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号事件 :1949年,中国解放军与英国军舰长江炮战

更新时间:2024-09-20 17:13

紫石英号事件(英文:Amethyst incident,1949年4月20日—1949年7月31日),又称“长江事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前夕,英国军舰“紫石英号”(HMS Amethyst,又译“紫水晶”)进入长江,双方发生炮战冲突,并引发了一系列后续的军事和外交事件。以英舰退出结束。

1949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和平谈判破裂,在长江驻军隔岸相对,准备进行渡江战役。当天,一艘英国军舰紫石英号进入国共双方对峙的长江水域,并无视解放军鸣炮警告,通过解放军炮兵防区。双方因此发生炮战,紫石英号受击搁浅,英国皇家海军陆续派英舰“伴侣号”(HMS Consort)、“伦敦号”(HMS London)与“黑天鹅号””(HMS Black Swan)来救援紫石英号,与解放军炮战后,双方互有伤亡,这几艘英舰退回,紫石英号仍然搁浅在长江上。中国共产党与英国就此事展开谈判,因为英国一直拒绝道歉,谈判陷入僵局。僵持到7月30日,紫石英号偷偷逃跑,解放军并未阻拦,7月31日,紫石英号从崇明岛北口逃出长江

紫石英号事件,标志着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炮舰政策”的终结,结束了西方列强可以随意进入中国内河航行的历史。毛泽东认为,紫石英号事件实际上是一场偶然事件,所以英国没有提起抗议,中国方面可以借此宣传教育人民,但不必扩大事件。

事件背景

1949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和平谈判破裂,双方进入紧张的备战阶段。解放军一方,在长江北岸驻军百万,部署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以第三兵团和第四兵团组成西突击集团;第三野战军以第八兵团和第十兵团组成东突击集团、以第七兵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组成中突击集团。同时解放军下令封锁长江,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的各炮兵团执行封锁任务,如有外国军舰闯入长江水域,先鸣炮警告,警告无效则开炮攻击。此时,英舰紫石英号奉远东舰队司令部的命令,为实行到南京“保护”英国侨民,接替在南京停驻的英舰“伴侣”号的任务,无视解放军警告,进入国共双方对峙的长江水域。

双方兵力

此次事件中,英军总共出动四艘军舰,其中紫石英号是一艘护航驱逐舰,配有4英寸前后主炮六门及数门高射炮,排水量2000吨(另有说法是1700吨)。英舰上有军官八名、兵长二十五名、水手一百二十人,舰长为上尉Skinner。另外两艘英舰“伴侣号”和“黑天鹅号”的型号与紫石英号相同,都是排水量约2000吨的护航驱逐舰,火力配备也与紫石英号相当。最后一艘英舰“伦敦号”是一艘排水量达到7000吨的轻型舰,装备有12门6英寸的前后主炮,8门4英寸的副炮,还有10余门40毫米高射炮。

解放军一方参战的是配属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第20军的三野特纵炮三团七连,三野特纵炮三团一连协同作战。还有配属第10兵团第23军的三野特纵炮6团。其中三野特纵炮三团七连配有三门日式75毫米口径野炮,一连配有三门日式105毫米口径榴弹炮。三野特纵炮6团下辖有3个营、9个炮连,1800余名士兵,拥有36门美式105毫米榴弹炮、130多辆美制用卡车,另外配有当时最现代化的水陆两用汽车、观测器材及超短波无线电话设备。

事件经过

炮战过程

1949年4月20日上午9点30分,英国军舰紫石英号由东向西驶入长江三江营水域,进入解放军防守阵地。紫石英号在通过解放军三野战军特纵炮兵第3团7连第三炮位后,发现了长江北岸解放军炮兵阵地,率先向该阵地开炮攻击,解放军炮兵立即还击,击中紫石英号数个地方。紫石英号于是转向南岸,准备倚靠国民党军火力的协助。位于龟山上的国民党炮兵阵地闻讯,支援紫石英号,向解放军阵地发起射击。此时向南岸行驶的紫石英号,搁浅无法行动,解放军右翼一连炮兵阵地协同七连炮兵共同作战,射中紫石英号30余弹。紫石英号上炮手大量伤亡,向解放军摇白旗表示投降,解放军当即停止射击。没多久,紫石英号又降下白旗,再挂上英国国旗,解放军炮兵团立即继续射击,紫石英号当即再挂白旗,并连挂三白旗,解放军停止射击。

紫石英号在与解放军炮战期间,电报了英国远东舰队副总司令马登海军中将,马登当即令英舰“伴侣号”从南京赶往长江支援紫石英号。当天中午13点45分,伴侣号靠近紫石英号,与解放军炮兵发生炮战,伴侣号被解放军炮兵团击中5弹,转头靠近长江北岸,在解放军火炮视野死角发动炮击,解放军7连阵地全部被击毁,第一、三两炮受伤,炮手阵亡6人,伤亡1人,步兵也有所伤亡。伴侣号亦有损伤,随即驶向上海,紫石英号仍然搁浅在长江三江营对岸。

晚上9点,英舰伴侣号又驶回三江营,并向解放军阵地炮击,同时将紫石英号拖出搁浅地,停在三江营西处的夹江口。这个地点对于解放军步兵登舟南渡阻碍很大,正在解放军打算派人与英舰接洽时,突然天空飞来一海军巨型飞机,降落到紫石英号附近,解放军炮兵立即射击,该飞机离开。解放军接着炮击紫石英号,8炮命中,紫石英号徐徐驶入三江营南岸的夹江口。

1949年4月21日,马登乘坐英国远东军舰巡洋舰“伦敦号”(HMS London)与护卫舰“黑天鹅号””(HMS Black Swan)从上海市抵达,援救紫石英号。当天上午,伦敦号与黑天鹅号到达泰兴南的七坪港江面,进入解放军第10兵团23军的防守阵地。马登原本电令紫石英号过去会合,而紫石英号损毁严重,伤亡过半,无法行驶过去。两艘军舰便一直在江面上游,解放军担心会影响渡江作战,在等待上级命令到达时,23军军长陶勇上报,经兵团司令员叶飞指示,前沿特纵炮6团挂起警告信号,令伦敦号与黑天鹅号立即离开。这两艘英舰无视警告,并将炮口对准解放军方向,解放军于是下令开炮。解放军炮6团的榴弹炮和23军炮兵协同作战,英国军舰也向解放军开炮,双方交战激烈,解放军方伤亡252人,第23军202团团长邓若波牺牲;伦敦号3个主炮塔舰桥被击中,英军阵亡15人,25人受伤,最终放弃援救紫石英号,返回上海市

紫石英号舰长史基纳和舵手阵亡,部分水手跳入长江,在国民党军的帮助下逃往上海。4月21日晚,驻南京的英国大使馆派一等秘书爱德华渡江,与解放军方交涉,要求停战并援救紫石英号伤兵。解放军下令加强炮火封锁,不让紫石英号东逃;允许营救紫石英号伤员,但英方必须道歉且赔偿损失。当天解放军渡江后忙于与国民党军作战,没有及时搜寻紫石英号。22日晚,紫石英号向长江上游行驶约15公里后,在镇江谏壁附近的东窑村抛锚,于26日被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特纵炮3团发现。据英国皇家海军发表的英舰伤亡报告记载,整个紫石英号事件中,英军共计死亡45人,失踪1人,93人受伤,除去紫石英号搁浅外,“伦敦号”损失严重,舰身被打穿了12个大洞。

中英交涉

双方反应

紫石英号事件发生后,在英国引发舆论,21日英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英舰进入中国内河是合法的。很快英国海军又增派几艘军舰去往远东,声称紫石英号是为了在国共作战政权交替时,援助英国联邦人民,现在准备撤回。4月26日,英国国会下院还围绕这一事件展开了辩论,以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为首的一方认为紫石英号的行为是合法的;而以保守党领袖温斯顿·丘吉尔为首的一方则认为,是政府政策失误,使英国军舰陷入没有必要的危险境地。丘吉尔主张以军事力量解决这场冲突,而艾德礼则反对采取任何军事手段。

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各方情报分析,指出紫石英号事件已经震动世界,当即下令查明紫石英号的位置和现状,治疗船上伤员,第三野战军特纵炮3团南渡查明有关紫石英号英舰的问题。4月30日,毛泽东起草声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将军对外发表,斥责丘吉尔的武力威胁;并表示紫石英号跑进中国境内做出犯罪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权要求道歉和赔偿;中国的领土主权不容侵犯。中央军委明确要求通过谈判来解决这场冲突,要英方派出正式代表,承认是英方的错误。

双方谈判

紫石英号停留在镇江市期间,修复了之前被炮弹打坏的船舱,看管部门每天都提供该军舰必要的燃料,也没有派人去监视或者收缴对方的武器。为让解放军释放紫石英号,远东舰队司令布朗特表示愿意面见中方总司令朱德,协商解决;而前英国首相魏亚特爵士也借用与周恩来的交情,想要从中斡旋。由于当时中央人民政府还没有正式成立,不便与英国使馆建立外交,因此由中国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与英国皇家海军进行谈判。布朗特则致电紫石英号代理舰长克仁斯少校与中方谈判。5月18日,中国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委康矛召作为中方谈判代表,与英方代表克仁斯少校交涉,提出谈判解决这次事件。而克仁斯少校则以英国大使在南京已经开始外交处理为由,表示自己无权处理紫石英号事件。并请求让紫石英号军舰离开。中方则不认同所谓的南京谈判,在英舰没有履行应当为紫石英号事件所负的责任之前,不会让紫石英号离开。双方来回交涉多次,英方始终回避承认己方的过错,向中方道歉并赔偿的问题,谈判陷入僵持。

当时解放军正处在要解放全国的重要时刻,决定不在这件事上长期僵持,退让一步提出先让英方认错。周恩来在电报中指示,解放军应做好紫石英号偷偷逃遁的准备,如果英舰真的逃遁,沿岸炮兵可假作不知,不要攻击任由其逃跑,事后发表声明立即声诉。6月20日,中方第8兵团政委袁仲贤司令约见克仁斯少校,提出英舰需要承认未经许可进入中国内河和解放军战区的错误,中方可以考虑紫石英号的放行问题,赔偿可以押后再谈。而英方拒不认错,谈判再次陷入僵持。7月10日,解放军还允许紫石英号燃油补充的申请。

趁夜逃遁

眼见紫石英号释放无果,英方派遣驱逐舰进入长江有劫走紫石英号的趋势,中方见此改变原有政策,决定废除紫石英号逃跑不予阻拦的命令,假如有英舰来劫或紫石英号擅自逃走,都予以军事打击。但不要将其击沉,只需逼停该军舰,方便后续谈判。7月30日当晚,紫石英号偷偷起航逃跑,正好有一艘“江陵解放号”商轮驶过镇江市,紫石英号当即尾随在后。解放军监视哨发现后立即通知驻大港炮兵,25军山炮团当即开炮拦截紫石英号,紫石英号反击,双方再次激烈炮战,紫石英号紧靠在江陵解放号左侧行驶,解放军因无照明设备,炮弹多数击中江陵解放号,该客轮在炮火中沉没。造成这一惨祸后,紫石英号继续东逃,25军山炮团电报下游江阴要塞的部队,沿江步兵加入作战,紫石英号在接近江阴要塞时,关闭轮机悄悄的顺流而下。因台风江水猛涨,江阴沿江的解放军炮兵团转移到高地,在解放军炮兵调整攻击角度时,紫石英号已经迅速的通过炮台逃出江阴。

紫石英号渡过江阴,剩下的阻拦只有吴淞口。江阴要塞派出部队携带战防炮追赶,并通知守卫吴淞要塞的炮18团作好战斗准备,然而直到31号下午,也没有见到紫石英号的踪迹。趁着江水猛涨的机会,紫石英号避开了吴淞口,从崇明岛北面逃出长江。在逃跑过程中,紫石英号还撞断了一艘黎明摆渡的木船,乘客伤亡严重。紫石英号英舰逃脱后,关于此事的谈判也到此结束。

原因分析

起因

紫石英号事件发生后,针对此事爆发的原因,学者李菲、陈谦平等人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者李菲和英国保守党议员哈罗德·麦克米伦认为,当时的英国一直实行传统的“炮舰外交”,用英国皇家海军的力量控制海洋,使全世界都为英国的商品打开门户,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获取了在中国内河航行、通商等等特权。为了维护他们在长江流域的利益,在渡江战役前夕,英国军舰驶入解放军防守区,试图阻拦共产党军队过江。女王陛下政府的“炮舰”心态,应该负有主要责任。

第三野战军炮兵团政委康矛召认为,长江属于中国水域,且当时正处在国共双方即将进行重大作战的前几个小时,在如此敏感的时刻,紫石英号军舰进入长江水域,容易引起即将渡江的解放军的愤怒。

第三,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谦平和学者李菲认为,战后英国面临严重的财政问题,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实行“中立”政策,不偏向国共任何一方。然而在中国内战即将爆发之际,英国却将军舰租借给国民党海军,显然违背了“中立”政策,会被共产党认为是在援助国民党。此外英国对美国利用对华战争排挤了英国的在华贸易十分不满,所以在渡江战役时,美国撤出了军舰,英国却出于保住其在华利益的需求,将紫石英号驶入长江水域。

结果

对于紫石英号事件因为英舰逃跑,最终不了了之的结果,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谦平分析原因,认为是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历史因素限制了双方用更完满的方式去解决这个冲突。中国共产党这边,受限于外交政策,在英国承认其政权之前,不会与其进行外交谈判。再者而言,当时解放战争正处于全面胜利之时,国内人民反帝情绪高涨,英国军舰在中国内河上航行势必不会得到共产党认可。英国方面则出于面子问题,不会承认在这件事上的错误。所以尊严问题才是导致这个结果的根源所在。

影响

紫石英号事件造成的最大影响,意味着英国甚至整个西方列强在中国实行的,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炮舰外交”宣告破产。这次冲突结束了帝国主义军舰可以随意驶入中国内河的历史,西方国家见识到了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态度,英国因此与共产党政权有了进一步接触,为未来两国的平等交往奠定了初步基础。同时,这次事件显示了新的中国政权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声望也因此提高。

评价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紫石英号事件是一种暴行,女王陛下政府应该将全部责任交给驻华海军司令担负,派遣航空母舰反击中国解放军。

前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一再强调紫石英号航行是“合法”的,只是由于“当时并不存在一个完全的合法政权,以使英国政府来履行将该军舰行动通知它的义务”。

保守党议员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认为,紫石英号事件的根源在于政府政策上的错误,只有英国政府才应该对这一事件负有责任,他明确指出“炮舰’心态看来已经完全过时”。

英国议员罗伯茨(Willed Roberts)认为,在解放军强渡长江的巨大军事行动之前几小时,女王陛下政府批准两艘军舰在长江内上行下驶,这显然容易激起待命渡江的解放军的愤怒。

毛泽东认为,紫石英号事件实际上是一场偶然事件,所以英国没有提起抗议,中国方面可以借此宣传教育人民,但不必扩大事件。

影视形象

1957年,英国电影《扬子江突围记》(Yangtse Incident: The Story of H.M.S. Amethyst)讲述紫石英号事件。

2019年,中国电影《决胜时刻》中有提到紫石英号事件。

参考资料

扬子江突围记.豆瓣电影.2023-08-01

决胜时刻.豆瓣电影.2023-08-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