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前首相

更新时间:2023-06-26 16:03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他在1940年-1945年和1951年-1955年出任英国首相,于1959年被授予嘉德勋章,同时也是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

丘吉尔于1874年11月30日出生于英国牛津郡布莱尼姆宫,他从小便被送入寄宿学校学习,十二岁就读哈罗中学。1893年考入桑赫斯特陆军军官学校后,获军官资格。1895年,以少尉军衔编入皇家第四骑兵团。同年父亲去世。1896年春季,丘吉尔所在的第四轻骑兵团被派驻印度。1897年,丘吉尔以记者的身份前往前线马拉坎德山口作报道。2年后,丘吉尔退伍参政。

1899年丘吉尔代表保守党竞选欧登选区的议员席位,并在第二年“卡其大选”中获胜。1901年丘吉尔进入下议院。1904年丘吉尔加入自由党,次年首相亨利·坎贝尔班纳文爵士(Henry Campbell Bannerman)任命丘吉尔出任殖民署次长。第二年,丘吉尔当上了枢密院的国策顾问,接着,丘吉尔被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Asquith)揽入内阁,先后任职殖民署、贸易部部长。1910年丘吉尔升任内政大臣。1911年英德大战爆发前夕,丘吉尔又调任海军大臣并整军备战。随后,阿斯奎斯组成了联合内阁,又将丘吉尔从海军大臣一职调为兰开斯特领地大臣。11月18日,丘吉尔决定到前线法兰德斯参战一直到1916年5月。

1916年大卫·乔治(Lloyd George)出任首相,并于次年邀请丘吉尔出任军需部长一职。次年,丘吉尔担任波斯湾的陆军兼海军部长。随后,丘吉尔再任殖民署长。1922年随着劳合·乔治辞去职务,丘吉尔再次失去了政府职位、议会席位等多重身份。次年,丘吉尔重返保守党,并出任保守党政党领袖。1924年鲍德温赢得大选,并任用丘吉尔为财务大臣。1929年,因为反对印度自治,丘吉尔辞掉了他在保守党前排座位的席次。1931年丘吉尔遭遇车祸入院治疗。1938年丘吉尔做了指责《慕尼黑协议(慕尼黑 Agreement)》的演讲,但并没有激起广泛的关注。

1940年,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联合政府首相,领导英国人民保卫英国,并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与美苏结盟,形成国际反法西斯主义统一战线。1945年大战即将结束,大选中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落败,丘吉尔被迫暂别了政治舞台。1946年3月6日,丘吉尔应哈里·S·杜鲁门(Truman)总统之邀,远赴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1952年再次参加大选出任首相一职。1953年丘吉尔凭借《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丘吉尔终于以80岁高龄卸下首相一职。1959年获嘉德勋章。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卒于伦敦,享年91岁。

1965年1月27日英国为丘吉尔举行国葬,他的灵柩最后被安葬在圣马丁教堂的墓园。丘吉尔是英国杰出的政治家,先后两次出任英国首相,并坚定的联合各国反对纳粹势力。此外,丘吉尔也是一位热衷绘画的艺术家,他创作了大量的画作。瑞典学会会员席瓦兹赞认为丘吉尔是少有的兼备文学和政治素养的历史人物。丘吉尔涉及到种族主义的言行也引发了较大的争议。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874年11月30日,温斯顿·丘吉尔在英国牛津郡布莱尼姆宫出生。丘吉尔出生于马尔堡公爵家族,这是斯宾塞家族的一个分支。他的祖先乔治·斯宾塞(George Spencer)在1817年成为马尔堡公爵(Duke of Marlborough)时将他的姓氏改为斯宾塞-丘吉尔(Spencer-Churchill),以突出他来自马尔堡第一公爵约翰·丘吉尔(John Churchill)的后裔。他的父亲是兰道夫·丘吉尔勋爵(Randolph Churchill),曾任下议院的领袖,并担任财政大臣,母亲是美国富豪之女珍妮·杰洛姆(Jenny Jerome)。丘吉尔从小性格孤僻而且倔强 不擅长与人交流。他不感兴趣的科目成绩都很差,但是他在文学和历史方面成绩优秀。十二岁时,丘吉尔考入了哈罗公学,在校期间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

军旅生涯和战地记者

1893年丘吉尔经历了三次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的入学考试后最终成功入学。1895年1月,丘吉尔的父亲病重,不久后在1月24日清晨去世。同年3月丘吉尔在一百五十人中,以第八名的成绩获得了优等成绩毕业,加入了第四轻骑兵团。10月,刚刚当上中尉的丘吉尔利用假期和朋友一起到古巴亲身体验了西班牙和古巴当地人民起义的战争。由于其父亲的关系,丘吉尔被英国情报部门看中,要他负责收集西班牙军队所使用的枪弹的情报。同年,丘吉尔和《每日画报》(Illustrated Daily News)签约,要求刊登丘吉尔撰写的战地快报。

1896年春季,丘吉尔所在的第四轻骑兵团驻扎印度。1897年,丘吉尔以记者的身份前往宾顿·布拉德爵士(Benton Bullard)率领的部队所驻扎的马拉坎德山口,镇压印度地方起义,这位将军是印度方面最值得信赖也最有经验的指挥官之一。在架子鼓降伏内瓦尔人后部队前往摩诃曼德地区的路上,部队途径玛蒙德山谷,遭遇了当地武装的袭击。这次丘吉尔是为《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撰写一系列的“战地书简”,同时,丘吉尔也为一家印度报纸《安拉阿巴德先锋报》(Allahabad Pioneer)写稿,日后集结成《马拉坎德野战军远征记》一书。9月后,丘吉尔回到了远在印度南部的所属团。第二年,丘吉尔加入的第二十一枪骑兵团于8月15日晚在阿特巴拉河尼罗河的交汇口渡河,抵达尼罗河左岸,并在行军九天后抵达沙巴罗加瀑布北侧的前进中转营地。

丘吉尔加入保守党后,于1899年补选中代表保守党竞选奥尔德姆(Oldham)选区的议员席位,并在下议院推动了一项旨在改善英国国教会牧师经济状况的什一税法案,但最终法案落败,丘吉尔在奥尔德姆选区也落选了。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晨报》邀请丘吉尔当首席战争通讯员。丘吉尔立刻启程,搭乘达诺塔城堡号在德班登陆,并前往埃斯特科特小镇,但在途中被敌人俘虏。11月18日,丘吉尔成功逃离监狱,在住在当地英国人的帮助下前往英国领事馆。之后,他乘船前往德班并回到了英国部队。雷德维尔斯·布勒爵士(Redwells·Bühler)详细询问了丘吉尔在布尔共和国境内的整体情况。随后,丘吉尔以中尉军衔重新回归军队,并加入了南非轻骑兵团,成为上校的副官,参与了解围莱迪史密斯城的行动并取得了胜利。

战斗结束后第三天,丘吉尔就跟随兵团回到英国。11月早些时候,丘吉尔前往保守党中央办公室寻找适合的选区。在准备离开时,菲特兹洛伊·斯图尔特(Fitzroy Stewart)建议丘吉尔进行了一次演讲。十天后丘吉尔在巴斯作了做了一次演讲。第二天,《晨报》用整个专栏报道了丘吉尔演讲,并赞扬了这位"政治舞台上新兴人物"。丘吉尔在11月底回到了印度,次年赢了军团间马球锦标赛,同时申请了军队退役。

1900年2月丘吉尔从南非轻骑兵团离开,重新做回战争通讯员,去采访占领布隆方丹市的罗伯特茨(Roberts)将军和他的部队。6月比勒陀利亚投降。两周之后丘吉尔参与了钻石山丘的行动,目的是把布尔人从茨瓦内赶走。行动结束之后,丘吉尔决定回国。

初入政坛

通过越狱事件而闻名全国的丘吉尔决定抓住机会,从此踏入政坛。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因其主导的战争胜利而再次获得执政权,代表英国保守党参选的丘吉尔顺利当选议员。12月初,丘吉尔受邀前往美国加拿大公开演讲,并在次年2月中旬结束演讲活动。

丘吉尔身为保守党,也以保守党员的身份进人国会殿堂,但他对保守党的国会同僚深为不满。打垮丘吉尔父亲的索斯伯里勋爵于1902年卸下政党领袖一职,行将隐退之际却将职务转手授予自己的外甥鲍尔福,鲍尔福其人沉着、冷漠,工于心计,不会冲动行事,丘吉尔始终觉得两人气味不合,他并不愿意屈就在这一位首相底下做事。这期间,丘吉尔一再在下议院发表演说,抨击保守党政府的多项政策,批评政府在英布战争中的政策,并坚持反对政府的扩军计划,在成功阻挡政府的扩军提案在下议院通过后,丘吉尔又在贸易问题上走到了政府的对立面,他公开表示反对保守党某项领袖的贸易壁垒政策,坚持维护自由贸易原则,这使得他与保守党彻底决裂。

1904年,占据主导权已达20年的保守党开始出现颓势,同年丘吉尔选择了加入自由党。1905年坎贝尔-班纳曼组建少数派内阁。1906年,自由党在大选中获胜,亨利·班纳曼上台,丘吉尔以自由党的身份在曼彻斯特西北选区获胜,被任命为殖民地事务部次官,在任内最重要的成就是推动南非取得自治地位。丘吉尔于1907年带着秘书艾迪·马许(Eddie Marsh)到东非的殖民地访问。同年丘吉尔当上了枢密院的国策顾问。

阿斯奎斯内阁(1908-1916)

1908年,赫伯特·阿斯奎斯从坎贝尔班纳文犹他爵士队手里接下首相一职,丘吉尔也随之进入内阁,先后任职殖民署、贸易部部长。

1908年,丘吉尔在曼彻斯特西北败选,更换选区为邓迪邓迪)。在任贸易部部长期间,丘吉尔致力于推动各项社会福利政策,旨在帮助贫困失业和低工资的劳动阶层。例如,改善了英国煤矿工人长期以来的劳动条件、为商店职员争取到下午茶的休息时间、保障了劳工享有失业救济和子女津贴以抵消所得税等。

1910年,他担任内政大臣,他在任内数度巡视监狱,和狱方管理人员会谈,甚至单独和囚犯会谈,以了解监狱系统的情况。后来,他又推行狱政改革,例如固定向囚犯提供书籍和娱乐等等。

1911年1月3日到现场视察“西德尼街围攻”。当时,警方正在围捕一伙抢劫珠宝店的东欧无政府主义者,丘吉尔亲自抵达现场指挥包围行动。珠宝店随后发生火灾,丘吉尔下令不准消防队救火,意图迫使匪徒在自首或被火烧死。

任职海军大臣

1911年英德大战爆发前夕,时任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Asquith)将丘吉尔调去海军部任海军大臣。这一时期,丘吉尔推行了各种政策整军备战,例如,创设海军参谋长的职位、成立海军航空队等。丘吉尔出任海军大臣后,就敦促政府以“一强标准"取而代之,并使英国皇家海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不仅海军预算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实现了海军动力系统的转轨,同时还解决了转轨后的燃料供应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英国接连战败。年末,内阁得知比利时即将弃守奥斯坦德和安特卫普,丘吉尔便自动请缨,亲赴安特卫普,他甚至提议辞去海军大臣一职转任该地指挥官,但还是被内阁驳回并下令他即刻返回英国,这导致安特卫普围城战失败,安特卫普随即沦陷。次年4月末,澳洲、新西兰两边的大军加上丘吉尔派出的海军师组成进攻部队,却在达达尼尔一役中被土耳其击败,加里波利之战失败。丘吉尔遭到来自各方面的猛烈攻击,1915年5月,赫伯特·阿斯奎斯组成了联合内阁,免除了丘吉尔海军大臣的职务,又将丘吉尔从海军大臣一职调为兰开斯特领地大臣。11月18日,丘吉尔决定辞去政府职务,仅保留议员身份,重回战场,到法兰德斯参战一直待到1916年5月。丘吉尔投身战争最前线,指挥皇家苏格兰王国第六步枪营。

劳合·乔治内阁(1916-1922)

阿斯奎斯在1916年12月下台,由自由党党魁大卫·乔治(Lloyd George)取而代之。1917年5月,丘吉尔成为劳合·乔治非正式的作战顾问。7月劳合·乔治指派丘吉尔出任军需部长。军需部长的职掌在那时候其实相当混乱,因为,那是战时临时凑合出来的职位,丘吉尔上任后将部内的工作厘清,变得简单、合理、有效率。他和前线大军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大军拿得到合用的武器和充足的弹药数量,他还常常亲赴前线视察。丘吉尔在军需大臣任内推动了多项对今后战争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发明,包括坦克、飞机和化学毒气。在丘吉尔的提议下,英国迅速扩大了坦克的生产规模,推动飞机在战争中的应用。丘吉尔送进前线的大批重型火炮、机动大炮、机关枪,英军获得了充足的武器和弹药,并迅速扭转了战局,重创德军,最终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停战后没多久,1918年12月英国举行全国大选,大卫·乔治率领他的联合内阁获得大胜,丘吉尔在内阁中任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他开始对英国军队进行调整,并且主张积极干预苏俄内战。极度仇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丘吉尔称布尔什维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威胁”,鼓吹对苏俄进行联合武装干涉。他亲自策划向俄罗斯白卫军波兰军队提供大量军援,直到1950年,他还在为没能“把布尔什维克主义掐死在摇篮里”而惋惜。1921年12月,丘吉尔担任波斯湾的陆军兼海军部长,同年,丘吉尔和大卫·乔治、大法官勃肯海德共同推进爱尔兰谈判。三人和柯林斯联手,磋商期间,天生温和派的丘吉尔又再以丰富过人的想象力随机应变,提出一项又一项折中方案,加上勃肯海德以非凡的法律长才协助,《英爱和约》就此成局。后于次年初任殖民署长。

1922年10月19日,在“卡尔登俱乐部”的会议上,新晋政治人物斯坦利·鲍德温(Stanley Baldwin)指责大卫·乔治不仅导致自由党分裂,甚至连保守党也将因他而分裂。保守党投票通过退出联合内阁,劳合·乔治因此辞去职务,由安德鲁·劳(Bona Rao)来组建保守党内阁。随后在11月举行了全国大选。竞选期间,丘吉尔身体出现问题,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之后丘吉尔失去了政府的职位、议会的席位以及政党的支持。1923年12月丘吉尔代表希特莱斯特选区自由党参加竞选,但被工党击败。次年3月,他再次参加西敏斯特补选,又被保守党击败。

财政大臣(1924-1929)

1923年,安德鲁·劳因为罹患绝症辞去首相一职,斯坦利·鲍德温继任首相。1924年在利物浦的演讲中,丘吉尔表明了自己回归保守党的态度。9月,他获选为埃塞克斯郡埃平区(Epping)的候选人,在10月大选中,丘吉尔以9763票获胜,从此重返政坛。次年,鲍德温赢得了大选,重新执政,并任命丘吉尔为财政大臣。1925年,丘吉尔提出的预算案,恢复了英国战前和平时期已普遍采用了一个多世纪的金本位制;削减了防务经费,尤其是海军预算。1925年7月,煤矿主认为新的英镑平价较高,导致他们的订单流失不少,因而要求工会同意大幅削减工资,要不然矿主就要封矿。工会直截了当拒绝了矿主降低工资或是提高生产力的要求,还威胁说要将封矿变成罢工,联合铁路、运输业作同情罢工,将局面扩大成全国大罢工。丘吉尔为了防止出现全国大罢工的情况,便提出矿场国有化的对策,或者至少将采矿权利金国有化,由政府补贴亏损,他还任命一支皇家调查委员会,负责为惨遭打击的煤业找出各方同意的可行方案作出路。丘吉尔认为女王陛下政府就应该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为大罢工作好万全的准备;举凡警力、军方的应变计划、急难救助物资、法律措施等等。

在野时期(1929-1939)

1929年5月,英国再度举行大选,这次选举中丘吉尔本人虽然险胜,但是保守党在全国范围内惨败下野,拉姆齐·麦克唐纳工党政府重新执政,丘吉尔失去了政府职务,一有空就写作,写完了大部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又开始为他家祖先马尔布罗一世公爵辉煌的生平立传,同时也有不少优渥的出版合约,此后他又转赴美国四处演讲、为杂志写稿,领取巨额酬劳。1931年12月13日,丘吉尔遭遇车祸入院治疗。

两年后,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攫掌德国大权,马上着手进行废弃《凡尔赛和约》的计划。丘吉尔呼吁英国大众注意德国的威胁,但是英国国内绥靖之风盛行,因此自1937年5月阿瑟·尼维尔·张伯伦上台执政后,绥靖政策便正式成为英国外交的基本国策而加以全面推行。民众厌战号战列舰惧战,因为丘吉尔的反对,他20世纪20年代循规蹈矩,辛苦建立起来的好人望横遭牺牲,但他仍在议会内外大声疾呼,敦促政府争取时间加紧重整军备,并一再抨击张伯伦政府的绥靖政策。他还鼓励盟友法国加强军事势力。1936年4月23日,丘吉尔于一场演讲中公开详述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实力超过英国的趋势。1938年9月15日,约瑟夫·张伯伦亲自访问慕尼黑,与希特勒商讨苏台德地区问题。在谈判中,阿道夫·希特勒明确提出要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张伯伦表示同意,在得到法国的首肯后,两国驻捷克斯洛伐克的公使于9月20日拜会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爱德华·贝奈斯,极力游说他接受希特勒的要求。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做了指责《慕尼黑协议(慕尼黑 Agreement)》的演讲,意图激起国民对德国的警惕,但遭遇失败。由于其反对绥靖政策的立场,丘吉尔还曾一度遭到自己选区保守党党部弹劾动议,最终以3比2的信任票保住自己的议席。

二战

张伯伦内阁(1937-1940)

1939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决定建造一支庞大的舰队,这在英国看来形同宣战。3月15日,德国入侵并兼并捷克。一个礼拜后,希特勒大军威胁的箭头指向波兰。9月1日,纳粹党长驱直入攻进波兰,两天后,英、法两国对德宣战。宣战不久,丘吉尔加入战时内阁,重任海军大臣。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到1940年4月德国进攻丹麦挪威时,英法两国政府采取观望态度,避免同德国作战,生怕激怒它而妨碍和平解决,这实际是绥靖政策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当时女王陛下政府中有些人主张同德国议和,但丘吉尔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同德国讲和,就必然会屈服于德国的要求,最终造成大英帝国的瓦解。因此,他主张把战争打到底,消灭希特勒纳粹主义。与西线陆上无战事的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他领导的海军部展开了紧张的活动,在海上对德国进行了真正的战争。英国皇家海军在为商船队护航、截获德国潜艇、搜捕袭击舰、切断德国通往挪威的运输线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作战活动。

1940年4月,纳粹党攻向丹麦和挪威,5月,挥兵荷兰、比利时,这几个国家很快就沦陷了。5月7日至8日,下议院召开临时院会,史上称为“挪威大辩论“,丘吉尔是唯一出面为政府做辩护的,认为英国会赢得胜利。同时国会举行对约瑟夫·张伯伦政府的不信任动议投票,当时有40位原来支持政府的议员投了反对票,虽然政府最终赢得了信任投票,但是张伯伦很清楚自己也该下台了,他希望自己下台后能组成一个保守党政府,但议会强烈要求仍然组成联合政府。最终在1940年5月10日晚,约瑟夫·张伯伦向国王递交辞呈,正式推荐丘吉尔继任英国首相。

1940年5月10日下午6时,乔治六世召见丘吉尔,令其组阁。 一小时后,丘吉尔会见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邀请艾德礼等其他政党领导人入阁,但这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各党联合政府,而是团结在丘吉尔周围的“举国一致内阁”。5月13日,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下议院最终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明了对丘吉尔政府的支持。

首相生涯

1940年5月10日星期五下午6时,丘吉尔出任联合政府首相。丘吉尔任首相兼第一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和下院领袖,约瑟夫·张伯伦枢密院院长,克莱门特·艾德礼任副首相兼掌玺大臣,爱德华·伍德·哈利法克斯任外交大臣,阿瑟·格林伍德任不管部大臣。

当天希特勒发动的“闪电战”席卷了荷兰、比利时,占领了欧洲大陆各沿海口岸城市 ,前线战局急转直下,5月底,丘吉尔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国远征军,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周围一小块地区的盟军奇迹般地撤出33万多人,政府号召英国沿海居民利用自己的小艇救援在海峡对岸的士兵,连海军部的军官们也亲自加入救援行列。丘吉尔在下院通报了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但是也提醒“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之后丘吉尔就发表了大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讲话:“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1940年6月13日,丘吉尔第五次访问法国,他希望游说法国政府继续作战,但是法国政府已经决定投降。6月22日,法国投降,丘吉尔支持夏尔·戴高乐将军在伦敦成立了法国民族委员会。7月10日,德国空军攻击了英吉利海峡上的英军舰队,意图诱出并消灭英国战斗机。尽管德军在7月16日正式下达入侵英国的准备指令,但英国皇家空军的有效拦截使德军损失了180余架飞机,而英军仅损失了50架战斗机。8月24日晚,德国空军进行了“夜袭”,由于导航错误,部分炸弹被投到了伦敦市内,造成8名市民死亡。英国以报复为由,决定轰炸柏林。8月26日傍晚,81架英国战略轰炸机飞往柏林进行夜袭,尽管未对柏林造成重大破坏,但对市民造成了心理恐慌。随后的两次夜袭导致柏林市民7人死亡,29人受伤。德军改变战术,于9月7日对伦敦进行了大规模空袭。这次袭击投下了300多吨炸弹,造成了巨大破坏。英国皇家空军进行了坚决反击,尽管德军在此阶段对伦敦等地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但英国士气和军火生产未受影响。德军转向对英国经济、贸易命脉、工业城市和港口的空袭。尤其是对考文垂的轰炸,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未能突破英吉利海峡,登陆英国本土。1941年5月10日,德军对伦敦实施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尽管德军空袭造成了英国工业城市的重大经济损失,但最终未能实现其战略目标。英国最终在不列颠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1941年6月22日,德国大举入侵苏联。丘吉尔立即表示英国将同苏联联合对德作战,7月12日,英苏两国签订了在对德作战中联合行动的协定。8月,丘吉尔与富兰克林·罗斯福纽芬兰岛普拉森特湾的一艘战舰上会晤,并签署《大西洋宪章》,声称:“英美两国不承认法西斯主义国家通过侵略占领的别国领土,两国联合起来共同打败纳粹暴政。”在战胜德国及其附庸国之后,两国致力于建立公正和民主的世界。同时决定给苏联提供物质援助。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发生,第二天,美、英向日本宣战,不久后,德、意也正式对美宣战。丘吉尔意识到战局必将出现重大转机,说:“我知道美国已经完全彻底地投入了这场战争,因此我们终将会赢得胜利。”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签署反对法西斯主义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规定,签署国要保证用自己的全部经济,军事力量与法西斯作战,不得单独与敌国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2月14日,丘吉尔命令空军进于1942年3月28日对吕北克进行轰炸,以达到摧毁德国民众士气的目的。1942年末,丘吉尔开始积极着手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准备围堵苏联。1942年11月,在丘吉尔的指派下,英国将军伯纳德·蒙哥马利在(埃及北部的)“阿拉曼之役”打败埃尔温·隆美尔,为盟军登陆北非提供可能,最后逼迫突尼斯亚的30万德意大军投降。

约瑟夫·斯大林称为“头等业绩”的诺曼底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英合作胜利的产物,对加速德国的败亡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登陆战的成功,以艾森豪威尔为首的盟国远征军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在战略上通过“坚忍”计划使德军对登陆地的判断错误,造成了有利盟军作战的客观条件;同时加强对气象条件和地理条件的观测和分析,掌握最佳作战时机并采取有效作战方式。盟军还利用强大的空中优势打击德军在西线的预警、后勤、运输等方面的能力。在登陆前的六个月内,盟军投弹44万吨对德国的各种工业设施集中轰炸,所设定的80个铁路枢纽中摧毁了50余个,战区内的74座桥梁和涵洞完全不能通行,有效地延缓了德军后续增援部队的推进速度。在兵力配备上,盟国组成了以美英为主包括加拿大法国波兰等国军队在内的联军,总兵力约287.6万人。相比之下德军的西线兵力十分单薄。在三千多英里的海岸线上“只有五十八个师担任防御,大多数师的质量很差,有些只是空架子”。在诺曼底登陆地区德军只有6个师3个团共9万人的兵力并缺少海空力量的协防。1944年6月6日清晨,联军开始了登陆行动。在诺曼底的五个预定登陆区即犹他州、奥马哈、哥尔德、朱诺、索德分别展开攻击,突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大西洋壁垒”。联军在7月24日完成滩头阵地争夺战,8月19日围歼陷于莫坦东面“袋型阵地”里的德军残敌,诺曼底登陆在这天结束。

在大战过程中,丘吉尔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出席了苏、美、英三国领袖举行的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以及中英美领袖举行的开罗会议等,为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自己的贡献,并确定了战后的“雅尔塔体系”。

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丘吉尔向英国人民宣告,英国已经赢得了对德战争的胜利。在乔治六世的邀请下,丘吉尔和王室成员一起站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接受兴高采烈的民众的欢呼。

丘吉尔原本希望联合政府能够一直延续到日本战败投降,但按照法律规定,英国下议院应当每五年举行一次大选,上届大选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搁置,1945年战事已经结束,应当举行大选,因工党部长拒绝继续战时联盟,丘吉尔于 5 月 23 日辞去首相职务。战时内阁解散,丘吉尔组建了一个新的看守政府。政府中包括保守党、国家自由党和一些非党派人士,如约翰·安德森爵士和伍尔顿勋爵,但不包括工党或阿奇博尔德·辛克莱的官方自由党,虽然丘吉尔继续履行着首相的职责,但直到5月28日才被正式任命。

反对党领袖

英国大选时,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正在举行波茨坦会议,为使丘吉尔能够回国听取选举结果,会议决定暂停几天。信心满满的丘吉尔安排在选举揭晓那一天在伦敦家里举行小型宴会,以庆祝保守党的胜利。保守党总部乐观地预测保守党至少能获得56%的多数票,丘吉尔也相信自己必定会以英国新一届政府领导人的身份重返波茨坦。1945年的选举结果直到7月26日才公布,保守党在大选中惨败,丘吉尔本人虽然当选议员,但保守党只获得了197席,而工党克莱门特·艾德礼的带领下却赢得393席,得以组阁。当丘吉尔得知失败的结果后,坐在那里呆若木鸡。尽管在英国民众中得到了很多支持,但他在选举中失利,当晚辞去了首相职务,丘吉尔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战后改革的愿望在民众中普遍存在,而在战争中领导英国的人不被视为在和平中领导国家的人。尽管保守党不受欢迎,但许多选民似乎希望丘吉尔继续担任首相。7月27日上午,丘吉尔举行了告别内阁会议。

丘吉尔1948年获选为“荣誉皇家特别会员”。1950年的丘吉尔再次参加大选但没有成功。

铁幕演说

1946年3月6日,丘吉尔应哈里·S·杜鲁门(Truman)总统之邀,来到杜鲁门家乡密苏里州富尔顿,在富尔顿城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著名演说。丘吉尔在演讲当中呼吁大家对于苏联的威胁务必提高警觉,鼓吹美英联合,共同对付苏联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并提出了对抗共产主义的策略。丘吉尔指出,从波罗的海什切青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道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下。这条铁幕将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索非亚以及周围地区都置于苏联势力范围之下。这些城市和人民不仅受到苏联的影响,而且越来越受莫斯科的控制。这一演讲对后来的美苏冷战时期产生了重大影响,后来的研究认为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重任首相

1951年大选中,丘吉尔带领保守党获胜。他马上着手筹组内阁,有一阵子还自兼国防部长,其他战时的名人也一一回归:如伊兹密尔、彻维尔勋爵(即林德曼教授)、伍尔腾勋爵、莱勒斯勋爵、亚历山大等人。丘吉尔也积极引进年轻的干才,连首相一职寻常的琐事,例如为基层职位寻找新血,他也灌注以优雅的风度。丘吉尔这时期是把精力保留给外交。虽然不再能和俄国人开高峰会,他和美国倒是始终维持“特殊关系”,不断修补。

在第二任期间,丘吉尔基本上保持了工党政府的部分企业国有化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在防务领域,英国在1952年10月3日试制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弹的国家;在对外政策上,把英美同盟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1954年10月,丘吉尔促成了《伦敦-巴黎协定》的签订,使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9月,英国参加了“东南亚条约组织”,随后又加入“中央条约组织”。但他也未能阻止大英帝国殖民政治和霸权地位土崩瓦解的趋势。在他任内,英国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继续发展。195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出版后大为轰动,丘吉尔因此成为获颁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家。他在百慕大群岛和艾森豪威尔会面,1954年6月还赴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作正式访问。丘吉尔终于在1955年4月,以80岁高龄卸下首相一职。

晚年与离世

1959年,丘吉尔接受了英国女王授予他的“嘉德勋章”。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丘吉尔的身体日趋衰弱,谈话时必须借助助听器,腿脚亦不那么灵便,走路时经常需要人搀扶。1960年,丘吉尔在卧室中摔了一跤,跌断了背部的一根骨头。丘吉尔的兴趣爱好也从写作、绘画逐渐转向阅读和电影等。1962年夏,丘吉尔在摩纳哥蒙特卡洛再次严重摔伤,胯骨骨折,英国皇家空军专门出动专机将他接回伦敦进行接骨手术。直到1964年丘吉尔才不再担任国会议员。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卒于伦敦,享年91岁。1965年1月27日,丘吉尔的灵柩从海德公园大门的住处被移送至西敏寺大楼停灵,供民众赡仰凭吊。总计有超过30万的民众排成长龙,缓缓走过灵柩合前道别。1月30日早上9点45分,丘吉尔的灵柩由一具灰色的炮车从西敏寺移到圣保罗大教堂。灵柩在英国女王、5国君主、15国元首参加的葬礼过后,丘吉尔葬在布莱登教堂教堂的墓园,紧挨着他父亲、母亲和弟弟杰克。

人物思想

政治

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坚持了殖民主义的立场。他坚信大英帝国殖民地和领土对国家的利益和地位至关重要,主张将其保持在英国的控制之下。例如丘吉尔指挥军队派遣到希腊,支持流亡英国的希腊王国政府复辟,致力于确保巴尔干半岛的影响范围。此外,丘吉尔在战后对将香港特别行政区归还中国持反对立场,坚决主张保留英国对该地区的控制权。

温斯顿·丘吉尔在处理国际问题时始终以英国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当欧洲陷入危机时,丘吉尔全力以赴保卫英国的生存和独立,与美国苏联紧密合作参与反法西斯战争。他由此赢得了英国人民和反法西斯主义盟国的敬重和支持。这一社会主义进一步体现在丘吉尔从未将自己视为党派忠诚者,他的忠诚始终局限于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军事

丘吉尔早年的战争经历练就了他对战争的特殊敏感,形成了丘吉尔的军事战略情报思想观,从一方面来看,反映出他坚定捍卫大英帝国利益的立场。当然,任何主权国家都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当欧洲处于危急存亡关头时,丘吉尔为保卫英国的生存和独立,联合美苏共同对敌,全力投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洪流中,因此他赢得了英国人民和反法西斯盟国的声援、同情和敬重。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任何历史人物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战争的曙光已经在望,世界范围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化时,丘吉尔的军事战略思想仍然坚持殖民主义立场,抱残守缺,并与前苏联和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相对抗,这自然受到历史的贬斥。丘吉尔的历史学思想和散文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丘吉尔对社会史和经济史没有什么兴趣,他一直认为历史在本质上是政治的、军事的,是伟人推动其向前的。

文学

丘吉尔认为语言是一种强大的工具,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他注重语言的精准和表达的艺术,通过精心构思的句子和比喻来打动听众和读者的情感。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前夕,丘吉尔决心通过演讲提醒全国民众警惕阿道夫·希特勒,他的一连串演讲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他表示同情和支持。

丘吉尔对历史的重视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他的回忆录《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其中的典范。在这部作品中,丘吉尔对于这部战争回忆录的撰写,有一大部分都有史料文献作证,尤其是战时的会议记录和电讯。

重要争议

种族主义争议

丘吉尔年轻时曾疯狂地迷恋伊斯兰教和东方文化,他的家人不得不写信劝阻他不要成为穆斯林。作为一名政治家的丘吉尔,在对待某些民族的态度上,不于一个种族主义者。他并不认为美国的本土美洲原住民在1776到1887年间受到了虐待。澳大利亚的土著也不曾得到他的同情。

丘吉尔曾为英国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建立集中营辩护、鼓吹用毒气镇压伊拉克起义来向“未开化的部落传播恐惧”、组建“黑棕部队”残酷镇压爱尔兰独立运动、支持“清除”肯尼亚黑人等。1952年,丘吉尔政府为镇压肯尼亚起义,还将15万肯尼亚人关入“拘留营”。

1930年,在著名的“食盐进军”之后,他称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半裸的骗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想尽一切办法要让甘地闭嘴。出任首相之后,他先是打算把甘地放逐到雅典,随后又改变主义,把他关在孟买附近的浦那县。当甘地开始进行绝食时,丘吉尔一心等着他死去,但圣雄最后挺了过来。

丘吉尔对犹太阴谋论的鼓吹不亚于阿道夫·希特勒。他“憎恶希特勒的制度”,但赞赏“其爱国成就”。在其1937年著作《我们时代的伟人》(一部25篇有关当代名人的文集)中,丘吉尔写道:“如果我们国家被打败,我希望胜者能够令人钦佩,让我们重拾勇气,并带领我们回到原有的国际地位。”

帝国主义观点争议

“我是一个帝国主义者。”1909年,温斯顿·丘吉尔说。然而,当20世纪进入第一个十年时,他年轻时存在的帝国主义秩序已经变成了一种无序状态:爱尔兰民族主义暴力、欧洲无政府主义暴力兴起,孟加拉邦掀起反对分割的暴动。丘吉尔相信,或许只有一个机构可以幸免于难,并且至少可以维护帝国秩序的外壳,这个机构就是大英帝国

从1895年到1961年,丘吉尔16次踏上美国的土地,半数访问是以首相身份进行的。大庭广众下,他对美国不吝溢美之词,因此被某些怀念大英帝国的人斥为“卑躬屈膝”。乔治六世在1943年4月写道,“温斯顿对大英帝国会议(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议事机制)念念不忘”;“他仍然想保留统一的英联邦,向美国表明我们始终是一家。”

人物成就

政治遗产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担任约瑟夫·张伯伦内阁的海军大臣。然而,1940年,面临二战危机时刻,他被任命为英国首相,带领英国人民保卫英伦三岛,并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与美国苏联结盟,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丘吉尔在处理对苏关系问题上展现了杰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气和高度灵活性,始终以英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完成了英国政治和他个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历史性转变。他毫不犹豫地与苏联结成盟国,使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反法西斯力量能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统一战线,从而确保了战争的最终胜利。这一决策也使英国走向了大英帝国的传奇。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英国,并联合各国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他积极寻求新的盟友,意识到只有与德国实力相当甚至超过德国的国家才能成为可靠的盟友。苏联美国是符合这一条件的两个国家,丘吉尔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共同敲定了《联合国宣言》的最终草稿。这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主义统一战线,为击败纳粹党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全球霸权幻想、最终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丘吉尔还积极利用苏德战争之间的矛盾,努力团结苏联的力量。1940年,他任命工党领袖克里普斯为驻苏大使,并指示他改善英苏关系,并劝说苏联参与对德战争。丘吉尔认识到苏德之间的战争可能使苏联成为英国的盟友,他视之为必要的条件,正如呼吸空气一样重要。他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苏联加入战争,并与英国等国共同抵御纳粹德国的侵略,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洲统一倡议:丘吉尔提出了关于欧洲统一的构想,主张建立一个团结、和平和繁荣的欧洲。他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早期倡导者之一,并对后来的欧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影响。1948年5月,欧洲统一运动首届大会在海牙召开。1949年5月5日,英国、法国、荷兰等十个国家政府成立了欧洲委员会。随后,希腊土耳其德国冰岛奥地利塞浦路斯瑞士马耳他等国也相继加入了该组织。

丘吉尔联合法国获得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1940年5月,纳粹德国入侵法国,迅速推进并将盟军逼至敦刻尔克海滩,使他们处于困境。丘吉尔在这个关键时刻做出了重要决策,下令撤退并组织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海上撤离行动,将被围困的盟军从敦刻尔克运回英国。这次撤退行动对盟军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后来的反攻和最终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此,尽管丘吉尔上任不久即面临法国陷落和巨大危机,他仍能向国民报告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胜利佳音,并以振奋人心的言辞和焕发的精神赞美“敦刻尔克精神”。

丘吉尔任命的伯纳德·蒙哥马利领导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并击败了埃尔温·隆美尔,为盟军铺平了登陆北非的道路,并最终迫使突尼斯约30万德意志军投降,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俘虏事件。随后不久,苏联列宁格勒围城战中终于取得了胜利,德国陆军第五军团全部投降。在二战中,丘吉尔力主与美国结成特殊关系,战后又在意识形态领域反苏反共,并设计了“三环外交”。

文学和艺术成就

丘吉尔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The Second World War),这是一部六卷本的回忆录,详细记录了他在战争期间的经历和思考。这部作品被广泛认可为二战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对于理解战争的发展和丘吉尔的领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危机》(The World Crisis)也是丘吉尔的重要作品之一。在叙述从1911年开始的十年间世界性重大事件,鲜明地贯穿了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实践了丘吉尔“创造历史的最好方法是把它写出来”这一原则。其中叙述丘吉尔本人活动和作用占了重要的地位,并且提出这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战略问题上持正确观点的,多半不是职业将领,而是职业政治家包括他自己这一看法。

《萨夫罗拉》(Savrola)是由温斯顿·丘吉尔创作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是温斯顿对他的保姆伊丽莎白·安·埃佛勒斯特女士的致敬之作,表达了他对她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通过萨夫罗拉这个角色,丘吉尔展现了他理想中的品德和价值观,以及他对伊丽莎白和其他家仆所展现的无私奉献的赞赏。小说中融入了丘吉尔对家庭、友谊和忠诚的思考,以及对过去时代价值观的怀旧情感。

丘吉尔也展示了他在绘画领域的才华和成就。他举办过小型风景画展,并有一些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在1945年,他完成了一幅描绘田园风光的作品《科摩湖畔》。即使在纳粹德国投降后下台之后,丘吉尔仍然对绘画充满热情,他在1946年完成了《缪斯河边》。这些作品展示了丘吉尔的绘画才华和对自然景观的表达。1948年,他出版了《绘画集》。巴勃罗·毕加索评价丘吉尔说,如果他是个职业画家,他就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英国宫廷画师约翰·莱沃里也评价道,如果丘吉尔选择了绘画而不是从政,他必定会成为一位伟大的画家。

头衔、勋章、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首相亨利·坎贝尔班说丘吉尔:“足智多谋、不屈不挠,我最欣赏的两大特质此君都已具备。”

大卫·乔治说:"丘吉尔的前途取决于他以后能否使人相信,他不仅勇敢,而且谨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后来的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说:“在战争中,丘吉尔作为领导者是强势、好战和富有鼓动力的。他多数的问题都来自于战争的执行过程,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他和我常常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论。在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不能完全一致时,我们的友谊却从未因此而被冲淡。”

美国政治家阿德莱·史蒂文森在丘吉尔逝世后在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致悼词说:“今天,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在这里集会,哀悼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公民。温斯顿·丘吉尔爵士逝世了。这位曾领导许多国家、指挥千军万马、激励人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并把新的勇气注入人们心田的声音沉默了。我们将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充满雄辩与机智、勇气与抗争、坚定信念与不屈精神的演说了。我们的世界因此而变得更加贫乏,政治对话受到了削弱,鼓舞大众的滚滚政治洪流变成引涓涓细水。天上出现了一片空寂。”

工党政治家克莱门特·艾德礼认为,丘吉尔就“像一张多层饼,其中有一层肯定是包括了17世纪。18世纪对他来说是清清楚楚的。还有19世纪,当然还有厚厚的一层是20世纪”。

相关作品

影视作品

个人作品

书籍

绘画

人物轶事

喜爱美酒

丘吉尔是一个品酒和收藏酒的爱好者。他通常在每餐时都会享用香槟(这是他那个时代富裕的政治家们的普遍做法)。他最喜欢的品牌是“宝禄爵”。在他生前的几年里,他曾表示1928年份的美酒是最好的,并购买了大量藏品储存在酒窖中。宝禄爵酒庄的女主人罗杰夫人也成为他的好友,并以丘吉尔的名字命名了一款“宝禄爵”葡萄酒。后来,当丘吉尔开始养赛马时,他也以“宝禄爵”之名将其中一匹优秀的马命名。

至于他对于烈酒的喜好,丘吉尔从不饮酒如牛,只是小量饮用,并且喝得非常缓慢,时间间隔很长。有一次,他乘坐希腊船王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的游艇出海,与船主以及丘吉尔的科学顾问弗里德里克·林德曼教授一起坐在游艇的大客厅里。丘吉尔突然开口说:“如果把我到现在喝过的威士忌和白兰地加起来,绝对可以灌满这个大厢房,甚至会溢出来。”费迪南德·冯·林德曼回嘴说:“我觉得不会呢。”欧纳西斯接口说:“那我们来量一下,看看这个房间有多大。”丘吉尔便要求林德曼教授拿出计算尺,然后告诉他到那个时候他每天需要喝多少酒。林德曼进行了计算,得出的结果是:这个房间可以装满5英寸高的酒。丘吉尔对此感到非常失望。

带伤参加马球赛

丘吉尔在离开久德普尔前往密拉特的前一晚,他在下楼吃晚饭时从石头台阶上滑倒,导致肩膀脱臼并拉伤了肌肉。第二天早上,他的右臂几乎无法动弹,然而马球比赛即将开始,丘吉尔感到绝望。

丘吉尔所在的队伍商讨后认为,丘吉尔对比赛和球队非常了解,即使他不能全力击球,只能握着球杆,也能提高获胜的概率。在比赛中,丘吉尔的肩膀紧贴身体一侧,忍受着刺痛握着球杆完成比赛。尽管他只能做出有限的贡献,但队友们似乎也很满意。丘吉尔在比赛中只能算是半个残疾人,但队伍的配合非常默契。雷吉纳德·霍尔是队长,担任三号位,在印度马球比赛中无人能及。巴内斯是他在古巴时的同伴,是一块顽石,能坚定地将球送到萨伏伊的位置,然后由丘吉尔为他开路。他们为这场比赛准备了三年,投入了所有的资源。比赛充满了紧张气氛,双方队伍都拼尽全力。最后一局的时候,比分非常接近,双方都竭尽全力争夺胜利。在最后一刻,丘吉尔再次发挥出色,球滚进了对手的球门。最终,他们赢得了1899年的军团间马球锦标赛。胜利的喜悦洋溢在心中,晚上的庆祝宴会上,他们获准享用葡萄酒,庆祝这场胜利。

后世纪念

墓地

温斯顿·丘吉尔的墓地位于英国牛津郡布莱尼姆宫(Bladon Church)内的圣马丁教堂(St Martin’s Churchyard)。这座教堂是丘吉尔家族的家族教堂,丘吉尔及其家人的墓地位于教堂内。

故居

温斯顿·丘吉尔爵士和他夫人曾居住在查特维尔庄园(Chartwell),它位于英国伦敦南部的肯特郡,如今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展示了丘吉尔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庄园内包括丘吉尔夫人设计的玫瑰园、广阔的林地、厨房花园等设施,还包括丘吉尔作为画家的一些作品和他的收藏品

雕像和纪念碑

温斯顿·丘吉尔的雕像位于伦敦的议会广场(Parliament Square)。议会广场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广场,周围环绕着伦敦的政治和法律中心,包括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等建筑。温斯顿·丘吉尔的雕像是议会广场上备受瞩目的一座雕像之一。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丘吉尔作为英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领导人所做出的贡献而建立的。雕像呈现了丘吉尔站立的姿势,手中握着他标志性的雪茄烟斗。它展示了丘吉尔坚定和果断的形象。议会广场上的温斯顿·丘吉尔雕像是对他的政治遗产和领导力的一种公众致敬。它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来访者,成为了伦敦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人物关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