一步印证了闽台之间深厚关系。

参考资料

都城隍庙.携程.2023-11-07

闽台城隍一脉相承.福建省商务厅.2024-08-28

台湾各地城隍庙奉为祖庙:福建都城隍庙——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4-08-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